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包永剛
編輯 | 李帥飛
10月底,Facebook更名為Meta,這是Facebook轉變為“元宇宙公司”的重要一步,也讓元宇宙引發更多討論。
元宇宙並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定義,簡單理解,元宇宙就是現實世界在虛擬世界的一個對映。
既然要對映現實世界,難度可想而知,AR、VR、MR(統稱XR)應該是目前與元宇宙聯絡比較緊密的裝置,但XR裝置依舊處於早期,想要實現元宇宙,推動XR裝置的發展是關鍵。
今天,在XR領域投入十年的高通推出了頭戴式AR開發套件驍龍Spaces XR開發者平臺,目標是降低開發者開發AR應用的門檻,實現AR應用的跨平臺執行,推動AR的普及,以及元宇宙的發展。
1
元宇宙與XR
元宇宙是熱詞,但並非新概念。
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裡寫道,“只要帶上耳機和目鏡,找到一個終端,就可以透過連線進入由計算機模擬的另一個三維現實。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中擁有自己的分身。”
29年前就被提出的元宇宙概念,在2021年“一夜成名”,與今年元宇宙第一股多人線上創作沙盒遊戲平臺Roblox的上市有緊密關係,也離不開Facebook、騰訊、英偉達、字節跳動等巨頭的參與。
大部分人看到了Facebook更名Meta,卻容易忽略Facebook推出的VR裝置Oculus Quest2,也是與元宇宙密切相關的智慧裝置,自2020年10月發售後出貨量屢創新高,這是Facebook要轉型元宇宙公司的底氣所在。
Roblox認為,一個真正的元宇宙產品應該擁有8個屬性: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XR裝置顯然擁有其中多個特性。
高通技術公司副總裁兼XR業務總經理司宏國(Hugo Swart)對雷鋒網表示:“元宇宙和XR緊密相聯,人們在虛擬世界中可以擁有自己的化身,實現協作、溝通、學習和娛樂等體驗。許多人將元宇宙稱之為‘實體網際網路(Embodied Internet)’,這意味著需要在空間中進行程式設計計算和處理。”
司宏國也從計算和互動的概念去解釋當下和即將發生的變革,“過去的幾十年,人們一直透過2D螢幕(筆記本、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完成計算功能。有了VR和AR技術,計算已經演進到了空間計算的階段。也就是說,傳統意義上的螢幕消失,整個世界都成了你的‘主屏’,而這一轉型剛剛開始。”
2
XR從縱向整合到橫向擴張
實際上,高通一直在推動與元宇宙密切相關的XR的發展。2007年,高通就啟動了首個基於智慧手機的AR研發專案,此後又推出XR專用晶片組——驍龍XR1和驍龍XR2。在2018年,高通和合作夥伴Nreal等引入了AR眼鏡概念,2019年AR眼鏡成為了產品品類。

在這個過程中,整個AR、VR行業也經歷了高峰和低谷。2015年,國內VR的投資規模從2.7億上升至24億,一年內翻了8倍。隨後的2016年,被稱為“VR元年”。
然而很快,由於許多技術挑戰沒有解決,VR裝置眩暈感強烈,遊戲和內容不多,體驗不好的VR裝置未能普及,VR投資泡沫也隨之破滅,行業陷入低谷。
但隨著技術的完善,以及軟體和應用生態的逐步發展,XR裝置在完成了更好的縱向整合後,各種形態的產品,包括AR眼鏡、智慧眼鏡、以及商用VR一體機都能提供更好的體驗,被更多消費者接受。
今年,XR行業無論是釋出的產品數量還是出貨量,似乎都預示著XR行業的發展又迎來了一個新的高點。IDC預計,2021年全球VR出貨量將達到830萬臺,較2020年全年增長50.2%。
“這一行業目前還處於相對早期的發展階段,我們期待這類裝置的出貨量在明年開始增長,並在2023年達到更高的成熟度。”司宏國預計。
當更多人擁有了XR裝置之後,想要進一步吸引更多人使用XR裝置,應用就成為了關鍵,而應用豐富的關鍵是軟體開發平臺。在這一行業耕耘了十多年的高通收購了世界上最早釋出移動AR應用,負責AR軟體開發套件開發的Wikitude之後,今天宣佈推出頭戴式AR開發套件驍龍Spaces XR開發者平臺。
驍龍Spaces平臺能夠提供環境和使用者理解功能,為開發者帶來用於打造可感知使用者並能與使用者智慧互動、適應使用者所在室內物理空間的頭戴式AR體驗的工具。一些主要環境理解特性包括:空間對映與空間網格、遮擋、平面探測、物體與影像識別和追蹤、本地錨點及其永續性以及場景理解。具備使用者理解能力的機器感知特性包括定位追蹤和手勢識別。

簡單來說,驍龍Spaces可幫助開發者構建兩種型別的應用,一類是從零開始打造3D體驗,一類為支援AR特性,即AR作為現有移動應用的擴充套件。驍龍Spaces有三個重要特點:成熟的技術和創新;開放、跨終端AR生態系統;開發者優先的平臺。

“我想強調驍龍Spaces的開放性,它符合OpenXR標準,降低了開發者利用驍龍Spaces的門檻。同時,我們也和Epic Games和Unity在引擎方面展開合作,便於熟悉這類3D工具的開發者將應用遷移至驍龍Spaces平臺。”司宏國說,“如果每家OEM都各自研發底層功能可能會導致孤島效應,因為開發者很難把應用從一個平臺複製到另一個平臺。而驍龍Spaces能夠跨終端執行,OPPO、小米、聯想、Motorola和Niantic等廠商都宣佈支援。我們還與移動運營商生態系統展開合作,包括NTT DOCOMO、T-Mobile和德國電信,共同推動AR發展。”
雷鋒網瞭解到,驍龍Spaces既支援智慧手機,也支援眼鏡裝置,包括採用驍龍XR1平臺和XR2平臺的眼鏡裝置。

3
AR有潛力替代智慧手機
驍龍Spaces的三個特性中,開發者優先的特性讓人有些意外。
過去,高通通常是面向OEM客戶提供核心技術和特性支援,這次卻將開發者視為驍龍Spaces的關鍵客戶,並推出“驍龍Spaces探路者計劃”,AR創新者或企業可以提前獲得平臺技術、專案資助、聯合營銷與推廣和硬體開發套件的支援,包括健身、桌面遊戲等應用開發者,正式的面市時間為2022年春季。
高通為何做出改變?
“我們發現行業中出現了開發或打造空間體驗和3D體驗全新模式,在新模式下,如果每家OEM、ODM廠商都推出自己的開發平臺,對於開發者會很困難。”司宏國解釋:對於高通,我們一邊繼續向OEM客戶提供支援,幫助他們在分發渠道上推出新應用並保持差異化優勢;與此同時,也為開發者提供通用的平臺,幫助開發者更輕鬆地在驍龍Spaces平臺上打造出色的空間體驗。”
不難看出,在AR硬體逐步完善的時候,想要推動AR快速發展,就需要靠開發者和應用,作為這一領域的重要推動者,推出軟體平臺驍龍Spaces符合產業需求。

但驍龍Spaces是否會成為智慧手機時代的安卓?司宏國明確,“我們不會針對驍龍Spaces收費。”
實際上,高通看好的是AR當下的發展和未來潛力。
“我們看到VR在短期內的發展勢頭更加迅猛,特別是在遊戲、健身、B2B等領域,以及對元宇宙概念的實踐方面。但我們認為AR眼鏡在未來甚至有潛力替代智慧手機。”司宏國說。
“我們期待在接下來三到五年,AR眼鏡、智慧眼鏡、以及商用VR一體機裝置會逐漸走向融合,最終形成一種終極裝置形態,能夠實現所有體驗。但對於VR、MR裝置,實現這一趨勢可能還要花更長的時間,因為這些裝置的顯示模組支援光學透視,它們的部署方式有很大差別。”
4
寫在最後
元宇宙的概念在2021年火了,在XR領域投入了十多年的高通能成為受益者。當然,耕耘多年,提供底層技術支撐,經歷了XR行業起伏的高通,更希望在已經有超過50款搭驍龍平臺的XR裝置釋出之後,繼續提升硬體的同時,用開發平臺更快推動市場發展。
關鍵的問題在於,提供軟體開發者平臺並非高通的強項,但高通可以發揮巨頭公司的優勢,透過收購獲得相應的技術和人才,透過收購Clay AIR和Wikitude,透過硬體和軟體的產品組合,有希望以更快的速度推動XR的發展,讓XR成為高通新的增長點,也能成為元宇宙時代的領導者。
還需要看到,高通優先選擇了AR。
12月9日-11日,雷鋒網將主辦第六屆GAIR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大會,大會中,我們會舉辦“下一代網際網路——元宇宙技術高峰論壇”,邀請知名UGC遊戲平臺、VR/AR/MR廠商、社交公司、NFT資深人士、人工智慧企業等多個行業的從業者,向觀眾清晰展示元宇宙的未來。詳情點選【閱讀原文】檢視大會介紹。
推薦閱讀
道的投資人:做局失利、破局無力

關鍵詞
平臺
驍龍
裝置
高通
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