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我們開始心甘情願吃草

這裡是《人物》的「見好」欄目,本期的主題是「夏天到了,我開始心甘情願吃草」。
每到夏天,飯桌上就悄悄換了一套節奏:不再炒得熱氣騰騰,也不再追求濃油赤醬。開啟冰箱,只想吃點涼的、酸的、綠的;手指滑到外賣App,不由自主地點下了涼麵、沙拉和果切。
當我們向讀者發出徵集,希望獲得一些夏日的輕食靈感時,收到的投稿卻更像是一份「夏日身體使用說明書」。
有些人,是身體先發出提示的——熱到沒胃口,只想吃點冷的、酸的、爽口的;有些人,在高溫的通勤和格子間中,努力探尋一頓不需要動腦、不容易犯困的打工續命餐;有些人,把食物當作夏天的座標,一提到涼麵、苦瓜、綠豆湯,就一秒被帶回小時候電風扇前的晚飯桌。
「清淡」不是一場飲食革命,也不是某種自律挑戰。它更像是人們在熱浪、疲倦和瑣碎裡,為自己設下關於「好好吃飯」的提醒——飯可以不豐盛,但要舒服;人可以偷懶,但要用心對待每一餐。
這些清爽的飯菜,就是苦夏裡的一點人生滋味。
策劃、文|Dai
編輯|姚璐
圖|(除特殊標註外)受訪者提供
🍴清爽,是一種生理召喚🍴
@流野 22歲 漳州
夏天不能沒有綠豆仙草西米露。我喜歡食物的口感和原味,不加奶不加糖,我都能連吃三碗。
@阿金 19歲 大連
沙拉也能做得口感豐富。簡單的芝麻菜、生菜搭配一些桃子或者蜜瓜塊,再配上火腿堅果碎、橄欖油、葡萄酒醋以及布拉塔乳酪。在天氣炎熱不願意開火的情況下,不失為一頓美餐。

@Lola 28歲 北京
最喜歡吃的輕食是「西紅柿」。更具體地說,西紅柿這種水果兼蔬菜的神奇存在,無論大小、品種和做法,我都愛。在夏天,我愛上了逛早市,早市的西紅柿品種多樣,價格划算,品質也不錯。買點小番茄回家泡鹽水洗一洗直接生吃,一天能幹掉小半盆;買幾個草莓柿子,午覺醒來吃一個,提神醒腦;買幾個最便宜的大番茄,做疙瘩湯或涼拌,清爽又滿足。

@🥝 蘭州 
推薦漿水菜。用花椒、蔥花熱油一熗,晾涼再放入冰箱冷藏後冷吃,無論當作小菜還是加入煮過的麵條,都酸爽過癮。夏天簡單飲食,腸胃乾淨,身體也輕鬆。

@月月 25歲 北京 
天總是燥熱難耐,食慾也開始減退,就想吃點酸爽開胃的小菜。上週末在家吃了兩天酸湯空心菜,先去社群菜市場買一把4塊錢的空心菜,回到家再煎個蛋加水燒開,倒入鄉下妹或者玉夢的貴州紅酸湯料包,把洗好的空心菜直接用手擰斷菜梗和葉子扔到鍋裡煮,只需十幾秒鐘就可以出鍋。再淋上多多的木姜子油,實在是清香撲鼻,冷吃熱吃都美味。

@Ryxo  
我住在海島城市,所以有很多海鮮,最方便做的就是撈汁小海鮮。只需要把海鮮用純水和姜一起煮熟,撈起來冰鎮後放進備好的醬汁,再點綴上小青檸之類的果子,放進冰箱冰凍著浸泡一會就可以吃啦。不管是下飯還是下酒都非常酸甜可口,製作簡單,預算也不需要很高,萬物皆可撈汁。

@嘻嘻 25歲 內蒙古
小縣城的外賣只有麻辣燙漢堡,沒有輕食,所以自己做的三明治才是夏日的最佳選擇。
自己做的時候猛猛加料,口感層次也變得相當豐富。一口下去,麵包的鬆軟,西紅柿的酸甜,生菜的清香,蛋的鬆軟,一起在口腔裡融合,滿足得很。
吃完三明治,趕在太陽將落未落時去遛彎,感覺生命隨夏至之至一起延長了。

@君君 20歲 湖南長沙
我本來是很正宗的湖南辣妹子,但是自己做飯之後發現沒有辣味的食物也很有魅力。
我這幾天口腔潰瘍,上火很嚴重,吃米飯炒菜這些容易摩擦到傷口,吃一些煮出來的食物對我的傷口比較友好,如果腸胃不好不能太吃涼的,但又想清熱解暑的話真的可以試試山藥瘦肉雞蛋掛麵,溫溫潤潤而且做起來也十分簡單。
油熱後先煎一個雞蛋,用勺子鏟碎後加水煮開,這樣湯就是奶白奶白的,然後依次放進切好的山藥、掛麵、瘦肉,只用放一點點的鹽和胡椒,煮到山藥粉糯軟爛,掛麵裹滿湯汁即可。
吃得清淡,我整個人也變清淡了起來。暑假開始以後我隔幾天就在線上採購一次食材,然後把它們分裝好放到冰箱裡,飯點到了就不慌不忙給自己收拾出一頓飯,心情很平穩,漸漸也找到了獨處的樂趣。

@梁宋 31歲 北京
想和大家分享最近吃得很舒服的一頓——蕎麥麵過了涼水,上面加一些家裡現有的碼子,燙了點生菜,煎一個蛋,外加一根育青腸,微波爐叮了一些上一頓吃剩的西紅柿炒蛋,再加幾勺媽媽做的酸醃菜,進廚房十分鐘不到,清爽簡單地出來。
吃飯的時候感覺很放鬆,蕎麥麵涼涼的(喜歡日式蕎麥可以過冰水甚至冰一下),菜碼也足夠豐富,不會有一種吃減脂餐的苦澀,空調也涼涼的,一邊嗦面,一邊喝養樂多,夏天好像就應該這樣過,少一些起鍋燒油爆炒,也少一些外賣的重油重鹽,給自己一碗蕎麥麵的時間,發發呆。
吃完麵條覺得還能吃下點什麼,翻出來冰箱裡山姆最近重回市場的抹茶泡芙,拳頭大小的酥皮泡芙,空氣炸鍋3分鐘,外皮還是脆的,裡邊是冰冰涼涼的冰淇淋口感,不甜。
一邊吃心裡又感嘆一遍,夏天就應該這樣過才對。

🍴吃點「輕」的,腦子才能「醒」過來🍴
@Gabby 27歲 中國香港
一個人在外生活,飲食選擇開始追求簡單,不需要佔用大腦額度思考的。紫菜包飯是長大的味道,它隨時可以在超市的food court買到,是最不會出錯、營養也很全面的safe food。
@阿蟹 34歲 住上海的北方人
最近沉迷烤蔬菜,前一天晚上把土豆胡蘿蔔和肉提前用油和黑胡椒醃上,第二天早上兩眼一睜直接擰空氣炸鍋,順便早餐多煮一個蛋,直接解決午餐不知道吃啥的問題。
昨天想吃波奇飯,不想去日料店也不想點外賣,於是買完材料回家一組裝,甚至比烤蔬菜還方便。

@易小名
之前在學校的時候,夏天總和室友們騎車到老巷子,吃一家「三喜輕食」,門口的院子有一口很大的缸,幾根粗壯的木頭支撐起房梁。由於靠近海邊,夏天傍晚是很涼快的,鹹鹹的海風迎面吹拂,和說不盡八卦的朋友坐在一起,大嚼著藜麥雞肉沙拉,伴著歡笑聲,每次都能吃到光碟。

@關子琛 23歲 石家莊
吃什麼主要取決於今天樓下菜市場什麼打折,一般都是一些應季的蔬菜、麵食之類,但最常吃的是涼麵。下班之後天色未暗,去樓下菜市場逛一圈,買上一點打折的菜品,回家泡上涼麵,切一些應季的蔬菜一拌。哇,今天又是可口的一天。
@Arya 26歲 迪拜
我現在已經完全理解了白人飯,並升級成了自己的做法,蔬菜類不想生吃就微波爐轉兩分鐘,撒上中超買的燒烤料或者家樂福買的黑椒檸檬粉,非常好吃!
微波爐做的東西一點也不油,不管是烤玉米還是煮西蘭花都很香,真的很有食材本身的味道,這難道就是簡單的真諦嗎?!
@佩佩 21歲 長沙 
暑假留校備考期間,學校的食堂基本上都關門。中午也不想頂著40℃的高溫出去買飯,就吃點輕食。
貝貝南瓜加上雞蛋、生菜和小番茄,淋上油醋和小米辣調製而成的醬汁,吃起來很清爽也很開胃。尤其是一點點小米辣對於寡淡的輕食簡直是錦上添花,這可能就是湖南人的胃。
🍴有些食物,夏天吃才有味道🍴
@優秀匡 25歲 蘇州
蘇州人的夏天必須來一碗冰冰涼涼的「牙膏水」,不懂蘇式綠豆湯的人有難咯!

@星星 42歲 珠海
夏天就要多吃瓜和豆!拍青瓜做法簡單,口感清爽開胃,是夏天吃不了冷凍品人士的絕佳選擇!

@星 38歲 上海
推薦鹽水苦瓜,很清火。苦瓜沒有生活苦,苦盡之後是極致的清爽。
@書 34歲 武漢
說到夏天,就不得不提米茶。米茶的做法不難,先把大米炒成金黃,然後再放水中煮開,放冷了吃,很清爽。搭配冷盤或者炒菜,夏天全靠它續命。
從之前媽媽做我們吃,到現在我做給我的小孩吃,米茶早已成為我們三代人共同的夏日記憶。

@Zz 35歲 北京
作為一個河南人,一到夏天必吃的就是一碗蒜汁撈麵條。大人下麵條,小孩就幫著剝蒜搗蒜,再在菜地裡薅上一把十香菜(它是這碗撈麵條的靈魂),無需另外炒菜當碼子,光是蒜汁澆在過了涼水的麵條上,就清爽又好吃。
@小孫 30歲 北京
推薦豆漿冷麵,北京望京的韓餐店基本都有,屬於夏天的應季食物,每年五月到十點限定售賣。濃郁的豆漿湯底加上冷麵,可以放一些黃糖,更好吃,配上泡菜也不錯。去吃前的幾天,生活都變得有盼頭,吃的時候一手拿著黃糖一手拿筷子吸面,瞬間覺得被治癒了。
@麻辣兔頭 24歲 四川人目前居住在泉州
提到四川大家第一反應就是辣,但是在四川,我有很喜歡的一道夏季時令菜——水煮瓜,就是本地瓜加上豆角,什麼都不放純白水煮,配上自己做的蘸料超好吃。
我生長在四川花椒的產地——麻味誕生的地方,一到夏天是空氣裡瀰漫著的花椒麻,但是這個菜就是簡簡單單的,中和著空氣裡面的麻味,煮完的湯也是清澈的,帶著蔬菜甜甜的味道。
最近離職了,所以作息變得非常規律,飲食也自己動手,會去主動地學習新東西。整個人的情緒也是平平淡淡沒有焦慮,就像這道水煮瓜一樣。
@++ 27歲 北京
今年夏天新發現了西瓜混酒的吃法,買一個小西瓜,切出一半做西瓜碗,挖開一些西瓜塊,再往裡邊倒冰鎮好的燒酒,非常簡單又非常帶勁。沒有胃口的夏天想到西瓜就會快樂,寫著寫著就想去買了呢。

@考拉 23歲 上海
夏天,喜歡一個人去各種湘菜館,點一碗清炒白玉絲瓜和一碗飯,拌在一起吃。
不管在哪裡,只要絲瓜進肚,都能讓我瞬間回到小時候在家裡的飯廳,空調大開、全家一起吃飯的時光,悠悠的,心裡很安定。其他人的夏天要吃西瓜,而我只離不開絲瓜,絲瓜是我第一個學會做的菜,也是我的「中秋節」。

🍴記憶中的小時候,是這道菜的味道🍴
@柴柴 23歲 遼寧大連
夏天,媽媽做的朝鮮大冷麵必不可少。在冷麵汁里加上冰雪碧、西紅柿、黃瓜絲、辣椒油、雞蛋,有時候還會加香腸或者小丸子,是屬於我們家的夏天限定。

@影子 30+歲 蘇州
沒有一個夏天會缺少「白糖拌番茄」。但現在的番茄好像怎麼都找不到小時候媽媽自己種的味道了,我的快樂也沒有小時候那麼簡單透明瞭。
小時候家裡的菜園子有點遠,夏天的傍晚,我和弟弟總是一人一個把手提著竹籃晃悠悠地去菜園子摘菜,綠的青椒和豆角,紫的茄子,帶刺的嫩黃瓜,還有我最愛的水靈靈的番茄,掰開可以看到沙沙的粉瓤的那種。
我和弟弟總是站在菜園子裡就迫不及待開始分食一口咬下去酸甜爆汁的番茄,待到拎著滿滿的菜籃子回家,媽媽把番茄洗了切好撒上細細的白砂糖,啊!那一口下去,真是我童年裡拿全世界都不換的最簡單單純的快樂啊!

@淺灣 28歲 上海
記憶裡小時候夏天在老家,大家都搬桌子在門外吃飯,奶奶總做這道「戳豆腐」。那時候還不放皮蛋,就一塊村上人家自己做的老豆腐,放點鹽、味精、醬油,用筷子搗碎一拌,香得不得了。
現在不知道是愛上了拌豆腐,還是忘記了小時候的輕鬆愉快,有些菜漸漸做不出來當初的味道了。
@auro 23歲 上海
上海的花生醬冷麵是我的夏日最愛。雖然很多老字號快餐店都會賣,但還是更喜歡媽媽做的。面煮完撈出來過涼水,一大勺花生醬加水澥開,加一點醋一點醬油,就可以直接拌麵了,拌完後再加上昨天沒吃完的剩菜,或者經典的青椒絲炒豆芽。
小時候的每個夏天,我們一家人都會圍坐在一起,煮一大盆面,真的有臉盆那麼大!大家圍在餐桌邊,一邊聊天一邊拌麵一邊吃,身後是吱吱作響的老舊風扇,那會兒上海還沒有那麼熱,風扇吹出的風足以吹走所有的熱氣。
@Coco 32歲 江蘇南京
一到夏天,總想起記憶中姑太太拌黃瓜的味道。涼拌黃瓜口感清爽,可以單獨吃,也可以搭配其他菜用來當做改善口感的小配角。長大後總想憑著記憶復刻這道菜的做法與味道,也時常想起做這道菜的姑太太。
記憶中太太是家族裡最講究的人,齊耳的短髮隨時都梳得整整齊齊,即使老年階段夏天也會穿過膝碎花裙,吃水果要用專門刨刀去皮。老太太精明利落,涼拌黃瓜是她夏天愛做也愛吃的一道菜,黃瓜咀嚼起來的聲音清脆爽利,和她年輕時候性格很像。
@雨點 23歲 山東淄博
夏天必須提名豆角涼麵。豆撅子是山東夏天餐桌上的常客,而夏至吃涼麵也是家鄉的傳統,所以媽媽一定會在夏天做好多次豆角涼麵。其實做法特別簡單,就是豆角簡單用麻汁炒一下,然後煮一些掛麵,控水之後把他們混合,最好再加點蒜泥,簡直太夏天了!小時候風扇吱吱轉,我和媽媽一邊吃這個涼麵一邊吃西瓜,無憂無慮的童年啊!

@阿醜
我是來自四季分明的北方小鎮,夏天熱烈得像濃重的油彩積攢了三個季節,顏色噴薄而出。每當這時候,奶奶總會一大早就熬好一大鍋綠豆粥,晾涼,等著中午來自她孫女的牛飲。
北方的綠豆粥煮出來是紅色的,我也是到了上海才知道。多次想再複製那種味道,總是不對味,顏色也綠,我說給南方的同事,他們都不信。奶奶煮的綠豆粥軟糯香,不需要放糖就很好喝,我偏愛稀的部分,每次放學到家都先捧著電飯鍋內膽,可以把稀的都喝得差不多了,奶奶從來不會怪我。
記憶中奶奶總是笑盈盈看著我,然後不一會就開始打瞌睡,或者算現在是幾伏,桃子什麼時候熟,唸叨著家裡的黃瓜因為孫女回來得少,都變成老黃瓜了——因為只要有我在,鮮嫩的小黃瓜只長到一紮長就已經進肚子啦。 
奶奶和她的綠豆粥,安撫著我每一個夏天。
@小魚 36歲 北京
山東人夏天愛吃蒜茄子,茄子蒸熟或煮熟,撕成長條,稍微擠一下水分,然後加入搗碎的蒜,還有鹽,醬油和醋調味,愛吃麻醬還可以再加點麻醬,拌勻。快手減脂又開胃的夏季餐桌必備菜。
我從小就是出了名的飯渣,吃餃子不愛吃餡兒,不吃香菜,不吃肥肉,但這道蒜茄子我卻可以光碟。夏天我媽尤其愛做這道菜,吃上一口蒜茄子,就知道夏天來了。後來離家上學、工作,一到夏天,燥熱難耐的時候,飯渣原型又顯露出來了,吃啥都沒胃口,這時候就無比想念蒜茄子,只是食堂和餐館都找不到同款。後來只好自己學著做,但總是沒有媽媽的味道。
現在每年趁暑假回家的時候,讓媽媽多多做這道菜,吃進嘴裡的那一刻就知道,我到家了。
@狗狗女孩 25歲 四川成都
夏天最想念涼稀飯和酸豇豆。
記憶中,奶奶總是做午飯的時候把鍋裡水燒開,將剛從地裡摘的嫩豇豆去頭尾,折成10cm左右長度的小段,趁著大米快煮熟時將豇豆扔下去,小火慢慢煮,熬成一鍋淡白色點綴幾根豇豆的稀飯。
午飯並不是食用這碗稀飯的最佳時機,等到太陽落山,天微涼,從奶奶的泡菜缸裡捻出幾根酸酸的豇豆,切成1釐米左右小段,加辣椒油、味精涼拌,再端出一碗溫涼的稀飯,就著酸酸香香的豇豆,又是一個安靜的夜晚。
這是我童年印象非常深刻的晚飯時刻,小時候住在農村,沒有雪糕、空調、冰西瓜。每個夜晚,奶奶就會端出下午做的稀飯,不會再加熱,直接就吃涼的,喝一口稀飯湯汁,夾一根清爽的嫩豇豆,再吃一口酸爽的酸豇豆。常常是坐在小院邊的石墩上,院邊水田吹來微風,夏夜的暑熱在這一刻變得涼爽。
奶奶去世後小院已經荒廢、破敗、剷平、重建。我也在外地求學、工作,那種夏夜的自然涼爽已經很難再體會了。
@小叉 30+歲 北京
說到解暑湯,大家想到的大多都是冰涼的甜湯吧,但是今天我想推薦的是南方各種鮮甜的、鹹香的夏日煲湯。多以排骨、筒骨或瘦肉為主,輔料可以用蓮子、綠豆、蓮藕、苦瓜,還有各種筍子野菜。
南方人喝湯,好像沒那麼多顧忌,什麼都可以搭配在一起。外婆煲的小腸綠豆湯,小腸脆脆的,綠豆綿密,兩者交織在一起,口感很奇妙。舅舅做的麻筍鯽魚湯,湯是奶白色的,麻筍香甜爽口,撒上多多的白胡椒,蛋白質和食物纖維的組合,會給你完全不同的味覺體驗。
還有絲瓜青蛤和絲瓜蟶子湯,算是福建省湯,夏天家家戶戶都要煮來喝的。這也算是一種「甜湯」,絲瓜的清甜和海鮮的鮮甜,雙重甜味,喝完功效堪比安神湯。
我每次從外地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喝媽媽煲的湯。尤其夏天,她最常做的是綠豆筒骨湯,這個湯可能很多人沒聽過,也會覺得和小腸綠豆湯一樣奇怪,但真的很好喝。
小時候,我不知道筒骨這個名字,我和媽媽有個專屬密語,叫它「有筋骨頭」,因為它上面常常帶著各種脆骨和筋,是我最愛啃的,她告訴我這叫「有筋骨頭」。綠豆煮成沙狀,吸滿了肉香味,筒骨也裹著綠豆,嗦一口骨髓,綠豆和油脂一起融化在嘴裡。每次喝到這一碗湯,我才覺得,啊,我真的回家了。
這些解暑湯,很像我的夏日「阿貝貝」,我的安撫之物。據媽媽說,在我嬰幼兒時期,夏天總是翻來翻去睡不著,整個人很煩躁,還會哭鬧,她每天燉蓮子瘦肉湯給我,我一喝,午睡不哭也不鬧,立刻睡著了。
當我長大自己開始做飯後,才知道這些湯看起來簡單,卻需要花很多時間和耐心。小腸要用麵粉反覆清洗才沒有怪味,青蛤蟶子要除去泥沙,麻筍要切到適中的薄厚吃起來才會爽脆,連挑選食材也是一門功夫,媽媽會早早去菜市場,到熟悉的肉鋪挑選最好的「有筋骨頭」。原來解暑湯這麼好喝,背後都是家人們為消散你的暑氣付出的愛和努力啊!

圖源劇集《吃飽睡足等幸福》
🍴愛上吃飯,也重新愛上生活🍴
@呂 44歲 上海
涼拌紫蘇黃瓜,自己做。自己養一盆紫蘇,隨便薅。一道快手菜,前後不到五分鐘。簡單又清爽,是夏天的味道。

@小羊 22歲 海南海口
夏天不能沒有家裡的稀飯配鹹魚。
稀飯必須是米湯多多的,煮的時候可以放一點地瓜幹做地瓜稀飯,會有一股很清新的味道。要在正餐之前提前煮好,然後舀出來放涼。鹹魚有很多種,之前家裡吃得最多的是紅魚。紅魚切成片,用鹽醃過後晾乾。要吃的時候取一兩片紅魚乾和五花肉一起煮,只需要放幾片姜去腥別的什麼都不用,五花肉煮軟就可以吃了(煮鹹魚的五花肉巨好吃!)。脆脆鹹鹹的很下飯,我能就著鹹魚吃掉一大盆稀飯。
作為純正的島民,清淡飲食早已成為我慣常的生活方式。這樣習慣不僅養出了我隨和的性子,相應地也搭配出了我早睡早起和按時鍛鍊的好習慣,以至於朋友給我看手相的時候驚呼「你是我見過最健康的人!你健康得像是能活兩百歲!」

@燕子 34歲 長沙
炎炎夏日,得吃點酸才能開胃。
我喜歡下廚,所以都是自己做,自己泡酸包菜、酸豆角用來做酸包菜粉皮、酸豆角肉末,開胃下飯。酸和苦也是絕配,酸包菜炒苦瓜,酸中帶點苦且回甘,能下兩碗米飯!

@晴子 29歲 北京
想推薦糟滷。
大熱天沒人想吃重油重鹽重工的熱菜,只想懶懶地,堆萎著,吹著空調,來點小冷盤下酒。就比如上海的糟滷,煮上一鍋毛豆子、花生、蟶子、蝦,熟了撈出來過冰水,通通扔進寶鼎天魚的糟滷汁,再放進冰箱。兩小時後,美味立享。看,多簡單,有糟滷汁,就能糟滷一切,喜歡吃肉的,煮點雞翅鴨腳也行。主要是出品穩定,絕不可能難吃,糟滷完全不考驗廚藝,只需要耐心,等著帶著酒味的鹹鮮汁水一點點滲透進食材。
上週末,我們師門聚會。到30歲這個年紀,想把人聚齊實在是很難得,有人結婚生娃,有人去廣州或是上海工作,來回機票火車票就上千了,還有人已然脂肪肝、高血糖,吃不來大魚大肉,多數人已經結節,長在亂七八糟的位置上,醫生也囑咐,少喝酒。但是人還是聚齊了,廣州的同門寄了兩箱子荔枝,透明晶瑩的活荔枝,老家天水的同門帶來13罐特產麻辣燙醬,我呢,帶了自制的糟滷。
已然痛風的導師說,他早就發現,28-35歲,朋友難聚,正是人生裡最折騰的一段日子,精力和時間有限。但是35之後,想約就能約上。他嘆口氣,你們這代人,這個時間可能會拉長。
那天,就著荔枝、糟滷、涮羊肉、辣醬,大家說了很多話。就像糟滷的味道,淡淡的,回味悠長。

@好在 31歲 遼寧阜新
拯救夏天懶人的辦法就是「飯、菜、湯一鍋出」。
一年前裸辭的時候,我對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身心健康,而飲食健康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一年來我做飯的次數比前三十年加起來的總量還多好幾倍。但到了夏天,生理上感受到的炎熱讓我向外賣屈服。白天沒有食慾的時候我渴望冷飲、冰粥,到了晚上涼快下來的時候,我又開始想吃冷麵配燒烤。接連點了好幾天外賣後,我發現儘管我依從了身體的召喚,但仍沒有得到身心的滿足,有一種逢場作戲虛假的快樂,總覺得空落落的,少了什麼。
於是我買了一口能同時做菜、燜飯、燉肉、蒸蛋的電壓鍋,聽起來很像是智商稅,但意外地適合我這種一(懶)人食。鴛鴦鍋裡一邊放米(加水),一邊放肉,鴛鴦蒸盤裡一邊放蛋(加水),一邊放菌菇,也可以加入玉米、胡蘿蔔、土豆、山藥等等。然後插上電,等待二十來分鐘即可享用。如果想吃菜,就在開鍋後,放進去按「開鍋煮」功能,燙一燙菜葉子。想吃重口味一點的,就可以加點火鍋底料。或者再開火炒一下,因為東西都是熟了的,稍微炒一炒拌一拌就可以關火了。
這讓我再一次擁有了早起去早市採購瓜果蔬菜的力量。一鍋出把一天的飯菜都做好後,人也就靜下來了,不會再去想著吃點啥,不再花很多時間瀏覽外賣介面,情緒變得更穩定。
輕食,在我看來就是輕鬆飲食。冬天喝白蘿蔔燉排骨湯,夏天吃滷肉飯配冰鎮綠豆湯,可能算不上主流定義中的輕食,但我吃下去的每一口都沒有負擔,是健康的輕盈。照顧好自己後,我也用一鍋出的方法給我的小狗好好地做了一週歲的蛋糕。

@臨安 38歲 武漢
這份「紅泥巴輕食」是我自創的。我知道賣相看上去可能有那麼一點……但請給我幾分鐘,我想講講它誕生背後的故事。
我的外公得了喉癌很久了。如今他92歲,對於家屬來說,這到了一種很難抉擇的時候。腫瘤會逐漸長大,壓迫食道、氣管,他也逐漸地無法大聲說話,到了今年夏天,連吞嚥都很困難。的確有一些選擇,比如化療、切除、鼻飼管、胃上開個孔、打營養針……但無論哪一種,都意味著現有生活狀態的改變,同時也是他這個自尊心極高的老人所極力反對的。
但問題在於,除了說話和吃東西,外公其他方面都稱得上健康,就連日常生活都能自理。而且由於他很注重養生,尤其喜愛輕食,所以心腦血管也都沒有問題。目前,比起癌症,最大的困難就在於吃東西,他常常處於一種又想吃、又吞不下去的處境中。
上個星期,他由於吃不下飯,非常快速地消瘦了。我很著急,因為如果一天要是連800卡的能量都無法保證,不多久就可能出現身體的衰竭。所以我買給他網上那種像嬰兒米糊一樣的營養粉,但他也拒絕吃,覺得自己還沒有到那個時候。所以我才想到開發出一款方便下嚥的輕食,它需要營養均衡,吃起來不費力,並且老少皆宜,就連我外公這樣的喉癌患者都能吃。
輕食的思路,是尋找可以很方便壓成泥的健康食物。我選擇了牛油果、火龍果、香蕉、蒸熟的土豆,外加牛奶。做到在有足夠熱量的同時,還要儘量保證優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的均衡。
由於是輕食,自然也需要清楚地知道熱量以及營養配比,按照克重計算出來,我的比例是半個牛油果、一個土豆、半個火龍果、半根香蕉,以及200毫升牛奶,這樣是500卡左右。而且這個配方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加一些蒸南瓜、嫩豆腐、蒸胡蘿蔔之類的進行食材替換。
我先拿自己做實驗。我用這些食物來混合、壓成泥,最後做出的成品,我先嚐試了一下,竟然出乎意料的好吃,在夏天吃不僅爽口,而且吞嚥起來極為方便。
我希望外公能慢慢胖起來。當然,我女兒現在很愛吃這份「紅泥巴輕食」,這倒是意外了。

@小樹 21歲 長沙
到暑假我會吃媽媽親自種的時令蔬菜。
我們在城市的邊緣居住,依從中國人原始的願望,我們找了一片未開發的土地種植,媽媽種了茄子,豆角,莧菜,木耳菜,紅薯葉子等等二十多種蔬菜,我們收穫它們,為保持其原汁原味以及對健康的考慮,我們經常選擇只放一點豬油一點點鹽清炒。沒有固定是什麼蔬菜,通常是有什麼吃什麼,但是夏天植物生長盎然,我們常常是每人吃幾個大碗的不同蔬菜。做法簡簡單單,味道清清爽爽。
選擇清淡簡單的做法,是今年開始的,我們家變得非常注意健康,因為某些原因,媽媽每天要控制鹽分克數,也不能吃調料。我決定要跟媽媽一起,享受原生態的蔬菜、健康的飲食和作息。
夏天到了,藍天白雲綠樹組成生氣盎然的圖景,讓人產生想要擁抱生活本身的衝動,說一句我想要好好生活!

@黑蛋 30歲 成都
推薦涼拌藤藤菜。其實已經好久沒有吃到了,這是我小時候每個夏天裡都會頻繁出現在餐桌上的菜,奶奶會摘下藤藤菜嫩的部分拿到水裡汆燙,燙好的藤藤菜是有點偏墨綠色的。有時候的涼拌方式是清爽版的,用的是小米辣;有的時候是濃郁版的,用的是辣椒油。
那是夏天記憶裡最清爽安心的味道。小時候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並不是每個房間都裝得有空調的,我記憶最開始的時候只有爺爺的臥室和客廳是有空調的。爺爺的臥室挨著廚房。夏天的時候我們會在爺爺的臥室裡支起摺疊桌子吃飯,提前開上那個嵌在牆壁上的空調。
經常出現在餐桌上的就是涼拌藤藤菜和綠豆稀飯。夏天的藤藤菜新鮮脆嫩,空心的杆子裡會鑽進去涼拌菜的湯汁,有時小米辣的碎末也會跑進去,咬到的時候會辣得眯眼睛,吃完之後嘴巴周圍一圈燙呼呼的。這時候還好有冰鎮過的綠豆稀飯,早早就熬好的稀飯,放在外面涼過之後,又在吃飯前放到冰箱裡冰了一會兒,喝下去一口就緩解了涼拌藤藤菜的辣帶來的火燒火燎,藤藤菜的誘人味道還充斥在口腔,勾著你繼續吃一口一口又一口。
我心裡有三個階段的夏天。小時候的夏天,很少吹空調,於是夏日會有好多特別的食物帶來清涼,比如那時候夏天一定會去批發冰糕,還會去臨近的河壩踩水,食物也是奶奶想盡辦法做的清涼的夏日食物。上班之後的夏天,總是在寫字樓裡面吹空調,有時候還需要多備上一條空調毯,偶爾在戶外幾乎難以忍受那炎熱,趕緊又回到空調房裡面去。還有就是現在的夏天,這個夏天,我辭掉了工作,大部分時間在家裡,卻發現好像夏天沒有我一直以為的那麼酷暑難耐,總是熱過之後又來一場大雨,我開始自己做飯之後,並沒有特定的夏日食譜,總是在一會去學學傷心涼粉,一會又去學學東北冷麵,最後吃了個四不像。
但無論如何,我也在試著好好安排起夏天的一切了。

圖源劇集《自言自語的圍裙》

親愛的讀者們,不星標《人物》公眾號,不僅會收不到我們的最新推送,還會看不到我們精心挑選的封面大圖星標《人物》,不錯過每一個精彩故事。希望我們像以前一樣,日日相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