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這兩天,小紅書在美國徹底火了。
當然這個和洛杉磯真的大火還不一樣,是小紅書在美國 App Store 下載榜登頂第一,你說火不火。

那為啥一箇中國的本土 App 怎麼在美國火成在這個樣子了呢?
TikTok 要被封了
這事還得從 2024 年 4 月 24 日說起,在這一天,美國總統拜登藉口危害國家安全,簽署了涉及 TikTok 的法案,要求中國科技公司字節跳動在未來 270 天內剝離 TikTok 。
按照這個法案,字節跳動需要在 2025 年 1 月 19 日之前出售美國資產,否則實際上會被封禁。
為啥是 1 月 19 日?因為第二天川普就要上臺了,你懂得,話說美國這禁令跟開玩笑一樣,真是夠雞賊的。
雖然上週五美國最高法院就 TikTok 案件展開了兩個半小時的口頭辯論。
但是之後美國媒體對 TikTok 推翻禁令的前景都不是很看好,CNN、CBS、NBC 和紐約時報都認為最高法院傾向於維持禁令。

而現在離 1 月 19 日禁令生效日期越來越近,屆時 TikTok 也會在美國真的全面下架。
所以 TikTok 的美國使用者慌了,而且使用者數量還少,1.7 億人,差不多佔了美國人口的一半。
這麼多人被戲稱為「 TikTok 難民」,馬上要流離失所的他們需要找一個新的家。
這個新家就是小紅書。
為什麼是小紅書?
對啊,為什麼不是國內抖音呢?原因主要是這幾個:
1.國內軟體中能用非大陸手機號註冊使用的不多,而早已出海的小紅書就可以。
所以境外、國外人士即使沒有中國手機號,也能無門檻註冊使用小紅書。
之前我就在小紅書上見到不少 IP 在境外、國外的賬號,而且賬號所有者也明顯不是境內人士。

2.之前美國政府要封 TikTok 的時候,直接戳破美國民眾的底線,反對聲一片。
按理說,TikTok 使用者應該乖乖轉戰 Facebook 、Instagram 或 X 。
但是,年輕人的選擇總是出人意料,這年頭,連TikTok 難民都知道往東方避難,看來網際網路真的是日出東方了。
其中原因大家也是門清,因為年輕人知道扎克伯格這些人是非常支援封禁的,欲處置而後快,這樣美國本土的社交工具少了一個最大的競爭對手,讓誰做夢都能笑醒。
這麼簡單的道理 TikTok 的使用者們也能想到,他們就認為 TikTok 被封禁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扎克伯格這些人遊說政府導致的。
於是就恨屋及烏:你越封禁 TikTok ,我就越不用你們的社交工具,不得不說,逆反心理相當強。
正好,TikTok 還是中國公司的產品,那麼就有特別的好感。再找一箇中國公司的 app 唄,所以小紅書就成了 TikTok 的平替。
3. 如果僅僅是因為是中國的 App ,小紅書還不足以這麼火。
最重要的原因是小紅書是採用演算法推薦機制的圖文、影片 App ,這一點和 TikTok 很像。
大家應該也都用過小紅書,它的推薦精準度比抖音更是有過之無不及。
而高度個性化的推薦演算法 也是 TikTok 能夠大火的一個功不可沒的原因,所以小紅書同樣受歡迎也不足為奇。
你好,歪果仁
以前是我們要翻牆看 YouTube ,現在是他們要學會用小紅書,以前是我們學ABC,現在是他們學拼音。
這可能是近代史來第一次,大批美國人主動往東方跑,而且還不是為了傳教。
這麼多 TikTok 難民來小紅書上也知道強龍不壓地頭蛇,紛紛向國內使用者示好。

從這些 TikTok 難民的發言來看,也是絕對純正、地道美國人。

這屆美國年輕人不錯,終於知道除了英語之外,世界上還有其他語言了。
看來文化輸出這事兒,不是靠孔子學院,而是靠網路用語。誰能想到,絕絕子比論語傳播得還快。
短短幾天時間,已經有不少人掌握了基本的發帖套路。從最初的純英文帖子,到現在的中英混雜,再到嘗試完全用中文交流,每發現一個新的中文表達,學會一個網路用語,都會興奮地分享出來。
這進步速度比我當年學英語快多了。
所以一覺醒來,小紅書的國內使用者天都塌了,以為自己睡個覺怎麼就出國了呢?

要說這麼多外國人來小紅書,最開心的是誰?
我覺得可能是中國的學生們了,不少學生喊著:help help,把卷子拍給美國朋友們求解答。
這些美國朋友們也是熱心腸,一一認真作答。


甚至一些官方賬號下場開始玩梗,直接發英文帖子。
中國氣象愛好者為美國朋友預報了加州大火,餓了麼開始推廣自己:Are you hungry?

這種事,向來不缺吐槽的神段子:

沒想到,現在風水輪流轉,美國驚呼:我居然成了最封閉的那個。
結語
這應該是第一次中文平臺有大量非中文母語者加入,看著這些跨文化的有趣互動,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網際網路真的沒有邊界,如果有,那一定是人為設定的。
當一扇門關上的時候,年輕人總能找到另一扇窗戶。而且往往是那些意想不到的窗戶。
至於這場數字文化的「東遊記」能持續多久,老實說我也說不準。但我知道,這個瞬間一定會被網際網路記住很久。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使用者遷徙,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這或許就是歷史最大的幽默:它總是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給你當頭一棒。就像我現在的小紅書主頁:中英混雜,東西交融。這不僅是網際網路的樣子,更是未來世界的預演。
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存在永恆的中心,只有此起彼伏的潮汐。而這一次,潮水恰好向東方湧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