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zosEarthFund資助的氣候衛星MethaneSat在太空中失蹤

點選藍字 關注我們
SUBSCRIBE to US
Image: BAE Systems via MethaneSat
一顆追蹤全球甲烷汙染的衛星已失去訊號,這危及了一項得到Jeff Bezos及其他科技界知名人士大力支援的任務。
甲烷是所謂 “天然氣” 的主要成分,其致暖能力甚至比二氧化碳更強。這種強效溫室氣體經常從油氣井、管道及其他化石燃料基礎設施中洩漏,卻無人察覺或報告。“甲烷衛星”(MethaneSat)的設計初衷便是從太空監測此類洩漏,以促使行業承擔起減少排放的責任。
但自6月20日以來,任務運營方一直無法與 “MethaneSat” 取得聯絡。據研發該衛星的非營利組織 “環境保護基金”(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近日釋出的最新訊息,這顆衛星已斷電,“很可能無法恢復”(https://www.methanesat.org/project-updates/methanesat-loses-contact-satellite)。
這顆衛星的建造和發射成本為8800萬美元,並且該專案從Bezos Earth Fund獲得了1億美元的資助。它於去年3月由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而非藍色起源的火箭。此次發射是紐西蘭航天局資助的首個政府太空任務,該機構為任務運營控制和一項大氣科學專案提供了支援。
在 “MethaneSat” 問世之前,環境保護基金(EDF)必須透過地面和飛機進行甲烷讀數以測量氣體洩漏。這項艱鉅的工作帶來了驚人發現:2012年至2018年間,美國的甲烷排放量實際上比環境保護局的估算高出60%(https://www.edf.org/climate/methane-studies)。
 “MethaneSat”應能在約20秒內完成太空讀數,而這項工作若用飛機完成則需要2小時。它以95分鐘為週期繞地球執行,可覆蓋佔全球產量80%以上的油氣田。
谷歌也與環境保護基金(EDF)合作追蹤甲烷排放。借鑑谷歌地圖在衛星影像中識別人行道和路標的技術思路,該公司開始訓練人工智慧,以識別井場、抽油機、儲油罐及其他化石燃料基礎設施。
環境保護基金表示,目前仍在處理  “MethaneSat”自發射以來收集到的資料,希望這些資料能用於限制甲烷汙染。
微訊號|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新浪微博|IEEE中國
Bilibili | IEEE中國
 ·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