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盤踞在中華大地上的中國高鐵,是中國亮麗的新名片。自2008年開通第一條高速鐵路以來,中國高鐵已發展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技術最先進、服務最優質的高速鐵路網路。截至2023年底,我國高鐵營業里程已超過4.5萬公里。

南北縱橫,東西橫穿,中國高鐵連線起家鄉與遠方,託舉起無數的夢想與奮鬥,也承載著難解的繾綣與鄉愁。
每每乘坐高鐵,你可曾想過:它為何值得你的信任?這樣一條“鋼鐵游龍”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
今天,我們將跟隨記者大攀的鏡頭,一起走進中車長客復興號生產基地,在這所寶藏工廠揭開中國高鐵的製造全流程。
高鐵生產第一步 車體生產
一個鋼鐵外殼,即將誕生!

車體是高鐵動車之“骨”,是高鐵最基礎的外殼,所有的部件都會固定或懸掛在車體上。
不同於汽車高度自動化的生產過程,雖然高鐵動車車體大型部件的組焊仍採用大型自動化技術,但部件與部件的組對過程則需要人為干預,對車體的外形、懸掛部件等進行精準、細微、嚴謹的調整。

我國高鐵的製造效率已達世界領先水平。
“2009年,我們用五天到一週的時間只能生產一臺,現在我們一天能生產三臺高鐵。”中車長客高階技師周晶輝介紹道。
"In 2009, it took us five days to a week to produce only one high-speed train, but now we can produce three high-speed trains a day."
高鐵生產第二步 塗裝

首先需要塗好底漆用作防腐,並且用底漆把車體找平;
再繼續噴上黃色的中塗漆,做二次打底,針對車體缺陷進行二次修復;
最後,確定整個面漆塗層沒有缺陷後再進行上色噴塗。

這個過程,聽起來有些熟悉,和化妝的步驟有異曲同工之妙。
隨著我國動車組列車越來越多,不同型號、不同時速、不同功能的動車相繼問世。與此同時,動車的顏色也逐漸豐富起來。
炫彩的顏色、時尚的設計映襯著車身的線條,在祖國大好山河之中穿梭,宛若游龍。




圖源:“西南鐵路”微信公眾平臺
和人類化妝一樣,列車的塗裝不止為了“妝造”,也為了“防曬抗老”:抵抗各類氣候環境對列車外殼“皮膚”的腐蝕。
The coating is more durable than ever before and it can also resist the corrosion from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列車所用的塗裝材料可增加列車外殼的硬度,提升列車外殼柔韌性、抗刮傷性,並使列車具有防腐、抗紫外線輻射的能力。
The coating material used in the high-speed train is capable of increasing the hardness of the train shell, improving its flexibility and its resistance to scratching, and also the ability to resist corrosion and ultraviolet radiation.
透過塗裝,列車外殼可以直面鹽霧腐蝕,抗得住風沙風雪,耐得住冷熱變化,保證塗層在冷熱迴圈、溼熱交替的環境下不開裂、不脫落,且能夠在段修期保持光澤不褪色。

杭州亞運塗裝動車 圖源:“上海釋出”微信公眾平臺
高鐵生產第三步 裝配
塗裝過後,高鐵動車要開始上裝備了!
裝配生產步驟是高鐵生產的核心工序。
Successful high-speed railway production hinges on the high-quality assembly process.

首先需要進行預裝,佈置、安裝車輛內部的線路、管路等裝置,並且裝配好車頂的高壓裝置。
預裝過程和裝修毛坯房有相似之處。“類似家裝的水電路,未來(高鐵動車上)不可見、需要隱藏起來的部分,都在預裝中完成。”中車長客高階技師胡俊祥介紹道。
那高鐵動車靠什麼供電呢?今年受南方雨雪冰凍天氣影響,動車一路火花帶閃電地飛馳,引發不少乘客和網友的好奇和關注。

圖源:“中國鐵路”微信公眾平臺
這個閃著“火花”的裝置,學名叫受電弓(Pantograph),就是透過它從母線上接觸兩萬五千伏高壓為動車供能。
之所以一路火花帶閃電,是因為在凍雨天氣中高鐵上方電線被厚厚的冰層包裹住,特別是接觸網(Overhead Contact Line)受凍嚴重,由於冰殼導電效能差,加上表面坑坑窪窪,受電弓從接觸網上汲取電流時會產生電弧,嚴重時會導致接觸網線索燒傷燒斷。
這是地球上包括高鐵在內所有電氣化鐵路接觸網面臨的惡劣環境挑戰之一。
鐵路部門也積極透過各種措施和先進技術降低了自然惡劣覆冰帶來的不可控影響。

圖源:“中國鐵路”微信公眾平臺
在預裝後進入總體裝備階段,就是要把內部電力系統、通風系統、汙水系統等動車組功能性部件裝設進入車下的裝置艙。車內空間的座椅、顯示器、拉門等設施也已“精裝修”完畢。

高鐵生產第四步 靜態除錯
車輛整裝待發,靜待除錯!

在除錯階段,首先要進行靜態除錯,即把高鐵通電後進行原地測試,檢查裝置狀態。這是新造列車驗收的重要環節,是對車輛質量、裝置安裝情況的全面體檢。
Static debugging is vital for new train acceptance, which is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vehicle quality and equipment installation.
跟隨中車長客高階工程師劉俊陽的腳步,我們一起進入眼前這臺靜待除錯的列車。剛踏入車內,科技感、智慧感撲面而來。

“復興號智慧配置技術提升”——動車組在智慧化、舒適性、安全性、節能環保等方面實現全新升級。

仔細感受車內細節,座椅配置高階舒適,乘坐空間寬敞明亮,智慧顯示屏醒目突出,USB充電介面配置於顯著位置,大件行李櫃為旅客提供貼心服務,讓人迫不及待想體驗一番!
高鐵生產第五步 動態除錯
動態除錯將對動車的牽引、制動、空調、廣播、通訊等進行檢驗,檢視各功能是否可以正常實現。
During dynamic debugging tests, traction, braking, air conditioning, broadcasting,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functions will be checked and debugged.
“(動態除錯)就像汽車上路前的地面測試。”中車長客新能源設計師向蔚然說道。

這是一臺採用自主研製的基於氫能源動力的全自動市域列車,以氫氣和氧氣的電化學反應產生能量,引領綠色交通新風尚。
The fully-automatic municipal train is a high-speed train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based on hydrogen energy. It uses the energy generated by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of hydrogen and oxygen to fuel the train.

氫能源動力列車的優勢還在於其上方沒有接觸網,也就意味著它可以在非電氣化鐵路行駛並且不會受凍雨天氣影響,提升了該型別動車在極端天氣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而且這臺全自動市域列車具有高速度、大運量、快速啟停、舒適安全的優勢特點,能夠和輕軌車相互配合,助力打造互融互通都市圈。

在開篇,我們問了一個問題:中國高鐵為何值得你的信任?
我想,讀者們已有了答案。
為了動車能安全執行,為了每一份夢想、每一份期待都不會落空,中國高鐵生產製造的每一步都凝聚著科技工作者的智慧與汗水,飽含中國鐵路人的責任和心血。
正是每一位中國鐵路人對創新的執著、對細節的追求、對品質的把控,才能讓中國高鐵賓士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帶每一位旅客駛向人生的遠方。

圖源:“鐵科院”微信公眾平臺
回顧過去、立足當下,中國高鐵多年飛速發展,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歷史性轉變。智慧建造、自動駕駛、節能環保等先進技術的應用,一條條“鋼鐵游龍”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綠色、更加舒適,“中國高鐵”這張名片也更加耀眼。
眺望未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熱點話題備受關注。中國高鐵是我國自主創新的成功範例,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之路上,也必將創造屬於中國高鐵的新奇蹟,繪就鐵路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記者 苑慶攀 田冉 付儀方
實習生 吳怡
推 薦 閱 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