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失衡的變革者
當宏觀不確定性已成為常態,AI等新技術按月迭代,消費者喜好變化令行業洗牌,企業紛紛踏上自我變革之路。但變革過程中,管理者卻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失衡:
-
“神不定”:對戰略選擇下不定決心,想要聚焦但又害怕錯失機會,戰略失焦。
-
“氣不通”:公司內人才、資源、資訊不通暢,想要變但活力和能力不足。
-
“形散亂”:各個業務和團隊各施各法,力出多孔,未能形成真正的變革合力。
2
升維思考管理者變革期的角色
針對失衡狀態,管理者往往輕車熟路地採取許多管理動作——開戰略共創會、推動大規模培訓、調整組織架構、制定共背的績效目標和激勵方案等等。但就像BCG研究顯示,過去二十年,只有26%的企業透過轉型實現了短期價值和長期價值的雙豐收。只在“做什麼”和“怎麼做”上精益求精、點對點解決問題,已經難以起效。
管理者需要如何找回平衡?
著手點之一,便是重新審視、升維看待自己的角色——“我認為我是誰”。管理者的角色認知決定了他看待變革的視角,更決定了他所展現的行為和領導風格。
在變革期,管理者的作用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作用於事,一類作用於人。
-
在“事”上,管理者扮演著“戰略師”、“引導師”和“講師”的角色,制定變革戰略、引導變革共識、傳授變革方法。
-
在“人”上,管理者的角色更需要像一位“教練”,激發團隊能量、啟迪團隊智慧,以面對變革期的重重壓力和不確定性。就像在一支球隊中,教練激發球員對贏的渴望、對隊友的信任、對自身潛能的挑戰、面對逆境時的冷靜和韌性,鍛造相互補位的“球隊精神”。

我們發現,對於“教練”這一角色,許多管理者感到有些陌生或並不擅長。雖然越來越多的管理者認識到“人”在變革中的重要性,卻把和“人”相關的工作習以為常地變成了一件件“事”——制定人才目標、規劃人才舉措、引入識人用人工具……但在真正激發人和培養人上,缺乏耐心和投入。這時,管理者依然在用自己處理“事”的角色來做“人”的工作,錯配的角色和領導風格會導致事倍功半。
相比“戰略師”給答案,“講師”給方法,“引導師”關注在事上達成共識,“教練”走了一條短期雖慢,但長期更快、後勁更足的路——首先“調理”團隊的“神、氣、形”,再從人到事,借事修人,因人成事。
3
變革期,管理即“教練”
根據國際教練聯合會的定義,教練是指在發人深省和富有創造力的過程中與輔導物件合作,激勵輔導物件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和專業潛能。

在變革期,管理者的教練角色將對團隊的“神、氣、形”起到“調理”作用:
調理團隊的“神”
-
共啟願景,找到定海神針:幫助團隊從高處、從長期審視現狀、升維思考,找到共同嚮往的遠方。
調理團隊的“氣”
-
突破障礙,打通任督二脈:幫助團隊看見思維裡“限制性信念”,轉換視角,破除思維對行動的限制。
-
激發自驅,提升個體能量:幫助團隊發現隱藏的內在力量,將個人的動力和團隊的目標連線起來,同頻共振、相互激發。
調理團隊的“形”
-
促成行動,練就變革肌肉:幫助團隊找到並踏出“第一步”,從小的速贏行動開始,構建信心、每天改變一點點,持續提升變革行動的“肌肉”力量。
4
教練型管理者的自我修煉
在變革期,管理者的“教練”角色作用於人,率先垂範的不言之教勝過萬語千言。因此只有先調整好自己的“神、氣、形”,管理者才能夠真正教練他人。
調理管理者自己的“神”
-
學會鬆弛,鬆弛而後有定:過度聚焦會無法看清全域性、點對點解決問題;過度焦慮則可能既要又要還要、將焦慮感傳染給整個團隊。只有卸下思想上的重擔、鬆弛下來,才能充分調動自己和團隊的智慧,登高望遠、洞悉本質。
-
成人達己,信念決定行動:在推動變革的過程中,不僅僅執著於事的落地,更關注團隊和個人成長。只有相信每個人都有成長的願力,管理者才能真正激發意願、傳遞能量、促動改變,使個體能夠直面變革壓力下的“生長痛”,長出變革所需的“腱子肉”。
調理管理者自己的“氣”
-
自省自強,持續吐故納新:變革期,壓力和不確定性都是日常工作的數倍,管理者的心力決定了團隊和變革的上限。只有不囿於過去的成功經驗、對思考和行為的慣性保持覺察,在變革過程中持續學習、反思,才能夠持續突破,不斷成長。
-
保持好奇,開放帶來活力:始終保持好奇和開放。如果團隊做不到,先帶著好奇心探究什麼卡住了團隊。如果相關方有意見,先看看不同的背後有哪些相同之處。在開放的氛圍中,變革將更有生命力、生長出更好的答案。
調理管理者自己的“形”
-
積極實踐,形似而後神似:只有在水中才能學會游泳,只有開始學習並實踐教練的思維方式和技術,才可能最終將“教練”角色的“神氣形”融會貫通,激發團隊,推動變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有了“教練”角色的加持,管理者和團隊將逐漸形成“自我進化”的能力,團隊有穩定的“神”——情感共鳴、上下同欲;有充足的“氣”——能量內生、成人達己;有健康的“形”——相互補位,力出一孔。從個人到團隊,再到整個組織,逐漸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內部動力,驅動組織持續進化。
結語
踏上變革之路,管理者身兼多重角色,不僅是戰略家、講師、引導師,還要透過“教練”讓每個人在變革期找到能量,激發改變的意願,形成變革的能力。“教練”不一定是變革成功的靈丹妙藥,但有了“教練”角色加持,每個個體在變革過程不再孤單,更有力量前行,收穫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組織。當組織、管理者、個人“神氣形”合一,成功即便不在當下,也將是靜待花開,來日方長。
推薦閱讀
關於作者
阮芳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BCG組織與人才專項中國區負責人,BCG亨德森智庫中國區聯席負責人。
餘泳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合夥人兼副董事,BCG組織與人才專項中國區核心領導。
董雅韻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專案經理。
李夢迪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諮詢顧問。
相熙雅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諮詢顧問。
如需聯絡, 請致信[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BCG影片號


掃描左側二維碼
關注BCG數智港
快來關注我們吧

宣告
原創內容的最終解釋權以及版權歸波士頓諮詢公司所有。如需轉載文章,請在資訊欄輸入“轉載”,獲取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