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價格法修訂

文丨古原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724日訊息,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市場監管總局已聯合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修正草案(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理由是,要打擊什麼非理性價格戰,尤其要管管那些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甚至還要對利用演算法從事不正當價格行為進行規制。
既然向社會徵求意見,那麼我實在忍不住,我就要斗膽直言:
這次修改,是完全錯誤的。
這份修正草案,它所指向的問題,恰恰是市場經濟活力的表現;它所開出的藥方,實則是一種管制,將扼殺我們經濟中最寶貴的自由與創新,最終導致我們期望的高質量發展淪為一紙空談。
一、價格法本身就不應該存在
市場經濟,是一個在保護產權的法治下的產物。它不是某個天才設計師在藍圖上畫出來的,而是億萬個體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過程中,透過自由交換、分工協作,如同細胞分裂般,自然演化形成的複雜生態系統。
在這個系統中,價格,就是這棵大樹的神經系統,是向所有參與者傳遞資訊的高速公路,是引導資源配置、激發創新的最有效訊號。
當政府部門,以公平之名,以高質量之名,試圖去幹預價格,去定義成本,去限制競爭手段時,他們對市場經濟做的不是法治,而是干預,這是在剪斷它的神經,剝離它的樹皮,甚至試圖用尺子去規定它長多高,往哪個方向長。這種行為,無論其初衷多麼美好,最終結果都將是:樹枯萎,果不實,生機滅絕。
價格法從頭到尾,都是一種管制。
放開價格的政府幹預,允許企業自主定價,是市場經濟的基礎。
因為價格只會在交易中產生,而交易是建立在產權保護之下的自願合作,僅考慮交易這一瞬間,任何交易都是雙方自願達成的,都是雙贏的。
價格法本身已經是對市場經濟的一種削弱了,大多數時候,價格法是在限制企業在某些情況下提高價格出售產品。
由於中國過去這幾十年很少出現這種情況,因此,大家看不到他的殺傷力。
早在公元301年,羅馬帝國皇帝戴克裡先頒佈了著名的《最高價格敕令》。當時羅馬帝國通貨膨脹嚴重,物資短缺。戴克裡先認為這是商人貪婪囤積居奇的結果,於是規定了上千種商品和服務的最高價格,包括糧食、肉類、衣物甚至理髮、運輸等。他還規定,如果有人違背此敕令,將被處以死刑。
結果是什麼?正常的商業活動幾乎停滯,城市失去了活力,人們紛紛逃往農村自給自足,羅馬帝國的根基自此崩潰。
在現代國家中,委內瑞拉也曾大規模執行最高限價,導致商店裡空空如也,國民集體體重一年內降低十斤以上,近15%的國民逃到國外。
此次增加的管制,是要求不得低價競爭。
這種管制不僅是完全錯誤的,並且還不可執行。
二、價格戰是通往規模的唯一途徑
在真實的市場裡,尤其是在今天這個瞬息萬變的數字經濟時代,低於成本往往不是作惡,而是企業在進行一場豪賭,一場對未來的投資,一次對新商業模式的探索,甚至是一場無奈的自救
你想想,一家創業公司,或是一個新興行業,在沒有達到一定規模之前,它的產品價格低於其賬面成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可以說,任何一個企業在開創一個新業務時,都是低於成本銷售的。注意,我說的是所有的,因為,前期業務只要在虧損,就說明成本高於售價。
為什麼?因為它要搶佔市場份額!它要追求規模經濟!
貝佐斯那可是出了名的虧損王!從1994年創立到2001年,亞馬遜虧損了整整七年,甚至到2014年,它依然在大筆燒錢,每年利潤微薄甚至虧損。
它在幹什麼?它在以低於傳統零售商的成本,甚至低於自身實際成本的價格銷售圖書、電子產品,以此來迅速擴大使用者基數,建立起龐大的物流體系、資料優勢和品牌認知。
如果按照新《價格法》的邏輯,亞馬遜在它虧損的十幾年裡,是不是每年都應該被罰款,被叫停?那今天的美國人,還能享受到Prime會員的兩日達服務嗎?全球最大的電商巨頭,可能還沒走出它的車庫就夭折了!它的低於成本是為了未來的規模和效率,是一種極致的戰略投資。
特斯拉初期,電動汽車的電池成本極高,生產規模也小,導致每輛車的製造成本遠高於燃油車。
但埃隆·馬斯克敢於定下相對激進的價格,甚至一度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大幅降價,引發其他品牌的跟進。這種價格戰看似低於成本,實則透過巨大的訂單量和市場預期,吸引資本,投入鉅額資金建設超級工廠,最佳化電池技術,最終實現了單位成本的斷崖式下降。
中國的新能源車企比如理想,在量產初期也曾面臨巨大的虧損,其單車銷售價格遠不足以覆蓋研發、建廠、營銷等所有成本。但正是這種燒錢,驅動了產業鏈的成熟,推動了技術迭代,才有了今天中國新能源車在全球的領先地位。
華為研發AI算力晶片在前期銷售時虧損嗎?當然也是虧損的,銷售價格必然低於成本,那為什麼要做?因為他們預期未來規模化後,能夠降低成本。
當年,為了迅速佔領市場,培養使用者習慣,滴滴和優步在全球範圍內投入了數千億的補貼!乘客打車便宜到令人髮指,司機接單收入高得離譜。
這絕對是低於成本的銷售,甚至是白送錢!按照新的《價格法》,這幫公司早就應該被罰到傾家蕩產了!
但正是這種戰略性虧損,硬生生培養了全球數億使用者的打車習慣,催生了萬億級的出行市場,讓傳統計程車行業不得不進行服務升級。
這種補貼是巨頭們為了建立網路效應而付出的必要成本,沒有這種低於成本的投入,這些創新模式根本無法從萌芽走向普及。
三、價格戰是現代企業商業模式中的根基
更深一層的邏輯是,現代企業的商業模式,很多已經超越了單一產品線。它們追求的是整個商業生態的盈利。A業務可以不賺錢,甚至虧錢,但它是為B業務,C業務引流,最終實現整體盈利。如果只盯著某一個的成本,而無視其上的戰略,那簡直是管中窺豹,盲人摸象
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從它們誕生的那一天起,它們就一直免費為大家提供導航服務。
請問,它們低於成本嗎?當然低於!建設地圖資料、更新POI資訊、研發導航演算法,每年的投入都是天文數字!但它們為什麼還要免費?因為它們是整個商業生態的引流入口,是使用者資料的核心樞紐!高德可以透過導航帶動高德打車、外賣等服務;百度可以透過地圖帶動搜尋、廣告、人工智慧等業務。
騰訊微信核心的聊天功能完全免費,你用它,騰訊一分錢不收你的。但請問,微信的伺服器維護、研發團隊、頻寬成本,是不是鉅額的?它是不是低於成本在提供服務?當然是!但微信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社交網路,這個網路是騰訊所有其他增值服務(遊戲、支付、廣告、小程式)的基礎設施
如果按照新《價格法》的邏輯,這些免費但成本高昂的入口級服務,是不是都應該被處罰?難道我們要回到付費導航的時代,每個月交幾十塊錢才能用地圖?難道中國數字經濟的半壁江山,都要面臨合法性危機?這種交叉補貼或者說生態型虧損,是現代商業複雜而精妙的產物。
索尼的PlayStation、微軟的Xbox,以及任天堂的Switch:它們的主機硬體本身,在發售初期往往是虧本銷售的,或者利潤微薄到可以忽略不計。為什麼?因為他們靠的是遊戲軟體、會員服務、周邊產品來賺錢!主機只是一個入口,一個生態圈的引流器
印表機和墨盒/硒鼓才是利潤來源,印表機不是。這幾乎是所有印表機廠商的通用模式:印表機本身賣得不貴,甚至大多數普通型號就是虧本賣的,為的是什麼?為了讓你持續購買高利潤的原裝墨盒和硒鼓!
如果《價格法》一紙禁令,要求主機或印表機不能低於成本銷售,那這些硬體可能永遠都無法普及,整個遊戲產業和列印耗材產業的生態鏈,都將受到毀滅性打擊!消費者也無法享受低價入門,高頻消費帶來的便利。
你看,所謂理性價格戰和非理性價格戰,你從根本上是無法區別的。
最後只能淪為政府執法機構可以隨意定義用來打擊企業、索要賄賂的手段。
四、今天的虧損是明天的技術紅利
企業家在定價的時候,看的不是今天的成本,而是未來的成本結構!他們會先定一個有競爭力的價格,然後透過規模化帶來的新資本投入,引進更先進的生產線,推動研發創新,最終大幅降低產品成本,從而實現利潤。
中國在很多製造業領域,如家電、紡織、低端電子產品等,早期都經歷過慘烈的價格戰。很多企業為了拿到訂單,不惜以微薄的利潤甚至虧損來接單。這種血海廝殺看似內卷,實則加速了產業的洗牌,淘汰了落後產能,逼迫倖存企業進行技術升級、管理最佳化,最終形成了強大的產業鏈優勢和規模效應。
晶片製造是典型的重資產、高研發投入行業。一家新的晶片設計公司,在剛推出產品時,其研發、流片等前期投入巨大,如果按照初期的小批次生產來計算,每一片晶片的成本都是天文數字。
但他們仍然會以較低的價格推向市場,因為他們知道,一旦產品被市場接受,訂單量上來,就可以進行大規模生產,分攤固定成本,最佳化工藝,從而在未來實現巨大的利潤。這種先虧後盈,以規模換成本的模式,是整個科技產業進步的基石!
價格不是成本的簡單加成,而是基於個體對未來價值的預期,以及市場供求雙方主觀評價的動態結果。企業家今天低於成本銷售,是因為他們預期未來能透過規模或生態獲得更大的超額利潤。
政府人為干預價格,本質上是試圖取代市場中億萬個體的分散知識和企業家敏銳的洞察力。這不僅是傲慢的,更是註定失敗的。
五、演算法是效率定價工具
修正草案特別增加了經營者不得利用資料和演算法、技術以及規則從事不正當價格行為的條款。各位,你聽聽,這是什麼?這是要禁止人類運用智慧,運用科技去提升效率!
演算法是什麼?演算法是企業家智慧的結晶,是機器對市場訊號最敏銳的洞察,是幫助我們更快、更準地匹配供需的超級大腦!它能根據即時供需、競爭態勢、消費者偏好等海量資料,動態調整價格,從而最大化資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務消費者。
你買機票,為什麼價格一天一個樣,甚至一個小時一個樣?就是因為航空公司利用複雜的演算法,即時分析航班的剩餘座位、季節、節假日、競爭對手價格、甚至預測需求等資料,進行動態定價,這就是所謂的收益管理
這保證了機票座位利用率最大化,航空公司收入增加,也能讓不同需求層次的旅客能夠以不同價格獲得服務(比如提前預訂的商務客和臨時出行的散客)。
如果禁止演算法定價,所有機票都一個價,那要麼是大量空座浪費資源,航空公司虧損,要麼是價格過高抑制需求,航班被迫取消。最終結果是,消費者能選擇的航班減少,出行成本反而增加。
在下雨天、上下班高峰期,網約車會透過演算法提高或降低價格。這看起來是趁火打劫,但本質上是演算法在調節供需!高價會激勵更多的司機上線,同時也會讓非緊急需求的乘客選擇其他交通方式,從而保障了真正有需求的使用者在緊急情況下也能打到車。
如果禁止這種演算法定價,那在高峰期你可能永遠也打不到車,或者打車時間無限延長,市場秩序反而會崩潰。演算法在這裡扮演的是一個看不見的手的加速器,它讓市場更快地達到供需平衡。
演算法在現代經濟中扮演的角色,如同工業革命中的蒸汽機,資訊革命中的網際網路,它極大地提升了效率。限制演算法,本質上是在限制生產力的提升。
亞馬遜、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利用演算法進行商品推薦和個性化定價。但其核心是提高了消費者找到所需商品的效率,也幫助商家更精準地觸達目標客戶。
如果限制演算法在價格中的應用,那麼電商平臺的效率將大打折扣,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會變差,商家的運營成本則會上升,最終這些成本仍會轉嫁給消費者。
價格是自由交換的結果,而演算法是加速和最佳化這一交換過程的工具。試圖透過立法去規制演算法價格,是典型的 技術恐懼症
這和當年禁止紡織機因為會讓紡織工人失業如出一轍。這是在阻止創新、阻止效率!
政府的職責是保護產權,懲罰欺詐,而不是去定義何為合理的技術應用。
六、價格是消費者主權
企業之間的價格戰,會不利於某些企業。
如果嚴格管制,那麼,可以說,大企業將長期穩坐江山。美國歐洲日本,一堆的百年企業,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管制越來越多,導致中小企業難以與大企業競爭。
因為中小企業向大企業進發的必然路徑,就是價格戰。
若價格戰被阻止,大企業就會在保護下過得很滋潤,從而患上各種大企業病,管理越來越低效。
但這與消費者利益不符。
市場經濟社會的本質不是由企業家掌控的社會,而是由消費者透過價格選擇驅動企業家為他們服務的社會。
消費者會淘汰掉低效企業,從而使得高效率、不斷降低成本價格的企業成為贏家。
因為這對消費者有利。
一個國家全民的財富,並不體現在所有人的收入之上,而是體現在收入允購買的商品總量之上。
彩電從一年的工資價格,打到現在300塊一臺,中國人才實現了家電自由。
價格是關係一國國民真實財富最重要的問題,若政府幹預價格,將影響所有消費者的福祉。
七、不要自毀長城
市場是什麼?市場就是一場永不停歇的、消費者用錢袋子投票的競賽!當一家企業把價格打下來,甚至打到低於成本,你以為它是在作惡嗎?不!它是在用自己的血肉,給消費者提供福利!它是在逼迫整個行業進行升級,逼迫大家去創新,去尋找更有效率的生產方式,去擠掉那些效率低下、不思進取
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中國家電行業經歷了一場慘烈的價格戰。彩電、冰箱、洗衣機等產品價格一降再降,很多小型企業倒閉,活下來的企業如海爾、美的、格力等,都經歷了脫胎換骨般的成本控制、技術升級和管理最佳化。
正是這種殘酷的競爭,讓中國家電企業從最初的組裝廠變成了擁有自主研發、品牌和全球競爭力的巨頭,甚至在全球市場佔據主導地位。
如果當時政府就出臺價格法修正案治理內卷,保護那些效率低下的企業,禁止低於成本的價格戰,那我們可能還在使用又貴又差的家電,中國家電產業也無法走向世界。這種內卷正是鳳凰涅槃的過程。
還記得當年的千團大戰嗎?數百家團購網站爭奪市場,燒錢補貼,價格戰打得昏天黑地。最終,美團、大眾點評等少數幾家活了下來,形成了今天本地生活服務的巨頭。
共享單車更是典型,ofo和摩拜曾投入鉅額資金,免費騎行、送紅包,只為搶佔使用者。最終大部分都倒下了,留下了哈囉、美團單車等。
這些非理性價格戰,本質上是資本對市場制高點的爭奪。它們或許帶來了短暫的混亂,但最終篩選出了更有效率、更有創新能力的商業模式,讓消費者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低價。
可以說,沒有這種所謂“非理性”的價格戰,就不會有中國製造業的崛起。
中國的所有現在在世界上領先的工業製成品,全部是依靠價格戰達成規模生產後,才成為了世界第一。
指責中國企業低價競爭,往往成為了地緣政治中對中國企業最大的控訴,但這種控訴是完全錯誤的。
但發改委等機構,居然要將這種控訴變成中國的法律?
結語:
價格是市場經濟中的“靈魂”。政府最好是不要干預或減少干預。
政府機關找幾家企業談一談,這還是一種臨時性的態度與政策,他還有著修正的機會,但將這種對企業的干預法律化,這就意味著干預的長期化、普遍化。
今後,一個小賣開業促銷三天,所有產品打五折,旁邊的商家也可以告他低價競爭,違反價格法。
而市場監管機構,有了更多的自由裁量權和罰款權,又必然帶來尋租和腐敗。
再次強調 ,管制價格,這不應該是政府的職能。
中國有著很好的改革開放經驗,有著長達四十年市場化的改革經驗,我們不要放棄這些寶貴的經驗不用,轉而開始採用更多的干預手段來控制市場。
希望發改委,市場監管局這些機構,少做一點事,更少立一點法。
今天鄭重推薦張老師的新品“張是之經濟圈”,簡單來說,這個下單是“買一得三”:
一個是我的經濟學的教學影片;
二是圈子裡其他內容資源和社群討論;
三是我們智谷趨勢的趨勢研判。
定價499,現在上新優惠只需要365。
下單後停留三秒鐘,會彈出一個微信二維碼,加上我們客服微信,拉你進群。
張老師本人微信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