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有書一桌石榴 · 主播 | 雲灣

最近春節檔電影全部上映,萬眾期待的《封神2》也終於和大家見面。
一年半前,《封神1》以黑馬之姿在暑期檔電影中殺出重圍,捧紅了幾位電影新人,同時,紂王殷壽的扮演者費翔,也再度回到大眾視野。
要知道,這位“父親”,可是國內的初代“頂流”。
當時費翔出現在春晚的舞臺上,一首歌曲,點燃了全國女性的心。

後來春晚導演鄧在軍在回憶文章中寫道:
“1987年,費翔的《冬天裡的一把火》‘燒掉’了某些僵化和保守的思想。”
那時幾乎全國各地的男生都開始模仿費翔的穿搭和髮型,女生們談起“夢中情人”,他一定是得票最高的那一個。
費翔拍攝的電視風光片《椰風海韻》,都被選進了廣院的電視藝術理論課教材,一講二十多年。
不過事業如日中天之際,費翔卻突然消失。
有人說他被封殺,有人說他隱婚退圈。
誰能想到,消失這麼多年的他,竟在62歲這年“王者歸來”,人氣引爆網路,被新一代觀眾盛讚“媽媽嚴選”。
而這一切,正如他自己說的那句話。

自卑中成長的少年
1960年12月24日,費翔出生在中國臺灣。
父親費韋德是美國軍人,母親畢麗娜是中國人。
他上面有個同母異父的姐姐,叫Anya Phillips。
費翔的英文字名叫Kris Phillips,中文姓名費翔,則是取其飛翔之意。
可成長期的費翔,卻完全飛翔不起來。
因為混血長相,身邊的小孩都叫他“阿斗噶”,也就是外國人的意思。
他們以此來嘲笑他和別人不一樣。
很多年後,費翔依舊清晰地記得這個給他帶來傷害的綽號。
小時候,費翔胖乎乎的,到高中更是長成了105公斤的大胖小子。

這種外形在學校總是會被排擠,沒有人願意跟他做朋友,連父親對他都有諸多不滿。
自卑沮喪的男孩,只能以埋頭苦讀、做好功課來安慰自己。
同時,還有一件事,能讓他感到一些安慰。
那就是演話劇。
高中學校裡幾乎所有的話劇都是費翔主演。
在舞臺上,費翔感到很快樂,心裡那些壓抑的東西似乎都被釋放出來了。
但在當時,成為演員、投身演藝事業,是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
最好的選擇,就是考一個穩當的專業,過一種穩當的人生。
所以,他最終選擇了學醫。
他從臺灣的美國中學,考上了以難考出名的斯坦福醫學系。
可是,學醫的日子他並不快樂。
戲劇就像他的夢,是他心裡最隱秘的美好;而醫學就像現實,捆綁著他,讓他無法自由。
直到大學第一年的一天,他接到了一個電話,獲知了姐姐 Anya 患癌的訊息。
那是他視為偶像的姐姐。
曾經的姐姐化著濃烈的妝,玩著先鋒藝術,建立了紐約四大演出場所之一的The Mudd Club。
她是那樣的自由,那樣的勇敢,那樣的明媚。
可這樣的姐姐,卻即將消失。
姐姐臨終前對費翔說:
“要做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這深深觸動了費翔,他形容自己像大夢初醒一般:
“當時的我發現時間真的很有限,不應該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糾結。”

徵得父母同意後,他毅然放棄醫學考入紐約藝術學院學習表演。

成為娛樂圈頂流的美男子
1981年,費翔畢業回到中國臺灣,才投了幾份簡歷就被張艾嘉看中,出演了《十一個女人》單元系列《去年夏天》的男主角。
因為飾演的是盲人,費翔還去盲人院住了幾天。
剛一在銀屏露面,費翔俊美的外貌就震驚了娛樂圈。

很快,EMI唱片公司簽下他,為他打造的專輯《流連》大賣,獲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排行榜榜首及金唱片獎。
接著,電影公司也來找他,請他去拍瓊瑤電影。
彼時,臺灣媒體用“狂風”“旋風”形容費翔的爆紅。
初出茅廬的新人,一步登天,一年出了三張專輯,且躋身電影電視圈。
然而對於得到的這一切,費翔卻感到心虛。
他問自己:
“我得到這些是因為什麼,是因為我有這個能力嗎?”
還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費翔又在1987年火遍全國。
1987年,費翔登上了央視春晚,一首《冬天裡的一把火》點燃了電視機前的人們。
熱情不羈的舞姿,前衛的喇叭褲、爆炸頭、動感的舞曲音樂,浪漫而生機勃勃,一個文化偶像橫空出世。
費翔一夜之間就擁有了億萬歌迷,成了當之無愧的頂流,年後寄往央視給費翔的觀眾來信如雪片一般,成麻袋地拉;
宣稱“非費翔不嫁”的少女,數以萬計。
春晚之後,費翔出了五張專輯,開啟全國巡迴演唱會,走了12個城市,演了65場。
當時的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還專門結合此次巡迴演出,拍攝了《費翔和他的歌》紀錄電影。
他人求之不得的名利,帶給費翔的卻是無盡的疲憊和更深的心虛感。
他覺得自己似乎被榨乾了,沒有什麼新的東西可以給觀眾了,無非是再出一張專輯,再做一場演唱會。
他想,這不是長遠之計:
“外表這些東西很快會看膩的,就算你跟一個人談戀愛,六個月後,你看他的臉也不會再有什麼感覺了。”
費翔做了一個旁人看來不可思議的決定,告別娛樂圈,赴美進修。

告別演唱會上,觀眾拉白布條,叫他不要走。
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他只是想把“費翔”這兩個字掰開,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能唱歌、能表演的人。

放下一切,從零開始
1989年底,費翔到了紐約,請了一個歌唱老師,開始學習百老匯所需要的唱法。
同時上了一些舞蹈課,為音樂劇表演打基礎。
1990年,費翔參加百老匯的考試,一個如日中天的歌唱巨星,像普通人一樣排隊面試。
第一輪面試就有360多個演員參與,那時他已經30歲了,百老匯的演員一般最多23、24歲,他是有些壓力的。
經過了四重複試,費翔終於考上了《西貢小姐》裡面的一個角色,演40多個兵當中的一個。
在百老匯的7年,他每個禮拜演8場。
白天排練,晚上演出,從不間斷。

這7年裡,他沒有受到過任何優待,和別的演員一樣排隊面試,一樣排練,一樣演小角色。
普通又忙碌,但費翔覺得踏實,他終於找到了真實的自我,找到了對自己的認可,也找到了平衡。
費翔從零開始打磨和提升自己,最終成為百老匯舞臺上第一個華裔主唱。
在百老匯的第4年,費翔被選為著名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現場演唱會的主角之一,巡迴全美40多個城市,演唱《日落大道》等經典作品,並與著名女高音莎拉·布萊曼同臺演唱《歌劇魅影》的主要曲目。
那時他有了一個念頭,能不能把音樂劇帶回中國?
念頭一起,他就行動起來。
1997年,費翔在《楊瀾視線》節目裡,以嘉賓主持身份介紹了六集百老匯的音樂劇。
這一年,他又發行音樂專輯《百老匯精選》。
這張專輯耗資巨大,並且把歌詞都翻譯成了中文,讓東西方音樂進行了融合。
2001年,費翔真的把音樂劇帶回了中國。
在他的推介和策劃下,《非凡之作韋伯爵士世界音樂劇盛典》成功在人民大會堂舉辦,讓中國的樂迷們體驗到了精緻、豪華的音樂劇盛宴。

這些一步一個腳印,不被萬眾矚目的時光,才是費翔想要的。
這樣的日子過到57歲,他在考慮退休了。
烏爾善一個電話打破了他的計劃。

踏實的人會有一番自己的天地
烏爾善給費翔看了《封神三部曲》的劇本。
其世界觀的宏大、構思的巧妙、劇情的豐滿、角色的立體,都讓費翔讚歎。
尤其是烏爾善留給他的角色殷壽,那是一種他從未嘗試過的型別。
他想試試挑戰不同,想去擁抱新的可能。
就像當初從零開始的音樂劇那樣。
他希望自己的人生,多一些不一樣。
所以他接下了這個角色,開始了長達五年的封閉拍攝。
他先要在劇組裡經歷長達一年半習武、騎馬加健身塑形的“魔鬼訓練”。

為了演好殷壽這個角色,他研究了《麥克白》《理查三世》還有《李爾王》,還去看了黑澤明的《亂》。
他要讓自己充分理解和表達對於權力的那種慾望。
此後又在劇組內拍攝3年,將《封神三部曲》一次性拍攝完畢。
所有人都在等待電影的上映,卻沒想到,等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推遲上映的訊息。
費翔雖也很關心,但他說:
“好飯不怕晚。”
這是他當紅時期從沒有過的從容與淡定。
就像是他的演藝生涯。
他可以長時間離開觀眾視野七八年,重要的不是觀眾是否會忘了他,而是他再次出現時,是否能為觀眾帶來好的作品。
一如他自己所說:
“我始終認為觀眾一直在成長,藝人也需要一直成長,如果自己不學習、不擴充套件,發展的空間也必然越來越小。 能讓你持久保持熱度的,不是你在觀眾面前出現多少次,而是你的作品是否精彩、能否被觀眾認可。”
在他從《封神1》爆火後,主持人吳小莉曾問他:
“這次不知道是你第幾次爆紅,可能跟你1990年代的粉絲又不太一樣,你自己的心態又有什麼不同?”
費翔的回答謙虛又清醒:
“他們其實是對於《封神》這整個事情的一種熱情,他們喜歡我在其中的演出,特別是殷壽這個角色在電影裡面很精彩。但跟他們共鳴的一定是於適、陳牧馳、此沙這一代年輕的。這種共鳴是一代一代人會產生的。”
當他再一次備受關注的時候,他依然沒有沉浸其中。

沒有什麼喜愛是永恆的,是一成不變的。
而他人對自己的喜愛,亦不能成為內心從容篤定的來源。
《荀子·天論》裡面有一句話:
“君子敬其在己,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
這句話是說,君子只會想到我自己擁有的,不會去羨慕我自己不擁有的。
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不斷去夯實它,不斷去努力,每一天就會有進步。
費翔不就在踐行這句話嗎?
在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上,踏實努力,不斷進步,最終求得屬於自己的天地。
有書VIP會員
現已全面煥新升級
敬請登入有書APP,探索更多詳情
10000本電子書免費看
加入有書VIP會員
率先一步成為終身成長者
開啟人生向好的齒輪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