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估值提升行動,加速構建創新生態,上海國企多舉措加強市值管理

如何以提高上市公司發展質量為抓手,全力培育和打造一批經營業績佳、創新能力強、治理體系優、市場認可度高的一流上市公司?
5月9日,上海市國資委聯合上海證券交易所,共同舉辦了上海國有控股上市公司2024年度集體業績說明會,以推動上海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做強做優做大、提升內在價值的同時,進一步強化投資者關係管理、提高資訊透明度、增進市場認同。
本次業績說明會上,上港集團、華誼集團、上海醫藥、浦發銀行、中國太保、資料港等6家在上交所掛牌的上海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全方位展示了各自在經營發展、產業佈局、技術創新、ESG建設、投資者回報等方面的成效與未來規劃。
近年來,上海市國資委持續加強上海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透過強化政策引領、實施重點領域資本運作專案、加速國資基金設立及運作、穩妥開展風險防範和處置等舉措,助推上市公司提質增效,穩步提升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截至2024年末,上海市94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總市值2.78萬億元,較年初增加6177.74億元,增長28.52%。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和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雙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謀篇佈局之年。上海市國資委表示,下一步,上海國資國企將高質量完成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高起點謀劃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進一步引導監管企業重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場價值表現,切實維護投資者權益,規範開展市值管理工作,加快推進國資佈局結構最佳化,推動上市公司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股東回報和價值表現,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
上港集團:把握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機遇,打造世界一流航運樞紐
2024年,上港集團按照“智慧、綠色、科技、效率”港口發展方向,錨定打造世界一流航運樞紐,不斷提升企業價值創造能力,著力做強做優做大港口核心主業,構建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能力。
公司母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5150.6萬標準箱, 同比增長4.8%,連續15年保持世界首位,上海港成為全球首個年集裝箱吞吐量超過5000萬標準箱的世界大港。公司歸母淨利潤實現149.5億元,同比增長13.3%,連續四年突破百億。
同時,上港集團把握綠色發展機遇,培育轉型升級新動能。公司港口能力建設紮實推進,羅涇港區改造一期工程實現開港運營,羅涇港區改造二期工程獲得核准批覆,小洋山北側工程建設按節點目標紮實推進;綠色港口發展保持領先,綠色甲醇“船到船”同步加註作業完成國內首單,LNG加註能力穩步提升,實現上海港全覆蓋,上海港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同時具備LNG和甲醇燃料加註能力的港口。全面啟動實施洋山綠色港區建設及岸電設施建設等節能減排專案,全年集裝箱碼頭岸電接電量保持國內領先。
近年來,上港集團與江蘇省港口集團持續深化合作;聚集優勢全力打造滬寧快航,立足客戶需求搭建快速通道;海通太倉汽車碼頭順利開港運營,進一步優化了長三角汽車物流產業佈局,促進汽車物流強鏈固鏈;以資本為紐帶,與連雲港、淮安、南通等地港口合作進一步鞏固深化;與安徽省港航集團合作層次不斷豐富,母港輻射半徑進一步擴大;與浙江省海港集團繼續深化小洋山合資合作,共同推動小洋山北側工程建設。
同時,上港集團紮實推進“三新”戰略,打造企業發展新引擎。上海港“9610”跨境電商海運出口業務實現零的突破,國際中轉集拼模式不斷豐富,新業態蓬勃發展。子公司哪吒公司為秘魯錢凱港提供資訊系統解決方案,推進中國智芯輸出海外港口,新區域穩中求進。全年開展科技創新專案55項,牽頭實施國家和上海市重大專案(課題)10項;洋山智慧重卡常態化示範運營持續最佳化;大資料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傳統集裝箱碼頭自動化改造有序推進,智慧管控系統不斷完善,新科技持續高效賦能。
華誼集團:開展估值提升行動
2024年,華誼集團完成全年主要預算考核指標。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46億元,同比增長9.3%;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9.1億元,同比增長5.8%,現金分紅比例創歷史新高。
華誼集團持續推進重大科技攻關專案立項和實施。積極對接國家和上海市戰略性需求,重點聚焦戰略性新興領域,承接和實施政府科技專項10餘項;全年共申請專利151項,獲得授權134項。高效能扁平化公制胎系列產品開發、超吸水性SAP樹脂工藝提升、特種環氧樹脂及稀釋劑合成工藝開發與技術改進、高效能環保防腐塗層系統的研究開發等研究成果實現產業化。    
當前,華誼集團綠色發展有序推進,廣西華誼新材料有限公司列入廣西省工信部“綠色工廠”名單,上海華誼新材料有限公司被評為上海市“五星級綠色工廠”。
同時,華誼集團一體化發展能力持續加強。持續推進產業鏈一體化發展,不斷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汙染物排放,完善迴圈經濟產業發展模式;推進供應鏈集中管控,產品上下游互供,抵禦原材料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不斷提高,生產運營的整體穩定性不斷提升;打造“製造+服務”雙核驅動模式,建立健全服務共享中心,整合專業資源,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廣西欽州一體化化工新材料生產基地持續推進專案建設,並陸續建成投產。
華誼集團提出,開展估值提升行動。根據公告,華誼集團擬以現金形式購買控股股東持有的上海華誼三愛富新材料有限公司60%股權,本次併購將進一步強化公司精細氟化學品業務,完善新材料產品矩陣。同時,公司控股股東正在實施增持公司不超過2%的股票。
上海醫藥:創新生態加速構建,工商協同多維突破
2024年,上海醫藥實現營業收入2752.51億元,同比增長5.75%;實現歸母淨利潤45.53億元,同比增長20.82%。
上海醫藥正在最佳化研發體系,夯實“產學研醫資”一體化發展。報告期內,上海生物醫藥前沿產業創新中心正式揭牌,加速構建開源創新生態圈。
同時,上海醫藥持續完善產品佈局,工業銷售過億產品數量達44個,其中2個產品過10億。中藥板塊實現工業收入95.71億元;罕見病板塊51個在產品種,覆蓋67個適應症。
新藥研發方面,臨床申請獲得受理及進入後續臨床研究管線達54項,其中創新藥40項、改良型新藥14項。I001片(SPH3127)治療高血壓適應症的NDA上市申請已獲CDE受理;SRD4610(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已提交國內III期臨床試驗申請,並獲得美國FDA孤兒藥認定。
目前,在醫藥商業領域,上海醫藥持續深化全國25個省市純銷網路佈局。創新藥服務實現銷售收入305億元,同比增長29.7%,新增進口總代品規25個,涵蓋20家企業。合約銷售(CSO)業務藥品服務規模同比增長177%,合約產品數量達65個。器械大健康業務實現銷售收入442億元,同比增長10.5%。
2024年12月,上海醫藥正式簽署收購和黃藥業10%股權的交易協議(該交易已於2025年4月25日完成交割)。透過本次收購,上海醫藥有望依託業務資源的協同整合,賦能公司現有中藥品種,進一步提升在循證醫學、學術推廣及國際化方面的能力。
國際業務方面,上海醫藥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報告期內,完成東南亞與中東地區多國業務佈局,實現多個產品註冊銷售落地,新增海外產品註冊申報18個,累計完成專案申報25個。同時上海醫藥緊跟國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潮,以香港為橋頭堡,積極推進中成藥在香港的註冊上市及相關工作。
浦發銀行:數智化戰略彰顯成效,經營發展全面向好
2024年以來,浦發銀行各項經營指標穩步向好。盈利能力持續提升,2024年實現歸母淨利潤453億元,同比增長23.31%,增幅創近12年新高。2025年一季度營收及利潤指標繼續保持同比正增長。資產規模穩步增長,資產總額2025年一季度末站上95,523億元,貸款增量規模創近年來新高。風險指標持續改善,不良貸款率為近10年來最低水平,撥備覆蓋率達過去9年來最高值。
以“五篇大文章”為引領,浦發集團把科技金融作為主賽道,創設“商行+投行+生態”服務模式,深度賦能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綠色金融建設整合“綠色金融、碳金融、轉型金融”三大產品支柱體系的數智化運營服務平臺;普惠金融以“智·惠·數”服務體系,構建小微經濟精準支援網路;養老金融推出“浦頤金生”服務體系;數字金融煥新發布“浦惠來了”、手機銀行APP“雙芯”平臺,提升服務效率和使用者體驗。
目前,浦發銀行全力服務上海“五個中心”建設,打造長三角一體化金融服務旗艦。2024年末上海分行及自貿區分行資產規模超1.73萬億元。持續最佳化長三角一體化服務架構,強化頂層設計和資源協同,推動信貸資源在長三角地區的暢通流動和高效配置。長三角地區貸款總額1.8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超10%;存款總額2.31萬億元,增長超7%,存貸款規模均位居股份制銀行前列。
此外,浦發銀行發揮跨境金融優勢,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依託離岸銀行、自貿金融、境外分行和海外投行等多平臺的協同優勢,形成“6+8+X”一體化跨境金融服務體系,打造“跨境浦鏈通”“極速匯”“跨境商e匯”等跨境金融數智化新產品,升級全球司庫、跨境資金池數智化新功能,以高效、專業、優質的服務護航中資企業實現全球化佈局。2024年公司跨境業務量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較上年末增長27%;跨境人民幣融資餘額1,406億元,增長97%;公司跨境活躍客戶數突破3.9萬戶,增長12%。 
浦發銀行利用數智賦能重塑服務生態,夯實基礎築牢風險防線。浦發銀行全力推進人工智慧體系建設及應用,在股份行中率先實現全棧國產化算力平臺+DeepSeek大模型的金融應用。迭代升級以天眼系統為核心的數智化風控系統。堅持風險“控新降舊”並舉,資產質量不斷夯實。將環境、社會和治理要素全面融入公司治理與經營實踐,可持續發展行穩致遠。
中國太保:經營穩進兼備,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
2024年,中國太保集團營業收入4,040.89億元,同比增長24.7%;歸母淨利潤449.60億元,同比增長64.9%;歸母營運利潤344.25億元,同比增長2.5%;歸母淨資產2,914.1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8%;管理資產35,426.6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1.2%。
其中,壽險縱深推進“長航”轉型,全年實現新業務價值132.58億元,同比增長20.9%,新業務價值率達16.8%,同比上升3.5個百分點。產險有效壓降綜合費用率,車險、非車險均保持承保盈利,經營性現金流明顯提升,產險公司保費收入突破2,0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6.8%。資產管理持續打磨跨越週期的資產配置框架體系和專業化投資能力,集團投資資產綜合投資收益率6.0%,同比上升3.3個百分點。
中國太保錨定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保險服務10.5萬家企業,累計保額超111萬億元,科技投資規模突破1,000億元。綠色保險圍繞巨災保險、環境汙染責任險、清潔能源保險、新能源汽車保險、綠色交通保險、生態碳匯保險、碳資產保險等,提供綠色保險保額超147萬億元,綠色投資規模超2,600億元。普惠金融豐富供給,普惠型健康險服務超4億人次,惠民保業務覆蓋230城,農險保障超6,400億元。養老金融打造特色,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管理規模超7,400億元,“太保家園”社群落地13城15園,床位超8,800張,居家養老“百歲居”體驗中心落地127城。數智太保加速推進,AI服務呼叫量超15億次,同比增長125%,數字勞動力覆蓋近3,000人,效率提升20%。
資料港:經營業績穩健增長,高質量發展再啟新篇
2024年,資料港實現營業收入約17.21億元,同比增長11.57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32億元,同比增長7.49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約1.28億元,同比增長27.81%。
資料港堅持深耕IDC服務賽道,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核心區域的資料中心叢集提前佈局,全面助力全國算力一體化構建,公司在全國運營的35座資料中心全部位於“東數西算”樞紐節點。年度內,公司主營業務穩健發展,在中國信通院釋出的《中國算力中心服務商分析報告(2024年)》中,資料港蟬聯“中國算力中心服務商十強”,位列行業第一梯隊。
2024年,公司首次釋出ESG報告,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制定了以“ALL-WIN”為核心的ESG治理策略;首次釋出科創票據,進一步最佳化整體融資結構和抗風險能力;編纂釋出管理制度彙編,構建“職能明晰、審批高效、風險可控”的管理體系,為未來新專案、新業態的發展築牢制度基礎。
年度內,公司釋出“業財融合平臺1.0”,將業務與財務兩大核心領域緊密相連,讓資料、流程、運營等多個層面實現深度融合,為公司科學決策提供堅實支撐;釋出更新迭代的“智慧運維管理平臺3.0”,連續保持“零SLA事故、零故障、零客戶投訴”記錄,進一步夯實與客戶的合作基礎。
2024年,公司獲評國務院國資委“雙百企業”、獲評上海國資國企2023-2024年社會責任“十佳案例”、“上海靜安區質量獎”,在經營管理、改革發展領域展現國企擔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