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星艦試飛,知美國未來?

北京時間2025年3月7日早晨,美國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進行了星艦超重型火箭第8次試飛。本次試驗結局與第7次試飛幾乎如出一轍,火箭一級返回著陸場並由“筷子”成功回收,二級入軌前出現異常,損毀。
執行第8次試飛的星艦
一級返回發射場。火箭姿態偏大,可能比較危險
失去訊號前的二級,右下角示意圖顯示兩臺發動機仍在工作,產生讓火箭無法保持平衡的推力
加勒比海網友拍攝到火箭二級解體再入大氣層
這次試驗是航天任務,但其作為觀察樣本的意義卻超出技術範疇。今天的測試是馬斯克出任美國政府效率部長之後,SpaceX實施的第二次星艦試飛。星艦在上次、本次以及接下來幾次試驗的表現,將揭曉一個重要問題的答案:由馬斯克深度領導的組織(例如SpaceX),在離開他的密切督導之後,能否繼續有效推進高度複雜的系統工程?而這,或關乎美國未來政治程序。
今天就簡單聊聊這個話題。
01. 由突飛猛進到原地踏步的星艦試飛
星艦的試飛,從結果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始於2023年4月20日的首飛,結束於2024年10月13日的第五次測試。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每次試驗相對上一次都有明顯進步。特別是第5次試驗,圓滿完成了全部預定科目,火箭一級在發射場回收,二級在印度洋預定海區濺落。這也是星艦截至目前的巔峰表現。
第二階段始於2024年11月16日的第6次試飛。進入這一階段後,星艦試驗進度止步不前。
第6次試飛,候任總統特朗普親臨現場視察。火箭一級由於發射架訊號故障,改在海上著陸,但系統其它部分表現還算完美;
第7次試飛,一級的表現恢復到第5次水平,成功回收,但二級表現退回至更早前的第2次試飛水平,距離入軌尚有一段距離即突然爆炸;
而今天的第8次試飛幾乎就是第7次的翻版,甚至略有有進一步倒退,譬如一級返場前有2臺發動機未能正常點火,全靠系統冗餘設計完成任務;
二級部分發動機失效後,控制系統既沒有及時關閉推力已經嚴重失衡的剩下發動機,也沒有第一時間啟動安控炸燬火箭,而是放任火箭亂飛亂竄了好一陣。這些都不是成熟可靠系統應有的現象。
二級失控前傳回的畫面,發動機周邊已經出現火苗
02. 試飛進展關聯馬斯克的角色轉換
如果將星艦試飛時間線與SpaceX創始人馬斯克的工作角色,以及美國大環境聯絡起來,不難發現第5次試飛恰逢美國大選前後。隨著特朗普當選和馬斯克入主美國政府效率部,星艦試飛也開始了原地踏步。
馬斯克參政後,激進推動美國政府改革,大刀闊斧,頗有當年鐵腕治理SpaceX、特斯拉等企業的風範,效果不可謂不顯著。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政策能夠延續多久,就成了外界關注的話題;對相關情況的預判,也將深刻影響美國乃至全球政治走向。
畢竟,馬斯克本人不可能永遠親臨一線施壓督導。其所定調的治理風格是否長期延續,取決於領導者能否將自己的思維和能力植入企業/機構基因,使後者具備自驅的決心和能力。觀察馬斯克已經深耕20餘年的SpaceX,或許就是觀察美國治理體系的未來。
目前看,似乎SpaceX其他員工無法僅靠自驅,就達到大老闆高壓督陣的效果。
最後,對於我們國家,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
1. 繼續保持對SpaceX的觀察和借鑑。幾次試飛固然已經展現一定趨勢,但樣本數量太少,尚不足以推匯出確定性結論。後續除了繼續觀察SpaceX,也可以將特斯拉等其它企業納入觀察範圍;
2. 即便星艦止步不前,其依然是人類目前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的航天器,其已經驗證的多臺發動機並聯、不鏽鋼箭體結構、大推力液氧甲烷發動機等技術,依舊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用於低成本、高效率、高水平地提升我國進入太空能力。
保持虛心、保持努力、保持進步。
熱文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