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洗肉,遲早藥丸!各國肉類工廠新冠確診大爆發!

自全球新冠疫情爆發以來,
多個國家出現肉類加工企業集體感染事件:
話不多說先來幾個頭條壓壓驚!
德國最大肉聯廠730人核酸檢測陽性

美媒報道,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居特斯洛縣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滕尼斯食品公司發生新冠病毒聚集性感染事件。

該企業安排全部5300多名員工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截至當地時間18日,在已經出爐的1050份檢測結果中,陽性佔730例。

(圖片來源:wsws.org)
英國肉類工廠暴發疫情58人確診

當地時間6月18日,英國威爾士公共衛生部證實,位於威爾士蘭蓋夫尼市的禽肉生產企業2 Sisters Food Group在確認多處冠狀病毒病例後,已在威爾士Llangefni的雞肉工廠停產。
目前該工廠有58例確診病例,560名員工將全部接受新冠病毒檢測。
報道稱,兩姐妹食品集團是英國最大的食品生產商之一英國最大的超市雞肉供貨商
圖片來源:www.foodmanufacture.co.uk)
美國115個肉類工廠4913人新冠感染

5月8號,美國疾控中心釋出了一份報告,在美國19個州的115個肉類加工廠中,確診了4913個新冠病例,其中20個患者死亡。
這些工廠總共有13萬員工,感染確診率因此達到了3.8%。
而根據海鮮產品新聞網站Intrafish的資料,世界各地海產品從業人員至少有504人確診感染新冠。
為何肉類工廠中招

美國CDC報告稱,原因有以下幾點:
1. 肉類加工廠都存在人員密集的現象。
基本都有上千名工人在流水線工作,肩並肩作業,很難保持社交距離。而且這一類工廠會保持低溫作業,防止肉類變質,而低溫環境則使新冠病毒在人體外更易存活
2. 肉類工廠的風扇會加速飛沫傳播病毒
工廠內高速運轉的風扇使空氣流通速度是常態下的百倍,即使工人保持2米社交距離,也可能遭到飛沫感染。
3.肉類加工廠的工作節奏非常快
工人呼吸急促,通常不會正確佩戴口罩,往往只遮住嘴,把鼻子露在外面,而且還經常用手調整口罩,這將使感染風險增加。
4.在大多數國家,肉類加工廠的職工通常是低收入人群。
很大一部分是外來移民,他們日夜工作,抵抗力較差、居住環境堪憂,容易感染病毒。
猜測
三文魚等海鮮是否可能是新冠病毒源頭?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北京市衛生委員會發言人說,從市場上抽取的40個樣本的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至少有一個陽性檢測最初與用於切碎進口鮭魚的砧板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曾表示 “食物與COVID-19的傳播沒有牽連”,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寫道“冠狀病毒不能感染水生動物”。
清華大學病毒學家程功告訴《環球時報》:“病毒必須依靠宿主細胞表面的病毒受體感染細胞。沒有某種受體,病毒就無法成功進入細胞。”
“到目前為止,所有已知的證據表明這種受體僅存在於哺乳動物中,而不存在於魚類中。
(圖片來源:Frank Yiannas Twitter)
FDA本週作出回應,還說沒有證據表明冠狀病毒已經透過食品傳播,甚至可能透過食物傳播。“ FDA知道有報道稱中國將開始對食品(特別是農產品,海鮮和肉類)中的COVID-19進行檢測。
目前尚無證據表明COVID-19透過食品傳播,也沒有與之相關的已知或疑似病例。”
我們吃的肉真的安全嗎?
肉食品加工之後,在抵達消費者之前,一般需要經過冷凍,尤其是跨國的長途運輸。
冷凍能不能凍死病毒呢?
答案是不能。
肉食加工廠、海鮮加工廠都有確診案例,感染病毒的員工,確實有可能透過接觸傳染和飛沫傳播,將病毒傳遞到肉製品上。
食物中攜帶著病毒,確實是一種可能性。
到底如何洗肉?
肉中可能有病毒,那是否意味著要吃素?
雖然病毒凍不死,但是可以被熱死,65度5分鐘就可以滅活病毒。
只需要謹慎對待生的食品,避免生、熟混放,不但可以預防新冠病毒,也可以減少其他各種致病的病菌感染。
18日,國家衛健委釋出低風險區夏季防控指南,其中增加了食品消費者、食品從業人員等人群的防護要求,特別提出:
食品消費者在處理生的肉、禽、水產品等之後,要使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至少20秒。不要在水龍頭下直接沖洗生的肉製品,防止濺灑汙染。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18日晚接受採訪時表示,洗生肉的時候,可以用器皿裝水來清洗,洗完後對器皿進行清洗。
另外,世衛組織出臺推薦食品安全五原則
食品安全五原則

選擇新鮮乾淨的食物
加工器具要清潔,接觸後不要揉眼摳鼻,處理完畢要洗手
生熟食材分開處理、儲存
食物要煮熟、煮透
生肉水產可在放進冰箱前分割好,保證包裝無破損,食物烹飪好後儘量在2小時內吃完
最近也沒人敢生吃肉了吧!
日料愛好者抱頭痛哭。
無論如何,
小e提醒大家響應國務院的號召:
認真洗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二手、轉租、找房統統搞定的
ehomie小程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