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大概從去年開始,流感病毒日益猖獗,比以往厲害許多。近幾年,只道新冠病毒會致死,而忽略了流感病毒每年也會致死上千人,不可輕視。
流感(flu)和感冒都是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但它們由不同的病毒引起。
流感僅由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引發,而感冒可能由多種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季節性冠狀病毒*。
*但需要注意的是,季節性冠狀病毒與引發 COVID-19的SARS-CoV-2冠狀病毒不同。
由於感冒和流感的症狀相似,僅憑症狀難以區分兩者。
一般來說,流感的症狀通常更嚴重,起病更突然,並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如肺炎或細菌感染。而感冒通常症狀較輕,更常見的表現是流鼻涕或鼻塞,並且極少導致嚴重健康問題或住院。
但無論如何,有基礎疾病和症狀比較嚴重的患者,一定要及時就醫!
感冒與流感的主要區別

流感 vs. 感冒症狀對比
-
流感症狀:發燒、寒戰、咳嗽、喉嚨痛、流鼻涕或鼻塞、肌肉或全身痠痛、頭痛、疲勞等。
-
感冒症狀:主要表現為流鼻涕、鼻塞,通常症狀較輕。
如果症狀難以區分,醫生可透過專門的醫學檢測確認是否感染流感。

感染流感時何時需要就醫?
大多數流感病例可以在家休息、補充水分,並使用非處方藥緩解症狀。但如果出現以下警告訊號,應及時就醫:
成年人需要就醫的情況:
-
呼吸困難或氣短
-
持續的胸痛或胸部壓力
-
突然頭暈或意識模糊
-
嚴重的肌肉疼痛或無力
-
持續嘔吐或無法攝入液體
-
症狀緩解後突然惡化,並伴隨高燒和劇烈咳嗽
-
發熱持續超過3天
兒童需要就醫的情況:
-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
嘴唇或面色發青
-
胸痛
-
嚴重的肌肉疼痛(如孩子拒絕走路)
-
脫水(8小時內無尿、哭泣時無淚)
-
高燒並伴有皮疹
-
癲癇或抽搐
-
嚴重煩躁不安或嗜睡
-
症狀一度好轉後又惡化,伴隨高燒和劇烈咳嗽

嬰幼兒(1 歲以下)需要就醫的情況:
-
呼吸困難
-
哭泣時無淚
-
小便次數明顯減少
-
嗜睡、不易喚醒或拒絕進食
-
皮膚或嘴唇發青
以下人群屬於高風險人群,如果出現流感症狀,應儘早就醫:
-
孕婦
-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
-
5 歲以下兒童(尤其是 2 歲以下)
-
慢性病患者(如哮喘、糖尿病、心臟病)
如果不確定是否需要就醫,建議謹慎處理,尤其是對於高風險人群,儘早諮詢醫生更為安全。

(圖片來自網路,尊重原創,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推薦閱讀



分享母嬰知識 關注寶寶成長
微信公眾號:usmama_com
新浪微博:@美國媽媽網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