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教育部這份檔案,終於看到培養孩子的方向

如果說今年王叔進化出第一項能力是講課的話,
那麼進化出的第二項能力,就是開始研究教育政策之類的檔案了。
2天前,教育部發布一則通告《教育部部署加強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
這份檔案的出臺,可以說明確了人工智慧教育學生

的重要性。

那麼,今天王叔就結合這份檔案,來聊聊對我印象深刻的幾個點吧。

大家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去官網看一下原文,連結放在結尾閱讀原文了。

1國家對人才的需求
在中美國力競爭的大背景下,咱們國家肯定要在科技領域突破漂亮國的封鎖,甚至是引領世界科技的。

這是大環境造成的!而且很急迫!

所以檔案裡明確了對未來人才的需求是:創新型人才
如何讓孩子有創新能力?
肯定不是刷題這麼簡單!
當然,緊接著檔案第三點就告訴我們答案了:
1激發孩子的興趣
2讓孩子參與探究實踐(這裡要培養興趣和科學精神)

3提升孩子數字素養和技能(簡單講就是要會使用人工智慧)

現在孩子的教育,可真不是刷題那麼簡單了。那是80後、90後學習的方法,

還要用在你孩子身上嗎?

不是說刷題不好,
而是建議大家,除了刷題外,眼光還要看看更重要的東西。
2要構建系統化課程體系
構建系統化課程體系這一點,就說明人工智慧在中小學的重要性了,

而且課程的設定是:
1小學低年級段側重感知和體驗人工智慧技術,
2小學高年級段和初中階段側重理解和應用人工智慧技術,
3高中階段側重專案創作和前沿應用
從小學到高中,貫穿始終,且課程設定的難度螺旋上升!
而且,檔案還說了,不僅僅單獨設定人工智慧課,
還要統籌資訊科技、科學類、綜合實踐活動、勞動等課程和課後服務,一體化實施。
王叔個人感覺這是要把這些課打包融合,做成探索

實踐類的課程。

因為檔案裡明確說了,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的特點,大力推進基於任務式、專案式、問題式學習的教學。
也就是讓孩子帶著問題去探索的學習方法,老師只是引導者。

換句話說,老師不會教答案,而是讓孩子自己透過探索,獲得自己認為的答案!

這也就是王叔常提到的PBL教學法。
也許,接下來,小學生寫論文會成為常態!
因為論文是這些探尋結果的呈現。
當然,大家也不必焦慮,孩子是有能力做這些事情的。
現在覺得難,是因為我們一直沒在這方面培養他們。
還有,這些內容的設定,就是開頭提到的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
3人工智慧要像喝水吃飯一樣平常了
檔案裡提到,
鼓勵學校透過多種形式活動,將人工智慧與學生的個人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營造濃厚的人工智慧教育環境。

這裡就體現了在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場景中,孩子會有大量的機會去接觸和體驗人工智慧。

這從側面也反映出了,國家對人工智慧教育的重視程度。

或者換句話說,

是對創新人才的迫切需求程度!
未來咱的孩子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就看咱們現在的選擇了!


王叔與電學小子合力研發的電學積木玩具


《小小發明家》
讓孩子動手做發明,培養創造思維!
《小小發明家》不僅是一套科學玩具,更是一種教育理念。
我們相信,只有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孩子的科學精神,才是送給他們應對未來好的禮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