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越的不體面離場,會成為行業常態嗎?

雖然有百度和吉利作為有社會責任感的投資者對極越的員工善後,但這種事情希望不要重演,不然整個行業的形象都會被抹黑。
作者 | 李   希
編輯 | 李雨晨
2024年的年底,極越汽車給國產新能源汽車行業開了個壞頭。
這一年,是行業“冰火兩重天”的一年。一方面,是總體的產銷量持續增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資料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34.6%和35.6%。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2024年繼續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但並不是每家車企都能分享到這份喜悅,2024年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進一步分化,競爭愈發激烈的一年。實際上,哪吒汽車和極越汽車這兩家造車新勢力,就隨即以“爆雷”的方式提前開啟2025年的淘汰賽。
跟不上時代固然遺憾,但也該爭取體面的離場。極越汽車,不止把一把好牌打爛,最終還用一種“炸糞坑”式的方式,讓所有相關者甚至圍觀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暴擊。
雖然有百度和吉利作為有社會責任感的投資者對極越的員工善後,但這種事情希望不要重演,不然整個行業的形象都會被抹黑。
如何一口氣,坑了所有人?
創業就像是一起扛槍,但極越的員工們作為“戰友”,卻是第一波受害者。緊隨其後受到傷害的就是消費者。
而極越汽車的投資者——百度和吉利,也被夏一平放到了火上烤。夏一平表示,公司重大決策的許可權在投資人那裡,指責投資人沒有出來負責。
“公司最艱難的時候,沒人承擔,兩個股東(百度和吉利)都沒站出來。”夏一平說。
要知道,專案失敗,百度和吉利已經承擔了上百億的投資損失。而夏一平的這番話,對兩家大企業來說,更是造成了公司形象和投資信譽上的負面影響。
投資人難道要為每個專案負無限的責任嗎?那再有錢的投資人也要破產,這“巨嬰”般的甩鍋讓人無語。找錢是專案創始人重要的職責,作為對比,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之一蔚來汽車,多次面臨危機,但創始人李斌卻是咬牙堅持,不斷從全球各地找來投資,這股鬥志和韌勁才是真正負責的態度。
而且,百度和吉利還是極越汽車的供應商,據報道,極越汽車還欠著百度10億的雲服務費和吉利30多億生產製造費用,此外,還有多家供應商,被極越汽車拖欠合作款項,累計金額巨大。
這次事件,可以說對員工、車主、投資人、供應商等多個群體都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進而引發了業界對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關注。如果新能源汽車專案的退場都這樣不體面,誰敢去入職?消費者又怎麼敢買車?投資人和供應商,對行業又會有多少信心呢?
有人犯錯,但也有人兜底
好在不負責任的人是少數的。至少,百度和吉利這兩家投資人,表現出來了負責任的態度,願意為專案兜底。
12月13日,百度和吉利第一時間釋出了聯合宣告,表示作為股東,願意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協助集度管理層妥善處理相關事宜。
12月19日,一則極越員工的善後方案檔案照片在網上曝光。檔案顯示,在相關政府部門指導和見證下,將建立監管共管賬戶,於2025年1月20日之前代極越為員工支付工資及經濟補償,墊付資金由百度、吉利打入。
具體包括員工的工資結算至2024年12月20日,並繳納社會保險和公積金至2024年12月,按照“N+1”的標準提供經濟補償,以及對於處於“三期”(孕期、產期、哺乳期)、工傷、醫療期的員工,原則上保留工作崗位直至相應情形結束。
極越營運長羅崗在網上直播,向全體員工介紹相關方案,直播中現場頻頻傳出掌聲,有員工表示,“終於有一個好結果了”。
吉利控股集團高階副總裁楊學良在微博公開表示,吉利將保障車輛的正常使用和售後服務,請車主放心。
百度IDG運營管理負責人李濤也發文,表示極越汽車的ASD和地圖導航服務由百度兜底,不會停止服務。他透露,百度雲團隊的相關人員已與極越技術團隊緊密對接,收縮冗餘資源保障服務。目前,簡訊驗證碼等APP功能已恢復使用。
此外,李濤透露高精定位RTK服務已由IDG團隊已經接管,不存在“因為RTK失效,智駕就不可用”的情況。
“極越本來就是地圖業務眾多客戶中的一個,保持正常的更新沒有難度,使用者可以安心。”
針對極越汽車後續解決方案,包括智駕功能、車機服務、售後服務、充電樁服務等問題,李濤也表示,雖然有些還沒有最終結論,但百度不會丟下使用者不管。
這些持續的發聲,讓整個行業都吃下了定心丸,也讓業界看到,百度和吉利不僅是負責任的大企業,也是行業真正長期和持續的投資者,即使專案失敗,但兩家公司將繼續深耕行業,共同成長。
極越汽車事件逐漸落下帷幕,算是開了個壞頭,但有好的結尾。不過,雖然造車新勢力不都是極越,但投資人們也不都是百度和吉利,更不可能為被投資的企業無限兜底。希望依然奮鬥著的造車新勢力們都能做好自己的事業,為行業的發展添磚加瓦,而不是添亂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