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城市輪番漲價,我們的水電氣會越來越貴嗎?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文|謝九
最近,全國多個城市上調水電氣等價格。對於普通家庭而言,水電氣是最常見的日常支出,和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為什麼多個城市開始大幅提升水電氣價格?水電氣的漲價已經是大勢所趨嗎?
從自來水價格來看,四大一線城市當中,已經有3個城市在最近兩年宣佈漲價,而且漲價幅度不低,從百分之十幾到三十幾不等。
上海是第一個宣佈自來水漲價的一線城市,2024年初,上海自來水漲價平均超過20%。去年4月份,廣州推出自來水漲價方案,平均漲幅更是超過30%,一度引發全國性關注。今年4月份,深圳釋出了自來水調價方案,自來水綜合價格擬漲價13.05%。四大一線城市當中,只有北京暫時還按兵不動。
《三十而已》劇照
和自來水漲價相比,燃氣漲價的現象就更加普遍。2023年,國家發改委釋出了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的指導意見,很多城市就開始推出天然氣順價方案,將上游價格向消費者終端轉移,由此帶來了一輪天然氣漲價潮。
按照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國內天然氣價格上調的城市多達100多個,既包括一二線城市,也包括三四線城市。比如上海去年釋出的漲價方案,居民天然氣價格從每立方米2.50元調整為3.02元,漲價幅度約為20.8%
和自來水、天然氣相比,我國居民用電價格漲幅相對較小,不過,最近幾年,也是在透過階梯電價改革等方式,進行小幅度的結構性調價。更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幾年,關於居民電價上調的討論也是極多,尤其是2021年,國家發改委公開表示,“我國的居民電價偏低,下一步要還原電力價格的商品屬性。”更是引發了人們對於居民電價上漲的猜想。在自來水和天然氣漲價之後,如果未來哪一天電價大幅上漲,也並不會太讓意外。
這一輪公用事業漲價,表面的原因是運營主體需要透過漲價來彌補成本。不過,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由於房地產市場下行,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收入大幅縮水,無力對公用事業進行大規模補貼,只能透過漲價來維持執行。
《安家》劇照
所以,這一輪公用事業漲價,其實意味著一個新時代到來——以房地產紅利支撐的低價水電氣時代已經終結,公用事業漲價難以避免。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可能將不得不接受未來水電氣價格越來越貴的現實。
一直以來,我國的水電氣等公用事業不是完全市場化定價,所以價格都相對便宜,尤其是和國外相比。
比如自來水價格,我國居民平均用水價格大概在0.5美元-0.8美元/立方米,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很多都在2美元左右,而且除了水費之外,每月還要收取固定的基礎費。即使考慮到收入水平的差異,我國的水費也處於較低水平。按照全球100多個國家水價排名來看,我國大概處於靠後的10%-20%之間。
以電價來看,我國居民用電在全球範圍內也是偏低水平。從國際上看,絕大多數國家的居民電價都高於工商業電價,而我國剛好相反,居民用電價格較低,而工商業電價相對較高。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在於我國獨特的交叉補貼機制,也就是工商業使用者繳納相對較高的電價,相當於對居民電價承擔了一定的補貼。
以天然氣價格來看,中國的居民用氣價格也是處於全球較低水平,除了高於美國和部分資源國之外,低於其他大多數國家。和電價類似,我國的天然氣也是透過工業補貼居民,以及財政補貼的方式壓低居民用氣價格。不過,最近幾年,隨著企業壓力加大,發改委在2023年提出上下游聯動,居民也開始承擔更多的用氣成本,天然氣迎來了一輪大範圍漲價潮。

有完沒完》劇照

今年4月初,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釋出《關於完善價格治理機制的意見》,專門提出“健全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公用事業價格機制。明確政府投入和使用者付費的邊界,強化企業成本約束和收益監管,綜合評估成本變化、質量安全等因素,充分考慮群眾承受能力,健全公用事業價格動態調整機制。”
由此可見,公用事業價格改革,不再只是各級地方政府的自行價格調整,而是已經進入了最高層面的視野,成為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治理的重要內容。
過去很多年來,我國一直對公用事業實施大規模補貼,將價格壓制在較低的位置,一方面是為了保護民生,同時也是為了控制通脹。尤其是在過去經濟高速增長的年代,通貨膨脹是中國經濟的主要挑戰之一,將公用事業價格控制在較低水平,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通脹指數。
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通脹已經不再是中國經濟的主要敵人,取而代之的是防止通縮風險。2023年和2024年,我國CPI連續兩年同比漲幅只有0.2%,今年一季度,我國CPI更是同比下降0.1%
如果中國經濟進入通縮,帶來的衝擊將比通脹更加嚴重,因為在通縮之下,民眾預期未來價格會進一步下降,就會減少當前消費。而對中國經濟而言,當前最緊迫的就是刺激消費。所以,想要避免陷入通縮陷阱,就必須讓物價實現溫和上漲,而不是持續下跌。在這樣的背景下,長期被壓制的水電氣等公用事業價格,就迎來了歷史性的漲價視窗。
《小敏家》劇照
不過,即使我國的水電氣等公用事業價格放開,也並不意味著相關部門可以隨意漲價,置民生於不顧。以發達國家來看,雖然水電氣的價格相對較高,但是當漲價幅度較高時,政府通常會直接發放補貼,減輕民眾的負擔。
其次,發達國家雖然對於水電氣實行市場化定價,但同時對於市場的經營主體也完全放開,形成充分競爭。對於消費者而言,如果哪家的水電氣價格較高,可以隨時切換到另外一家。
相比之下,中國的公用事業還處於高度壟斷階段。對於這一輪公用事業價格改革,在價格放開的同時,破除壟斷也必須同步推進。否則,如果只是放開價格而不破除壟斷,普通民眾將會在這一輪漲價潮中格外弱勢,尤其是那些低收入群體,將成為最大的犧牲品。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小風

招聘|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