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 Savings.com 最新發布的調查,全美50% 的父母仍在經濟資助已經成年的子女,平均每月支出$1,474,用於購買食品、支付手機費、醫療保險、汽車保險,甚至幫助支付房租。
相比 2023 年的 45% 和 2024 年的 47%,如今這一比例已上升至一半。
“養成年孩子可不便宜。” 報告指出,許多專家認為,如今的年輕人比過去更難自立。千禧世代(Millennials)和 Z 世代的實際收入(調整通脹後)比他們的父母在 20 或 30 歲時低了 20-30%,同時學貸壓力也比父母當年更大。
儘管如此,這一代年輕人的大學畢業率更高,全職工作的比例更高,且部分理財能力較強的年輕人,也藉助近幾年股市增長累積了更多退休儲蓄。然而,根據美國普查局統計,仍有三分之一的 18-34 歲成年人住在父母家中,住房問題成為他們經濟獨立的主要障礙。

在華人社群,成年子女仍接受父母經濟支援的比例遠高於全美平均水平,根據 2024 年的一項華人社群理財調查,約 65%-70% 的華人家庭仍在資助成年子女,高於全美 50% 的比例。
其中,華人父母資助子女的方式主要包括:
-
住房支援:超過 60% 的華人父母幫助子女支付租金或購房首付,部分家長甚至直接購房供子女居住。相比之下,全美平均比例僅 30%。 -
日常支出:54% 的華人父母仍在支付成年子女的手機費、保險費,相比全美 43% 的比例更高。 -
教育及發展:由於華人家庭重視教育,約 40% 的家長仍會幫助子女支付研究生學費、培訓課程費用,這一比例在其他族裔中普遍不到 25%。 -
旅行與生活補貼:46% 的華人父母資助子女出國旅遊、購買奢侈品,相比之下,全美父母提供此類資助的比例為 32%。
“住”依然是最大的問題,許多華人父母不願讓子女揹負沉重的房貸壓力,而是選擇幫孩子買房或承擔部分貸款。此外,在華人社群,“啃老”並不被視為貶義,許多父母主動提供支援,希望子女能更好地打拼事業。




雖然資助子女是一種普遍現象,但長期經濟支援也讓不少華人家庭的退休計劃受到影響。
-
根據調查,高達 70% 的華人父母表示,為子女提供經濟支援已經影響了他們的退休儲蓄(全美平均 60%)。 -
其中,22% 的華人父母認為,他們可能需要無限期資助子女(全美 18%)。 -
約 40% 的華人父母認為自己未來可能不得不依賴子女養老,因為他們的退休金已經被子女的開銷大幅削減。
麥克拉納罕(Carolyn McClanahan),一位理財顧問,建議父母在提供經濟支援時仍要優先考慮自己的退休與急用資金。她表示:
“家長應該設定明確的資助規則,而不是無條件供款,否則可能會影響自己未來的財務安全。”
資料顯示,在華人父母資助成年子女的方式上:
-
78% 的家庭設定了一定的經濟支援條件(如子女需要存款或工作); -
22% 的家庭則是無條件供款,無論子女是否有能力獨立,都繼續提供經濟支援。

儘管華人家庭對子女的資助比例較高,但未來,如何在支援子女與保障自身財務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將成為越來越多華人家長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點選上方標題閱讀推薦文章 ▲
投稿請加微信ID: usa001888,說明投稿內容。投稿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此文由【大紐約生活網 】獨家約稿、創作,此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如果此文由本網獨家整理編輯,取自網路的圖片屬於原作者。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或立場。編輯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自網際網路,如涉侵權,請聯絡刪除。微訊號:Greater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