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次全球徵稅,世界發生了什麼

別再墜入同一個夜。
95年前的春天,摩根大通合夥人拉蒙特闖入白宮,近乎跪求總統,別加關稅,但無功而返。
總統胡佛正志得意滿。幾個月前,他剛目睹帝國大廈奠基,大廈高1250英尺,直插蒼穹,延續著美國的驕傲。
過去的十年,是美國驕傲的十年,被稱為咆哮年代。
冒險家的飛機越過大洋,3000萬輛汽車疾馳路面,無數收音機晝夜歡聲不歇,經濟學家在廣播裡下令:
人人都應當富起來。
股市繁榮,樓市繁榮,產業繁榮,美國工業產值佔全球48.5%,福特汽車將新廠建到泰晤士河邊,每晚能看到倫敦的落日,聽到晚禱的鐘聲
時代如錦繡的畫卷,唯有農民失落於畫卷之外。
工業繁榮除帶來產能過剩外,並未惠及農業。美國農業連續蕭條7年,德州農民說:
二十年代,屬於收音機,電影,鄉村俱樂部和高爾夫,唯獨不屬於丘陵上的我們。
農民怨聲越來越大,最後把怒火傾瀉到進口商品:歐洲的小麥,扼殺了美國農民的生計。
1928年,胡佛競選總統,競選口號就是增加農產品關稅,恢復美國農業,“讓美國人民重新擁有美國市場”。
他以絕對優勢,入主白宮,上任兩週後,便成立胡佛農業委員會。
猶他州的參議員,順勢推出關稅法案。
法案最初只想保護猶他州的甜菜,然而越來越多利益集團介入,希望夾帶私貨。
法案經過18個月激烈辯論,修正了1253處,最後對20000多種進口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
不安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報紙質疑家庭開支會增加,商會憂心海外貿易會斷崖,最終,1028名經濟學家聯名致信胡佛,希望能否決法案。
胡佛置之不理,即便股市因法案崩盤,他也相信徵收關稅,能帶來就業和繁榮。
19306月,關稅戰前夕,大批商界領袖,前往白宮,懇求胡佛不要簽署法案,但遭無視。
總統堅定盟友,時代偶像,汽車公司創始人亨利·福特,在白宮待了一夜,反覆勸說“這是愚蠢之舉”,依舊無功。
1930年6月17日中午,白宮橢圓辦公室內,胡佛用6支金筆,簽署了編號HR2667的美國關稅法案。舊時代轟隆逝去
當日,國際沸騰,65個國家提出161項抗議,但美國不在意,“美國的關稅是美國自己的事。”
關稅戰就此開啟。英德法成立反美同盟,加拿大關稅上調50%,進口配額、外匯管制、報復舉措接連上演,世界再無寧日。
西班牙抵制美國汽車,義大利抵制美國棉花,瑞士鐘錶匠全國貼告示,號召團結起來,全面抵制美貨。
兩年間,各國關稅水平翻了一倍,五年後,世界貿易下降了66%。國際合作停滯,時代面貌再不相同。
經濟學家說,美國發起的貿易戰,扣響了全球大蕭條的扳機
“貿易戰爭一旦開始,就會有一個危險的勢頭。人們無法預測它們的過程或結局。”
在貿易戰起始地,美國人發現物價越來越高,“從襁褓布到墓碑石,每一樣東西都更貴了”。
與出口有關的企業,開始大規模裁員,很快裁員潮蔓延,超1200萬美國人失業,百貨大樓電梯操作員都需本科學歷。
經濟持續惡化,行業一個接一個萎縮,3年間,美國工業指數累計下跌超50%,鋼鐵工業下降80%,汽車工業下降達95%。
股市早降至冰點,新建成的帝國大廈空了一半。華爾街的券商經紀人,站在人行道邊賣蘋果。
胡佛和幕僚每日思考對策,但感覺像“坐在墨水浴缸裡”。1932年,連任選舉前夕,驕傲的胡佛對助理說:我們完蛋了。
那一年,美國大法官伯恩斯寫道,空氣中籠罩著危機的陰雲,危機無影無形,又無處不在:
因為那危機存在人們的心裡,是一種恐懼。
蕭條很快不限於美國,開始向世界蔓延。
隔海的法國,原本自信滿滿,法國日報宣佈“無論世界經濟蕭條的原因為何,法國都能平靜以對。”
然而,隨著國際市場萎縮,奢侈品出口遇阻,法國不再平靜。
香奈兒不再風行,LV風光不在,危機從消費品生產傳導至生產資料生產,企業破產,銀行倒閉,危機蔓延。
1931年,法國股票暴跌,工業產能下降23%4年後,鋼鐵產量跌去一半。
農民穀倉內,法國小麥積壓了10億公斤,糧價則暴跌40%,大批農民因債務變賣土地。
法國記者對1933年的冬天記憶尤深,成千上萬年輕人失業,走在落雪成冰的街頭:
他們拼盡全力,耗盡最後一分錢,然後在絕望中放棄了戰鬥。
他看到,路上一名孩子,掉了一顆糖果,被人踩過。後面的人彎腰撿起糖,擦乾淨,吃掉了。
作家奧威爾,到訪同時期的巴黎,看到滿街飢餓的人,“無所事事,又吃不飽飯,對一切都提不起興趣。”
離開巴黎後,他返回英國,世相卻無分別。
他在《巴黎倫敦落魄記》中記錄:街角總是站著一群群人,面黃肌瘦,靠兩片面包和茶,勉強支撐下去。
曾經的帝國已無榮光,從王室到士兵都在減薪,曾經熱議的關稅已少人提起,人們眼前只有鐵壁般的生活。
在西北工業區,失業的人們,蜷縮圖書館取暖,夜晚睡在電影院。
他們會冒險扒火車,在灰燼中翻找煤渣,對抗冬天。有人為此失去手指或雙腿。
奧威爾最難忘與貧民窟姑娘的對視,“那眼裡的蒼涼與絕望,為我此生之僅見”。
蒼涼與絕望籠罩著歐洲,當世界的大迴圈中斷,個體小迴圈也無力為繼。
受衝擊最大的德國,全國一半人口失業,年輕人流浪一座座城市,掛牌站街,牌上寫著找工作,什麼工種都行”。
德國小孩流行一種遊戲,名叫“失業登記”。一人扮演調查員,其他人排隊自述,有小女孩說:
“我們全家以前一直相信爸爸總有一天能再找到工作,可是現在,就連我們這些小孩兒都不抱什麼希望了。”
蕭條蔓延奧地利,蔓延義大利,蔓延波蘭,許多從一戰戰場逃生的老兵,發現他們又成為另一場無形戰爭的棄兒。
相隔大洋的日本,出口高度依賴蠶絲。關稅戰後,日本對美國出口減少40%,貿易額從27億美元,跌至1億美元。
橫濱工廠內,20萬捆生絲堆砌,太平洋海風溼冷,縫合世界的線已崩斷。
關稅戰3年之後,英國曆史學家哈曼寫道:
在倫敦、芝加哥、柏林和巴黎;在格拉斯哥、馬賽和巴塞羅那;在加爾各答、里約、開羅和哈瓦那——
到處都是一樣的荒蕪淒涼,等待著要麼點燃新希望,要麼轉入絕望的瘋狂。
1933612日,破碎的世界試圖自救,66國家齊聚倫敦,召開世界經濟會議。
各國對會議寄予厚望,英國首相麥克唐納在開幕式上說:
“如果此次會議歸於失敗,世界將飲失望的苦杯到底。”
會議持續一個多月,各國代表輪番演說,然而關稅問題上,誰也不願讓步。
最終,會議勉強商量出穩定美元的方案,然而在太平洋上乘遊艇度假的羅斯福,發來電報,否決方案,並宣佈美國退會。
727日,大會結束,無任何協議誕生,歐洲進一步割裂成英鎊集團和法郎集團。世界飲下失望的苦杯。
在美國,羅斯福堅信可以自救,改變局面。
美國透過《國家工業復興法》,組織年輕人種樹、蓋房、修水壩,以解決就業。然而羅斯福就任8年後,失業率和他上任時一樣高。
他也曾降低關稅,但又推行進口配額,作為關稅下降的補償,貿易戰無止無休。
法國同樣推行進出口配額,對抗關稅,並削減養老金和公務員工資,試圖扛過危機。
然而,危機漫漫,貿易停滯讓經濟沉如死水,5年間,法國內閣換了13屆,財政部長換了7人,局勢並無改觀。
在英國,首相信奉透過大英帝國內部貿易,能替代受阻的出口生意。
1932年,大英帝國經濟會議召開,喊出口號,英國本土生產第一,帝國內生產第二,其餘世界生產第三”。
此後,商品只在大英帝國內部迴圈,但蕭條並未消解,推行一年後,英國被迫全面縮減開支,包括減少退伍和失業人員的救濟金,遊行接連爆發。
無形的牆壁豎立於國境和海岸,世界已被分隔成迷宮,出口難辨。
學者稱,貿易戰背後,是國家保護主義思潮,思潮退去之前,貿易戰很難真正結束。
19331月,歐洲極寒時刻,深陷失業旋渦的德國人,大量加入納粹黨。
那年130日,希特勒上臺,超兩萬名納粹衝鋒隊員,高舉火炬,穿過巨大的布蘭登堡門。
此後,世界滑向不可知方向。多年後,人們才翻出經濟學家巴斯夏的話:如果商品不能越過國界,軍隊就要越過國界
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當天,作家茨威格正在英國民政局,登記結婚。登記因戰爭訊息中斷。
回家路上,驕陽普照著大地,而茨威格記錄道:
我看到了戰爭的影子。
戰爭的影子將貫穿我們全部的時代。
 摩登時刻:
穿行迷宮,如在迴圈
「後臺回覆」
馬雲  |  四大家族 |  黃金
新增微信wangpeng2016105
與作者一對一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