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就任典禮只有不到半個月時間,可特朗普面臨的煩心事,卻一樁接一樁。
首先是被凍結的性侵案有了最新進展,聯邦第二巡迴上訴法院沒有給懂王面子,駁回他要求重新審理案件的請求。
值得玩味的是,陪審團並未認定特朗普犯有強姦罪,但他就是要為此承擔責任,支付500萬美元賠償金。
更草率的是,整個案件從立案、審理到判決,一切都在缺乏人證、物證的情況下進行,當時特朗普甚至都不能為自己辯護。
作出判決的是紐約法院,不管懂王權力有多大,手依然伸不進民主黨大本營。
性侵案風波還未平息,紐約州最高院又來湊熱鬧,他們決定把特朗普“封口費”案件的判決時間放在1月10日,又是一個陳年舊案,時間節點偏選在就職典禮前。
很明顯,這是民主黨為特朗普精心準備的祝賀大禮包,既然阻礙就任已不大可能,那退而求其次,儘可能打擊他的政治威望。
好戲還在後頭。
前總統吉米·卡特於2024年12月29日去世,白宮適時宣佈,所有行政機構和軍事設施都要為老卡特降半旗,為期30天。
剛好覆蓋到美國下任總統就職典禮的日期。

要知道在前不久,懂王突發奇想,破天荒邀請世界各國領導人都來參加典禮,雖然回應的人不多,但總算開了個好頭,符合他想把就職典禮變成“國際舞臺”的想法。
這下好了,在一眾外國領導人見證下,總統就職典禮將在國旗半降的狀態下進行,無疑讓特朗普十分尷尬。
由於拜登政府的做法合理合規,所以特朗普只能在社媒上憤懣幾句,卻無法改變事實。
民主黨的一系列陽謀,頂多讓特朗普生悶氣,並不能影響大局,可拜登的一項“壯舉”卻讓他徹底抓狂。
自從赦免兒子亨特以後,拜登是破罐子破摔,宣佈要搞“史上單日最大規模的減刑行動”,赦免39名罪犯,同時為近1500人減刑,其中37名聯邦死囚,被改為終身監禁。
特赦可是一筆大買賣,據《紐約時報》報道,之前特朗普赦免一個人的要價,最高去到200萬美金一個,如今美國通脹厲害,拜登完全能要得更高。
特朗普在上一個任期,也就赦免了237人,而拜登直接翻了幾番,關鍵是2025年準備執行死刑的囚犯幾乎被清空,只留下3個恐怖分子給懂王,到時他要赦免誰?
這才是特朗普最生氣的地方,拜登把他的財路給堵死了。
有句話叫風水輪流轉,當年特朗普在國會山鬧得有多歡騰,現在民主黨給予的回應就有多熱烈。

何況在勝選後50天內,特朗普一點也沒閒著,到處鼓搗,除了威脅要對深層政府動刀,砍預算、砍機構,還滿世界拉清單,難怪會迎來民主黨的強烈反制。
拿退群來說,基本操作了,從2017到2020年,特朗普政府至少退出了10個國際組織或協定,這次將再接再勵,拜登政府進多少,他就退多少,務必把民主黨的部署掀個底朝天。
制裁歐盟也是必須的,從威脅他們購買美國石油、天然氣開始,否則就把關稅加徵到底。
另外,似乎是嫌國土面積不夠大,特朗普決意化身美版彼得大帝,對著世界地圖一通劃拉:
說加拿大公民稅率太高了,如果加拿大能成為美國第51個州,承諾稅率將減少60%;“出於國家安全和全球自由考慮”,擁有格陵蘭島很有必要;指責巴拿馬運河對美國船隻收費過高,要收回運河。
12月24日,特朗普次子在社媒平臺分享了一張梗圖,特朗普在手機上瀏覽購物軟體,而購物車裡的正是加拿大、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

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莫過於即將到來的貿易戰,揮舞關稅大棒,早已見怪不怪。
特朗普在競選時曾表示,計劃對中國徵收60%關稅,而對墨西哥加關稅,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制裁東大,誰都知道墨西哥只是國產商品中轉站,最終流向是美國。
另外,特朗普之所以威脅收回巴拿馬運河,因為它是中國貿易運輸的重要通道,控制運河就能鉗制中國的貿易鏈條。
有一點挺奇怪的,懂王在揮舞完大棒,向美國人證實反華之心矢志不渝後,又時不時對中國示好。
例如在海湖莊園的記者會,特朗普表示美中兩國聯手可以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隨後在TikTok問題上來個180度大轉彎,說自己對TikTok有好感,並且將向美國最高院請求暫緩執行TikTok強制出售令。
短短一個月內,又是打壓又是拉攏,一手大棒加紅棗,硬是被特朗普玩出了精分既視感,很多美國網友吐槽,不知道他到底想幹嘛。
其實只要把特朗普從政客角色中抽離,單純當成一個奸商來看待,一切事情就會變得合理起來。
在他眼裡,從來就沒有什麼盟友、夥伴,在美國優先原則下,其它國家只配充當工具人。

對待絕大多數國家,特朗普的套路是先來個三板斧再說,敲詐不成沒啥影響,可萬一對方頂不住,妥協,那就賺到了。
這是典型的漫天要價,落地還錢,非常符合他的人設。
但對待中國,他反而低調了起來,畢竟懂王只是狂,一點也不傻,柿子挑軟的捏還是知道的。
一方面,中國無論經濟還是軍事實力,比10年前又提升一大截,別的不說,單是投在太平洋的遠端大呲花,美國就沒辦法忽視。
另一方面,自特朗普贏得大選以來,中國這邊除了恭喜幾句,態度一直不冷不熱。
哪怕特朗普提到加關稅的事,拜登也不約而同加強搞事情節奏,中國的反應還是那樣,表示知道了,緊接著以減少退稅、清算38個美國實體作為回應,絲毫沒有想和懂王聊上幾句的意思。
看到中國不配合,特朗普急了,也有點發懵,劇本怎麼和8年前完全不同。
主要是特朗普前科太惡劣,在2017年剛上任那會,其實中方態度還是比較熱切的。
當時對特朗普的策略,是儘可能談:美國想減少貿易逆差,中方可以多買點大豆等農產品;想增加就業、提振本國經濟,中國也可以加大配合力度;並在特朗普訪華期間與其簽訂了一堆商貿協議。
懂王倒好,也許覺得中國好說話,回去以後轉手撕毀協議,還搞貿易戰、科技戰,勢要從中國身上榨取更多利益。
顯然,對這類奸商,沒法以正常途徑合作,談好的東西隨時都可能作廢,還不如先晾他一陣。
我們也不用太擔心特朗普玩脫鉤斷鏈那套,損人不利己,始終不符合他的利益。
目前看來,新一輪加稅是無法避免了。
不過特朗普的意圖,並非單純是透過加稅來減少逆差,這套在他1.0任期裡,已經被證明效果不大,此後幾年中國對美國的順差仍然很高。
為什麼中國產品去越南、墨西哥等國轉一圈,就能進入美國,因為北美市場對中國製造的剛需就在那裡,光靠西方工業品,無法解決通貨膨脹問題。

還有一個,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大部分產品,都是美國企業急需的中間商品,很難找到其他價效比高的平替,對這些商品加稅,實際就是給美國企業上強度,反而會進一步加劇工業空心化的速度。
一榮皆榮,一損皆損,真把關稅加到60%,對美國經濟破壞性有多大,特朗普心裡也沒底,不過肯定不符合振興美國的原則就是。
懂王辛苦倒騰一番,目的是想要中方主動找他談,然後妥協讓利,最終結果就是美國得到面子,中國得到裡子,各取所需。
從長遠來說,中美可以談,也必須要談,但過去敲竹竿式的談判可以省省了,如今中國不再需要仰人鼻息,主動權得掌握在自己手上,否則很可能又是徒勞無功,為他人做嫁衣。
—— END ——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