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外賣騎手的奔波與應變

最近兩個月,最熱的社會話題,恐怕就是“紅黃藍外賣大戰”了。
京東、餓了麼、美團,炮火連天。
很多人私下問我的看法。哎,不太敢說,一說就得罪人。我寫了很多字,還是刪掉了。同事都勸我,要不算了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咋辦呢?我決定不隔空喊話,而是去和真正身處其中的人聊聊。那些,穿梭在城市毛細血管裡的外賣騎手們。
畢竟,不能評論,我還不能點外賣嗎?
於是,五一在家,我一天點了3次奶茶。
每次小哥把奶茶遞我手裡,轉身要走,都被我眼疾手快攔下。
小哥面露難色,表示著急送下一單。我連忙說,你看能不能這樣,你計劃掙多少錢?我付諮詢費,現在就轉給你。來聊聊?
如此反覆。好說歹說。小哥們終於同意來我家坐坐。
3位騎手,經歷混雜了多個平臺。有餓了麼、京東、美團,還有垂直領域的同達。其中兩位騎手,月入都過了萬。還有一位兼職騎手,下班後的時間跑,一個月3000-4000元。
和他們聊完,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外賣騎手這個話題,實在太複雜了。最怕的,就是“簡單思維”。
那麼,就從第一位騎手的分享開始吧。

第一位騎手:“新手不太適合跑京東。

第一位騎手,本職是餐廳員工。之前在餓了麼跑過6-7年的“老江湖”,近期剛開始嘗試京東外賣,送了大約10天。
下班後的3小時,每天大概能掙100多。一個月,就是3000-4000元。
當被問到為什麼做京東的單?小哥咧著牙樂了:“我宿遷人。劉強東老鄉嘛。”
劉潤:
你說你之前在餓了麼,做的是哪種騎手呢?
騎手1:
對。我之前在餓了麼跑過6、7年,做的是眾包騎手。
因為我平時有工作,我在飯店上班。所以騎手基本上就是兼職在跑。下班了看看,能掙點是點。
劉潤:
每天具體是怎麼接單的呢?
騎手1:
接單方面,一上線,系統就會安排我30分鐘的單。它會先問我能接多少。
我同時能接13單的,但我不敢設這麼多。他們那時的系統是直接派單的,派的單和單之間,又不一定順路,距離有時候在1.8到2公里。
要都是這種,那13單,就是20到26公里,我拼命跑也要一個小時了,半小時哪裡夠。超時要罰款的啊。
所以我一般只開4單左右。一上手機,它就“嘟嘟嘟”4單給我掛滿了。
接單後,我就先去第一個商戶。2到5分鐘跑去,取掉。再接下一單,再跑去下一個商戶。
4個單接好,最起碼10分鐘就沒了。還剩下20分鐘,得挨個送到使用者那裡。如果商戶卡單或者爆單了,我就得等5分鐘不止。
一個單子超時一秒,就開始叫。就開始扣錢。我走路上看眼時間,不夠,就要拼命跑了。
劉潤:
聽起來很辛苦。你覺得這份工作辛苦嗎?
騎手1:
我們這些,做兼職的,不怕吃苦的。你晚上去看,好多大爺大媽一樣都在跑,都是想掙錢的。
碰到下雨天、高溫天氣,其實加點錢,我也很願意跑的。我之前有過休息日碰上下雨天,一天跑了1000塊。
如果全力做,收入還是不錯的。我以前試過,白天上班的情況下,中午跑,晚上跑,把電瓶車跑沒電。一個月,我平常能跑四五千,多的時候能跑6000多塊。
現在太累了,單子又少,乾脆中午休息,就晚上跑。9點跑到12點,也能有3000多一個月。
主要也就是擔心超時。扣錢的規則扣得細。
劉潤:
你覺得誰給的時間多一點?
騎手1:
時間限制的話,餓了麼基本上是28-30分鐘兩公里,40-45分鐘四五公里。
京東一上來看不到時間的。是你先接單,然後分成一段段的。
比如接單後,你14分鐘內得到商家報道,超了就會扣錢。然後給你幾分鐘時間取到餐,取好餐了才能看下一段時間。從商家送到顧客手裡又有規定時間。
劉潤:
你遇到過什麼印象深的超時經歷嗎?
騎手1:
當然遇到過。很無語。
有次我送漢堡,店老闆不在,裡面兩個小工。這兩個小工鬧矛盾了,在吵架。
好傢伙。我想你們吵架跟我有什麼關係?他們彼此不說話,也沒人理我。
關鍵這個餐還得兩人合作。這個放料,那個打包。我問他們餐做好沒有,問了好多次。不理人。
我只有取餐後,才能聯絡顧客。我就對他們說,你們還做不做?不做可以打電話給顧客,讓他取消。他們生硬回了一句“打不到顧客電話。”
算了。我就先去取了樓上一個餐。
回來他倆還是不理。我急得硬闖進去,自己裝了一個,裝好走了。結果我把樓上的餐落在他們那裡了……最後跟顧客好說歹說,賠了錢……
劉潤:
聽著都頭大。那你可以拒絕派的單嗎?一天能拒絕幾次?
騎手1:
倒也是可以拒單。
我感覺都是團隊不要的單子,才指派給眾包。派給我的單子,動不動就要爬5樓、6樓。有時候不合適,也會想要拒單的。
但是一天只能拒單20次,超過就馬上給我停線了。到晚上12點之後,系統才會重新恢復,才好重新接單。
時間給得短。單子還難搞。收入也變低了。哎。以前平臺也不這樣的。
我七八年前最開始的時候,餓了麼可以在手機大廳裡面選單子。比如我喜歡某個環線,我就可以先接一個保底。然後再開啟派單功能,系統會順著我之前選的,給我派。
但現在不是了。一上線,就指派給我。總的感覺就是,跑餓了麼太累了。最近我開始跑京東了。跑達達眾包。剛跑了10來天。
劉潤:
那你覺得跑京東是什麼感覺?我看網上很多人反饋,說點京東“沒人接單”、“配送超時”,為什麼會這樣?
騎手1:
沒人接單會不會是距離太遠了?或者顧客周圍新人騎手多,路不熟悉,不敢接?我也不知道。
現在他們不是搞補貼嗎?跑京東的單價是比餓了麼高一點的。身邊挺多人來跑,還愁單子少了呢。
配送超時方面,我猜可能因為京東也比較新吧,系統有點亂。
劉潤:
怎麼個亂法呢?
騎手1:
比如說,我感覺它定位總是不準。
我跟你說京東不準到什麼程度啊。我聽都有人抱怨,能偏一兩公里。更別提晚上黑的,更看不清。
跑外賣幾乎都要求必須到樓底下,才能點“送達”。像我們老手基本上都比較熟悉,只需要知道大概位置就好了。但是不熟悉路的新手,跑京東就頭大了。
而且京東送到了還要拍照。餓了麼、美團交給本人,確實拿到就好了。京東得拍門牌號。你等會兒點那個,“檢視送達照片”,你都能看到我上傳的照片。
哎,我就愁啊。那個門牌號到底在哪?我就經常找來找去,很耽誤時間。
好不容易找到了,碰到沒訊號,就坑慘了。
有次我拍好照片,點了上傳,就把手機揣兜裡,趕緊去送下一單了。你猜怎麼著?剛才的照片,傳到25%,停了。
我就只好回來,再次找到那家樓底,重新拍一個,上傳。那就鐵定超時了啊。
劉潤:
真是太不容易了。還有嗎?
騎手1:
還沒完。給我派單,還不是由近到遠順著送。
比如三單,一單5公里,一單3公里,還有一單幾十米。正常肯定跟著系統,第一單就對應幾十米的單先送,對吧?然後3公里的,接著去5公里的。
但他們不是的。稍不留意,我可能就會把5公里的外賣,送給幾十米的顧客。顧客拿下了,然後我點了確認送達。就完蛋了,得罰款。
因為我根本不在5公里那單的範圍內,就點了確認。我就得一邊趕緊打電話給顧客,重送。一邊只能認罰了。
還有就是,我剛才說的,京東單子有點少。
劉潤:
單子少,會不會跟外賣騎手所屬的騎手型別有關?
騎手1:
有關的。有好幾種,主要是團隊、小隊、眾包。
團隊的話,就是新聞裡面說的那種全職騎手了。是籤合同的正式工,給你交五險一金的。而且會保證你手裡有單子。
小隊是下面的一級。你要先申請加入一個小隊,進去後有單量要求。時間長短不限制,反正每天要做到一個量。
再下來,就是眾包。團隊和小隊選剩下的,就會拆到大廳裡。
劉潤:
新聞裡看到的,京東給交社保的騎手,就是團隊了,是嗎?那你考慮加入團隊嗎?
騎手1:
對。我就不考慮了。我跑眾包,就圖下班後,接幾單是幾單。
京東這邊眾包主要靠搶,不像餓了麼美團是直接指派。
這樣做做兼職,有單就好了。自己有事的時候,手機一關就下線,就去忙自己的事了。
劉潤:
那你覺得你們騎手,現在傾向於選擇哪個平臺呢?
騎手1:
現在就愁京東單少了,不然挺喜歡京東的。
不過要是新手的話,就像剛才說的,跑京東是有點吃力。
人都是有選擇的。就比如你看那個美團啊。我沒跑過,但我感覺跟餓了麼差不多。那些坐辦公室的,天天就在那裡研究。他自己沒經歷過。天天出餿主意,就在那裡扣錢。
餓了麼找到個方法扣錢,很快美團也會了。美團找個方法,餓了麼也馬上會了。我感覺他們越扣越離譜。越扣越厲害。就不想讓外賣員掙錢。
內耗時間長了,人就總想換個環境看看嘛。
送走小哥後不久,第二位騎手到了。
繼續,替你問問。
沒想我這一問,問到了一位上海排名前列的高手。

第二位騎手:“美團就和人做事一樣。做多了總有些錯,只有不做的才會沒錯啊。”

第二位騎手,月入1-1.6萬。經驗豐富,在美團和餓了麼,各跑過2-3年。
這個月在上海,月排名第6,一個月能跑3000單。
劉潤:
你剛才說,你主要跑美團,之前跑餓了麼。你跑了多長時間?收入怎麼樣?
騎手2:
我在餓了麼跑過2-3年,美團跑了2-3年。大概有4-6年外賣配送經驗了。
我一個月能跑3000多單,這個月在上海排名第6。月收入的話,努力跑1萬6,不努力跑的話1萬左右。
劉潤:
這個收入和排名,太厲害了。你是跑的全職還是眾包呢?
騎手2:
不算全職,也不算眾包。是暢跑。
就是每天一簽單,或者每週一簽單。而且,會被優先派近單、好送的單或者低樓層的單。
就是單價比較低。比如十幾二十塊的單子,到了騎手手裡,一單大概兩三塊。
劉潤:
兩三塊一單?那你一個月1萬塊,豈不是要跑5000單了?
騎手2:
但是加上獎勵的話,合到4塊5塊的樣子。我一個月確實跑得多,能跑3000單。
暢跑有點像打遊戲,花了點錢買了個小特權,這樣匹配給我的,都是比較容易打的小怪。
雖然打贏了小怪後,我獲得的經驗值不高。但我打得快,數量多,總經驗值反而上去了。
劉潤:
很形象。聽起來,美團騎手在團隊和眾包間,又分出了更多元的模式,還有哪些模式呢?
騎手2:
和暢跑類似,還有一種“樂跑”。單價高一些,能到六七塊、七八塊。但跑的距離也遠一些,得有5公里。
單價最高的,是“團隊單”,也就是全職騎手。全職嘛,就有嚴格的上下班時間,有線上時長要求。而且他們要是遇到下雨天什麼的惡劣天氣,也必須出來跑的。
我大概就是在這裡面找了一個平衡點,我覺得暢跑比較適合我。
劉潤:
明白。現在“紅黃藍大戰”很火啊。你是怎麼看這件事的呢?
騎手2:
京東的話,我沒跑,但是我朋友他們跑了。京東現在補貼力度比較大,給騎手的單價高一點。
京東目前,感覺主要靠的是補貼吧。有些新的商鋪,比美團、餓了麼單子還多些。
但我個人覺得,跟其他比,美團還是領先一點。
劉潤:
為什麼你覺得美團領先一點呢?
騎手2:
美團單量更多些。餓了麼的單量可能只有美團的1/3、2/3的樣子。
我覺得是因為,顧客訂餐都已經形成習慣了。習慣不容易改的。
京東太新了,連我都自己都懶得下,我都是點美團。
我覺得,我代入一下顧客視角啊。他們點餐,餓了麼美團兩家一對比,大機率優惠沒有美團多。那顧客自然會點美團多些,單子也就多很多。
不過京東給的優惠力度好像挺大的。反正是各有好處吧。
劉潤:
聽說美團很給騎手和商家壓力,你跑著有這種感覺嗎?
騎手2:
美團的話,我想主要是和之前比,有落差。他們前期投入補貼力度比較大。就算你是新手,收入也還蠻高的。
但後來,尤其是疫情之後,補貼力度越來越小,單價越來越低。給的時間越來越短,很容易超時,容易違規。
比如30分鐘配送時間,商家做餐用掉20分鐘,那就剩10分鐘了。10分鐘,我要送的一般都不止一單啊,不然還怎麼掙錢。
30分鐘,至少是五六單。配送完前面兩三單,可能後面的全部就超出來了。
劉潤:
既然美團跑得這麼辛苦,為什麼不跑其他平臺呢?
騎手2:
如果看每天掙的錢的話,還是美團划算一點。京東單子少。畢竟好多人不想在那乾等。
有時候你往那一坐,也沒事幹,浪費時間嘛。出來,畢竟是掙錢的。
劉潤:
你是自己一個人在上海嗎?你的家裡人呢
手2:
對,我自己在上海。孩子跟老婆在河南老家。孩子現在花銷多,教育成本、醫療成本都比較大,消費也比較高。還有房貸要還。
就是壓力大才出來嘛。沒有壓力誰跑得離家這麼遠啊?
劉潤:
我留意到,有時看到的配送費只有一兩塊,甚至免配送費。但實際上,騎手拿到的還是有四五塊。又是怎麼回事?
騎手2:
羊毛出到羊身上咯。現在平臺搞低價,無非就是商家出、平臺出、騎手出。每個地方都出一點,一起承擔了低價的成本唄。
消費者那邊少付了,那商家、平臺,還有我們騎手,自然拿到的就少了。
像你說的那種,配送費中間的差額,可能商家得出一部分。商家的壓力也很大。所以你也看網上那麼多商家,也在“罵美團”。
不過我覺得,美團嘛,就像人做事一樣。不做沒錯,做多了總有些錯。
反正,這麼多平臺了。如果美團太苛刻,騎手就會跑餓了麼幹、會跑京東去幹。現在騎手都是流動的,不是專門跑一個地方的。
我聽完。若有所思。
美團小哥走後,我點了一杯瑞幸。
很快,送瑞幸的小哥,摁響了我的門鈴。
小哥把瑞幸交到我手上。看著我的笑臉,估計心裡有些發毛。

第三位騎手:“不管哪個平臺,單價都掉得厲害。”

第三位騎手,月入1萬多。跑外賣3年經驗,曾做美團眾包騎手。
現在是同達平臺全職騎手,主要配送瑞幸咖啡。
劉潤:
不耽誤你太久,就聊幾句。你是哪個平臺的騎手?平常主要送什麼呢?
騎手3:
同達。一個第三方的騎手團隊。
就專門送這個。只送瑞幸,不送別的。
劉潤:
有意思。一個獨立的第三方團隊,專注於服務一個大客戶。那你送一單,比如我這單,大概多少公里?能拿多少錢?
騎手3:
6塊多。不分距離。
劉潤:
你為什麼選擇送同達呢?沒想過送美團、京東或者餓了麼嗎?
騎手3:
現在還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不過我覺得要說的話,可能京東好一點吧?我聽他們說,交社保。那養老的話就有保障了。
劉潤:
你知道京東是給全職騎手才交社保嗎?同達給全職交嗎?
騎手3:
京東這個,我也不知道。不過肯定大家都擔心這個嘛。你說你現在能養家餬口,你老了怎麼辦?有保障了,才沒有後顧之憂啊。
同達的話,反正我是全職,我沒有五險一金的。
劉潤:
你送同達多長時間了?每個月大概能掙多少錢?
騎手3:
好幾年了。有三年了。我做的全職。收入跟他們外賣的都差不多,一萬來塊錢。我算水平比較靠前的了。跑得比較久。
像我們平臺的話,全職跟兼職的,沒什麼派單優先。他們兼職就是在忙的高峰期的時候才會來。
劉潤:
看來,即使是專注於單一品類配送,收入也並不遜色。你以前送過其他平臺嗎?
騎手3:
送過的。我以前送過美團眾包。我跑的時間挺長的,所以來同達裡面已經屬於收入靠前的了。
我個人覺得美團不太好,扣錢太多了。
偷距離,還偷時間。他按直線距離算配送費,可我們送外賣,不可能走直線距離的啊。偷時間我雖然沒遇到過,但我總聽其他騎手抱怨。
現在單價掉的厲害。好像所有平臺都掉得厲害。也不知道什麼引起的。像我們今年都比去年,平均下來一個月又少了1000多塊。
劉潤:
一個月少掙1000多塊。這不是小數目啊。那同達對商家,會好一點嗎?
騎手3:
都差不多。同達好像美團也有股份。反正這些外賣平臺之間關係還蠻複雜的。
(接了個電話)老闆你還要問什麼嗎?不好意思,我有單子,我得先走。
“沒了沒了,謝謝你了。”我趕緊回答。

看著他遠去的背影,我長長嘆了口氣。
騎手,是這場商業戰爭中最末端的執行者,也是最直接的感受者。
在任何一個行業,月入過萬都不容易。這3位騎手展現給我的,是喧囂海面之下出人意料的平靜。平臺愛怎麼搞就怎麼搞吧,自己該幹嘛就繼續幹。出來就是掙錢的,生活還要繼續。
而我,也更深切地有了一個感受:很多時候,我們沉迷於爭吵,卻忘記了一些最基本的商業常識。
比如,外賣並不是一個暴利行業。世界主流外賣平臺的淨利潤,只有不到5%。
比如,任何一筆錢,都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這1元、2元的奶茶,補貼的錢從哪裡來?一定是從誰的兜裡掏出了這筆錢。是誰呢?
比如,在一個有競爭的市場裡,沒有人能當永遠的霸主。因為人是會用腳投票的,對吧?
比如,最能在公共平臺上傳播的聲音,並不一定是這群人最真實的聲音。背後又有多少複雜性和個體差異被忽略了?
最近幾個月,你也能從新聞裡看到:
餓了麼簽訂了《2025年度“餓了麼”(上海)網約配送演算法和勞動規則協議》,逐步取消騎手超時扣款;
美團透過靈活參保和補貼的方式,給百萬名騎手降低參保門檻,在廣西部分城市上線“超時免罰”試點,將眾包騎手的“超時扣款”改為積分制;
京東自2025年3月1日起,給幾萬名外賣全職騎手,繳納完整的五險一金。
等等等等。
那麼,那些網際網路上的相互抨擊,會不會因為脫離了複雜的現實,反而好心辦了壞事?甚至,可能堵塞了許多人本已不多的“最優選擇”?
這些問題,都沒有簡單的答案。外賣江湖的博弈,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
幾塊錢的奶茶,我們或許還能喝上一陣子。這場“紅黃藍”外賣大戰,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或許,沒有完美的平臺,只有在多方博弈中,不斷尋求更優解的動態平衡。而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商家、騎手、消費者、平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尋找著出口和平衡點。
最後,也歡迎你在留言區,分享你對外賣大戰的看法,或者你與騎手們的故事。
好了。我去給公司的小夥伴們,點杯奶茶。
ps
對了,我們用AI生成了一個“商業小播客”,解讀每日文章。讓你在上班路上,帶著耳機輕鬆聽完全文。
今天的播客在這裡,你覺得效果如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們反饋。
此外,我還有一個商業社群“劉潤·進化島”。
每天,我都會在島上更新“日課”,分享我一整裡最大的學習收穫。不知不覺,已經寫了450多天了。
如果,你也對這樣的形式感興趣。歡迎你加入,和我們一起學習。
更多資訊,歡迎你點選下方圖片進行了解。加入7天內,可以無理由退全款。
我在島上,等你。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主筆 / 木言聲 編輯 / 歌平 版面 / 黃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608原創文章

品牌推廣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