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曉天
編輯|張昊
2022年5月4日,曹德旺站在福州高新區南峪鎮流洲島的福州大學城旁,宣佈福耀科技大學正式動工。
這是他自2021年“退下來”之後最在意的一個專案,他曾親口說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建大學上。那年他以河仁慈善基金會的名義投資100億元,用於建設一所“應用型大學”。
外界對這所打上“曹德旺”標籤的新大學有諸多好奇,“很多人不相信,他們不理解——你吹牛皮拿那麼多錢去建一所大學?”曹德旺曾在採訪中這樣說道。
但3年過去,福耀科技大學已經開始籌備招生。
3月1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文,教育部已經同意設定福耀科技大學為民辦普通本科學校,定位為新型研究型大學。學校開設4個普通本科專業,分別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智慧製造工程,車輛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校長是曾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的王樹國,曹德旺則任理事長。面對記者採訪時,王樹國公開表示:“我來福耀當校長,一分錢工資都沒有,純粹義務打工。我們的付出是我們要創辦引領未來的新型研究型大學的價值所在。”
曹德旺甚至要提出“對標斯坦福”,他期望著學校能“瞄準卡脖子問題”“探索一條教育改革之路”“讓這裡走出改變世界的人”。
在製造業之外,這位玻璃大王一直對教育有著自己的執念。他14歲輟學去放牛,從未接受過完整系統的教育,卻始終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撿哥哥的書讀、幹活攢錢買《新華字典》在路燈下抄寫生詞,在工地偷聽夜校講課遭保安追打也要繼續。成為企業家後,曹德旺也曾透露,自己只要有一點時間都會用來讀書。
在大學獲批後,曹德旺面對鏡頭,一邊望著王樹國,一邊說:“開心是真的,但壓力比天還大”“批下來就要做好,做砸了比不批更糟糕”。

效法卡耐基
曹德旺第一次產生辦一所大學的念頭還是2009年,他在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偷偷跑去旁聽教育論壇,那是他第一次聽到一些新奇的、在國內不常見的教育理念。
那年隨著大學擴招,開始出現大學畢業生沒辦法融入社會的情況。同樣的問題也曾在日本發生過,論壇上有位日本學者介紹說日本某些地方會開設專門連線畢業生和社會的專科學校,學期一年,專門訓練學生融入社會的能力。比如動手能力、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寫求職信等等。
這給了曹德旺很大觸動,“為什麼我們從出生前開始胎教、出生後選擇最好的小學、中學,到頭來變成了只會考試、不會幹活的人?”
後來他在採訪中反思過,這某種程度上是教育的問題,是學校沒有教會學生起碼的動手能力,讓他們不敢走向社會。

來源:中企相簿
他產生了一個樸素的想法:辦一所大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畢業即就業”。
但當時,民辦普通高校在國內並不常見,這個想法也是一閃而過。直到2014年,才開始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那一年,福耀的美國工廠選址在了俄亥俄州的代頓市,曹德旺因此結識了代頓大學的校長丹尼爾。後者數次邀請他參觀美國高校,也瞭解到不少美國名校都是企業家創辦,比如卡耐基梅隆和斯坦福等。
在這些創辦大學的美國企業家中,曹德旺尤其推崇卡耐基。
1900年,這個美國鋼鐵大王退休後,捐出了100萬美元(約等於今日3.5億美元)建立了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前身卡耐基技術學校,旨在為“工業階層提供實用教育”。
從這個角度看,兩人在創業和辦學這兩件事上的履歷和邏輯高度相似。曹德旺曾在自述中講道:“我效法卡耐基,年輕有為時拼命工作,不怕得罪人,不畏權勢,創業成功後賺到錢再還給社會。”
卡耐基有一句名言“My heart is in the work”(我心於業),這句話後來也成了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校訓,強調了學校主張實幹精神和學以致用的態度。
2018年的一次德國之行,更堅定了曹德旺想要培養實用型人才的想法。那次考察,他發現德國很多為賓士、寶馬提供零部件的都是百餘人的小廠,“我很好奇,這麼小的工廠,誰在後面提供技術和管理支援?”
為了搞清楚這件事,曹德旺開始系統研究德國的教育體系,實地走訪後他發現德國大學對實踐很看重,“德國高校評教授有一個條件,在企業當過三年高管就可以到大學當教授,不止看文憑。”
這讓他不由聯想到自己企業的招聘狀況:“我們去大學招生,招回來之後要用2~3年時間培養,培養過程中還要跑掉三分之二。”
回國之後曹德旺徹底想明白一件事:工科要緊貼市場、服務產業,大學為企業服務,辦學的真正目的是解決社會問題。

退休辦大學
2020年,曹德旺人生中第一次休了假。
已經75歲的他開始思考是不是到了退休的年紀,那時他滿腦子都是辦大學的事。在沒有自己創辦大學前,曹德旺已經給不少高校進行過捐贈,廈門大學商學院和圖書館都是他捐款修建的。建完之後,他覺得“大學多了一所房子,但實際問題沒有解決”。盤了盤捐出去的錢,發現已經超過了70億元,這足夠建一所大學了。
他的這個想法受到很多人的支援,包括受他捐贈的高校,於是他決定全身心投入辦學。
“那段時間我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跟福耀管理層開會準備退休;第二是召開河仁基金會理事會,我自己出任第一理事長;第三就是跟福建省委打報告建一所大學。”曹德旺說。
他形容自己是“開心地退下來,去建大學”。
曹德旺帶隊跑遍了美國、英國、德國的大學,去看他們怎麼規劃設計。最終福耀科技大學選址在了福州閩侯區旗山山麓,他形容這裡“自古重視教育,文脈昌盛”,規劃總建築面積90萬平方米,包括34棟大樓。
河仁基金會一口氣準備了100億元,他曾解釋過制定這個預算的原因:“學校不能蓋得很寒酸,要氣派莊嚴,同時也要浪漫舒適、宜教宜居。”他將辦公室也搬進了福耀科技大學的工程現場,親自把關施工建設,嚴控花出去的每一分錢。

來源:視覺中國
從2022年5月開工到2024年1月竣工驗收,曹德旺估算整個學校的建造成本約為40億元,遠低於預計的60億元。
在回顧蓋學校的歷程中,曹德旺講過一個感受——賺錢難,花錢更難。他說:“我創業時為了兩塊錢起早貪黑,整天在工地上跑。到了晚年準備把錢花掉,還給社會,發現花錢也挺難。到處說好話求人家幫忙,每天也要一大早就跑到工地上。”
在他最初的預計中,100億元建大學並不是全部。他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如果需要,他願意再拿100億元出來。2022年他曾談到對於辦學資金的態度:“曹家還有200多億元的股票,我的幾個孩子們都很好,對錢也不看重,我給他們留錢沒用。100億元只是啟動和拓展階段,我還會再湊100億元出來成立個獎教助學基金。”

對標斯坦福
2025年的福耀集團年會上,曹德旺說了兩個關鍵點,一是福耀科技大學在2025年要開始正式招生,二是將對標斯坦福。
這不是曹德旺第一次提到對標斯坦福,2023年他在接受央視採訪時就提到過,他心目中的標杆是斯坦福大學。
在辦學之初,曹德旺就對學校管理制度提出過創新看法:“學校實行三級管理,第一級是理事會,我當理事長,負責戰略、院長以上的幹部任命;第二級是校委會,以校長為中心,負責學術層面的事情;第三級是學院,是整個學校管理的基礎。”
在曹德旺的構想裡,學術只是學校的一部分,符合社會需求也是辦學的重要目的。他曾坦言目前國內製造業人才短缺,新興企業招不到人,招來的人也沒辦法直接用。有一些企業就用幾倍的薪水挖人,最後導致整個社會用工價格上漲,造成惡性迴圈。在曹德旺看來,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就是學校多培養實踐型人才供應給企業。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曹德旺也提出了新的實踐理念:首先是雙導師制,一位負責知識科研,另一位則由學校去工廠聘請高階工程師,幫助學生提高動手能力。除此之外,曹德旺還希望學生寒暑假能去企業“上班”,完成學業的同時也要拿到工程師資格。
“學生不要被一些財富榜‘欺騙了’,來我這就是吃苦的。”曹德旺說。
但這樣設計的優勢也很明顯,拿到工程師資格後即使就業失敗,曹德旺也承諾學校解決,不會讓畢業生“出洋相”。同時他還要求用工企業在選擇福耀畢業生時不能當作學生應聘,應該當作工程師應聘。“我們的學生籤合同的時候薪水一定會比普通畢業生高一倍的。”曹德旺說。
在學制上,福耀科技大學也有新想法,王樹國校長在接受央視採訪時提到將實行“本碩博八年制”培養模式,學生可以自行選擇“下車點”,博士畢業也才26歲,仍是年輕人。他說傳統的分段式教育會讓學生在各個階段內卷、焦慮,而連貫的模式則創造了更自由的學術空間,更利於培養出具有創新力和專注力的人才。
學校獲批當天的啟動儀式上,不少媒體問起曹德旺和王樹國對標斯坦福的宏偉計劃。“曹老先生定了一個目標,說我們要對標斯坦福,很多人不屑一顧,說100億元就能辦一個斯坦福?但在我看來,沒有不可能的事,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天下沒有不可能之事。”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