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王炸一齣,網飛徹底贏麻了

這幾年,隨著流媒體的全球化發展,劇集的國際化製作也越來越頻繁。
網飛、迪士尼、HBO都早已不限於拍攝美國故事。
而是放眼全球,尋找各個地區的熱門IP,投資製作。
就像剛剛頒出的金球獎,日本題材《幕府將軍》橫掃了電視類多項大獎。
這部劇,同樣也是我去年最喜歡的劇之一。
之前,魚叔陸續給大家分享了2024年十佳電影、八佳華語劇。
今天就順勢推薦我的年度十佳歐美劇
其中既有名作翻拍,也有全新原創劇本,還有真實事件改編。
有厚重的史詩,也有輕盈、幽默的日常。
而這十佳,網飛一家就獨佔五部,且包攬了前三。
不知大家都看過了嗎?
不如今天就來查缺補漏一番——
NO.10《正念謀殺》

「年度最治癒的爽劇。」
這部德國犯罪劇,創意十足。
讓時興的正念冥想課程,變成打工人反殺老闆的利器。

用黑色幽默的故事,道出心靈療愈的侷限,也揭示了打工人的普遍困境。
劇中黑幫、警察等特殊角色,都被撕掉正邪的宏大標籤,被還原出個體的困境。
讓我們看到搭起的草臺班子社會的現實。
也感同身受於這些疲憊不堪的成年人,和他們無數瑣碎的生活難題。

一部關於謀殺的荒誕劇集,具象化了無數「牛馬」平靜的瘋感。
讓我們得以從中釋放自己的無力和不甘,獲得不亞於正念冥想的治癒效果。
NO.9《3體》

「一次耳目一新的全球化改編」
網飛版的優勢主要在於全球化視角的融入、人物塑造的創新和精良的製作。
故事從中國本土跨到更廣闊的國際舞臺,加入多元文化面孔和國際化背景。
的確,這一度飽受詬病。
但魚叔覺得,中國IP在國際平臺上的展示,已經是一種難得的探索和大膽的嘗試。
打破地域、文化隔閡,也有助於挖掘更多普世的情感價值,喚起更多共鳴。

可以理解,對很多書粉來說,還是有太多不滿足的地方。
但至少,它依然憑藉對原著核心主題的把握,在全球範圍內展現了中國式科幻想象的魅力。
NO.8《大巴上的女孩》

「今年最好看的女性群像劇。」
這部劇視角獨特。
從四個性格各異的女記者視角看美國大選。

投票前夕,四人在跟進選舉形勢的路上,展開了諸多話題的探討。
涉及種族話題、性別話題新聞矛盾等現實議題。
也由此揭開了各自的生活、工作困境。
有職場的不公,有家庭的壓力。

大量沉重的議題,卻被處理得輕盈有趣,引人入勝。
既可以當政治劇、新聞職場劇,體會女記者在政治環境中的內外交困,傳統媒體衰落後的前途迷茫,強權之下的渺小無力。
也可以當作大女主劇,看她們在新聞職場上的熱血勇敢,對真相的堅持,對自由的追逐。
就像本劇最出圈的臺詞:
「我的事業,會是我訃聞的開頭。
親愛的,你排在最後。」

諸多因素隱隱暗合,匯成女性故事的恆久光束——
追逐真理,訴說自己,不斷受傷與痊癒。

NO.7《企鵝人》

「今年最精彩的超英劇。」
都說超英已死。
但這部《蝙蝠俠》IP衍生劇,給了我們十足的驚喜。
沒有照著超英漫改傳統路子走,反而拍成了黑幫逆襲片,講述企鵝人從小人物到黑老大的上位史。
男神科林·法瑞爾再度「毀容」。
用精湛的演技,延續了電影《新蝙蝠俠》的暗黑風與反英雄敘事,更深入挖掘了企鵝人的複雜人性與命運掙扎。

不僅致敬了經典如《教父》的黑幫敘事,還注入了當下社會的緊迫感。
劇中奧茲的困境和選擇,不僅是哥譚市底層的縮影,也折射出現實社會中個體對尊重與生存的渴望。
他的敏感、自卑與憤怒驅動了其黑化,而對母親與手下的關懷,又賦予角色深刻的人性維度。

在觀眾普遍厭倦了傳統英雄敘事的當下。
《企鵝人》以其複雜的角色塑造與細膩的敘事打破了善惡的二元對立,展示了人性在權力與慾望中掙扎的模樣。
不僅是一部爽感十足的黑幫逆襲劇,更是對反英雄角色的深刻探索。

NO.6《幕府將軍》

「日版《權力的遊戲》,一場視覺盛宴。」
日本背景,美國製造。
一部少見的跨文化史詩劇
從英國航海員的視角,看日本戰國末期的權力鬥爭,將東西方文明的碰撞與融合刻畫得淋漓盡致。
以德川幕府建立為背景,細膩呈現了日本歷史中的政治博弈、武士精神與禮教文化。
同時將歐洲宗教改革與海上爭霸融入敘事,賦予故事鮮活的時代感。
製作是肉眼可見的精細。
劇組力求還原,從服化道的考究到宏大的戰鬥場景,每一幀都彰顯高質量的美學追求。
特別是在國際明星真田廣之的推動下,劇中所有日本角色均由日本演員出演,避免陷入刻板的西方想象。

這部劇的當下性價值在於,它以東西方不同視角探討文化交流的可能性與張力,展現出彼此理解的重要性。
在如今的全球化語境下,儼然一場深刻又養眼的文化對話。
也為古老的東方文明注入了鮮明的現代觀察。

NO.5《豺狼的日子》

「老派、復古、優雅之必要。」
繼《萬物理論》《丹麥女孩》之後,主演埃迪·雷德梅恩「小雀斑」演技又一次大放異彩。
飾演有著多重面目的殺手「豺狼」。
優雅冷靜、殺伐果斷,性張力爆棚。
在一次又一次的暗殺行動中,變幻容貌、聲音,乃至性取向。
殺手身份的特殊性,給了埃迪表演上的挑戰。
他延續了大銀幕表演方式,將不為人知的情緒藏進細微表情和眼神變幻中。

除了演員外,更吸引人的是劇集品質的復古。
劇中對暗殺過程詳盡刻畫,精細、優雅,堪稱藝術。
追擊過程與動作的呈現,也都相當有實感。
也唯有如此細緻、紮實的呈現,才能用傳統老派的敘事方式,模糊道德觀,將我們引入人性肌理,和純然的光影世界。

正如埃迪在採訪中坦言,自己之所以在兩年作品空窗期後選擇此劇迴歸。
除了對原作的喜歡,還因為創作團隊沒有將其拍成數字特技大片。
而是注重演員表演和行為實踐,從而帶觀眾迴歸到一種傳統踏實的觀看感受。

NO.4《同情者》

「越戰題材的全新視角,卻不止於歷史。」
耀眼的主創班底,紮實的同名原作打底。
導演樸贊鬱,將其頗具文學性的鏡頭與深刻的敘事主題結合。
提供了越戰題材少見的越南視角,拍出這部「越南版《無間道》」。
聚焦於一名雙面間諜的複雜身份和心理掙扎。
因對多方立場和人性的深刻同情,無法融入任何陣營,又在複雜的政治和道德困境中飽受撕裂。

黑色幽默、荒誕現實和辛辣諷刺並存,給人層層疊疊的奇異觀感與反思。
非線性敘事、多重時間線和獨具美學特色的視覺風格,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和歷史背景完美呈現。

既展現了東西方文化碰撞和身份認同危機,也拍出了人與人之間最細微的情感連線。
早已超出了傳統戰爭題材,演繹著今天的現代啟示錄。

NO.3《馴鹿寶貝》

「一把精準剖開畸形情感關係的手術刀。
主演兼編劇理查德·加德,用自己的血淚經歷,創作了這出別出心裁的喜劇。
本色出演一個遭騷擾、跟蹤的喜劇演員。
他僅僅因為一時的善意,就遭死纏爛打,被侵犯私人空間。
眼見對方以死相逼,警察也無能為力。
我們也因此深深代入男主的恐懼不安中。

這部劇好在不僅拍出了這種病態關係的可怖,還試圖剖析其深層原因。
揭示跟蹤狂在家庭、社會層面的心理成因。
還在受害者和加害者之間顯示出一種映象關係。
拍出了人與人之間互相牽制,彼此共生的複雜糾葛。
讓我們看清人們是如何以愛的名義,過度投射自我,滿足一己之私。
漸漸罔顧最基本的平等、尊重,讓熱情和勇氣淪為空洞的姿態。

這不僅出現在偶像和粉絲之間。
更存在於我們身邊處處可見的情感關係中。
NO.2《雷普利》

「光影藝術的教科書。」
改編自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小說《天才雷普利》。
這部作品自1955年後,多次被搬上銀幕。
而令人驚喜的是,雖有1999版馬特·達蒙、裘德·洛等主演的珠玉在前,這部劇仍能拍出獨樹一幟的風格。
導演斯蒂文·澤裡安,在這一版的拍攝上,走了非常藝術化的處理。
從頭到尾採用冷峻的黑白影像,構圖精美,光影獨到,逼格甚高。
內容上,又能讓我們看到殘酷真實的現實。
將一個並不新鮮的「替身」犯罪故事,拍成了一場人性窺探實驗。
透過對階級鴻溝下心理狀態的精準拿捏,喚起新的思考,也呼應著當下依然備受關注的階級話題。

NO.1《百年孤獨》

「公認最難拍的神作,被拍出來了
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之一,文學史上的魔幻現實主義力作。
也是公認最不可能搬上銀幕的作品。
誕生50年後,由網飛買下改編權,耗資5000萬美元,組建全拉美團隊,交由馬爾克斯親兒子掌舵拍攝。
質量超出預期,口碑從8.6分漲到9.1分。
將魔幻、大尺度的情節、龐雜的家族史,以及個體無盡輪迴的虛無和孤獨悉數拍出。
最大程度保留了原作金句。

不少原著黨不滿它過於中規中矩,沒有拍出魔幻主義的氣質。
但在魚叔看來,面對如此恢弘複雜的故事,能將情節和人物關係梳理清晰,切中核心的主題、情感。
不僅讓更多人讀懂這個故事,還能喚起人們對歷史、社會、文化、人性等主題的思考。
已經很值得鼓勵了。
畢竟,太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太久被束之高閣了。
以上就是魚叔今年的十佳歐美劇集。
當然,限於篇幅,還有很多好劇都忍痛割愛了。
像一些質量上乘的續訂劇,《我的天才女友》《萬物生靈》《絕望寫手》等。
還有英劇《謎探路德維西》,美劇《免責宣告》《老練律師》也都很喜歡。
除了這些,想必魚友們也有自己的十佳與我們分享。
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下你心中的年度最喜愛歐美劇。
希望2025年,還能有這麼多好看的劇。
魚叔會跟大家一一分享。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