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圖片即可免費加入哦👆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價值事務所
來源:雪球
2024年豬肉的整體價格實事求是地看並不算高, 最高點落在8月中旬20元/公斤, 從3月左右開始漲, 慢慢漲到8月, 整個上行期不算長, 全程也就5個多月, 觸頂後沒多久就回落, 目前豬價又掉到了16元/公斤左右, 你非要說又走完一個豬週期, 勉強算, 嗨, 小小小小週期走一個吧。

近期所長看了一份養豬業專家紀要, 專家對於近段時間的豬價是比較悲觀的。 按照專家的話說, 養殖業自2021年以來經歷了長時間的虧損狀態, 雖然中間也有反彈, 但是幅度都不算大, 早就把大家“ 搞疲了” , 現在整個養殖業對未來的盈利預期其實都是比較低的。
而且也正因為近些年持續低迷, 可以說全行業高槓杆經營, 整個行業的負債規模超過萬億, 我們能看到的上市企業的累計負債就已經接近5000億了, 剩下的未上市企業數量其實更多, 負債金額也要更高, 所以整個行業其實都處於一種“ 岌岌可危” 的狀態。 2024的行情比此前好不少, 尤其中間往上的那一波還是讓很多企業有所盈利, 暫時解除了破產風險, 但這些企業即便生存下來, 首先想的也是要還錢降槓桿, 而不是擴產能為將來做打算。
雖然前不久有一波漲幅, 現在豬價也比年初要高, 但4月份以來, 整個行業能繁母豬產能的增長幅度並不大, 僅僅只增加了約80萬頭。
按照專家的話說, 就當下這種情況, 如果沒有極高的利潤刺激, 比如豬價達到30元/公斤或者長期大於25元/公斤, 即使有一定的利潤, 也難以點燃行業增產的熱情, 所以不太可能持續大規模擴產。
其實看完這些所長有些不厚道地笑了, 大家能想到所長的心情麼, 看到之後第一反應就是這說的可不就是咱股市股民? 真真是驚人相似呀, 股市自2021年見頂以來大家持續虧損了三年多, 儘管中間有所反彈, 但幅度都不算大, 而且很快就落回去了, 所以大家對整個股市的信心都極度低迷, 如果沒有漲到一定程度讓大家看到較大的賺錢效應, 一時半會很難重新燃起對股市的信心, 大家有點錢都更願意存起來, 而不是繼續投入股市加倉為“ 將來上漲做準備” , 想要重新點燃大家的熱情, 讓大家再把老婆本拿到股市裡來, 恐怕需要市場在較高位執行好一陣子或者一瞬間達到極高的高位才行。
閒話到此, 咱們接著說回豬, 按照專家的說法, 目前還在養豬的養殖戶其實普遍對2025H1的行情持悲觀預期, 成本比較低的養殖戶可能會堅持到下半年( 大家預期下半年能盈利) , 更多數成本較高的養殖戶其實已經在削減產能了。 只有少數較大的集團型企業能夠以穩定為主, 可能透過保底價格維持經營, 很多哪怕是中型規模的養殖場都只能被迫削減產能。
專家還講到, 這一波行業低谷期實在太長, 全行業基本都處於“ 岌岌可危” 的狀態, 所以疤痕效應會很強, 也確實淘汰了很多企業。 但對極少數大企業其實影響有限, 頭部的集中度瞬間被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未來如果沒有特別重大的意外事件發生, 豬週期的波動可能會越來越不明顯, 週期長度可能變短, 而且很難再有過去那樣長時間虧損或極高利潤的情況, 即豬週期可能會被熨平。
其實專家的說法也是所長一直以來認為的, 之前幾大頭部養殖企業牧原、 溫氏也講到過, 長期看豬週期是有被熨平的可能性的。 下圖是溫氏股份此前某次投資者交流的說法, 不過和本次訪談專家的觀點有所不同, 溫氏認為未來在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的過程中, 也許市場還會處於階段性非理性狀態致使豬價波動更為劇烈。

01
不靠外力, 全靠內功
雖然2024年的豬價漲幅比以前好很多, 但也和市場之前YY的有較大漲幅的豬週期相距甚遠, 上漲時間較短不說, 峰值也特別低, 沒多久又開始回落, 以致於所長都不認為這算是一輪豬週期。
但就在行業表現可以說“ 近乎” 平常的大背景下, 牧原、 溫氏這樣的龍頭還是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業績。
2024年前三季度, 牧原股份實現營業收入967.75億元, 同比增長16.64%; 實現淨利潤104.81億元, 同比增長668.9%。 其中, 豬價最牛的Q3更是實現營業收入399.09億元, 淨利潤96.52億元。
溫氏股份則實現營業收入754.19億元, 同比+16.56%; 實現歸母淨利潤64.1億元, 同比+241.47%。 其中, Q3單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86.62億元, 實現歸母淨利潤50.81億元。
牧原、 溫氏前不久釋出了2024全年業績預告, 其中, 牧原股份預計2024年淨利潤180–190億元; 溫氏預計2024年全年實現歸母淨利潤90-95億元, 扣非淨利潤93-99億元。
2024年12月, 牧原股份在互動平臺表示當前公司優秀場線的生豬養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2元/kg以下。 公司接待機構調研時稱希望2025年可以階段性達到12元/kg的成本目標。 溫氏股份2024年10月肉豬養殖綜合成本是6.7元/斤左右, 換算公斤是13.4元, 公司初步規劃2025年全年肉豬養殖綜合成本目標6.5元/斤以下。
2024年8月以後豬價又開始下跌, 到現在16元左右行業還是很有壓力的( 我們看下圖, 除牧原外, 溫氏、 新希望、 神農、 巨星等龍頭2023年的成本都還在16左右甚至更高, 更別提那些小的了) , 但當下對於兩大龍頭而言其實還是相當賺錢的, 因為豬價雖不振, 他們的成本一直都在降。

資料來源: iFinD
這裡尤其值得表揚的是溫氏, 2023年成本還這麼高, 被牧原甩出一大截, 到2024最新的資料差距已經很小了, 不愧是曾經的一哥( 牧原是靠2018年這波史詩級豬週期才開始反超溫氏的) 。
照這樣的情況下去, 2024Q4乃至前文專家提到的整個行業依然悲觀的2025H1, 兩寡頭應當還有不俗的盈利, 因為即便中途又回到2024最低點14元多近15元的樣子, 也是遠遠高於雙寡頭近期成本的。
前文提到哪怕2024年中間豬價衝了一波, 不少企業賺到了錢, 但是全行業也並沒有新添什麼產能, 甚至近期越來越多中型養殖企業在被迫削減產能。
可我們看下面兩張圖( 第一個是牧原, 第二個是溫氏) , 這幾年, 牧原的產能一直都是增加的, 溫氏雖因上一輪豬瘟死了不少, 但到2023、 2024也再創了新高。 2024前三季度, 牧原的出欄生豬為5014.4萬頭, 同比增長6.7%, 對2024全年的規劃是6600-7200萬頭, 可能會比中位數稍高一些; 溫氏股份出欄生豬2156.19萬頭, 同比增加17.66%, 全年預計出欄3000萬頭以上。 相比2023, 兩者都又有不小的提高。

資料來源: iFinD

資料來源: iFinD
換句話說就是, 雙寡頭的市佔率又提高了, 而不斷提高的市佔率和規模其實又會進一步加強企業的競爭力, 畢竟豬飼料成本、 疫苗成本、 自動化設施、 下游銷售渠道等都是具備一定規模效應的。
因此, 不出意外的話, 雙寡頭同後面企業的差距按道理說應該是越拉越開的, 其他豬企這幾年的完全養殖成本和業績其實基本也向我們表明了這點。 講到這裡我們也足以看出溫氏的牛叉之處, 體量不如牧原, 按道理講規模效應應當也不如牧原, 但是2024年降成本降得如此之猛, 竟然達到了同牧原類似的程度, 不得不感嘆一聲厲害。
02
最後
可以說, 二級市場上的每一輪豬週期都“ 萬眾矚目” , 每一輪豬週期蠢蠢欲動時, 都有無數讀者給所長留言問能不能衝進去, 要所長說, 想從豬週期中賺錢, 這個觀念從根上講就是錯的。 從本文一開始專家交流的分享就可以看出豬週期是根本無法預測的, 不出什麼大意外, 隨著市場集中度提升, 未來豬週期會越來越平, 越平就意味著越難把握, 可能當你看到一點漲幅以為豬週期快要開始時, 人家或許就已經結束了, 就和2024年這波差不多。
抓周期其實是賺小錢, 而且很辛苦, 往往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與其費盡心機去琢磨業內人士都琢磨不透的豬週期, 不如把心思放到日常工作上, 說不定升個職能把多的錢都賺回來了。 既然在養殖行業抓周期是小錢, 那什麼錢是大錢呢?
答案是抓行業集中度提升。
2021年起, 整個養殖業全員虧損, 2024對於很多業內企業而言其實也不是什麼好年, 但是雙寡頭依然賺得盆滿缽滿, 國內整個豬肉行業的需求是很穩定的, 而牧原、 溫氏的產能一直在增長, 換句話說就是, 他兩的市佔率一直在提升, 而且不出意外, 每一輪豬週期其實都在幫助他們變得更強、 市佔率更高、 對手更少……
任豬週期如何動, 抓龍頭吃集中度, 其實是成本最低、 回報最大的方式。
雪球官方投資課程升級!
14章核心課程,聚焦大類資產投資方法論,重點介紹A股/港股/美股/債券/商品等資產的特性;精講優秀標的案例;入群即可獲得1本配套教學書籍……快來加入!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課程為雪球基金髮起,僅作為投教科普,不構成投資建議。
雪球基金是獲證監會核准的持牌基金銷售機構,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