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劉小念
公眾號:寫故事的劉小念(ID:xgsdlxn)

每年三月,方濤都會帶父母做例行體檢。
但2024年,母親卻最終被確診為肺癌中晚期。
對於這個結論,方濤實難接受,母親一不抽菸,二無不良生活習慣,而且一直身體健康,也很注重保養。
可是,隨著北京、上海多家醫院的一致定論,方濤來不及悲傷,馬不停蹄地為母親辦理入院手續,爭取儘快手術。
輾轉託了許多關係找到的醫生表示,手術成功率極低,術後病人的生命質量將直線下降。
重要的是,如果癌細胞已經擴散的話,術後病人生存的時間可能會比不手術要縮短。
但方濤無比堅持。
他覺得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不能讓母親在家裡等死。
2024年4月2日,母親做了手術。
左肺切除,右肺切除三分一,而最壞的訊息是,癌細胞已經向淋巴擴散。
63歲的母親手術過後,接著便開始進行痛苦的放化療。
醫院裡,母親在與死神賽跑,而醫院外,方濤也做出了他人生中無比重大的決定:
他從中學體育教師崗位上退下來,做了學校裡的勤雜工,每月只有2200元的基礎工資。
雖然收入少了,但這樣他就會有充足的時間陪伴母親。
在母親術後的放化療中,方濤選擇了不在醫保範圍內的進口放化療藥物,以期減輕母親的痛苦。
很快,高昂的手術費和術後營養等等開銷,讓方濤以及父母攢了一輩子的積蓄見了底。
而這時,方濤將自己的房子交給中介,要賣房救母。
妻子葛娟得知此事,雖然在感情上理解方濤的選擇,但在現實面前,她不能不出來阻攔丈夫的不理智。
那是一套孩子正在就讀的學區房,如果此時賣掉,那麼孩子的初中將會與重點校失之交臂。
沒有葛娟的簽字同意及出面,房子無法賣掉。
方濤對葛娟冷冷地說:“你守著房子過一輩子吧。”
打那天起,他真的不再回家,每天除了去學校,其餘時間都留在醫院和父親一道照顧母親。
經濟的困頓讓方濤無比焦急,他在一位同學家長的幫忙下,找到一份給中考孩子做體考集訓的工作。
那樣集訓的運動強度可想而知,但方濤咬牙天天上午十點到十二點集訓以及週末全天集訓。
吸引他的,是那些父母為了快速提升孩子體育成績,出手的闊綽。
靠集訓賺來的錢,他馬上將這些錢交給醫院,又開始接第二批學生。
由於過度勞累加之營養不良,一天,方濤在帶學生訓練時,昏倒在操場上,醒來時,他發現自己躺在醫院裡,他的學生們正焦急地等他醒來。
令方濤尷尬的是,自己幾乎身無分文,連治療費都是他的學生家長墊付的。
醫生告訴方濤:“他營養不良、腦供血不足、嚴重骨質疏鬆,而且胃部潰瘍已經發展到中度糜爛,必須加強休息和營養。”
葛娟聞訊趕到醫院時,看到憔悴的方濤淚如雨下:“為了你媽,你真是不要命了。”
方濤難過地對她說:“媽的生命只有一次,要是真能換,我寧願得癌症的是我。只要我活著,就得讓她治得起病,我不能給自己留下遺憾,同媽的命相比,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方濤的話令葛娟再度落淚,作為妻子,同樣作為一個母親以及別人的女兒,她突然覺得自己沒理由不成全丈夫去做一個孝子,沒理由不在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溫暖的手。
那天,葛娟主動提出變賣房子,她覺得再苦再難也要跟這個有情有義的男人風雨同舟。
很快,房子以低於市場很多的價格賣掉了,除了還銀行39萬元的房屋貸款,剩下的錢方濤毫不猶豫地投入到母親的治療中。
透過將近五個月的治療,母親體內的癌細胞得到暫時控制,可以出院了。
但誰都知道這只是暫時的風平浪靜,母親的生活從此需要家人無微不至的呵護,甚至有可能一個小小的感冒都會把她擊垮。
後來,母親出院回家。
連帶著方濤一家三口、方濤父母,一家五口就這樣擠在一室一廳的屋子裡,連轉個身都困難。
而直到這時,母親才知道為了給自己治病,兒子不僅辭了工作,而且賣了房子,她的心在滴血。
方濤安慰母親:“媽,你千萬別難過,你現在這身體哪兒禁得住這個。錢跟媽的命比,那算個什麼呀。再說,咱一家五口在一起,多熱鬧啊。”
為了給母親加強營養,方濤主動擔下家裡後勤部長兼廚師的職務。
同在一個餐桌,母親吃的葷素搭配、做工精緻,至於那些時令的貴重果蔬,方濤向來是眉頭也不皺地買回來。
除了母親,其他人的飯菜不是白菜豆腐,就是土豆絲土豆片,以至一個星期過後,小女兒一上桌便看著奶奶的菜直咽口水,不管方濤怎麼拿眼神警告,孩子的眼睛就是離不開奶奶的飯碗菜碟。

而這,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與此同時,方濤成了各種醫療資訊的死忠粉,病友提供的偏方、飲食方案以及運動方案等等,但凡與癌症有關的資訊,方濤一律吸納,奉若救母的稻草。
方濤給母親弄來的各種偏方,加上每天還要吃很多醫生給開的藥物,久而久之,母親一到吃藥時就會噁心嘔吐。
這一切,讓母親心理負擔越來越重,情緒越來越低落,有時一天也不說一句話。
這急得方濤團團轉,又是找鄰居大媽來陪母親聊天,又是帶母親去公園,但母親雖然聽從他的安排,但他看得出來母親並不開心。
恰在這時,方濤的女兒在學校被傳染感冒了,孩子的感冒剛開了個頭兒,奶奶便也感冒了。
這讓方濤火冒三丈,怒氣衝衝地對葛娟說:“看到她病了,還往家裡領,不能讓她去你媽那兒呆幾天啊。”
這樣的話,說出來太傷人了。
高燒被控制後,她開始低燒不止,白細胞低得驚人。
醫生告訴方濤,母親的癌細胞已經向骨轉移了,任何治療手段都只會增加病人的痛苦,且於病無補。
這個訊息對於方濤來說依然很難接受,痛苦過後,方濤告訴父親:“我想繼續給媽做放化療,儘量延長她的生命。她在一天,咱這個家就算完整的。爸,希望你成全兒子。”
父親還能說什麼呢?他何嘗不希望老伴永遠都在!
就這樣,母親再次住院,接受放化療,儘可能地控制癌細胞生長。
對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來說,這種治療的痛苦可想而知。
方濤幾次都注意到,化療醫生剛走到門口,母親的腿便開始發抖。
每每這時,方濤都會握著母親的手,給她唱歌、講笑話。
放化療吃不下飯,方濤便像哄孩子一樣:“我做十個俯臥撐,你吃一口飯。”
有時見母親情緒低落,方濤便想辦法逗他開心:“小時候淘氣,不肯學任何才藝,媽,我給你打個倒立吧。”
話音剛落,方濤便“啪”地一個倒立打在牆上。
母親入院後,方濤已經很少回家。
白天晚上陪在醫院裡,對此,校方已經很有微辭。
而葛娟的心理也漸漸失衡,一次爭吵,葛娟憤怒地聲討:“方濤,我告訴你,你這樣不顧媽的痛苦,不顧老婆孩子的現狀,你這不是孝,而是滿足自己變態的孝心。”
方濤被這句話刺激到了,一隻手舉在半空中,但,最終沒有打下來。
從那天開始,他們夫妻感情變得越來越僵。
而這些,又怎能逃過母親的眼睛,躺在病床上的她情緒更加一落千丈。
一天晚上六點,方濤去學校打掃衛生,等到他急三火四地趕回醫院時,才得知母親跳樓的訊息。
還好,她在十三樓,十二樓的陽臺截住了她,只受了一點皮外傷。
但這在醫院已經相當轟動了。
接下來的日子,母親開始拒絕治療和進食,無論方濤如何哀求,她都拒絕配合。
晚上,守著昏睡的母親,方濤快要崩潰了,他無論如何想不通,自己在拼命與死神作鬥爭,母親卻執意要走,而且如此決絕。
儘管如此,方濤依然必須寸步不離地守在母親身邊,生怕再發生任何意外。
又一個療程的放療結束後,母親執意出院。
十幾天都沒有說話的她對方濤說:“讓我出院,一切聽你的,否則我還會尋死。”
沒辦法,方濤只好辦理了出院手續。
回到家,母親的心情似乎好了一些。
很快春節就要到了,想到這很有可能是自己的最後一個春節,母親過得無比認真。
從小年開始便拖著虛弱的身體做各種吃的,她也知道有些手藝可能等她走了,就真的沒人會做了。
除夕晚上,母親的病已經很重了,她讓老伴幫著打了一針鎮定,強顏歡笑地吃了年夜飯。
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吃過飯後,母親向父親使了個眼神,父親會意,拿出幾張寫滿字的信紙。
母親說:“濤兒、娟子還有樂樂,這是我的遺書,寫了好多天,讓你爸念給你們聽吧。”
信中,母親表達了自己的知足。
她說沒有母親不願看到兒女的孝順,但沒有母親願意看到兒女過得不幸福。
她在信中寫道:“濤兒,當看到你為了我辭了工作、賣了房子,終日守在我身邊時,我想告訴你,兒子啊,媽真覺得萬箭穿心、生不如死啊。媽媽理解,我曾經試著配合你,接受你所有的安排,可是,我心疼啊。尤其是每一次我連自理能力都沒有,必須依靠你的幫助時,兒子,媽媽覺得活著的尊嚴與質量真的太差了。那些日子,在醫院,我是真心實意地想自殺,因為我覺得這種苟活實在是一種折磨。但回家的這些日子,我終於想通,兒子,如果我那樣走了,會給你留下永生的遺憾,我不能。我還要活下去,看著你幸福,看著你學會找到幸福。人之所以結婚生子,還有一個無比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和你爸終究不能陪你一輩子,所以上天給了一個愛你、你愛的人白頭偕老,相親相愛。所以,兒子,一定要疼老婆,全身心地對她好,因為那是要和你在一起一輩子、共同走完餘生的人。”
“兒子,接下來的最後時光,媽媽將過得很艱難,但我不害怕。我和你爸爸已經商量好了,我是一個地理老師,給學生講了三十年的中國地理,但祖國的大好河山我所到的很少。所以,我們會一起出去旅遊,帶著鎮痛針,走到哪兒算哪兒。這也算是我的遺願了。大把的錢花在放化療上只是增加痛苦,那麼何不走得賞心悅目一些。看著媽媽被疾病折磨的確是一件無比殘忍的事情,所以,今天請你在這份協議上簽字,允許我和你爸遊山玩水,不要再把我送到醫院去,不要再搶救。我無法選擇生的方式,但總可以選擇死的形式吧。兒子,就讓媽媽有尊嚴一些,少一點痛苦,好嗎?”
唸完後,父親把那幾頁信紙交到方濤手上,對他說:“濤兒,簽字吧。尊重你媽的意思吧。好好過日子,你們幸福了,我和你媽才能了無牽掛。真正的孝不是為母親傾家蕩產,而是順!”
方濤接過來一看,只見信紙抬頭上寫著“生死協議書”。
方濤的眼淚決堤了,他哭著說:“媽,你讓我好好想一想,行嗎?”
母親流著淚點頭。

那天晚上,方濤和葛娟徹夜無眠,回放自母親生病這將近一年來的事情,方濤決定簽字,尊重母親的意見。
黑暗中,葛娟握住方濤的手說:“不管怎麼樣,我會像媽在時一樣,與你風雨同舟。一家三口,無論富也好,窮也好,相依為命。”
方濤擁抱了葛娟,蒼涼無助的心裡升起一絲暖意,還有濃濃的內疚,他知道,一直以來,自己對妻子和女兒是多麼的忽略與忽視。
經歷了母親的這一系列變故,他才恍然:愛在當下,在身邊人。
2025年春節過後,母親和父親坐上飛往海南的班機。
送走母親,方濤再也控制不住傷心的淚水,他知道這很有可能是他與母親的永別,但他知道這樣做是對的。
如今,父母已經在海南找了一家康養中心生活了三個月,每天與陽光、沙灘、海浪、鮮花為伴。
從發來的照片和影片上看,母親的氣色好多了,至少比在家時笑容多了許多。
每一張照片,方濤都放大了再放大,看得仔細,看得落淚。
母行千里,他放不下,只是經歷了之前的種種,他學會了放手。
而且經過努力,學校同意方濤回校做一段時間代理體育老師,擇期恢復正常工作。
如常,才是幸福。
這位曾經感動了無數人的孝子,直到此時,才明白孝的方式——讓自己幸福,讓母親活得尊嚴體面,與生老病死達成一份溫柔的和解。
這,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
-經授權轉載-
今日薦讀
作者簡介
劉小念,一個寫故事的手藝人,也是一個二胎媽媽,專寫婚姻內外那些事兒,著有作品《二胎時代》《煮婦煉愛記》《創業情侶》等,開設公眾號:寫故事的劉小念(ID:xgsdlxn),回覆“目錄”,可閱讀所有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