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yixians
此間的少年
小沙彌多讓走過空蕩蕩的大講堂廣場。
今天休學放假半天,多讓的師兄弟們都去縣城逛街去了。黃河邊偏僻的縣城,現在也越來越繁華熱鬧。
多讓本來也想去的,但是師父年紀大了行動不便,他得陪著師父備使喚。
孩子們四、五歲就被送進了寺院,和師父一起生活,生活起居就是一家人。在寺院裡,他們的功課除了藏文的認知,還有佛家經典比如五部大論的背誦記憶,以及辯經和各種法事技能。
寺院,就是他們生活的家、學習的學校、就業的公司。
特別優秀的小沙彌們,經過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學習,有可能透過“格西”學位考試,獲得拉然巴、朵然巴等的稱號,從而成為一名受人尊崇的上師。
我一連幾天,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這群寺院孩子的生活。
組片的名字就叫:此間的少年。
從這個叫邊巴的少年開始。
躺在草地上的邊巴,旁邊大箱子是他進寺院的所有行李。
他的家在青海,上學期四年級後就退了學,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下,就準備把他送到寺院學佛了。
他的師父是一個村裡的長輩,算起來是邊巴的伯父,也是從小就進寺院當了和尚,邊巴以後就在伯父這裡。
想學校嗎?
也想,也不想。
邊巴笑了。
雖然已經是初夏,實際藏區的早晨還是有些冷。我灌了壺酥油茶,又往兜裡塞了兩塊牛乾巴,就往大經堂去。
大講堂前就是寺院的中心廣場,也是小沙彌們早晨的課堂。
過了6.30,廣場上陸陸續續的,人們開始匯聚。
權威的力量。
寺院裡等級還是森嚴的。除了堪布,就是管家,然後就是領經師、鐵棒喇嘛等。
年輕的小僧人在上師的注視下,低眉順眼。
辯經。
複雜得讓人腦充血的哲學問題,比如“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之類,實在讓我這樣頭腦簡單的俗人頭炸。
那些有些誇張的肢體語言,配合著抑揚頓挫的音調卻是很有趣。
考試與放榜
僧人們在石板地上圍坐成一團,滿懷期待,等著上次考試的放榜。
這關係到下一級“整堂波”(音,具體意思是啥難以解釋,有點類似中考預考)。
出家,也不輕鬆啊。
小沙彌多讓走過空蕩蕩的大講堂廣場。
今天休學放假半天,多讓的師兄弟們都去縣城逛街去了。黃河邊偏僻的縣城,現在也越來越繁華熱鬧。
多讓本來也想去的,但是師父年紀大了行動不便,他得陪著師父備使喚。

孩子們四、五歲就被送進了寺院,和師父一起生活,生活起居就是一家人。在寺院裡,他們的功課除了藏文的認知,還有佛家經典比如五部大論的背誦記憶,以及辯經和各種法事技能。
寺院,就是他們生活的家、學習的學校、就業的公司。
特別優秀的小沙彌們,經過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學習,有可能透過“格西”學位考試,獲得拉然巴、朵然巴等的稱號,從而成為一名受人尊崇的上師。
我一連幾天,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這群寺院孩子的生活。
組片的名字就叫:此間的少年。

從這個叫邊巴的少年開始。
躺在草地上的邊巴,旁邊大箱子是他進寺院的所有行李。
他的家在青海,上學期四年級後就退了學,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下,就準備把他送到寺院學佛了。
他的師父是一個村裡的長輩,算起來是邊巴的伯父,也是從小就進寺院當了和尚,邊巴以後就在伯父這裡。
想學校嗎?
也想,也不想。
邊巴笑了。



此間的少年們。

雖然已經是初夏,實際藏區的早晨還是有些冷。我灌了壺酥油茶,又往兜裡塞了兩塊牛乾巴,就往大經堂去。
大講堂前就是寺院的中心廣場,也是小沙彌們早晨的課堂。
過了6.30,廣場上陸陸續續的,人們開始匯聚。

年紀最小的小沙彌,穿著不合體的氆氌僧袍,連邁上臺階也有些吃力。

權威的力量。
寺院裡等級還是森嚴的。除了堪布,就是管家,然後就是領經師、鐵棒喇嘛等。
年輕的小僧人在上師的注視下,低眉順眼。



辯經。
複雜得讓人腦充血的哲學問題,比如“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之類,實在讓我這樣頭腦簡單的俗人頭炸。
那些有些誇張的肢體語言,配合著抑揚頓挫的音調卻是很有趣。



僧人們的住所,一般寺院會按照親疏地域劃分塊地方,由自家出錢修建,這樣的村落稱為“米村”(音)。房子一般都是夯土房,水電也有,比網紅的色達五明佛學院條件要好很多(以後有機會我會再聊聊色達)。在米村的家裡,關上門,就是自己自由自在的世界了。


考試與放榜
僧人們在石板地上圍坐成一團,滿懷期待,等著上次考試的放榜。
這關係到下一級“整堂波”(音,具體意思是啥難以解釋,有點類似中考預考)。
出家,也不輕鬆啊。
一路上的風景
這是一段隨性漂流的行程。
走過的路、爬過的山、天上飄過的白雲、身邊掠過的飛鳥、田野裡抽穗的青稞、微風中搖曳的菜花……










一路上,我趟過冰冷的雪水、陷過陳年牛屎的沼澤、還騎過馬、乘過送化肥的拖拉機、坐過牧民的小摩托、還搭過自駕遊的大悍馬。
興致所至,我按著快門,為我所看到的,還有,
我心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