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林一五
上回說到,在經過了最初24小時的恐慌,民主黨喉舌——尤其是最親拜登的POLITICO等——已經開始刊發為拜登災難級表現辯護的文章了。民主黨的媒體人和學術人們首先找到的招數是“與其維護拜登,不如抨擊懂王”,強調“正常人沒法兒跟一個滿嘴謊話的騙子辯論”,強調“拜登表現糟糕,責任主要在懂王”,提醒美國老鄉“你們別忘了懂王是邪惡的化身”。
經過一個週末加一個週一,在這條賽道上民主黨人們又陸續找到了更多新說法,其中不妨一些充滿幽默氣息的修辭,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下。

先來看路透社昨天的報道《在呼籲拜登退選的聲浪中民主黨高層人士排除換登的可能性》。選這篇報道是因為它比較有代表性,題目就點出了目前兩個重點事實,一個是呼籲拜登退選的聲音很大,另一個是民主黨高層不同意換登。
關於前一點,這兩天做梳理的人已經很多了,相信很多朋友也已經看過許多這方面的影片和文章,所以這不是我今天文章的重點,我會把更多精力放在後一點上。
從路透社的報道中我們能發現三種為拜登“辯護”的思路。
第一種
來自民主黨參議員Raphael Warnock,他說:“糟糕的辯論時有發生。”——強調的是辯論的“偶然性”和“可能性”。
第二種來自民主黨眾議院領袖Hakeem Jeffries,他說:“這是拜登的一個挫折,挫折是為了再次成功(comeback)。”——這裡有個有趣的點,之前POLITICO等民主黨媒體曾經科普過,說懂王一生最喜歡的詞就是“comeback”,因為這讓懂王顯得“不是在成功,就是走在成功的路上”、“懂王的字典裡沒有失敗一詞”(《瀝乾拜登2024國情諮文裡的水份》),Hakeem Jeffries可以說是從政的先天聖體了,直接把從懂王那裡學的招兒給拜登挽尊,優雅,太優雅了。
第三種來自民主黨參議員Chris Coons,他說:“拜登是唯一能夠擊敗懂王的人。”——強調的是拜登的“唯一性”。這個說法相比之下就顯得比較敷衍了。從去年年初開始我們一直介紹一個概念:拜登只是“唯一曾經擊敗過懂王的人”,不是“唯一可以擊敗懂王的人”,在我的閱讀範圍內大多數觀察家的共識是“民主黨隨便哪個年輕人都能擊敗懂王,共和黨隨便哪個年輕人都能擊敗拜登,但懂王拜登處在奇異的共生關係中,互相依存”(《懂王南卡大勝,對黑莉和拜登各意味著什麼?》)。Chris Coons的話聽上去更像是表忠心而不是真的為領袖排憂解難。

跟Chris Coons一個套路的是賓州參議員John Fetterman,他說“換登只能便宜了懂王”。
我們已經說過這種說法並不準確,美國老鄉現在不是隻煩拜登一個,他們也煩懂王。拜登垮了,換個年輕面孔,懂王日子也不會好過。換句話說,懂王也需要拜登挺住,當自己的靶子。
這裡多說兩句John Fetterman,這個主打極左進步派人設上臺的老兄,從《反猶主義意識法》等問題開始(《《反猶主義意識法》的幾個出人意料的展開》),就跟進步派步調不那麼一致,事實上更貼近拜登一點。甚至對於拜登都要罵兩句的內塔尼亞胡(《拜登能不能壓住內塔尼亞胡心中的惡魔?》《拜登惡鬥內塔尼亞胡》《內塔尼亞胡完全拿捏住了拜登》),John Fetterman還主動跑去中東見了一面,還說“非常榮幸”。這次連一向對拜登很寬容的《紐約時報》都發了篇編輯部社論,說拜登應該退選。在所有反對《紐時》這篇社論的的政壇聲音中,John Fetterman是態度表現最激烈的,他說“fuck that”。
總的來說,John Fetterman現在頗有拜登的“進步派應聲筒”的味道,搞得很像拜登安插在進步派內的奸細。

還有副總統哈里斯,她說“拜登只是起步慢”,話裡話外也留了餘地,其實也是“comeback”的意思。美聯社說她也承認拜登有點問題,但是試圖平息民主黨人的恐慌情緒。

不管怎麼說,拜登首輪辯論中的災難級表現是在幾千萬人面前直播出去的,變著法兒給拜登挽尊說到底可能真的不是好策略,所以很多聰明的民主黨人、或者身份地位讓他們發言可以更靈活的民主黨人,最終選擇了“抓壞人”的賽道。
我們上面已經提到了“懂王要負主要責任”這個詼諧的講法,再講講別的。
比如民主黨人怪CNN的主持人,說他們沒有在辯論中途做好對懂王發言的“事實核查”工作,以至於懂王可以靠著一路高聲撒謊吊打拜登。在《懂王和拜登的首次總統大選辯論剛剛結束,先說幾個有意思的點
》中我們介紹過,這是民主黨方面除了“拜登偶感風寒”以外第二個找出來的藉口,甚至辯論還沒結束就提出來了。
又比如怪拜登的幕僚,說他們沒有幫好總統先生。有趣的是這個說法據說是拜登的家人們最先提出來的。大多數相關報道還會提到如果拜登真的決定要退選的話,肯定是家人們說服的結果,其他誰說也沒有用,而現在拜登的家人們選擇把炮火對準手底下的幕僚們,像拜登的妻子吉爾·拜登和兒子亨特·拜登“力挺”拜登再當四年總統——具體“怎麼沒幫好總統”,容我賣個關子,稍後再講。

《衛報》的報道里說吉爾·拜登等已經“意識到了拜登辯論上的糟糕表現”。作為對比,我們可以看CNN發出來的影片,辯論結束後吉爾·拜登上臺牽拜登下臺,然後在支持者面前放聲讚美老先生的表現,說:“你乾的太棒了,你回答了每一個問題。”
怎麼說呢,給人的感覺,當總統的家屬也是一件蠻辛苦的工作。

嚴格來說,換不換登目前還沒有定論,整個週末拜登都在極力安撫民主黨內的情緒,跟金主們協調溝通,拜登家族和政治盟友們努力地透過各種渠道發聲,為拜登的糟糕表現尋找理由。他們最大的倚仗,就是我們在《看不懂政治是常態(2)》裡介紹過的,《華爾街日報》曾經提到過的拜登那些跟懂王的福音派支持者一樣狂熱的信徒。


最後我們講個笑話結尾,也是上面賣的那個關子,拜登家族和政治盟友——比如眾議院黑人黨團大佬Jim Clyburn——給拜登找替罪羊,說拜登的幕僚們要負責任,那幕僚具體要負什麼責任呢?
說法是,拜登提前五天就到戴維營閉門謝客,為辯論做準備了,明顯“過度準備”了,把老先生都搞“過載”了,腦子也亂了,聲音也啞了,這難道還不是幕僚們的責任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