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劇天花板來了,碼住!

前幾天,魚叔分享了自己的2024年度電影十佳。

還沒看的,趕緊戳這裡回顧:

我的2024年度十佳電影!

現在,終於輪到劇集盤點了。
這次先說年度最佳華語劇

與前年相比,去年的華語劇集略顯貧瘠。
2023年,僅內地一個門類,豆瓣評分8.0+的就超過了20部。
而2024年,內地、港臺加一起上8分的劇集,也只有10部。
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所以魚叔的榜單,也遺憾地未湊齊十佳,只選了八部。
但,每一部都是心頭好。
片單主打一個私人。
不隨熱度,也不依循豆瓣評分。
大致標準,是先看整體品質,再看新意亮點,最後看是否深入我心。
來,2024年度華語劇八佳,榜單奉上——
NO.8 《我的阿勒泰》
「內娛少有的女性凝視視角」
實不相瞞,魚叔覺得這部劇本質是一部文旅宣傳片。
豆瓣8.9的高分裡,有不少新疆壯麗景色的額外加成。
但不可否認的是,它讓我看到了一種獨特的女性鏡頭視角。
一場澡堂戲讓觀眾意識到,同是「凝視」,女性目光可以遠離審判的暴力視角,平靜而安寧。
一個張鳳俠靜坐遠望的鏡頭,焦點從臉龐照拂到髮絲。
滿溢位創作者對女性氣質的讚揚,彰顯著女性創作的溫度。

議題喧囂中,這份目光無言卻堅定。
透過這樣的創作,治癒力更加顯現。

另外,《我的阿勒泰》作為劇集,也與今年的女性電影互相呼應,互為補充。
正如毛尖老師所說:
「從年初的《熱辣滾燙》,到春天的《我的阿勒泰》,到秋天的《出走的決心》,到冬天的《好東西》,人物個個不同,但女性個個爆款……今年,女性大面積的普遍擁有說話的資格,同時擁有被聆聽的資格,千萬不要低估女性在公共空間找到女性夥伴的偉大意義……走過被矮化的人生,生命的豐儉如今可以自己做主,這是女性為自己鬆綁的一年。」
春天裡,已有人上路。
更多同行者,終會相見。
NO.7 《無罪推定》
「臺灣律政劇的又一次邁步」
礙於閩南語,這部臺劇註定小眾。
但魚叔私以為,論品質與議題探討深度,它仍然值得入榜。
劇集改編自臺灣上訴最多、最具爭議性的真實案件之一——
徐自強案。
長達21年的司法纏鬥中,徐自強7次被判死刑,2次無期徒刑,9審才證明自己無罪。
劇中,便講述了這樁冤案從定罪到翻案的全部過程。
全面呈現了調查、取證、起訴、庭審、結案的全流程。
並且,深挖其中問題,從個體到結構,揭露司法體系漏洞。
劇集自查的決心與膽識,透過臺詞表露無疑,令人震動,也讓人羨慕。
與此同時,「無罪推定」的概念討論也從法律範疇擴充套件到當下的日常生活裡。
提醒我們,不要受偏見所控,用其傷人,為它自證。
「無罪推定原則要求,在未經依法判決有罪之前,‌應假定被控告的人是無罪的。誰主張,誰舉證。」
而文明的進步也不止於樸素的正義衝動,‌更在於以理性和冷靜守護人權底線。
我們距離公平的世界永遠有一條漸近線。
或許永遠無法到達,但為你為我,都值得無限趨向。
NO.6 《今夜一起為愛鼓掌》
「2024最『先進』的劇」
這邊還在談性色變,那邊已經開始在拍「性心理治療」的話題了。
劇情從一對恩愛卻「做不了」的夫妻入手,講述他們進行性心理治療的故事。
連帶展示了來治療的不同情侶之間的差異需求,與各自面對的問題。
正如開篇動畫那樣,人類有多不同,身體的交流就有多麼多樣。
如此多樣,說沒有問題是不可能的。
於是不止先鋒的話題,驚人的尺度,連這份坦蕩的創作態度就已讓內娛望塵莫及了。
除此之外,這部劇讓魚叔驚喜的,還有它反常規化的劇情處理。
一對互相恩愛信任的夫妻,透過治療解決了性問題。
但正如軀體表現是心理問題的表徵,性問題的背後是不願直面的心結,以及逃避許久的現實問題。
當一切攤開之後,兩人即便仍然互相喜歡,也依舊選擇了離婚。
「兩個好人,也是會離婚的。」
歇斯底里的分手場面與抓馬的婚姻故事,我們看得太多。
因此,耗盡愛意之前的離開,反而顯得溫情甚至文明。
這份體面,大概便能映照出創作觀念的差距。
NO.5 《繁花》
「王家衛下凡,捧火了全上海」
《繁花》可謂過去一年最火爆的國產劇。
王家衛的「下凡」,不僅讓內娛看到國產劇製作時長的可能。
也給電視劇帶來了一點小小的「電影感」震撼。
黑與金的光輝裡,琉璃虹霓般多姿的上海夜色中,最具「逼格」的王家衛式畫面構圖下,一場上頭的阿寶創業史拉開序幕。
大時代小人物的故事,也有了更摩登帶感的講述方式。
除此以外,劇集還貢獻了今年最具代表性的幾個女性角色、最拉風的老戲骨翻紅、以及最大面積的周邊爆火。
A股討論、黃河路、和平飯店、排骨年糕……一時都是熱詞。
也有不少觀眾覺得此劇形式大於內容,是王家衛的「裝叉」之作。
裝叉有爭議,但上頭卻很確定。
一年過去了,我仍然惦記著阿寶在浦東買的那塊地。
人不響,天曉得,劇集響不響,觀眾有答案。
NO.4 《聽海湧》
「2024最特殊的歷史視角」
《聽海湧》是今年臺劇最高分,也是爭議最大的一部作品。
魚叔選這部劇入榜,是覺得它「新」在少見的創作視角
故事主角的身份十分特殊——臺籍日本兵。
劇情重點,是二戰後一場對臺籍日本兵的罪行審判。
一波三折的問罪過程,與意外頻出的定罪結果,還有因此勾連出的臺籍日本兵的生存狀態呈現,都十分精彩。
內容上,此劇填補了臺籍日本兵這一群體的形象與處境刻畫的影視空缺。
以此為切口,展開對臺灣人身份認同的反思與探討。
從這個角度上看,比起激化矛盾,劇集更像一場坦誠的創作自剖。
讓不同觀眾看到、思考、理解了,同為中國人,一些人生活在不為人知的夾縫中。
從更宏觀的角度上,這部劇也是世界範圍內二戰題材的作品補充。
也能側證出臺劇對各型別劇集的挖掘深度。
觀看影視作品的樂趣之一,便是透過它進一步理解世界的複雜。
理解確實很難,但拒絕理解,問題不會變得簡單。
NO.3 《不夠善良的我們》
「紅白玫瑰故事的創新演繹」
這部劇播出時,掀起一波「臺劇已經top level」的大討論。
魚叔也覺得,這部劇貢獻了今年最精準的臺詞,以及最新模式的女性關係。
故事以一對夫妻的中年危機與婚姻問題做切口,勾連起曾經的三角關係糾紛,刺激出新的故事發展。
劇中,人至中年的自我與婚姻狀態,簡單筆觸便能激起出大範圍的共情。
敏銳的觀察視角,將最幽微的心緒訴諸於最日常的臺詞,創作力令人驚歎。
此外,陳舊的紅白玫瑰故事,也在這部劇裡有了新的可能:
白月光與紅玫瑰互相遙望,蚊子血與米飯粒互相滋養。
在簡慶芬為了張怡靜大聲質問其男友的問題中,在海邊兩個女人的擁抱中,情敵竟成了最互相理解的女性關係。
兩個女人的慾望互相存在纏繞,痛感超過愛情,體現出女性關係的多樣化和複雜性。
類似的真實關係挖掘在其他作品中十分少見,因此更顯珍貴。
NO.2 《天行健》
「好到有一種內娛倒退二十年的美」
這實在是一部被片名耽誤的好劇。
論整體品質,有一種內娛倒退二十年的美。
那時的國產劇精彩、凝練、不注水,《天行健》就是如此。
結果一年了,熱度仍然比不過很多古偶爛劇。
那魚叔就在此再次推薦。
全原創劇本,《御賜小仵作》班底,踏實感穿透故事而來。
劇集立意深遠、結構完整、人物形象立體鮮活。
用清末的一場奪寶遊戲講救國,拿其中的勢力劃分暗示彼時世界局勢。
用代表三個階層、三種立場的三位男主角,論述救國態度與未來。
奪寶驚險上頭,救國熱血激昂。
人物不論男女,有情有義有態度。
臺詞勾連當下,保留歷史意蘊又能聯絡劇情加以創造性闡釋。
對比同期的探案奪寶型別劇集,各方面都好出許多。
在這樣的劇裡,觀眾才能感到被尊重的感覺。
從而激起虛假劇集做不到的情感震動。
深深體會亂世俠氣不滅,民族氣節不亡的壯烈與可貴。
魚叔覺得,多來兩部《天行健》這樣的良心劇,內娛還有救。
NO.1 《山花爛漫時》
「年度最振奮人心的國產劇」
內娛多少年,能出一部豆瓣9.6。
這個評分是觀眾的答案,也是魚叔的答案。
但選作年度最佳,品質之外,還因為劇集帶給我很多驚喜。
首先是處理手法意外的輕盈鬆弛。
面對張桂梅校長的事蹟素材,《山花爛漫時》不拍傳記拍創業,不拍悲苦拍喜劇。
好看,易看,停不下來。
其次,是主題上的多面向。
張桂梅的「創業史」,與學生們的「熱血女高」故事齊頭並進。
另類的青春物語賦予故事雙重熱血,震撼人心。
或許有人覺得,劇集的高分是有原型人物的加持,以及「主旋律」的煽情手法。
但魚叔倒覺得,原型就是牛叉,加持加持咋啦。
也不是有加持作品就能成功的,電影版就是個反面例子。
在十佳電影片單裡,我說到希望女性題材作品能不斷進階。
總有一天主角能拋卻喧囂,篤定上路,專注於開天闢地的事業。
《山花爛漫時》就讓我看到了創作真正實現的可能。
好,以上就是魚叔的2024華語劇佳作片單。
魚友們有其他喜歡的劇,不妨在評論區拾遺交流。
咱們一同期待,2025的華語劇,能帶給觀眾更多驚喜。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白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