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這門絕世技藝,荷蘭英國三百年都未掌握

全文共2234字 | 閱讀需5分鐘
紫砂,作為中國陶瓷的瑰寶,源遠流長。其獨特的天然材質僅產於江蘇南部與浙江北部的天目山脈。精湛的製作工藝使得“ZISHA”成為了陶瓷專業術語。荷蘭和英國的陶工從17世紀便開始學習中國紫砂的“泥片拍打成型法”,但他們經歷了三百年卻未能掌握這門獨特的陶藝成型技藝。紫砂茶具所代表的東方文化意蘊,在明清時期便享譽東西方世界。

明洪武年間,朱元璋將茶葉“改團為散”,中式泡茶開啟了散茶時代。最適合散茶沖泡法的紫砂壺應運而生,開啟了紫砂壺三百多年的歷史。文震亨在《長物志》中提到:“壺以砂者為上”。供春和尚依據樹癭的造型創制了紫砂壺,周高起則著有《陽羨茗壺系》。明末清初,時大彬創立了泥片、鑲接成型工藝。在這一時期,紫砂泥料的配製、成形技法、器形設計及款書法方面有了飛速的發展。

耿寶昌先生認為:清代茗壺,自康熙、雍正朝起不再以實用為主要功能,而是逐漸傾向於藝術性和觀賞性 。紫砂則從明末的項聖思,清初的陳鳴遠和華鳳翔,在紫砂素胎上應用各種裝飾技法,提升紫砂茶具的觀賞價值。這些技法被稱為“紫砂彩陶裝飾技藝”。《陽羨名陶錄》稱“鳴遠一技之能,間世特出。自百餘年來,諸家傳器日少,故其名尤噪” 。
《陽羨砂壺圖考》載有:“鳳翔,或雲康熙間人,善仿古器,制工精雅而不失古樸風味,別臻絕詣” 。紫砂彩陶技藝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花器裝飾一次燒成型,以仿生作品為代表。如《項聖思作紫砂桃形杯》(圖一)、《東陵壺》(圖二),壺身鐫刻有“仿得東陵式,盛來雪孔香”詩句,並鈐有“陳鳴遠”陽文篆書方印,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圖一:項聖思作紫砂桃形杯 
圖二:陳鳴遠《東陵壺》
第二種是在傳統紫砂陶器的基礎上,透過運用彩釉、粉彩、琺琅彩等技法進行外部裝飾,從而提升紫砂器物的觀賞性與藝術性。隨著清代宮廷的推崇和民間文化的繁榮,紫砂外彩裝飾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康熙年間開始的紫砂茶具風格變化,直接與滿清皇室的審美觀念息息相關。
紫砂壺技法的層出不窮使得宮廷所產紫砂壺五彩繽紛、富麗華貴,極受當時上層貴族的青睞。華鳳翔是清三代宜興紫砂彩繪壺的領軍人物 。查閱清宮陳設檔《翔鳳閣恭貯器清冊》:因其製作紫砂壺在瀋陽故宮翔鳳閣使用 ,工匠華氏被賜名鳳翔。華鳳翔款《彩繪人物漢方壺》 (圖三),現展於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華鳳翔款爐鈞釉漢方壺(圖四),今藏於南京博物院 。
圖三:彩繪人物漢方壺
 圖四:爐鈞釉漢方壺
雍正喜愛爐鈞釉,這件紫砂漢方壺史華鳳翔為宮廷大內製作的珍品,全壺色彩燦爛、秀麗淡雅 。油印本《宜興紫砂發展史》載有:鳳翔“並擅長紫砂爐鈞” 。爐鈞釉在西方被稱為知更鳥蛋釉,華鳳翔是知更鳥蛋釉的代表匠人 。淺中度的知更鳥蛋藍色被蒂芙尼(Tiffany)採用為其標準色——蒂芙尼藍(Tiffany Blue)。
此後,砂胎粉彩(紫砂胎粉彩)在乾隆年間大量出現 。第三種是在第二種的基礎上,加入描金、金銀錯等金銀工藝。《中國雅趣品錄-宜興茶具》記載有滿彩描金漢方壺,底款為“荊溪華鳳翔制” 。
1683年康熙解除海禁,紫砂壺出口到歐洲諸國,各國皇室不惜重金爭相購買,作為王室的財富,世代收藏 。命人發明“骨瓷”、開啟歐洲制瓷歷史的德國國王奧古斯特二世對中國陶瓷與紫砂如痴如醉,收藏了兩萬多件瓷器和紫砂(現藏於德國德累斯頓原皇宮紐斯塔特博物館)。
藏品都有國王親手分類、登記、編號,其中“素壺描金彩”便是向專程中國訂購的 。據歐洲紫砂學者記載:現歐洲的博物館中收藏有華鳳翔款的紫砂壺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宮廷審美趨向富麗堂皇。其中,紫砂胎畫琺琅彩僅出現在康熙一朝 。由宮廷設計出樣、定燒的紫砂壺如北京故宮藏:華鳳翔款紫砂壺被耿寶昌先生歸為“宮廷紫砂” ,部分藏品還帶有皇帝年號款,如“康熙御製”、“雍正御製”及“大清乾隆年制”,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館。

華鳳翔紫砂加彩花鳥壺
1821年(道光元年),“泰興號”商船滿載瓷器和紫砂器物前往東南亞,不幸沉沒於印尼海域。1999年,這艘被稱為“東方的泰坦尼克號”的沉船被打撈,海撈陶瓷中發現有華鳳翔底款的紫砂壺。這一發現證明了紫砂工藝在清代外銷陶瓷中的地位。華鳳翔去世後,其堂號傳承至今。清中晚期,士大夫階層推崇華鳳翔,著名官員張之洞曾特地前來定製紫砂壺,並親筆題寫堂號“立器、立德、立人”。

華鳳翔 井欄壺
清末民國,華鳳翔的第十一代傳承人華貞祥將“宮廷紫砂”的紫砂胎素燒與二次燒製分離的方式運用到民間,大大提高了效率和靈活性。該方式與廣州廣彩瓷和日本伊萬里瓷的二次燒製分離方式相似,解決了紫砂胎運輸難的問題。1910年,華貞祥帶著“貞祥”蓋款,底款為“南洋勸業會宜興陶業出品” 的紫砂壺參加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中國明清紫砂精粹》錄有其“南洋勸業會底款紫砂壺”。

1910年“南洋勸業會”紀念獎章
從宮廷御用到士大夫收藏,再到遠洋貿易,紫砂彩陶不僅是一段紫砂技藝的傳奇,更是一部跨越三百年的文化史冊。紫砂彩陶裝飾技藝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江蘇華鳳翔作為紫砂彩陶裝飾技藝專案保護單位。紫砂彩陶燒成的不僅僅是茶器,更是一段跨越三百年的文化傳承和東方藝術,繼續守護著紫砂工藝的匠心與榮耀。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