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局集體改名!大拆遷時代來了!

作者:櫻桃團隊
來源:櫻桃大房子
文章已獲授權
1
估計很多人都沒注意到,今年很多地方都在陸陸續續做一件事,那就是把“住房和城市建設局”更名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
湖北神農架林區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正式掛牌;
湖北仙桃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正式掛牌;
瀋陽市新民市釋出了“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的職責;
……
集中“改名潮”,從字面其實就能看出點端倪,“住建局”是以住房建設為主,“住更局”以住房更新為主,雖然只有幾字之差,但背後的意義卻十分重大。
不僅是相關部門的職能調整,更是“一個時代結束,另一個時代全面到來”的象徵:
以“大建、大拆大建”為代表的大基建時代結束,以“小修小補”為代表的城市更新時代全面到來。
為什麼這麼說?
大家應該知道,現在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現狀是,總量過剩、結構性短缺。
也就是全國房子已經建得差不多了,供求已基本平衡,大部分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甚至已經出現過剩,少量人口流入的都市圈城市群還面臨著住房短缺問題。
長期來看,中西部、東北地區再建房子已經沒有必要了,人口淨流入地因為土地稀缺、核心區基本確定,也沒地方再建房子了。
短期來看,各地樓市庫存居高不下,不僅新房要去庫存,二手房也要去庫存。
新房方面,克爾瑞的資料,熱點城市的“舊庫存”佔比達到55%。也就是,在售新房,超過一半是2023年及之前年份批售的房源。
二手房方面,很多城市樓市已經進入存量房市場了,不管是供應量,還是銷售量,二手房都是主角。比如杭州、上海、南京等地二手住房掛牌量都在20萬套左右,但新房在售庫存只有7萬套左右。
新房和二手房聯動的去庫存,實質上就是消化存量,這在今年4月底的時候,已經定過調了。
4月30日,中央zz局會議提出,要結合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的新變化、人民群眾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最佳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總之一句話,增量擴張的遊戲肯定是玩不下去了,但存量空間的最佳化提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也就意味著政府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存量空間的最佳化提升。
比如,新房存量,可以靠zf收購,用作保障房;二手存量,可以靠城市更新,拆了重建或者是小拆小建來實現質的提升。
所以,看到這裡,明白了嗎?住建局為什麼改名“住更局”,原因就是城市大規模建設已經結束了,接下來就是以修修補補為主的大維修時代。
2
一是“修”老房子。
我們國家的老房子,比大家想象中多多了。現有的資料統計,截止2022年底,我國城鎮既有房屋中,有約20%已建成超過30年;到2040年前後,這個數值預計會達到80%。
這跟我們國家房地產的發展現狀有關。
98年之後,住房商品化時代開啟,大量資金湧入、大批房企成立,房價逐年走高,房子的供應也被拉至高點,以至於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我國房子的供應,就出現過剩的局面。
按10年一個週期,目前各年代房源佔比情況是:
90年代建成房源佔比20.6%;
00年代佔比30.3%;
10年代佔比34.7%。
以鋼筋混凝土基本30年“拆了重建”週期來看,到2040年,這些房子都是老房子。
即使是一些外觀設計上還看得過去,也會因為戶型過時、衛生設施配套等問題被市場淘汰掉。
現在上面已經說了要建好房子,而且已經放開了一系列限制,所以之後的房子一定會越來越卷的,卷戶型、卷園林、卷社群配套等等。
即使是上面不定調,在缺量不缺質的現在,房企也會自發去卷的,畢竟,房子是商品,商品買賣,終歸是市場行為,大家的錢都不傻,同樣的錢當然想買到更好的東西。
那這種情況下,過去各種限制條件下建起來的老房子,肯定是沒什麼優勢的。
而這些老房子,很多又因為建設年限早,佔位比較核心,所以拆改是必須的,一來為建好房子,釋放位置;二來也能改善城市形象;三來也能拉一拉經濟。
目前有資料統計,我國城市更新存量總市值約500萬億元,按年城市更新速率2%計算,城市更新專案每年將釋放出10萬億元的價值。
具體的資料來源並不是很清楚,但是超80%的老舊房屋,以及老化的城市基礎設施,城市更新所能產生的經濟效益,肯定是一塊大肥肉。
二是“修”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
現在城市的基礎設施老化問題其實已經漸漸暴露出來了,比如最近長沙的暴雨,很多市內道路嚴重積水,地鐵也因為暴雨停運……
54個西湖的雨量,估計放在哪個城市都是吃不消的,這暴露的其實就是城市基礎設施老舊的欠賬問題。
新區可能還好,老區就難說了。
現在住建部給到的目標是,每年改造地下管線10萬公里。
總資料是全國城市的供水管道長度達110.30萬公里,排水管道長度91.35萬公里,天然氣管道長度98.04萬公里,供熱管道長度49.34萬公里。
不僅是地下管線的改造,現在公路橋樑這些也都面臨著修整的局面。
資料統計,我國的公路橋樑約4成已經使用20多年,技術等級低的帶病橋樑佔3成,超過10萬座橋樑處於“危橋”狀態。
3
單從大家關心的老舊房子的拆改來說,未來哪類房子會率先被拆改?
其實可以從湖北最新的城市更新會議上找到參考。
湖北是此次城市更新動作比較快的城市,目前住建局的更名,也集中在湖北。
湖北城市更新工作會議上提到,要探索以市場化方式推進危舊房改造的新模式,著力解決城鎮危舊房“不安全、不成套、不配套、不完善”等突出問題。
不安全,很好理解,就是建築結構老化,年久失修或者是建築材料及施工質量都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不配套,就是社群的基礎配套設施、公共服務存在短板。
不完善,就是沒電梯,沒綠化,居住環境沒跟上。
湖北的模式跑通了,估計之後會有更多的城市跟上,現在城市更新首批定了15個城市:石家莊、太原、瀋陽、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青島、武漢、東莞、重慶、成都、西安。
但速度應該不會很快,因為錢的問題還是不好解決。
像城中村改造,今年也說了很多次,但是因為沒錢,很多地方的村改造都暫停了;讓地方收房也是,因為沒錢,一拖再拖。
前兩天深圳還傳出來一老小區要業主自籌資金舊改,街道辦也承認了是摸底,這意思其實就是要看大家的意思,大家同意,就自籌舊改,不同意那估計就是擱置再看吧。
深圳如此,其他城市更不用說,所以現在要說搞城市更新,速度肯定沒那麼快。
但我覺得也不用懷疑上面對城市更新的決心,大方向是定的,拆改是早晚的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