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的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
——狄德羅

5月11日21時27分,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四十號02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長六改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製,是我國首型固液捆綁中型運載火箭,全箭為兩級半構型,芯一、二級採用無毒無汙染的液氧煤油推進劑,500公里高度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6.5噸。
遙感四十號02組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主要用於開展電磁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
本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574次發射。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張強、徐飛虎等人聯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等單位,提出並驗證主動光學強度干涉技術合成孔徑技術,實現1.36公里外毫米級目標成像,解析度提升約14倍。該成果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並被選為編輯推薦論文。傳統成像技術受單個孔徑衍射極限制約,合成孔徑技術可突破此限制。強度干涉技術對大氣湍流和望遠鏡光學缺陷不敏感,適用於光學長基線合成孔徑成像。研究團隊開發多雷射發射器陣列系統和影像恢復演算法,實現遠距離非自發光目標高分辨成像。這項工作為遙感成像、空間碎片探測等應用開闢新可能,得到審稿人高度評價。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5月9日報道,人類時隔近50年來獲得的首批月球樣品日前運抵英國,由中國提供的這份珍貴樣品,目前被儲存在英格蘭白金漢郡一處採取高級別安保措施設施的保險箱內。報道稱,英國開放大學的行星科學教授馬赫什·阿南德是英國唯一一位獲准借到這些樣品的科學家,他對BBC記者說:“全球科學家此前都無緣接觸到這些來自中國的樣品,所以這是一種至高的榮譽和特權。”他形容這些科研樣品“比黃金更珍貴”。阿南德教授的科研團隊計劃採用雷射技術對樣品進行研磨分析,嘗試解答有關月球形成以及地球早期演化的奧秘。這位教授表示,他們的研究僅需要不超過60毫克的樣品。BBC報道稱,在北京舉行的隆重儀式上,中方將裝在密封瓶裡的月球樣品交給阿南德教授。阿南德教授說:“那幾乎就像是來自一個平行宇宙——中國在太空專案的投入遠遠領先於我們。”在北京,他把密封瓶放在他能想到的最安全的地方——自己的手提行李箱,隨身帶著它返回英國。阿南德教授說:“希望這是中國與國際科學家長期合作的開端。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都是透過研究(美國)阿波羅任務帶回的樣品走上科研道路的,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傳承的優秀傳統。我希望其他國家也能效仿。”

特朗普政府計劃保留國家航天委員會(National Space Council)。此前,該委員會在特朗普政府首次執政期間被重新設立,並在拜登政府時期繼續存在,但活動較少。新特朗普政府最初對是否維持該委員會持保留態度,甚至有報道稱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反對該委員會,認為其不必要。然而,近期特朗普在5月5日的會議上同意恢復該委員會,儘管尚未公佈具體的公開宣佈時間或執行秘書的招聘計劃。

國家航天委員會曾在2017年由特朗普重新設立,當時由副總統邁克·彭斯領導,作為跨機構協調機構,舉行了一系列公開會議併發布了涵蓋廣泛太空問題的政策。拜登政府保留了該委員會,由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領導,但其公開活動和政策釋出較少,儘管仍在協調各機構政策,並提出了對尚未獲得許可的新型太空活動進行“任務授權”的立法建議,但該建議未被國會採納。
此次特朗普政府決定保留該委員會,被認為可能與馬斯克計劃減少參與政府活動有關。一些太空界人士認為,這一轉變可能為政府內部的太空事務提供更多的倡導機會,特別是在2026財年預算提案計劃削減NASA預算近25%的背景下。一位行業官員指出,此次預算提案由管理和預算辦公室(OMB)制定,缺乏太空委員會的制衡,而太空委員會的存在可能會改變這一結果,就像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間NASA預算增加一樣。
Space42公司透過其移動衛星服務子公司Thuraya與丹麥Gatehouse Satcom合作,成功在L波段地球靜止衛星上展示了衛星直連手機(D2D)能力,使用的是符合3GPP標準的release 17技術,支援NB-IoT應用。這表明智慧手機和物聯網模組等裝置能無縫連線到Space42的衛星網路,且該服務可透過標準化基礎設施交付,對電信或OEM合作伙伴開放。Space42正與移動運營商等合作,計劃年底完成商業準備並推向市場。該合作旨在解決能源、農業和交通等關鍵領域對可靠廣域連線的需求,這些領域不能僅依賴地面基礎設施。此前,Space42還與Viasat簽署諒解備忘錄,探討5G非地面網絡合作。

Space42的這一舉措不僅展示了其在衛星通訊領域的技術實力,也為未來的全球通訊網路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透過衛星直連手機技術,Space42能夠為那些地面網路覆蓋不足的地區提供可靠的通訊服務,這對於偏遠地區、海上作業以及應急通訊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與Gatehouse Satcom的合作也體現了Space42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方面的開放態度,透過與行業夥伴的緊密合作,共同推動衛星通訊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隨著5G技術的不斷演進,Space42的衛星直連手機技術有望在未來與5G非地面網路實現更深度的融合,為使用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通訊體驗。
Rocket Lab計劃收購德國光學通訊供應商Mynaric,認為該交易對其星座計劃至關重要。在5月8日的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Rocket Lab高管表示,收購Mynaric的工作進展順利,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完成。此次收購的初始金額為7500萬美元,外加與收入目標掛鉤的高達7500萬美元的額外付款。交易取決於Mynaric完成其在德國法律下的重組過程,該過程自2月開始,仍在進行中。

Mynaric因生產雷射終端的問題陷入財務困境,而Rocket Lab認為自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Rocket Lab執行長Peter Beck表示,收購Mynaric將使Rocket Lab首次在歐洲立足,這對於贏得歐洲政府機構的訂單至關重要。此外,Mynaric的技術也是Rocket Lab垂直整合努力的關鍵部分,確保其自身星座計劃所需的元件供應。
Rocket Lab計劃繼續作為供應商向其他公司提供Mynaric終端,同時也在追求多個大型政府和商業合同,可能會建造整個衛星星座。儘管Rocket Lab對開發自己的星座表現出興趣,但關於該星座將提供哪些服務或何時部署的細節仍然很少。
分析人士仍在試圖理解Rocket Lab的雄心壯志。ProcureAM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Andrew Chanin認為,Rocket Lab可能需要等到其Neutron火箭投入使用並且公司實現收支平衡後,才會考慮投資衛星星座。如果Rocket Lab真的追求星座計劃,尤其是寬頻通訊領域的星座,它將遠遠落後於SpaceX的Starlink和亞馬遜的Project Kuiper等競爭對手,但Chanin認為公司仍有可能找到有利可圖的市場細分領域。
據NASA網站訊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位於弗吉尼亞州的沃洛普斯飛行設施(WallopsFlightFacility),將在近期為多項探空火箭發射任務提供支援,旨在助力科學研究與技術驗證。

沃洛普斯飛行設施擁有完善的火箭發射基礎設施與專業團隊,能夠為各類探空火箭發射任務提供從前期準備到發射實施的全方位保障。此次計劃開展的發射任務涵蓋多個領域,包括大氣科學、空間物理等研究專案。
探空火箭是一種以探測高空大氣物理和天文現象為主要目的的火箭,通常在30-1000公里的高度範圍內開展探測工作。它們攜帶多種科學儀器,如高靈敏度的探測器、測量裝置等,可對高層大氣的溫度、密度、成分,以及太陽輻射、宇宙射線等進行精確測量,從而為科學家們研究地球大氣層結構、空間環境變化等提供關鍵資料。
NASA表示,這些發射任務將為科研人員提供寶貴的實測資料,有助於加深人類對地球空間環境和宇宙的認知,同時也能對相關科學理論進行驗證和完善。此外,發射任務還將檢驗新型技術和裝置在實際環境中的效能表現,為未來更復雜的航天任務奠定技術基礎。沃洛普斯飛行設施憑藉其豐富的發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能力,將確保這些探空火箭發射任務安全、順利地進行,推動相關科學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資助任務打造的ispace月球著陸器,因引擎變更,發射時間將從2026年推遲至2027年。

這款名為Apex1.0的月球著陸器由日本ispace公司的美國子公司ispaceU.S.負責建造,是為德雷珀實驗室牽頭團隊執行的任務所準備,該任務屬於NASA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CLPS)計劃的一部分。此前,ispaceU.S.計劃採用敏捷空間工業公司的A2200發動機,這是一款雙推進劑發動機,能產生約2200牛頓(500磅力)的推力。但經與敏捷空間工業公司評估後,ispaceU.S.表示A2200發動機無法按原採購計劃供應。如今,ispaceU.S.將為Apex1.0月球著陸器採用一款新發動機——VoidRunner。這款發動機由ispaceU.S.和敏捷空間工業公司聯合開發,採用了ispaceU.S.內部研發的閥門系統。雖然目前兩家公司未透露該發動機的詳細技術引數,但指出其零件數量僅為原發動機的四分之一,且簡化了飛行器架構。敏捷空間工業公司已在真空試驗檯對其進行了點火測試。不過,更換髮動機意味著著陸器設計也需調整,這直接導致原計劃2026年發射的任務(即Mission3)推遲到2027年。敏捷空間工業公司執行長克里斯・皮爾遜和ispaceU.S.執行長伊麗莎白・克里斯特均表示對新推進系統和雙方合作充滿信心。Mission3著陸器將用於NASA的CLPS計劃中的CP-12任務,由德雷珀實驗室主導。航天器將攜帶地震儀、測量月球內部熱流的儀器以及測量月球表面電磁場的感測器,在月球背面的薛定諤盆地著陸。此外,該任務還包括兩顆名為Alpine和Lupine的衛星,它們將作為著陸器的通訊中繼,任務結束後還可另作他用。此前,NASA在5月7日的月球表面科學研討會上,仍將CP-12任務列為2026年第四季度發射,隨著此次推遲,螢火蟲航天公司的BlueGhost2任務有望成為首個嘗試在月球背面著陸的CLPS任務。同時,ispaceU.S.還在積極拓展其他CLPS相關業務,4月8日,該公司宣佈與Redwire合作,共同參與月球著陸器任務。
近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宣佈,該國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加岡揚”(Gaganyaan)將推遲至2027年。“加岡揚”專案旨在將印度宇航員送入太空,原計劃於2026年執行首次載人發射。

“加岡揚”飛船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導研發,飛船由乘員艙和服務艙兩部分組成,乘員艙設計為截錐形,可搭載多達三名宇航員,服務艙則包含飛船的推進和動力系統。在再入大氣層時,乘員艙將與服務艙分離,並在海洋中濺落。發射將在印度斯里赫裡戈達島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進行,藉助經過載人飛行改裝的“LVM3”運載火箭將飛船送入軌道。
此前,“加岡揚”專案穩步推進。2024年2月,印度總理莫迪公佈了首批四名宇航員的身份,他們均來自印度空軍,且已在俄羅斯完成部分訓練,後續在印度班加羅爾的ISRO宇航員訓練設施進行了其餘培訓。按原計劃,2024年12月將進行首次無人測試飛行,攜帶名為“Vyommitra”的女性人形機器人,該機器人具備監測模組引數、傳送警報、執行生命支援程式以及與地面控制人員交流等功能。隨後在2025年還安排了兩次無人測試飛行。首次載人飛行原定於2025年進行,後推遲至2026年,如今再度推遲到2027年。
ISRO並未明確說明此次推遲的具體原因,但航天專案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技術難題攻克進度、資金到位情況以及全球航天環境變化等。若“加岡揚”專案最終成功實施,印度將成為繼蘇聯(現俄羅斯)、美國和中國之後,第四個實現自主載人航天的國家。

5月8日,Sierra Space公司宣佈已完成對美國太空軍"彈性全球定位系統"(R-GPS)計劃中導航衛星原型的地面演示。此次演示是軍方持續探索GPS星座備份方案的一部分。
該演示在實驗室透過"扁平衛星"(FlatSat)配置進行,測試了Sierra Space的衛星硬體、飛行軟體及地面通訊系統。FlatSat方案允許工程師直接使用真實航天器元件模擬任務操作,無需完整組裝,從而加速開發週期。
總部位於科羅拉多州的Sierra Space是2024年入選太空軍R-GPS計劃的三家公司之一,該計劃旨在透過小型商業化系統補充傳統GPS衛星。另兩家承包商為Astranis和L3Harris。
Sierra Space提出的衛星方案包含與通用動力任務系統公司聯合開發的定位、導航與授時(PNT)載荷,可同時支援GPS和歐洲伽利略系統的訊號,提升全球覆蓋與抗干擾能力。
R-GPS計劃是美國國防部為應對大型高成本衛星易受干擾或攻擊的威脅,推動衛星基礎設施多元化和強韌化的關鍵舉措。太空軍計劃在下一階段選擇至少一種設計進行在軌演示。

>End
>>>
太空與網路綜合轉載。來源:參考訊息、光明網、國際火箭發射、國際航天愛好者、微視航天。
支援保護智慧財產權,轉載請註明原出處及作者。
商業火箭,想說愛你不容易——(二)難以複製的SpaceX
>>>
充滿激情的新時代,
充滿挑戰的新疆域,
與踔厲奮發的引領者,
卓爾不群的企業家,
一起開拓,
一起體驗,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質,
共同實現更高價值,
共同見證商業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與網路》,觀察,記錄,傳播,引領。
>>>
· 《衛星與網路》創始人:劉雨菲
·《衛星與網路》副社長:王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