除了加速老化,還要跟嬰兒一樣重學走路:NASA太空人滯留太空9個月返回地球,外貌變化引發話題

“生活娛樂資訊,盡在多倫多西區那些事兒”

多倫多市區+瀑布1遊!加東3/4/5日遊,多倫多出發美國遊

3 月19 日,NASA 太空人Suni Williams 和Butch Wilmore 終於從任務中返回地球。原本他們的計畫只是在國際太空站(ISS)待短短8 天的時間,沒想到因為技術問題,不得不在太空滯留長達9 個月。
回來以後,他們的外貌改變意外造成了話題,網友們把他們9 個月前的照片跟現在的樣子放在一起對比,驚覺他們似乎瞬間老了好幾歲,尤其是Williams,她的頭髮明顯變得花白,讓人不禁懷疑,太空旅行是不是有「急速老化」的副作用?

在無重力環境中,

雖然感受輕盈,骨頭卻快速退化

其實,這不是錯覺,人在外太空,身體真的會發生一連串變化。根據南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Wales)的人體生理學教授Damian Bailey 在BBC 文章〈What nine months in space does to the human body〉裡的說法,微重力環境會對身體的各個系統產生劇烈的影響。

不過在太空的前幾天,感覺可能還不錯。例如2015 年曾去過國際太空站的英國太空人 Tim Peake 就說,剛上去的時候,身體狀態超棒,因為心臟、肌肉、骨骼都不需要對抗地心引力,感覺像在度假。

Photo: European Space Agency
但這種「舒適感」其實是個陷阱。微重力環境讓肌肉和骨骼的負擔減輕,但這也意味著它們會迅速退化。人在地球上站著不動,肌肉都在用力支撐身體,但在太空中,這種需求消失了,結果就是——肌肉萎縮、骨密度下降。

和大家推薦我這次來的Cottage! 特別適合帶孩子,全家出遊,可划船,釣魚,盪鞦韆,滑梯,Treehouse, 免費動物園~

太空人每個月會失去1% 骨質和肌肉,

回地球后還要「重學走路」

根據Bailey 教授的說法,太空人每個月會失去大約1% 的骨質和肌肉,這等於是「加速老化」的過程。原本骨骼的細胞會不斷新陳代謝,一邊分解舊的骨質,一邊生成新的,但在太空環境裡,這個平衡被打破,導致骨質快速流失,變得脆弱。

Photo: NBC News

這就是為什麼太空人在返回地球的時候,幾乎都沒辦法自己走出太空艙,而是需要地勤人員攙扶,甚至直接用擔架抬出來。他們的肌肉和骨骼需要花好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完全恢復,甚至可能永遠都無法完全回到原本的狀態。
在地球上,我們的大腦習慣了地心引力,隨時都知道「上」和「下」在哪裡,但在太空中,沒有上下之分,這會影響內耳的前庭系統,讓太空人在剛回到地球時,會感到暈眩、失去平衡感。

Photo: WUSA9
Tim Peake 就形容,剛回來的前兩三天,是最難受的階段。不只是頭暈,連站起來、走路都變得困難,感覺像是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嬰兒,甚至需要抓著東西才能勉強站穩。

除了骨頭和肌肉外,

外觀和眼睛也會受到影響

不只是肌肉和骨骼,在太空中待久了,連眼睛都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為在微重力狀態下,體內的液體會重新分佈,地球上,水分會被重力往下拉,但在太空中,這些液體會往頭部集中,導致臉部看起來有點腫腫的,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太空人剛上太空時,看起來會變圓潤。

Photo: Business Today
但這些液體堆積在頭部,不只是讓臉看起來腫,還可能影響眼睛,導致「太空飛行相關神經眼症候群」(Spaceflight-associated neuro-ocular syndrome, SANS),這會讓視力變得模糊,甚至有些損傷可能是不可逆的。

暴露在比地球高10 被的幅射中,

基因與免疫系統可能受到損傷

此外,在太空中,人體會暴露在比地球高10 倍的輻射量,導致基因受到影響。雖然大部分基因會在回到地球后恢復正常,但仍有7% 的基因會持續受到影響。而長期暴露在高輻射環境中,會增加心律不整的風險,並削弱免疫系統,使太空人更容易生病。輻射也可能會導致腦部損傷,甚至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此外,失去地球的方向感會影響情緒,讓人產生焦慮或認知障礙。

「太空的另一邊,是最黑的黑暗。」

太空人的勇氣,實在難以想像

很多人覺得當太空人很帥,但實際上,這份工作不只是要經歷長時間的高壓訓練,還得承受這些身體上的變化,有些影響甚至可能是終身的。
Tim Peake 在〈Tim Peake: Life in space is 'absolutely spectacular'〉一文中說到,很多人講到太空旅行,都聚焦在從外太空看地球,有多麼的壯觀美麗,但很多人卻忽視了,當你往另一個方向看,你會非常驚訝宇宙是這麼的黑,「是最黑的黑。」Tim Peake 說。

雖然太空旅行讓身體付出巨大的代價,但這些太空人仍然義無反顧地踏上這條路,為了人類的未來,不斷挑戰未知,無論是智力、耐力還是勇氣,都令人無比敬佩。

END

逆反、擺爛、焦慮、不領情?加拿大“雙語成長”居然有弊端!移二代教育雷區在哪裡?

加拿大最IN的EFFT育兒法:家長以為很正向,卻會傷害孩子的一句話~

加拿⼤班芙4日遊$819/人(四人起), 多倫多出發!這個傳說中的人間天堂,值得你此生相約

好訊息!加拿大《執行力訓練父母團體課》即將開班

面對"中西文化差異": 加拿大華人特殊環境下, 如何幫孩子度過青春期?!

多倫多西區那些事兒
是一個服務於加拿大華人的微信公眾號,我們關注加拿大華人社會時事,教育娛樂,心理健康女性自我成長和親子教育
感謝大家長期的關注與關愛!
請點選標題下“多倫多西區那些事兒”關注我們,引用本號稿件必須經過允許,並醒目註明出處。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新增關注
多倫多西區那些事兒,每天等著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