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養豬被嘲笑的學霸,年入190億 2025-05-07 10:42 最華人 來源/最華人 這個春節,秦英林家的紅燒肉想必吃得倍兒香。 作為養豬界扛把子,他一手打造的牧原集團在剛剛過去的一年簡直賺翻。 根據前不久釋出的2024年度業績預告,牧原股份預計全年實現淨利潤180億至190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這一翻身仗,真叫大佬下飯。 有著華麗的業績支撐,2024年的胡潤百富榜上,秦英林、錢瑛夫婦位列榜單第16位,作為參考,“網紅”雷軍以1300億元財富位列第19位。 ●秦英林、錢瑛夫婦 相較於財富,這位大佬在社交媒體上的存在感過於透明瞭,許是不太能整活兒的緣故。 事實上,除了是豬豬狂粉,秦英林對別的真就興趣寥寥。 如今的牧原集團,也正是因為他的專注才得以茁壯的。 而這一切的緣起,是從22只小豬仔開始的。 1992年,鄧公南巡,無數人隨之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他們的困惑很具體:是端穩手中的鐵飯碗,還是心一橫投入商海,去搏一搏那精彩刺激的未來? 烏央烏央的迷茫大軍中,秦英林便是其中一個。 彼時的他已大學畢業,被分配在南陽市的國營肉聯廠上班,在這裡,他還與戀人錢瑛喜結連理。 夫妻雙雙吃公家飯,這在鄉親們眼中,簡直是“娃娃有出息”的最高範本。 但秦英林卻不淡定了,他有著非凡的養豬夢,小小的肉聯廠已經裝不下他的野心了。 然而,這個決定遠非一拍腦袋就能做的,回家養豬最難的,不是養豬,而是——人言可畏。 ●秦英林舊照 秦英林是典型的鄉土孩子。 1965年,他出生在河南省南陽市一偏僻的小村莊,祖上世代都生活在此,父母務農,順帶做些小買賣,一家人勤勤懇懇,但生活依舊捉襟見肘。 那時的中國還很窮,能吃飽肚子就已是奢望,一碗香噴噴的紅燒肉?做夢都別想。 讀高中之時,秦英林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了關於養豬大戶黃新文的報道,一介農民竟然能靠養豬成為新中國第一個“萬元戶”?! 在報道中,發家後的黃新文為家人建造了一百多平米的新房子,腳踏車、縫紉機、收音機一應俱全,更是從香港購買了最時髦的飛利浦黑白電視機。 ●報紙上關於黃新文的報道 秦英林震驚了,在他的想象中,那座豪宅簡直是夢幻城堡。 而這一切,都是由那個神奇物種帶來的——豬。 自此,秦英林對養豬產生了某種執念,他捲起書本飛奔回家,鼓勵父親養豬致富。 那時候的農村,高中生已經是了不得的知識分子,父親對他的想法深信不疑,當下便豪擲800元買了20只小豬仔,自建了一個小豬圈,欣喜地伺候著豬仔長大,然後一家人坐等數錢。 ●秦英林視察豬圈 不料沒幾個月,一場瘟疫襲來,小豬仔死得只剩一頭,還給賤賣了。 一算成本,虧了2000多,這可是一家人省吃儉用積攢了多年的積蓄啊! 換做一般人,這一重錘下來也就老實了,但秦英林直擊重點,既然是豬瘟導致了豬仔的團滅,那把豬瘟解決了不就行了? 痛定思痛的他開始埋頭書本,將來一定要考上教養豬技術的好大學,用知識改變命運。 因為成績優異,秦英林被保送了河南大學,然而,爹媽還沒來得及慶祝,他就生生給拒了。 原因很簡單:河南大學能教會我養豬嗎?不能!所以再好的機會也只是我夢想之路的絆腳石。 在高考志願書上一口氣填了4所農業院校後,秦英林如願考上了河南農業大學的畜牧專業,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他激動到手抖,萬豬奔騰的場景在眼前幸福地掠過。 ●河南農業大學舊照 大學期間,他瘋狂鑽研有關生豬養殖的專業知識,並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了不少論文。 如此人才,在畢業後順利被分配到國營肉聯廠,妥妥的專業對口。 1991年,某養豬場邀請秦英林進行技術指導,他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僅僅一年的努力,豬場的各項飼養指標就都達到甚至超過了美國國家科學院(NRC)所頒佈的專業標準。 雖成就感爆棚,但秦英林還是敏銳地嗅到了某種危機感。 隨著市場經濟的引入,國營單位在效率、管理靈活性等方面漸漸處於劣勢,想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大展身手,在這樣的土壤中勢必是困難的。 而92年的春風吹過,恰好給了秦英林趁風轉帆的機會。 安於現狀,還是放手一搏? 秦英林夫婦糾結再三,還是砸了鐵飯碗,回村,養豬! “終究還是逃不掉農民的命啊!” 在此起彼伏的嘲諷和嘆息聲中,秦英林兩口子抱回了22只小豬仔。 為了讓小祖宗們安心長膘,他們東拼西湊了2萬多元,向村裡租了十來畝地,自己蓋豬舍、通水電,還用玉米稈搭了個辦公室。 1993年6月22日,豬仔們正式安家,秦英林笑得嘴角難壓,他把這一天定為了“養豬節”。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事業剛起步,豬群就染上了急性傳染病,當年那批豬仔相繼倒下的情景歷歷在目,秦英林急得上火。 好在,如今的他已不同當年,他不僅在關鍵時刻用上了多年積累的知識,還得到了大學老師的專業支援。 在夫妻倆的悉心照料下,這窩豬仔安然渡過了危機並順利出欄。 他們把賺來的錢繼續投入,雪球越滾越大,1994年,豬場規模已經從最初的22頭擴大到了2000頭。 這麼大陣仗引得鄉親們好奇圍觀,他們發現,秦英林的養豬大法與自家的傳統式養豬確實不同。 他招聘的飼養員都是有著相關知識的職高畢業生,入職後還會定期組織培訓; 他使用的豬飼料不是用農家菜攪和攪和,而是按照營養學的理論配製而成; 他建立了一套嚴格的隔離和防疫制度,一般人不能輕易接近豬舍,以確保養豬場的安全和衛生。 ●牧原廠區。圖片來源:牧原食品有限公司官網 這些措施都讓豬仔們體質更好,生病和死亡率大幅下降。 為了造福百姓,秦英林還帶動了鄉親們一起致富,據不完全統計,他曾舉辦過100多期無償培訓班,免費編寫印刷發放了上萬份養豬資料,活脫脫的養豬領袖。 1996年,秦英林獲得了“河南省優秀青年”稱號,流言與嘲諷一舉被擊破。 彼時的他剛30出頭,要錢有錢,要名有名,難免沾沾自喜。 不過,養豬之路上的黑天鵝遠比想象中兇猛。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豬場也被各方壓力卡住了脖頸。 豬場外,供應商們吵著要工錢、要料錢,等急了破口大罵;豬場內,豬仔們餓得直叫喚。 ●豬圈示意圖。圖片來源:攝圖網 最落魄的時候,伙房的員工得跑到麵粉廠去賒面,到菜攤上去賒白菜蘿蔔。 當時人們總以為,老秦這回怕是挺不過去了,沒想到他硬是咬牙撐了過來。 同樣是這一年,秦英林第一次走出國門,他作為中國的農民代表,去法國參加全球養殖及種植業發展交流會。 這次學習,讓他得以立足中國,放眼世界。 彼時歐美的養豬產業已經實現了高度工業化,自動餵食、自動清潔、生豬屠宰等環節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且不說複雜的技術活兒,單看人家的豬圈設計,就是自己想破腦袋也想不出的。 回國的班機上,秦英林的心情不太美麗,相較國外,自家豬圈被秒殺得慘烈無比。 ● 秦英林接受央視專訪。圖片來源:央視《對話》 到家後,秦英林用兩張紅紙寫上“隆重慶祝牧原成立5週年”掛在辦公室裡,5週年慶典就這麼“隆重”召開了。 會上,他激情滿懷,狂立flag:“我們必須要走出去,找更多的地,建更大的場,養更多的豬!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而且一定會比他們做得更好!” 在座各位面面相覷,秦英林的“瘋”,他們已經習慣了。 養一頭豬與一萬頭豬,有著本質的區別。 後者關乎著複雜而龐大的生產和管理體系,數量越大,難度也呈指數級遞增。 想要大規模養殖,“公司+農戶”是個常規的選擇,簡單來說,公司提供豬苗、飼料、疫苗、技術等硬支撐,而農戶負責提供土地及日常養殖,同樣是養豬大戶的溫氏集團便是選用的這種。 好處是,不需要太多的資金投入,且能夠與農戶風險共擔,缺點是,養殖過程不可控,豬肉的質量沒法保證。 小農模式終歸是有上限的,秦英林不想走既定的路子,他開創性地建立了“自繁自養一體化”的養殖模式,一切自己說了算! ●“自繁自養一體化”養殖模式示意圖 別看這招挺爽文的,其代價能勸退不少人。 據說就在前兩年,王健林也想入局養豬賽道,但考察過後只留下一句話:你們建一座養豬場居然要幾個億,我們建一個五星級酒店才多少錢? 再盤算下小豬仔成長過程中的各項風險,大佬乖乖作罷。 拿捏住話語權的秦英林,在任性的道路上一騎絕塵。 ● 秦英林 2000年前後,業內流行使用瘦肉精,秦英林堅決不妥協:“我們養的豬是給自己爹媽吃的,是給自己孩子吃的,是給天下百姓吃的,誰用,我就開除誰!” 執拗的代價是,同行賺得盆滿缽滿,而牧原虧損了200萬,還一度失去了市場。 2006年,上海市約三百人因為瘦肉精中毒,肉品安全問題被抬到了公眾面前。 此時,牧原的優質豬肉終於榮登“豬中茅臺”,知名度蹭蹭上升。 ●內鄉牧原屠宰場。圖片來源:內鄉宣傳 趁著勢頭,牧原迅速擴張,到了2009年,秦英林定下了驚人的計劃:年出欄生豬30萬頭! 別說外國媒體驚詫不已,就連自家員工也覺得老闆離了大譜。 可秦英林就是能開了掛似的,將自己的狠話落地,更狠的,是他的翻番速度。 2020年,牧原銷售生豬1811萬頭,成為全國之最; 2021年,牧原銷售生豬4026萬頭,成為全球之最; 時至今日,這個數字已經翻到了7160.2萬頭。 放眼全球,能打敗牧原的,只剩下牧原。 ●牧原集團大樓。圖片來源:牧原食品有限公司官網 與牧原共同致富的,還有15個省62個縣的39萬人脫貧,這並非冰冷的資料,而是一個個家庭實打實的生活質量的提升。 2014年,牧原集團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就在當年,秦英林夫婦以90億元的身價榮登河南首富。 ●牧原集團成功上市 在過去的那些年裡,外貿與房地產發展得如火如荼,秦英林受到的誘惑無數。 難得的是,他未曾動搖半分。 在任何有豬的選項裡,永遠都選豬,在任何沒有豬的選項裡,永遠掉頭就走。 私以為,一切了不起的成就背後,一定擁有著樸素的夢想和美好的本願。 對秦英林來說,那就是讓普通老百姓都吃上放心的豬肉。 30餘年,始終如一,追問初心,還是初心! ● 參考資料: [1] 財經天下WEEKLY|猛賺190億,河南大佬過了一個肥年 [2] 李天岑|新時代紅旗譜 END 行研君 你們怎麼看?底下留言區見~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 點選這裡,800000+份報告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