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 2024 年淨利潤同比增 41%,四季度資本開支超 2023 年全年。
騰訊對 AI 的投入已經帶來回報。2024 年,騰訊營收同比增長 8% 至 6603 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淨利潤(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2227 億元,同比增長 41%。
增值服務、營銷服務、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這三項主要收入中,營銷服務收入增速最快,同比增長 20% 至 1214 億元,主要受益於影片號、小程式及微信搜一搜廣告的增長,以及 AI 驅動的廣告技術平臺的升級。騰訊稱,遊戲、電商、教育、網際網路服務等重點行業的廣告投放均有增長。
佔總收入一半的增值服務收入,同比增長 7% 至 3192 億元,其中國際市場遊戲收入增長 9%、國內遊戲收入增長 10%。
騰訊在加大對 AI 的投入,舉措包括重組 AI 團隊、增加 AI 相關資本支出、加大對原生 AI 產品的研發和營銷力度。2024 年,騰訊資本支出同比大增 221% 至 768 億元,佔同期收入的 12%。其中,第四季度資本支出同比增長 114%、達到 390 億元,高管稱原因是購買了更多 GPU 以滿足 AI 推理需求。
騰訊稱,這些對於 AI 的投入會提升廣告業務效率、拉長遊戲生命週期,帶來持續回報。此外,微信搜一搜檢索量快速增長也得益於 AI 技術的應用。
騰訊同時激進地為自家 AI 助手 “元寶” 投放。3 月初,在一個月內,元寶在蘋果商店中國區免費應用榜的排名,從 200 開外一路登頂,短暫超越 DeepSeek。從 2 月到 3 月,元寶的日活躍使用者 (DAU) 增長 20 倍,成為中國 DAU 排名第三的 AI 原生移動應用。
今天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海峰會上,騰訊高階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 CEO 湯道生稱,騰訊要用 AI 幫助產業提質、增效。目前,騰訊雲大模型已在政務、零售、金融、工業、醫療、教育、文旅等 30 多個行業落地,併為出海企業提供雲基礎設施服務。
在今晚的財報電話會上,騰訊總裁劉熾平專門介紹了公司在 AI 方面的進展,以廣告、遊戲、影片和音樂等業務為例,稱對 AI 的投入已經帶來回報。2025 年,騰訊會繼續增加資本支出,預計資本支出將佔收入的低兩位數百分比。
2024 年,騰訊派發現金股息每股 3.40 港元(約 320 億港元),回購總值約 1120 億港元的股份。2025 年,騰訊建議增加年度股息 32% 至每股 4.50 港元(約 410 億港元),並計劃至少回購價值 800 億港元的股份。
為擴充產能,小米汽車擴大了第二工廠面積近一倍。
據媒體報道,小米汽車計劃擴建位於北京亦莊的二期工廠,從原先的 53 公頃擴充套件至約 105 公頃。產能是小米汽車的銷量瓶頸,小米汽車已投產的一期工廠額定產能為 15 萬輛,透過最佳化產線流程產能利用率已在 100% 以上,但目前小米 SU7 系列目仍有 15 萬輛未交付訂單。
去年,小米斥資 8.42 億元在北京亦莊購買了一塊麵積為 53 公頃的地塊建設二期工廠,計劃今年年中投產,額定產能也是 15 萬輛。今年小米除了要處理 SU7 系列的未交付訂單,還要為 YU 7 上市作準備,一二期工廠加起來的額定產能已不夠用,需要新建產能。昨日,雷軍表示,小米的產能已取得一些進展,並上調了小米汽車的 2025 年全年交付目標,從此前的 30 萬臺提升至 35 萬臺。
英偉達 GTC 開始了:黃仁勳說推理讓他感到興奮。
當地時間 3 月 18 日至 21 日,英偉達 GTC 2025 在美國舉辦,主題演講由英偉達 CEO 黃仁勳主持。和現在科技圈流行的預製影片不同,GTC 沒有劇本也沒有提詞器,現場直播。
在這次演講中,黃仁勳主要釋出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推出新產品 “Blackwell Ultra”,也就是 GB300 AI 晶片,接棒 B200,再一次實現效能上的突破。
預告公司的下一代晶片 “Vera Rubin”。他表示,今年下半年將過渡至 Blackwell Ultra 晶片,Vera Rubin 將在 2026 年下半年開始出貨時接替 Blackwell Ultra。
釋出被譽為 “AI 工廠的作業系統” 的 Dynamo,其核心是 “分散式推理服務庫”,面向開源社群解決 token 供需問題,提升 AI 工廠效率與靈活性。Dynamo 與 Grace Blackwell NVLink72 超級晶片結合實現效能突破,相比上一代 Hopper 晶片,加持 Dynamo 後效能提升 25 倍,推理模型效能提升 40 倍。
推出基於 Grace Blackwell 平臺的 DGX Spark 與 DGX Station 兩款個人 AI 超級計算機。DGX Spark 系統今日開放預訂,華碩等製造合作伙伴預計今年晚些時候推出 DGX Station。
創世界紀錄的 DeepSeek-R1 推理效能,滿血 6710 億引數模型下,單個 DGX 系統(八個 Blackwell GPU)每位使用者每秒超 250 個 token,最大吞吐量每秒超 30000 個 token。
官宣英偉達、Google DeepMind、迪士尼合作開發 Newton 機器人平臺,展示演示動畫後,配有英偉達最新 GR00T N1 模型的機器人 Blue 亮相。
黃仁勳稱:“推理帶來的潛在需求讓人感到興奮……這將要求比大語言模型更多的計算……這可能會要求比當前多出(至少)數百萬倍的計算”。
梅賽德斯-賓士也讓人形機器人進工廠。
汽車工廠配備人形機器人成了一股風潮。特斯拉自己做人形機器人公司 Optimus,並讓機器人進工廠分揀電池;寶馬和 Figure AI 合作,讓人形機器人 Figure 02 在生產線上每天工作 20 小時;保時捷則自己開發了幾款機器人,包括有完整手指、具備 32 度的自由伸屈的人形機器人。
現在梅賽德斯-賓士也開始探索人形機器人了。美國機器人制造商 Apptronik 近期完成 4.03 億美元 A 輪融資,梅賽德斯-賓士宣佈投資數千萬歐元。不止如此,梅賽德斯-賓士正在測試使用 Apptronik 生產的人形機器人來完成將零部件運送到生產線或進行質量檢查等任務,從而加速德國柏林數字工廠園區生產網路轉型 。
Apptronik 成立於 2016 年,正在與特斯拉和英偉達支援的 Figure AI 等公司競爭。
安踏集團去年收入突破 700 億元,淨利潤近 120 億元。
安踏集團去年收入 708.3 億元,同比增長 13.6%,歸母淨利潤 119.27 億元,同比增長 16.5%,鞋類、服裝和配飾三大業務都在增長。集團收入首次突破 700 億元,較 2020 年翻倍。安踏集團主席丁世忠說,去年安踏集團在中國運動鞋服的市場份額提升至 23%、是行業第一,在全球市場排第三。丁世忠還說安踏集團 “不排除進一步的收購機會”,將繼續深化 “多品牌” 戰略。
閱文集團收入創三年新高,版權運營推動增長。
閱文集團去年收入 81.21 億元,同比增長 15.8%,其中版權運營收入增長 34.2%,貢獻近一半集團收入。版權運營業務下,IP 衍生品 GMV 超 5 億元,其中卡牌超 2 億元,都是歷史新高。但集團歸母淨虧損 2.09 億元,主要因為旗下新麗傳媒商譽減值撥備金額超十億元。
韻達被國家郵政局立案調查。
今日國家郵政局公告稱,韻達快遞部分加盟企業對協議客戶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導致涉詐騙宣傳品進入寄遞渠道,造成受害人重大財產損失。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對其加盟商管理缺位,國家郵政局依法對其進行立案調查。
中通 2024 年營收增長快於行業,但市佔率降低了。
2024 年,中通快遞營收同比增長 15.3% 至 443 億元,增速比行業高 1.5 個百分點。調整後淨利潤同比增長 12.7% 至 102 億元。
但按包裹量計,2024 年,中通同比增長率為 12.6%,比行業低 8.9 個百分點;市佔率為 19.4%,低於上一年的 21%。
中通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賴梅松稱,2025 年,中通的首要任務是業務量增速超過行業平均水平。散件業務是中通找到的新增長點。賴梅松在業績會上稱,2024 年第四季度,公司散件業務量同比增長近 50% 至 700 萬件,今年的季度目標是 840 萬件。
廣汽註冊成立華望汽車公司,與華為開展 HI Plus 模式合作。
廣汽集團昨日註冊成立華望汽車技術(廣州)有限公司,註冊資本 15 億元,法人代表閤先慶,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汽車銷售、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等。廣汽集團內部人士回應《南財快訊》表示,華望汽車為 GH 專案公司,現階段由廣汽集團全資持股,華為方面暫未參股。
今年 1 月,廣汽集團曾公告擬投資設立 GH 專案公司,以該公司為載體與華為合作,推出由雙方聯合定義和設計的全新汽車品牌,合作範圍包括產品開發、營銷策略以及生態服務,首款產品定位於 30 萬級的豪華智慧新能源車。廣汽集團與華為的合作模式介於傳統 HI 模式與智選車模式之間,即 HI Plus,華為參與產品定義與營銷,但不提供銷售渠道。
江淮初步估算尊界品牌的盈虧平衡點為 7 萬-8 萬輛銷量。
江淮汽車擬增發 A 股募資 49 億元支援開發新一代高階智慧電動平臺,基於該平臺將陸續推出轎車、SUV 和 MPV 等系列化車型,該平臺的首款轎車車型即尊界 S800。
江淮昨日回覆上交所問詢稱,募投專案開發的新車型需新建配套生產線,總產能為 20 萬輛,若生產線的投資全部完成後,公司新車型實現盈利所需達到的銷售目標是規劃總產能的 35%-40% 左右,即 7 萬-8 萬輛,這一目標將隨後續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等成本費用的變化,逐步下降至規劃總產能的 25%-30% 左右。

龔方毅 @Barynx / 欄目主編
徐煜萌 @maaacherie_ / 作者
郭瑞嬋 @stj09twinkle/ 作者
王與桐 @meisuomiber/ 作者
鄭可書 @qadazhu/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