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天富貴!幾百萬Tiktok使用者來了,但小紅書能否留住?

點選圖片報名,抓住風口(iOS使用者請用電腦端開啟小程式)
本期要點:“TikTok難民”現象背後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上週二和週三,不少小紅書使用者開啟應用時,可能會一臉懵,滿屏都是自稱“TikTok難民”的美國人。
去年4月,拜登政府因擔憂中國可能透過TikTok獲取敏感資料,針對擁有約1.7億美國使用者的美國區TikTok,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求TikTok在2025年1月19日之前,要麼出售美國區TikTok,要麼將面臨禁令。但TikTok態度堅決,明確表示不會出售在美業務。
隨著禁令生效日期的臨近,TikTok使用者開始尋找替代社交平臺。於是,上週一,小紅書登上了美國App Store榜首,而字節跳動的另一款應用Lemon8也短暫躋身排行榜前列。
有趣的是,這些“TikTok難民”還在小紅書玩起了尋找“Chinese Spy”的梗。這背後頗有些諷刺意味,因為拜登政府一直宣稱TikTok在暗中監視(spy on)使用者,從而最終推動了禁令的透過。“TikTok難民”正是以這種方式,反諷拜登政府的愚蠢。
此外,美國網友還與中國網友展開了歡樂的“對賬”互動,相互曬出寵物和家鄉美景,還討論起了各自的生活,從收入水平到醫療體系,從日常消費習慣到文化習俗,讓彼此對對方的社會和文化有了更直觀的瞭解。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美國使用者其實以為小紅書就是TikTok的中國版——抖音。但實際上,由於在中國境外註冊和使用抖音較為繁瑣,而小紅書因美國使用者規模相對較小,暫時還未遭遇嚴格的稽核,准入門檻較低,這才意外承接瞭如此龐大的流量。
但我們認為,這次“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本質上是一次快閃行動,一群美國網民為了表達對美國政府封禁TikTok的不滿而採取的叛逆行為。他們會在小紅書等中國平臺上待多久,仍是個未知數。
一方面,他們的一些做法,比如打個招呼、吐槽美國政府等,短期內可能會引起一些關注,但長期來說吸引力勢必不足。另一方面,中國平臺的稽核相對嚴格,加之文化差異,美國網民在這些平臺上找不到共鳴,沒有形成使用習慣,自然慢慢就離開了。
所以,我們需要關注後續的發展,看看能有多少使用者真正沉澱下來。其中有兩點尤為關鍵。
首先,自媒體平臺終究還是粉絲經濟。我們要看那些遷移過來的網紅能否在小紅書上找到生存空間,建立自己的影響力,特別是能不能形成可行的商業模式並賺到錢,才有可能鼓勵更多的網紅遷移過來。
其次,我們要觀察來到小紅書的美國使用者能否找到有歸屬感的興趣社群。從此次眾多美國使用者的反饋來看,他們加入小紅書的動機正是尋找一個與TikTok相似、具有強烈社群感的平臺。他們將社交媒體視為個人表達和連線他人的重要渠道。
當然,我們想強調的是,隨著小紅書的“出圈”,他們應對監管的能力將至關重要。畢竟樹大招風,美國使用者量的增加必然會引來美國相關部門更嚴格的監管。小紅書或許也會被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列入“不賣就禁”名單,但是他們的伺服器以及相關資料都在海外,要禁起來也不那麼容易。
此外,前兩天我曾預測,美國TikTok應該不會在1月19日(即北京時間1月20日)後停止運營。並且,由於特朗普曾反覆表示支援Tiktok,所以有可能宣佈暫緩執行Tiktok禁令,繼續長期正常運作。現在,當你讀到這篇文章時,或許情況已經明朗。
一旦美國TikTok恢復正常,那些曾經來到小紅書的美國使用者和網紅又會迴流TikTok。
而且,別忘了,TikTok不只有美國版,還有其他區域的版本,例如歐洲TikTok、墨西哥TikTok,因為文化上更加相近,就算美國TikTok被徹底封鎖,使用者也會更多的分流到這些平臺,並在這些平臺上紮根。更何況,抖音也不會坐視自己兄弟應用TikTok的流量被小紅書搶走,他們可以對美國開放抖音的註冊,降低註冊門檻,將美國使用者留在自己的平臺上。
因此,我們也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小紅書對於這波流量紅利反應並不強烈,而是按照自己的節奏穩步發展。
但我們預計,TikTok使用者大機率不會前往Instagram、X或者其他美國頭部的社交媒體平臺。因為TikTok特別強調娛樂性、傳播性,政治內容比較少,而且TikTok使用者本就是為對抗美國政府的不合理政策才來到小紅書的,也就不大可能去美國本土的其他頭部平臺。
最後,我們常說,現在全世界正處於從線下向線上遷移的大趨勢之中,線上社會的規律就是“物理世界坍塌,社會規則永存”。
線上下,如果居民在一個社會待得不舒服,可以選擇用腳投票,但離開的成本會很高。而線上社會本來就是無國界的,遷移也要方便得多。這次“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就是線上社會的一個典型案例。
所以,這些“TikTok難民”不管是抖音接收、還是其他國家的TikTok接收,只會讓美國人養成國際註冊的習慣,就像擁有多國護照一樣,具有更強的多平臺遷移能力,從而進一步促進線上社會的大融合。
當然,這次“TikTok難民”事件的影響遠不止於此,值得大家長期關注。估計多年之後,還會有很多社會學家以這個案例來研究線上社會的社會學規律。
對於創業者和企業家們來說,這或許更是一個提醒:要關注線上社會大遷移帶來的影響和機會,理解了其中的規律,才有可能順勢而為,獲得商業上的成功。有關這方面,我們在前哨科技特訓營中進行過深入的講解,並且會持續關注和研究,如果你感興趣,歡迎掃碼加入,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更多詳細的產業分析和底層邏輯,我會在科技特訓營裡分享,歡迎關注全球風口微訊號,報名加入。
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宣告:本文於1月18日撰寫,文章發表時字節跳動已主動關停相關APP的運營,但不影響本文的其他判斷。
推薦閱讀:

【科技特訓營】看懂科技產業,離不開長期觀察。線上書院模式,與王老師深度連結!為未來五年做好準備,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長按圖片掃碼報名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399,掌握王煜全AI產業預測精華(iOS使用者請在電腦端開啟)
↓點選加入學會用AI為你工作(iOS使用者請在電腦端開啟)
此外,我們還為您準備了一份清單
“全球社交媒體平臺TOP1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