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記得把尹哥設為星標⭐️ 哦~
尹哥贈書福利
各位小夥伴
又到福利大放送時間啦!
你知道哪些與細胞有關的知識?
歡迎留言分享
我們將從
回答互動問題+轉發本文至朋友圈
的小夥伴中
隨機抽取3名幸運讀者
分別贈送

《細胞傳》
各1本
福利活動常有
關注尹哥不迷路
活動截止時間:11月14日
(將會在11月15日的推文裡公佈獲獎名單)
活動解釋權歸「尹哥聊基因」所有
“細胞只能來自細胞”,這句看起來平淡無奇的話,恰恰印證了“ 看似尋常最奇崛”。所有生命活動的發生,皆是因為細胞之間、透過基因語言、理化訊號的對話。26億年前,恆河沙數的光能自養細胞——藍細菌“絕地反擊”,透過星球級別的合作,成功創造了氧氣地球;6億年前,幾個細胞“合夥創業”,留下了最早的多細胞生物痕跡;不同的細胞還會“抱團取暖”,從而誕生出偉大的生命“內共生”創舉;今天,隨著單細胞測序技術和時空組學技術的普及,讓我們終有工具可觀察到細胞們“玄之又玄”微觀機制是如何“道法自然”的……你如果能看得懂這些文字,也是數十萬億人體細胞共同作用的結果。
——尹哥給《細胞傳》寫的推薦語
作者,悉達多·穆克吉,腫瘤學家、血液學家、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副教授。擁有斯坦福大學生物學學士學位、牛津大學免疫學博士學位以及哈佛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治療和與血細胞有關的基因功能上。

△ 悉達多·穆克吉
本職工作之外,穆克吉還是一位科普作家,已經出版了數部享譽全球的暢銷書——《基因傳》《癌症傳》《醫學的真相》等。
在中國,他的《癌症傳》榮獲文津圖書獎,常年高居豆瓣熱門醫學科普第一的位置,收穫讀者高達9.0分的評分;《基因傳》中文版更是甫一上市就登上最受關注圖書榜非虛構類No.1的寶座,在豆瓣上獲得8.6的高分。

《基因傳》

《癌症傳》
時隔6年,穆克吉再次為我們帶來了新作——《細胞傳》,書名一如既往地簡潔大氣。
這本書回答了這樣一個根本性的前沿問題:我們為什麼總會不斷地生病?悉達多·穆克吉將答案指向了生命的基本單元——細胞。

《細胞傳》
被《經濟學人》、紐約公共圖書館評為年度最佳圖書;
比爾·蓋茨將它列入自己的2023年度書單;
獲得美國出版商協會(AAP)2023年PROSE生物與生命科學卓越獎、2023年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對《細胞傳》的學術價值給予了高度認可;
獲得2023年肖託誇獎,則是對這本書文學性的肯定……
為了將原版的優質內容原汁原味地呈現在中國讀者眼前,此次《細胞傳》的中文版,中信出版社請來《癌症傳》《基因傳》譯者——馬向濤博士。

△ 馬向濤
瞭解細胞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其中蘊藏著醫療未來的前進方向,髖部骨折、心臟驟停、阿爾茨海默病、艾滋病、肺炎、肺癌、腎衰竭、關節炎——所有這些“疑難雜症”都可以被重新理解為細胞或細胞系統功能異常的結果。
認知的革新引領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很快,我們將用細胞而不是藥丸治癒疾病。
01
改變大世界的小粒子
1665年1月,羅伯特·胡克出版了一本名為《顯微圖譜》的著作,詳細描述了他在顯微鏡下的實驗與觀察。
其中有一張軟木截面圖,胡克描繪了一個由規則的多邊體結構構成整體,這一個個“小盒子”組成的結構,他將它們命名為cell(細胞),這個單詞源自拉丁語中的“cella”,意思是“小房間”。

△ 羅伯特·胡克在《顯微圖譜》(1665年)中繪製的一片軟木截面圖
十餘年後,列文虎克利用自己製造的顯微鏡觀察到了一滴水中的龐大微生物世界。
兩個世紀後,植物學家馬蒂亞斯·施萊登與動物學家特奧多爾·施旺合作發現了在所有生物裡同樣適用的細胞理論:所有生物均由一個或多個細胞組成;細胞是生物結構與組織的基本單元。
而細胞起源的奧秘則由魯道夫·菲爾紹破解。菲爾紹在施萊登與施旺的理論後添加了三條新原則:一切細胞來源於細胞;細胞生理學決定了正常生理功能;疾病是細胞生理功能紊亂的結果。

△ 魯道夫·菲爾紹
自此以後,醫生診斷疾病時無須考慮蓋倫體液、精神失常、內在癔症、神經症或氣,也不必尋求上帝的旨意作為病因或治療的依據。解剖結構的改變或症狀表現的範圍,均可追溯至細胞的改變與功能障礙。
1859年,路易·巴斯德透過鵝頸瓶實驗巧妙證實了肉湯的腐敗是由空氣中的細菌造成的。
1876年,羅伯特·科赫成功用炭疽桿菌使健康小鼠患上了炭疽病,首次用系統科學的方式揭示了微生物細胞與疾病之間的關係……

△ 路易·巴斯德
細菌、細胞與風險理論由此生髮,時至今日仍是醫學診斷藝術的核心。
細菌理論給醫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催生了唯一確定能夠用於預防感染的無菌、衛生與消毒技術。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一種抗生素都是一種“細胞藥物”,即一種依賴於微生物細胞和人類細胞之間差異的藥物。我們對細胞生物學的瞭解越多,我們就能夠發現更細微的差異,從而學會創造出更強效的抗菌劑。

02
細胞療法與新人類
例如輸血,就是第一種現代形式的細胞療法。抗生素與輸血,已經深深根植於醫學實踐中,以至於我們很少將它們視為“細胞療法”。但是它們起源於我們對細胞生物學的理解。

隨著人類對血液和血細胞的認知不斷更新,輸血顯現出了它對醫學的深遠影響,它為外科手術、治療貧血、癌症化療、創傷醫學、骨髓移植、分娩安全以及免疫學的未來奠定了基礎。
人類使用最廣泛的細胞治療專案,還有體外受精(IVF)。
體外受精在過去的四十多年間一直是一種生殖選擇,已有八百萬到一千萬名嬰兒因此誕生。人們對這種技術已經非常熟悉,因此忽視了體外受精就是細胞醫學:透過治療性地操控人體細胞,來改善一種古老而痛苦的人類疾病——不孕症。

△ 《每日郵報》報道路易絲·布朗出生
時間來到今天,我們正在見證一種新醫學的誕生,即細胞被重新用作治療疾病的工具,而這就是細胞工程。
這是一個歷經數百年的積累,包含著幾代科學家與細胞的鬥智鬥勇。如果要給成千上萬研究人員的辛勤血汗找一個代表,那就是勇敢堅強的埃米莉·懷特黑德。
懷特黑德的治療非常成功,她的免疫系統透過武裝T細胞殺傷癌症得以重建,骨髓與血液中都檢測不到癌症標誌物。她令人驚歎的痊癒,改變了細胞療法的歷史。

△ 埃米莉·懷特黑德每年拍攝照片紀念治癒癌症
“新人類”不是指科幻和英雄電影裡擁有超出常人能力的人類,而是一種透過修飾細胞重新構建的人類。
人體真正的“原料”不是資訊,而是資訊透過細胞被啟用、解碼、轉化與整合的方式。我們正從基因世紀過渡到與之交相輝映的細胞世紀。
03
達摩克利斯之劍
隨著遺傳學與細胞工程的聯合力量觸及人體與人格的新深度,“道德景觀”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擺脫疾病蹂躪與增強人類特徵之間的邊界正在變得模糊。
當人類掌握了操控生命的技術,卻無法約束持有技術的人,細胞技術就會變成懸在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如今,細胞工程已經允許我們利用重程式設計細胞重建部分人體。隨著人類對這個領域的理解不斷深入,新的醫學與倫理難題已經出現。

無可否認的事實是:我們已經打開了細胞的黑箱。如果現在就把箱子關上,那麼可能會錯失未來良機。
我們對細胞的認知需要和細胞技術一起成長。
04
更好版本的自我
自19世紀施萊登與施旺建立了細胞學說,不到兩個世紀,人類便已經可以操控細胞,創造“新人類”,細胞生物學已經成為影響現代醫學最重要的原理。
但我們還沒有學會細胞之歌。
我們有理由相信,細胞世紀已經到來,未來人類可以成為更好版本的自我。

人們對細胞的認知沿著蜿蜒、發散和交叉的小徑前行,因此《細胞傳》不是按照時間順序逐漸展開,而是採取了一種特別的敘事結構。
或者,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本書的組織架構與細胞相仿。
編輯:楚旂 | 稽核:孫小悠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