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海外子女家住不下去?學會這幾點,讓親情更長久|北美候鳥家長專欄

加入外籍交流群海外養老群、留學生家長群等,請公眾號留言,與數十萬海外家長抱團互助。各類在美生活攻略、海外養老攻略,請檢視文末連結。
推薦閱讀:

父母在海外子女家住不下去?學會這幾點,讓親情更長久

子女在海外的家長們,時常遇到各類問題,從與子女相處、海外生活的適應與挑戰、養老規劃、養老適應等問題。我們特開闢此案例專欄,與大家一起分析家長們遇到的難題和挑戰,希望以此給家長們更多參考和建議。歡迎大家留言分享您的困惑、歡迎留言一起討論分享您的經驗。

歡迎從公眾號加入海外家長養老群,一起分享和交流🌹歡迎公眾號留言,加入澳洲家長養老群、美國家長養老群、加拿大家長養老群,等.

案例:年初春節剛過不久,李阿姨滿懷期待地飛往澳洲,計劃幫剛生二胎的女兒分擔育兒壓力。初到女兒家的那段日子,她被無微不至的照顧感動不已。然而,半年後,女兒的一句“媽,要不你們在附近租個房子住?”讓她徹夜難眠。

這不是李阿姨一家的特例。類似的故事在海外華人圈屢見不鮮,引發了無數討論:父母遠赴海外投奔子女,卻被子女“嫌棄”,有的甚至被子女“請離”。這是孩子不孝,還是兩代人無法調和的矛盾?請大家和北美候鳥社群一起來深入剖析這場家庭困境的背後。

北美候鳥社群剖析:

一、為何子女與父母“同住難”?

1. 生活方式/習慣和觀念的衝突

李阿姨坦言,矛盾最初來自於她“看不慣”女兒一家的生活方式。“孩子晚上十點還不睡覺,我就忍不住要說;女婿週末喜歡睡懶覺,我一早就在廚房忙活,大家的情緒都變得很差。”

2. 原有的空間被分割,需要重新適應相對侷促的個人空間

子女們大多還在奮鬥階段,原本子女一家幾口人住習慣了的房間空間,突然之間再住上父母老兩口,原本寬鬆的居住環境瞬間擠入兩個生活習慣完全不同的成年人,需要劃分出來更多的空間做新的生活界限。每個人的私人空間都被壓縮,摩擦機會變多,矛盾不可避免。

3. 海外的多重挑戰:語言和文化的障礙

在國內能獨當一面的父母,到了海外卻因為語言不通,連買菜看病都需要子女幫助。這種無形的依賴感讓父母覺得自己成了累贅,無形中內心更容易敏感緊張,也讓子女感到壓力倍增。

二、從矛盾到平衡:經驗與啟示

1. 距離讓關係更美好

像張阿姨一樣,租住在女兒家附近成了一種平衡之道。最初被“請出去”時,她也覺得傷心,但很快調整了心態。“我參加社群活動,學英語,認識了很多朋友。現在每週和女兒一家見面,關係比以前更融洽。”

2. 候鳥式居住

北美候鳥社群裡,很多家長都是每年在子女這裡短期住幾個月,其他時間回國。這種“候鳥式生活”成了親友間的佳話。“時間短,矛盾少,大家相處得反而更珍惜。”

3. 改變身份認知

心理專家指出,父母要意識到,父母在子女的小家庭中是“客人”而非“主人”。放下“家長”的身份,轉為顧問或支持者的角色,能夠緩解許多摩擦。

三、如何化解“被請走”的困境?

北美候鳥社群給父母們的建議:調整心態,主動適應

  1. 接受新角色: 明確自己是客人,要遵守子女家的規則。
  2. 減少干涉: 不隨意干預子女的教育、生活方式;遇到不滿時,多觀察,少指責。
  3. 發展獨立生活: 學習新技能,擴充套件社交圈,減少對子女的依賴。

北美候鳥社群給子女們的建議:預防矛盾,理解父母

  1. 提前溝通期望: 在父母來之前,坦誠說明生活習慣和期望,避免誤解。
  2. 創造獨立空間: 如果條件允許,為父母提供獨立的居住條件,讓雙方都感到自在。
  3. 多些耐心: 理解父母的不安和無助,幫助他們逐步適應新的環境。

四、長久相處的黃金法則

北美候鳥社群建議:適當的距離和邊界感是維繫親情的關鍵。在海外,父母和子女需要更多對於彼此的理解、尊重,才能找到共存的平衡點。
  • 距離產生美: 短期同住、分開生活,反而能減少矛盾。
  • 邊界感: 每個家庭都需要明確的界限,給出明確的界限定義。父母要避免過多幹涉,子女也要學會感恩。
  • 心態調整: 無論父母還是子女,都要理解對方的不易,以愛和包容化解問題。

五、結語:愛與尊重的平衡

有很多家長最終在子女家附近租了房子,開始了獨立的生活。“剛開始確實不適應,但慢慢發現,給彼此空間反而更好。現在孫子週末來我這玩特別開心,和孩子們也能輕鬆相處。”
在北美候鳥社群的各類家長群裡,時常會聽到家長們的分享關於海外生活的種種挑戰,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家庭意識到:親情的維繫不在於天天膩在一起,而在於互相理解與尊重。願每一位遠渡重洋的父母和子女,都能在邊界中找到愛,在距離中找到和諧。
【北美候鳥社群】
常用資訊彙總 2024.10版
1. 赴美 | 海關限制入境物品清單
2. 赴美回國時,如何填寫海關指尖碼?
3. 移民 | 律師講解父母移民有哪些方式
4. 移民 | 子女為父母辦理親屬移民,流程及細節,請看經驗分享
5. 移民 | 申請綠卡境內境外時間線及案例
6. 移民 | 父母境外申請綠卡面試流程&經驗
7. 延期 |第7次延期攻略
8. 父母來美哪些成人疫苗值得/需要打?
9. 在美國常見疾病如何應對——家庭常備的非處方藥有哪些?
10. 人在海外,身份證、駕照過期如何更新?
11. 護照到期,境外如何線上更換?
12. 護照丟失,如何補辦護照/簽證/旅行證?
13. 在美年輕人為B籤探親父母購買保險的經驗分享
14. 在美國種菜攻略:在美國不同地點的種菜時間
15. 攜帶/出售處方藥是否違反美國法律?
16. 父母美國養老(5) 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紅藍卡)
17. 美國養老(6):父母境外申請綠卡面試流程&經驗
18. 赴華 | 申請中國新十年籤——避坑指南
19. 申請旅遊簽證/十年美籤續簽,如何申請免面試——免面談代傳遞詳解
20. 官方指南:外籍赴華/回中國工作生活全面指引(中英文版)
21. 律師詳解|外籍子女繼承境內遺產,如何變現購匯出境:繼承轉移制度
22. 美國海關:哪些中國藥是“禁藥”,入境美國禁止攜帶?
23. 在美國,年長者可以享有哪些福利和服務?
24. 知識|獲得美國綠卡後,不在美居住會失去身份嗎?
25. 在美生活須知:必須儲存的文件、資料與證明
26. 知識 |切記不要隱瞞國內收入,境外收入申報不等於繳稅
養老專題:
75歲老年人中 12%還在工作,美國人多大年齡退休?
養老專題| 如何在美國退休和養老?——中等收入人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