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入門HiFi之體驗-KEFQConcertoMeta開箱

CHH ID:RyanLiangSZCN
一,為什麼選擇?原因比較複雜,用問答形式簡要交代一下吧:1,為什麼這個時候買?以前有一套國產解碼+功放+音箱的系統,其實效果還是很不錯。但以前是PC hifi的配置,開一下很繁瑣,加之買了之後很多年一直是帶娃模式,所以使用率很低。後來娃大了,網路音樂也逐漸流行,遂跟風入了天龍PMA900,可以很輕鬆的聽音樂了。但總感覺不匹配,所以想換箱子。2,為什麼選這款?第一是尺寸,以前的箱子是5寸+1寸的書架箱,這次想換大一些單元的書架,要求渠道清晰,有品牌力。第二就是預算,考慮到功放的水平,預算就放在萬元內,都說萬元以內聽個響,這個價格隨是入門,但確是甜點級別。再往上走,價格起跳很高,效能卻不一定同比例提升,邊際效應愈發明顯,且普通家庭的客廳,根本不是好的聲學環境,要想出好聲不是簡單買好裝置這麼簡單。因此初步海選了三款,勁浪女神一號N1,寶華606 S3,還有就是KEF這款。定下來的原因也很簡單。勁浪女神一號的前代是906,我去賣場聽過,對聲音很是心水,N1作為新一代替代品,聲音應該是不差的。透過網路雲評測……額,對比這三款,首先排除了606,因為與其他兩款相比,感覺它的定位似乎低了半頭,聲音也不夠沉穩,上市時間也比較久,雖然hifi產品,尤其是無源箱子,不存在像電子產品那麼快速的迭代,但大多數人依然還是會傾向買新的吧。而最後做決定的原因是國補和免息分期,哈哈,真香定律誰也逃不過:勁浪沒有國補,KEF有15%
儘管如此,我依然建議有需求的同志儘量先試聽再做決定。用耳朵收貨是不變的真理。二,產品基本介紹:KEF的品牌就不用多說了,這幾年憑藉獨家同軸技術和簡單的產品線捕獲了很多使用者。而Q系列作為HiFi無源箱的入門系列,一直也是有比較高的關注度。前文說過606 S3上市比較久了,與之對應的是KEF的Q系列則是2024年全新更新:

命名上,全系列也不同於上代Q加三位數的方式,改為Q加一個數字,更容易記憶。而今天說的這款是其中的另類,它的命名為Concerto,即協奏曲,為了致敬1969年該公司同名的產品。

當然,我認為這只是個營銷辭令,實際上按照Q系列的編號,它應該叫Q5。原因稍後揭曉。這款產品吸引人還有個原因,就是KEF自家專利技術的下放,也就是說,原本用在R系列或更高階產品的技術,都在這款產品上使用。這種現象在其它商品領域也屢見不鮮。先進的技術總是會帶來更好的體驗,有時候哪怕是閹割以後的下放,帶來的改變也很明顯。

三分頻沒什麼好說的,確實是更高階的音箱才會比較多使用,那也只是因為單元尺寸和數量以及輸出功率等綜合考量而得出的需求,下放在入門級書架箱並不是說一定能帶來音質上的提升,做不好可能還不及二分頻。但這表明了一種態度,即願意在這款產品的效能方面做加法。而KEF引以為傲的MAT(Metamaterial Absorption Technology)技術,和第十二代Uni-Q技術,則是不折不扣的獨家特技。具體介紹可以看KEF官方頁面,強過我用文字描述:MAT技術Uni-Q技術外觀上,Q concerto Meta似乎不太符合KEF一貫對書架箱的設計語言,而增加了單獨的低音單元。這使其從外觀上看起來依舊傳統,兩個喇叭,但卻實現了三分頻。只是高頻和中頻同軸了,而低頻單獨成一圈。所以與常規書架箱看起來一樣,其實完全不同。要知道其它產品線例如LS系列和Q系列小尺寸,已經使用了同軸單元,並獲得了很多好評,如此刻意的新增低音,是錦上添花,還是畫蛇添足?顏色上有純黑,純白,以及胡桃木可選。本想選胡桃木,可沒貨。為了國補忍了下了黑色,結果下了單第二天就有胡桃木了……

最後是產品規格:

三,開箱首先感謝JD小哥,直接送到門口,這貨挺沉的。

送到時,四角尖尖,封條完好

驗明正身

直接資訊以及註冊碼。目前該產品質保五年,註冊可延保一年。

外觀發現一處壓痕

開啟後發現多慮了,包裝冗餘很多,壓痕根本不影響。上下都有塑膠緩衝保護產品四角,附件插在間隔裡。

附件盒

倒相孔海綿塞

搬出箱體,去掉外衣,來張合影。黑色還行,算不上驚豔,但絕不會翻車。

附件盒裡的東西,印刷品一封,防塵網一副

印刷品信封裡的事物

小紙袋裡裝的是腳墊

正面

45度側面

貼皮的外箱,也是一般音箱的通常做法。手感還不錯,做工可以。

同軸高中頻單元以及logo

低音單元

開始安裝,先上腳墊。螺孔是預留給原裝落地架的。

然後安裝倒相孔海綿。感謝領導玉手出鏡。

因為我的擺放環境是不能滿足距離要求的,按照安裝說明全部都得塞。

背後資訊以及接線柱。我以為是國產,其實是泰國產,其實也不一定就比國產強。都是為了降低成本。勁浪為什麼貴,主要還是法國產,成本就會高上去。接線柱沒有分頻設計也是完全為了照顧入門玩家。

常規的設計,支援多種連線頭,做工感覺一般。

替換服役了十幾年的國產書架箱,牌子就不打廣告了。

裝上防塵網,擺定位置。請忽略孩子的雜物和亂貼的標籤……可以看到,擺放的位置非常侷促。再來一些單元特寫:

核心的造型很酷,網圈也很有設計感。

防塵網上也有logo,用於定位。磁吸的,對準logo吸上去就好。

前文我說,這款內部型號或研發型號很可能是Q5,防塵網內部的印字就暴露了這一點。四,試聽感受:裝置:天龍DCD-50+ 天龍PMA-900HNE音樂選擇如圖

上週末因為時間有限,且傍晚比較嘈雜,並沒有測試很久,而且感覺音箱也沒有開聲到最佳狀態,姑且簡單評述一下:音箱整體素質很好,比原來的箱子有明顯很多的量,沉浸感一下子就出來了。三頻均衡,相得益彰。古典樂細節清晰,樂器表現到位。五重奏位置傳遞準確精準。鋼琴部分共鳴足夠,非常耐聽。人聲也不錯,沉穩,能表達出充沛的感情。吉他部分很清亮,不毛躁。pop和搖滾部分則是感覺非常立體,低音優勢明顯,就立的更穩,但有些悶和糊,不是很耐聽。感覺一是需要再煲,二是感覺要再調整一下襬位,比如嘗試加個支架。但預感提升空間有限,擺放位置侷限比較大。後續儘量每天都能開一會兒,播一些線上音樂試下效果,順便煲機。希望一段時間後音質還有提升。最後再次建議同志們,如有需求請去線下試聽,用耳朵收貨。我並沒有對這款產品有任何的不滿意,只是這種操作比較魯莽,國補和分期的存在又做了一把推手。

畢竟它價格不算便宜,最重要的是很佔地方。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