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寫過篇《美元是怎麼稱霸和收割全世界的》,詳細講了美元是怎麼在二戰以後,成為世界貨幣和儲備貨幣的。
不過這個時候的美元,和二戰之前第一個世界貨幣英鎊一樣,都是金本位時代的產物。
後面的情況我們也比較熟悉,美元在1971年和黃金脫鉤,透過和石油貿易掛鉤給自己增信的方式,進入到信用貨幣時代。
在和石油掛鉤給美元增信,進入到信用貨幣時代半個世紀之後,美元又準備開始透過和穩定幣掛鉤。
美元和穩定幣掛鉤,可能是繼上世紀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美元進入信用貨幣時代之後,又一個重大的影響世界的金融事件
這意味著金融正規化的又一次更迭,這次更迭到數字美元階段以後,可能會進一步加速拓展美元霸權,未來的影響也會極其深遠。
01
之前在《全球化已經走向尾聲》裡面我們說過,二戰打到尾聲的時候,英美蘇三巨頭在雅爾塔開了個會,討論戰後利益分配的問題。
因為是戰爭本身是暴力投資,投資就是要講回報的。打仗的投入超過回報,那就是投資失敗了。
所以眼看這邊仗打的差不多了,戰後的國際秩序和實力範圍劃分的問題,大家也要擺在桌面上談了。
除了在雅爾塔討論戰後的秩序和勢力範圍劃分問題,戰後的國際金融和重建問題也是爭論的焦點。
戰爭時候確實軍事力量比較重要,但戰後可能更重要的,還是誰具備經濟上更大的主導權。
這裡面貨幣和金融是討論的重中之重,因為經濟無非供應和需求兩頭,串起來兩頭的是金融和貨幣體系。
所以在二戰結束之前的一年,也就是1944年的7月,我們看到在美國的佈雷頓森林,召開了和貨幣金融體系相關的佈雷頓森林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建立了以佈雷頓森林體系為框架的,美元國際貨幣儲備體系。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WTO的前身關貿總協定組織,也是在這次會議上建立的。
之所以美元在二戰以後,能成為世界貨幣和儲備貨幣,是因為二戰以後美國有全世界最多的黃金儲備,那時候還是貨幣金本位時代。
我們知道,在金本位時代誰手裡的黃金最多,意味著誰手裡掌握的財富最多。
因為紙幣這東西本身,是各國政府給持幣者打的白條。未來購買力能不能兌現,還要看背後打白條的人實力夠不夠強。
美國因為在二戰以後手裡有最多的黃金,因此在佈雷頓森林會議上,成為當時的世界貨幣和儲備貨幣。
現在回頭看,正是因為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為戰後全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貨幣基礎。
美元和黃金捆綁建立的貨幣信用,本質意義上是用黃金對貨幣信用做擔保,當時的美元更像是黃金兌換券,所以也被叫做美金。
有了全球各國都認可的黃金兌換券,再加上充足的擔保物有效降低了匯率波動風險。
這意味著國際貿易和投資,有了大家都認可的交換媒介,這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全球貿易和投資的發展。
這個階段的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為各國提供了必要的國際清償手段和貿易交換的媒介,也促進了世界經濟的整體增長。
各國在統一的國際貨幣體系下開展經濟交往,加強了相互之間的經濟聯絡和依賴。
可以說佈雷頓森林體系透過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儲備體系,在黃金生產日益滯後於世界經濟和發展的情況下,解決了短期國際儲備供應不足的問題。
在這個基礎上,戰後重建和資本輸出帶來的經濟全球化發展步伐加快,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經濟增長最快時期之一。
02
如果把地球村看成是一個整體,那麼經濟的兩頭是供給和需求。在國際貿易中間串起來這兩頭的,是大家都認可其信用的貨幣。
供給端更多的是和生產相關,需求端更多的是和消費端相關,經濟的發展伴隨著供給的增長,就需要有與之匹配的貨幣供應。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商品的供給增長,意味著對應的貨幣要同步增長,這樣二者才能匹配。
如果商品供給增長更快,貨幣增長跟不上的話,那麼經濟就要進入到通縮。
因為商品數量增長比貨幣快,意味著貨幣的購買力會持續增值,大家就更傾向於囤積貨幣而不是消費,這樣需求就跟不上。
反之如果貨幣的需求增速比商品增速快,那麼意味著貨幣的購買力會持續貶值,這時候就會出現通脹。
這時候大家就會傾向於,把手裡的貨幣換成商品消費,因為未來貨幣的購買力會貶值。
但是貨幣增長速度太快,商品的增速跟不上,那麼貨幣貶值速度太快就會造成惡性通脹,這會帶來恐慌性搶購和經濟崩潰。
所以良性的經濟增長,最好是處在溫和通脹狀態,也就是市場上錢比貨稍微多那麼一點。
這樣大家賺錢以後願意把錢拿出來消費,因為你不消費未來購買力會貶值,但是又不是因為擔心惡性通脹搶購的那種狀態。
不過在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之後,有個顯著的變化就是就是生產力的提升速度很快,這意味著商品的供給端提升速度也很快。
這就導致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這種世界貨幣由於在金本位體系下和黃金掛鉤增長速度受到限制,沒辦法跟上全世界生產力和供應端的增長。
因為按照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規則設計,美元成為世界貨幣和儲備貨幣以後,需要承擔的是串起全球經濟供需兩頭之間的貨幣供應責任。
如果生產力提升速度更快,但是貨幣供應受到黃金限制跟不上的話,全球經濟就會陷入通縮。
但是貨幣供應太多超出貨幣背後的黃金抵押物的話,又會導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
因為向全世界輸出貨幣提供流動性,意味著輸出貿易逆差,也就是別人出口商品你出口貨幣。
在金本位時代貨幣代表的是背後的黃金,持續流出意味著貨幣背後的抵押物越來越少,沒辦法維持幣值穩定了。
這就裡就涉及到很多人熟悉的一個概念,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特里芬難題。
在二戰之後的佈雷頓森林體系規則下,美元承擔了兩個相互矛盾的責任。
一方面,由於佈雷頓森林體系規則下,美元需要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
雙掛鉤的原則,使得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
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澱。對美國國際收支來說,就會發生長期逆差。
另一方面,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國際貿易收支長期順差國。
這兩個要求相互矛盾,是美國難以有效應對的長期矛盾,這個矛盾就是我們以前聽過的特里芬難題。
03
在工業革命帶來生產力大發展之後,黃金儲備和新增供應量無法滿足經濟增長對貨幣供應的需求。
這是金本位制度下面臨的核心問題,佈雷頓森林體系並未解決這個核心缺陷。
由於美元與黃金掛鉤,規定每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相當於美元成為了虛擬黃金,美元的發行量受限於美國的黃金儲備量。
隨著戰後全球經濟快速發展,工業時代產能提升很快,對貨幣的需求不斷增加,需要美國發行越來越多的美元。
而黃金的供應量卻相對有限,即便全球所有開採的黃金都運往美國,也難以支撐全球經濟快速發展,對美元持續提升的需求。
結果就是承諾的黃金兌付沒辦法維持,美元不得不與黃金脫鉤,佈雷頓森林體系只能崩潰。
其實在佈雷頓森林協議剛開始,美國人還是信守承諾的。發行一塊錢美元,就會往美聯儲存入等值黃金。
不過後面就不行了,全球經濟體量越來越大,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都花了大錢,美蘇爭霸制度和福利比拼,花錢也越來越多。
黃金增長根本就跟不上,只能背棄承諾偷印美元填窟窿,這是大老美透過偷摸印錢向全世界徵收鑄幣稅的開始。
別人也不是傻子啊,法國總統戴高樂很快就發現不對,要求法國財政部到把手裡的美元儲備全換成黃金,然後用飛機運回國。
別的國家一看不太對,也都跟著換黃金。美國人心裡很清楚,自己的庫存黃金根本不夠換,大家都來換不是要穿幫了嘛。
所以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佈美元和黃金脫鉤。美元換黃金的通道被關閉,美國人違約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了。
在美元和黃金脫鉤以後,全球貨幣體系很快從之前的佈雷頓森林體系,過渡到現在的牙買加體系。
這期間老美也迅速找到給美元增信的新辦法,和工業時代的血液石油貿易結算掛鉤,擴大美元的使用量和使用範圍。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因為老美偏袒以色列,歐佩克宣佈油價上漲70%,同時對美國石油禁運。
這次石油危機中,美國選擇了沙特這個狗大戶作為自己的重點突破物件。
美元雖然和黃金脫勾了,但是可以和石油的貿易結算掛鉤給自己增信。
石油是工業時代的血液,沒有石油這樣的大宗商品就沒辦法發展工業。
黃金美元從此變成了石油美元。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時候的美元就是張紙,是透過美國政府信用擔保的白條,但你還不得不用。
只要你想工業化就必須買油,想買油就得有美元,想有美元就得拿商品出口去換這張綠紙。
這就是我們在《美元是怎麼稱霸和收割全世界的》裡面,曾經說過的。
20世紀最重要的事情是啥,不是一戰二戰,也不是蘇聯解體,而是美元和黃金脫鉤,再和石油掛鉤給自己增信變成了信用貨幣。
04
隨著信用美元這種國家主權擔保發行的貨幣誕生,人類歷史上一個真正的金融帝國誕生了。
過去人類歷史上獲得財富的手段無非兩個,要麼用黃金白銀交換,要麼用戰爭掠奪,可戰爭的成本太大了啊。
美元和全球石油貿易結算掛鉤以後,意味著美國人可以靠印刷出口紙幣,從全世界換取實物財富。
美元的背後沒有貴金屬支撐,只靠政府信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情。
這個轉變意味著,整個人類都被納入到美國的金融體系。美元在信用貨幣時代的全球霸權,也是從這個時候建立的。
不過我們從前面講到的特里芬難題,也可以得出個結論。甘蔗是沒辦法兩頭甜的,好處也是不能全都佔的。
因為做世界貨幣和儲備貨幣是有代價的,一國貨幣若要成為世界貨幣和全球儲備貨幣,想靠印鈔從全球薅鑄幣稅的羊毛。
那這個國家就必須在“維持幣值穩定”和“滿足全球流動性需求”之間,做出艱難取捨。
這就使得“強勢貨幣”和“強勢出口”二者難以兼得,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難題。
現實就是美元的例子,美元是世界貨幣,這樣美聯儲就擁有向全世界徵收“鑄幣稅”的權力。
美國大量的印美元,向世界輸出通脹,但能保持美元強勢地位,美國老百姓得以低價購買各種廉價商品。
但代價就是美國製造業的日益空心化,因為強勢美元導致美國的商品價格上沒有競爭力,出口必然萎靡,這是一個只能二選一的事情。
美國人長期享受美元世界貨幣的好處,必然帶來製造業的日益空心化,這也是二者不可兼得的事情。
現在川普天天大喊製造業迴歸,只要美元還是世界貨幣和儲備貨幣,這本質上是不可能的,最後最多隻能是高科技和部分軍工迴歸。
05
為啥這裡要重新講一次,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和變化呢?因為這段時間穩定幣出現了。
穩定幣出現的意義不亞於美元和黃金脫鉤,透過石油貿易給自己增信變成信用貨幣這一幕。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甚至可以認為穩定幣是美元進入數字時代,繼續維繫其貨幣霸權的新工具。
1945年二戰以後,為啥美元能成為世界貨幣和儲備貨幣,原因前面我們也說過了。
因為當時美國擁有全球最多的黃金儲備,美國的軍事基地遍佈全球,而且老美的GDP佔全球經濟總規模的56%。
也就是因為老美當時在各方面都佔據絕對優勢,所以戰後的全球金融體系是美元主導,佈雷頓森林體系也是以美元為基礎建立的。
因為貨幣就是政府給貨幣持有人打的白條,當時全球大多數國家都相信,老美能兌付這張白條。
因為1944年建立佈雷頓森林體系的重要基礎,就是美國人承諾35美元可以兌換1盎司黃金。
不過伴隨著戰後三十年全球經濟和生產力的增長,以及越戰和美蘇爭霸福利制度比拼帶來的消耗。
到1971年美國經濟實力相對下降,美國再沒有辦法維持1盎司黃金兌35美元的承諾。
這時候美元和黃金脫鉤,這就是大家熟悉的尼克松衝擊,這也意味著金本位為基礎的佈雷頓森林體系結束了。
不過金本位時代的佈雷頓森林體系結束,並不意味著美元做為世界貨幣和儲備貨幣的地位結束。
後面的事情我們在《美元是怎麼稱霸和收割全世界的》裡面講過,很快美元因為石油危機,和工業時代的血液石油貿易掛鉤給自己增信。
這個階段石油美元應運而生,美元也在在牙買加體系下面變成石油美元或者說黑金美元,繼續向全球市場提供流動性。
進入到這個階段以後,全球貨幣都進入到背後沒有擔保物的信用貨幣時代。
比如美元做為全球貨幣和儲備貨幣,發行是以背後的美國國債做擔保,1塊錢美元對應的就是1塊錢美國國債。
所以在目前的信用貨幣體系下,伴隨著全球美元流動性的越來越多,必然伴隨的就是美國債務的持續增長。
只要人們相信這個債務能兌付,就像佈雷頓森林體系下人們相信老美能兌付黃金,那麼美元這個紙幣的信用就還在。
不過債務增長是有盡頭的,你可以借新還舊不還債務的本金,但是債務的利息要還的上吧。
現在的核心問題是,美國國債的增長壓力變得越來越大了,因為債務利息增長太快了。
尤其從在疫情以後,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短時間擴張了一倍,美國的債務上限一再上調之後,這個壓力越發明顯。
06
在2025年1月,美國國債已經突破了36萬億美元的上限,到3月份這個數字達到了36.2萬億美元。
以前橋水的達利歐曾經聊過一個觀點,任何一個國家如果國債佔GDP比重超過135%的話,意味著財政收入40%要用來支付政府債券利息,這會導致國家財政的崩潰。
美國自己的歷史學家也公開承認,世界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國債利息支出超過軍費支出以後,國家財政還能維持。
要知道2024年美國國債利息支出,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而美國軍費支出是8950億美元。
再加上美國超過1萬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兩個1萬億,使得美國國家財政面臨著巨大壓力。
做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和全球最大的軍事國家,美國自己也不會放任情況繼續,也會各種想辦法拖延和改善債務問題。
首先我們知道,國債這東西要有足夠的買家能持續賣出去,然後才能發行對應的美元貨幣,向全球提供流動性。
現在的美債發行,其實已經開始遇到問題了。
比如說我們看到美國財政部在今年6月3日,回購了1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就是典型例子,如果買家足夠它也不會自己買這麼多。
以前確實美國財政部也回購過國債,但是100億這麼大金額在歷史上是沒有的。
而且在6月10日,很快又再次回購100億。這證明美國財政部認為美債的發行壓力很大,不得不出手干預了。
其次我們說信用貨幣時代,各國國債本金確實是不用還的,你可以借新還舊做兌付,但是你利息是要還的。
經歷了2022年史無前例的加息縮表,美聯儲現在把聯邦基準利率,維持在4.25%~4.5%的水平。
這樣的高利率帶來的利息支出壓力是很大的,這也是為啥我們會看到,特朗普對美聯儲一直不降息非常憤怒。
特朗普絮絮叨叨一直在說,美聯儲起碼要降3%的利率,這樣9000億的利息支出就省下來了,這是他從財政收支角度考慮的。
但你要要知道美聯儲本身最重要的職責,是維護美元信用。高通脹再降息意味著濫發貨幣,加劇通脹損害美元信用。
所以美聯儲考慮降息,一直盯著的就是通脹和失業率,最多再看個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在這兩個數字沒有變化之前,美國金融市場又很穩定,加上關稅衝擊可能帶來的潛在通脹上升影響,導致美聯儲一直沒辦法下決心降息。
這麼大的國債利息壓力,導致現階段市場上的買家對於進一步買進美國國債,持懷疑態度。
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美國國債的銷售,這也是為啥我們會看到美國財政部在6月份不得不兩次出手,自己去回購美國國債。
07
不過美聯儲雖然沒有降息調整利率,但也不是啥都沒做。它透過對銀行監管政策的調整,來增加了美債的潛在買家。
比如在6月25日,美聯儲理事會通過了一個重要的決議,對美國銀行實施的補充槓桿率進行調整。
之前因為08年金融危機,為了加強對金融體系大而不能倒銀行的監管,在《巴塞爾協議Ⅲ》加強了監管措施,這裡面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對補充槓桿率的監管。
大概意思就是用自有資本和利潤做分子,銀行的所有資產暴露,包括貸款、購買的國債,還有美聯儲的存款準備金做分母。
對所有資產規模超過2500億美元的大銀行,算出來補充槓桿率不能超過3%。
這裡面對系統性重要性銀行,也就是我們說的大而不倒的銀行的槓桿率是5%,這被叫做加強版補充槓桿率。
過去十幾年時間,只有在2020年疫情期間,美聯儲曾經短暫的調整了這個規定,把美國國債從分母部分剔除。
當時也不過就持續了1年時間而已,到2021年以後又恢復了原來的規定。
這次美聯儲透過的決議,就是透過調整監管措施,把銀行持有的美國國債從風險暴露裡剔除,這可以釋放至少1萬億美元的購買力。
後續美聯儲也在考慮,是不是要把大銀行們在美聯儲存款的準備金也從風險暴露剔除,這又會釋放差不多規模的購買力。
除此之外,美國財政部也在透過調整資產負債表裡,資產端美國政府持有的8000多噸黃金來增強對美國國債的購買力。
美國之前記賬黃金的標準是每盎司黃金兌42.22美元,從1974年以來從來沒有變過。
現在現在每盎司黃金價格已經超過3300美元,算差額的話又能增加1萬億美元。
這些措施都能從一定程度上增加美國國債的潛在買家,支撐美國繼續發債維持經濟運轉。
不過相比上面的幾個措施,可能最近對美國國債發行邊際購買影響更大的,是在6月17日美國參議院透過的穩定幣法案。
按照這個法案,簡單說美元穩定幣是一種和美元以1:1直接掛鉤的數字化美元。
穩定幣背後做為抵押和擔保掛鉤的資產,只能是美元現金和小於等於93天的美國短期國債。
而且不僅僅如此,其實掛鉤以後的穩定幣合法合規,是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的。
一個是美元穩定幣背後的抵押物是美元和短期美債,一個是要接受美國的監管,一個是發行機構要在美國。
這幾條滿足之後,等於說美元穩定幣又像實體美元一樣,納入到美國政府的管轄。
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美債發行的壓力,加大美元在全球各國的滲透。另一方面可以在數字時代進行長臂管轄,對其他國家進行制裁。
目前市面上99%以上的穩定幣,底層資產掛鉤的都是美元和短期美國國債。
所以我們看到美國這麼快,會針對穩定幣進行立法規範制定規則,也是因為穩定幣和美元美債掛鉤以後,對美國本身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
08
從目前已經落地的穩定幣法案來說,美國目前推出的穩定幣法案意圖是很明顯了。
主要是要把美元穩定幣打造成全球數字支付工具,同時維護美元在數字經濟中的領導地位
要知道美國參議院立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穩定幣的發行,要以美元和美債做為抵押物。
因此穩定幣本身是自帶貨幣乘數效應的,你把你手裡的法幣換成穩定幣,意味著發行穩定幣的公司手裡多了筆錢。
這些公司手裡的錢又會流入到全球金融市場,用來購買背後可以用作抵押物的資產,比如說美債進行收息。
你拿法幣換穩定幣,去買賣數字加密貨幣還是傳統金融資產。這些穩定幣公司拿著換到的法幣,購買背後的美元美債抵押物資產。
比如說有人拿1000億美元法幣,換成了穩定幣去投資。穩定幣公司拿到這1000億美元法幣,又去買美債做抵押物。
這兩條線同步流動,意味著這筆錢在市場上流通了兩次。在這個過程中全球市場上的錢只會越來越多,全球的流動性也會越來越充裕,
市面上貨幣越來越多,意味著貨幣的購買力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悄無聲息的貶值。
這對只會存錢不會投資的人來說,可以說是災難了,未來這個世界的貧富差距還會進一步拉大。
這個路徑變化,意味著未來蓬勃發展的穩定幣生態系統,會持續推動私營部門對美國國債的需求,同時稀釋美國負擔的債務。
因為美元和美國國債正是穩定幣背後的抵押物和支撐,這種新需求可能會降低政府的借貸成本,並有助於藉助溫和通脹降低美國的國家債務。
在這個過程中,穩定幣也會加強美元在全球的主導地位,並且透過對美國短期國債的直接需求,為財政這端提供重要支援。

而且隨著美元穩定幣在全球範圍使用的普及,美元可能不光會像過去一樣統治線下交易,未來還有可能統治線上交易,從而對其他法幣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而且在穩定幣的使用範圍拓展過程中,有很大可能會抵消未來全球去美元化帶來的影響。
09
之前全球各國去美元化的目標有兩個,一個是撼動美元做為全球儲備貨幣,特別是全球貿易計價貨幣的地位。
一個是阻止各國的貿易順差購買美債,支撐美國政府發行美債支撐和刺激消費的需求。
美元穩定幣出現以後,不僅強化了美元做為全球貿易貨幣的地位,還創造了對美國短期國債的需求。
目前從老美短期證券或者國債的購買佔比看,穩定幣公司已經成長為第三大買家。

從某種意義上說,穩定幣的規模持續提升,支撐了美元在數字貨幣時代的世界貨幣地位,也確保了美國國債的發行需求。
未來即使隨著技術的進步,穩定幣顛覆了現有的國際支付體系,由於其底層資產是美元,美國依舊可以隨便發債印錢維護自己的貨幣霸權。
從這個角度觀察,美元穩定幣在數字時代會進一步加速美元的全球化擴張趨勢。
美元穩定幣合法化這個事件,可能是繼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美元從過去的金本位進入到信用貨幣時代之後,又一個影響全球的重大金融事件。
因為隨著美元穩定幣的應用越來越廣,會進一步拓展美元霸權,和衝擊小國弱國、新興市場國家的主權貨幣體系。
而且在這個使用範圍拓展使用量增加的過程中,美元穩定幣不但加強了美元本身的影響,還補充了美債的購買缺口。
等於說美元穩定幣隨著使用量越來越大,會進一步加強了目前這個信用貨幣時代,美債對於美元本身的支撐。
而且在美國立法,要求穩定幣發行公司接受美國的註冊地限制,也要接受美國所有監管政策之後,意味著美國掌握了穩定幣的流通鏈路。
這就像在傳統金融體系裡面,美國透過SWFIT掌握了全世界美元體系下的交易資料,可以實施資料分析和長臂管轄的道理一樣。
這些世界資金流動的大資料,不管在商業還是安全方面的價值,都大到難以估量。
這也是為啥美國參議院急於透過穩定幣法案,美國的幾個重要人物也針對穩定幣進行表態。
比如我們看到,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公開宣稱,穩定幣未來會逐漸成為主流。
貝森特財長會說,本屆政府致力於維護並強化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由美國國債或短期國庫券支撐的穩定幣將創造一個市場。
萬斯副總統更是明確表示,美元掛鉤的穩定幣將成為美國經濟實力的乘數,透過區塊鏈支付系統,美元得以更高效、更低成本地流通,從而維持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
尾聲:
前面我們講的是穩定幣對世界金融體系和格局的影響,文章的最後講一下這個行業,我們覺得有比較大機會的地方。
伴隨著未來RWA推開,(RWA也就是數字或虛擬環境之外具有物理形態或可以確認權益的真實世界資產),並且透過區塊鏈技術轉化為數字代幣。
比如房地產、股票、債券、應收款等這些資產,逐步上到區塊鏈,實現資產代幣化成為數字資產。
防槓宣告:本篇只是個人的一點片面的、靜態的、相對不成體系的一些看法。
個人水平有限,不排除觀點存在偏見和錯誤,大家很多東西沒必要爭論,求同存異就好了。
點選關注下方賬號,獲取最有用財經資訊和投資趣聞,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驚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