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 有深度 有廣度
就等你來關注


主編:丹尼爾 | ID:MRDANIEL777
編輯:耀勻 | 圖:World Press Photo
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
▼
NO.01
懷抱遺體的巴勒斯坦女子
A Palestinian Woman Embraces the Body of Her Niece

PHOTO by Alejandro Cegarra
巴以衝突中,攝影師捕捉到這悲傷的瞬間:在加沙納賽爾醫院太平間,36歲的 Inas Abu Maamar 正抱著5歲侄女 Saly 的遺體,周圍是尋找失蹤親人的居民。
Saly 與母親和妹妹在以色列空襲加沙汗尤尼斯的家時喪生,生命消逝,令人心痛。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衝突升級,哈馬斯武裝分子發動多次襲擊,造成約1200人死亡,250人被綁架。以色列隨即展開空襲,並宣佈對哈馬斯宣戰。

戰初,以色列要求加沙居民撤離至加沙河以南的安全區域,但加沙南部的汗尤尼斯仍遭重轟炸,造成大量平民傷亡。許多死者都是幾天前從加沙市逃離的家庭。
空襲截至2024年3月,已有超過3萬人在衝突中喪生,其中七成為女性和兒童。



NO.02
蓋茲海默的照料
Valim-babena

91歲的 Paul Rakotozandriny 患阿爾茨海默病11年,期間居然無人察覺,十個孩子都誤以為他「瘋了」或因酗酒所致,只有41歲的女兒 Fara 意識到問題不同。
她透過馬達加斯加唯一提供痴呆症家庭支援的機構,獲得照料父親的知識和幫助。

全球範圍,阿爾茨海默病隨人均壽命延長而成為社會問題。世衛組織指出:全球約5500萬人患病,其中60%在低收入國家。馬達加斯加約4萬人罹患此病。

然而,痴呆症的汙名化仍普遍存在,許多人誤將症狀視為巫術。Fara 與 Paul 的故事充分體現了valim-babena 原則:即痴呆症的照料應是家庭與社群共同的責任。

NO.03
漫漫移民路
The Two Walls

PHOTO by Alejandro Cegarra
一名非法移民,正在墨西哥的 Piedras Negras 搭乘被稱為「野獸」的貨運列車。


自2019年以來,墨西哥的移民政策經歷了重大轉變,從一個歷史上對南部邊界的移民和尋求庇護者,抱持開放態度的國家,轉變為實施嚴格移民政策的國家。


因此,缺乏經濟條件支付走私費用的移民和尋求庇護者,常選擇乘坐貨運列車前往美國邊境。這極其危險;多年來,已有數百人從列車上跌落造成死亡或殘疾。


更多移民在途經站點,成為毒品卡特爾或腐敗官員敲詐、綁架或搶劫的受害者。照片記錄脆弱移民的困境,希望增進公眾對移民危機前線人士的理解和同情。




NO.04
戰爭歸來
Returning Home From War

PHOTO by Vincent Haiges
Kibrom Berhane 在加入提格雷人民解放軍兩年後,首次與母親相見。2021年,因政府軍襲擊他位於東提格雷的村莊,Kibrom 在未告知父母的情況下參軍。

他在阿姆哈拉州前線作戰,直至因手榴彈受傷失去一條腿,被送往提格雷首府梅克勒的康復中心,等待假肢並學習重新行走。展現出戰爭的後果與隱秘影響。

2020至2022年,衣索比亞政府軍與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之間的暴力衝突造成約60萬人死亡,140多萬人流離失所。媒體封鎖使國際社會難以瞭解衝突真相。
Kibrom 的經歷不僅是個人的奮鬥,也是對戰爭創傷的深刻反思。

NO.05
逃離
The Escape

PHOTO by Zied Ben Romdhane
攝影照片呈現出突尼西亞的加貝斯,年輕人們正在化工廠附近觀看足球比賽。

自2011年突尼西亞革命以來,儘管曾點燃民主與社會正義的希望,但隨後的十年卻充滿了政治動盪、經濟危機和社會不平等,尤其對年輕人影響深遠。

失業機會匱乏是導致年輕人不滿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加貝斯的年輕人失業率超過一半。約四分之一的突尼西亞青少年有嚴重的自殺傾向,抑鬱症普遍存在。

2022年因通貨膨脹、食品短缺和燃氣價格上漲,抗議活動再次爆發。突尼西亞年輕人在面臨多重挑戰的同時,也展現出韌性與創造力,努力追求更美好的未來。



NO.06
阿富汗:懸崖邊緣
Afghanistan on the Edge

PHOTO by Ebrahim Noroozi
在阿富汗喀布林郊區巴格拉米流離失所者營地,孩子正注視母親乞討回來的蘋果。

2021年塔利班接管後,阿富汗經濟崩潰,外援撤離和資產凍結進一步加劇危機。近2800萬人急需人道援助,其中一半面臨生存困境,400萬人嚴重營養不良。



乾旱、地震及政治動盪使630萬人流離失所。巴基斯坦和伊朗驅逐無證阿富汗人,加劇流離失所者營地的壓力。照片展示出阿富汗民眾在危機中的困境與掙扎。



NO.07
我依然與你同在
I Am Still With You

PHOTO by Wang Naigong
中國遼寧,九兒與丈夫和女兒拍攝家庭肖像,說:「愛是伴隨我一生的行李。」
母親九兒在被診斷為癌症後,邀請攝影師拍攝這個私人的視覺記錄家庭照片,記錄她與孩子們的時光。攝影師使用大畫幅相機捕捉家庭中的情感與關係。

對抗病魔的時光,九兒對每幀影像進行個人解讀,對生活也有更深的理解與感悟。


這個專案記錄了一位年輕女性面對死亡時的情感和精神旅程。九兒於2022年去世,但她的存在依然活在家人的記憶中,呼籲人們以更平和的態度面對死亡。





NO.08
父之傷
Afghanistan on the Edge

PHOTO by Adem Altan,Agence France-Presse
2023年2月6日,7.8級地震襲擊了土耳其和敘利亞,造成超過55,000人遇難,超過330萬人流離失所。
照片中,Mesut Hançer 握著15歲的女兒 Irmak 早已冰冷的手,伊爾馬克在土耳其南部卡赫拉曼馬拉什的地震中,被困於祖母家倒塌的廢墟中,因而不幸身亡。


即使在寒冷的雨中,漢傑依舊一動不動。「拍下我的孩子」,他對攝影師說道。這張照片出現在全球數百家報紙和社交媒體平臺的頭版,成為這一悲劇的象徵。

此次災難的高死亡率部分源於地震發生時許多人正在熟睡,以及建築物質量低劣。儘管停火協議已達成,但阿姆哈拉地區仍然時有衝突,重建前景黯淡。


NO.09
戰爭區的洪水
Kakhovka Dam: Flood in a War Zone

照片中,Viktor 及其志願者團隊,正在從烏克蘭赫爾松的科拉貝爾島撤離。
2023年6月6日,俄羅斯控制的卡霍夫卡大壩爆炸,導致赫爾松爆發洪水。赫爾松是烏俄戰爭的戰略重鎮,曾在2022年3月被俄軍佔領,同年11月被烏克蘭收復。

爆炸原因存在爭議,俄羅斯和烏克蘭互相指責。洪水持續19天,淹沒至少17,500個家庭,並造成數百人遇難。救援工作因赫爾松的持續炮擊而受到嚴重阻礙。

此次洪災突顯了環境和自然資源被武器化的嚴酷現實 —— 俄羅斯故意製造洪水,以減緩烏克蘭的反攻,屬於生態罪案件。

NO.10
荒蕪之地
No Man's Land

PHOTO by Daniel Chatard
德國呂策拉特村附近,鬥輪挖掘機正在挖掘曾種植玉米的肥沃土地,擴大加爾茨魏勒II號五公里以上的露天礦區。

自上世紀中葉以來,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約50個村莊被煤礦吞噬,不僅對環境和社會造成巨大破壞,還採掘褐煤,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硬煤高出約30%。

來自 Kleingartenverein 樹屋定居點的活動人士長期駐紮森林,抵抗能源公司RWE為擴建煤礦而進行的土地徵用。力圖保護森林免受毀滅性的開採活動影響。

在警方的強制驅逐下,最後一個樹屋佔領點 Lorien 最終被清除,標誌著這一場反對煤礦擴充套件的長期抗議活動的結束。

呂策拉特的命運成為德國能源轉型與氣候變化鬥爭的象徵,引發了經濟與環境之間的激烈爭論。也反映出在能源危機的背景之下,更為複雜的政治局勢。

NO.11
魁北克火災區的巡視
A Day in the Life of a Quebec Fire Crew

PHOTO by Charles-Frédérick Ouellet
Theo Dagnaud 掃視遠方,確認消防員巡邏隊已離開,然後他可以將該區域標記為「已受控」。這是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發生的森林火災後,進行的關鍵消防任務。
2023年加拿大經歷創紀錄的野火季,巨型火災頻發,燒燬面積達1500萬公頃,是往年三倍。魁北克遭遇重創,520萬公頃土地燒燬,約14,000人被迫撤離家園。

氣候變化和厄爾尼諾現象是火災加劇的主要因素,不僅造成生命財產損失,還對動物棲息地和原住民社群產生了深遠影響,凸顯出全球變暖帶來的緊迫挑戰。

NO.12
保護帝王蝶
Saving the Monarchs

PHOTO by Jaime Rojo for National Geographic
遲到的帝王蝶,試圖在墨西哥的埃爾羅薩里奧帝王蝶保護區,擠進蝶群中取暖,這是帝王蝶遷徙種群的冬季棲息地。

棲息地的毀壞、農業擴張、光汙染及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嚴重威脅著帝王蝶的生存。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東部遷徙的帝王蝶種群已下降超過80%。
為應對物種滅絕危機,北美民眾正聯合行動,保護遷徙路線並恢復冬季棲息地。


NO.13
乾涸的亞馬遜
Drought in the Amazon

PHTOT by Lalo de Almeida
在巴西亞馬遜州的特費,漁民在乾涸的亞馬遜河支流床上行走,周圍的環境因2023年創紀錄的乾旱而變得異常嚴峻。
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現象導致水位下降,造成此次有史以來最嚴重乾旱,影響200萬平方公里土地,對依賴自然水源和河流運輸的農村和社群造成巨大沖擊。

158個沿河村莊因水道乾涸而被孤立,基本食品和藥品短缺。居民不得不沿著乾涸的河床步行數公里才能回家。這一現象突顯了全球環境危機的迫切和嚴重性。

NO.14
紅天綠水
Red Skies, Green Waters

PHTOT by Adriana Loureiro Fernandez
委內瑞拉加拉加斯街頭,兩名男子正在垃圾桶中尋找食物。人權觀察組織報告,有1090萬委內瑞拉人處於長期飢餓狀態,430萬人甚至會數天不吃東西。


自本世紀初以來,曾因石油富饒而繁榮的委內瑞拉因油價暴跌、經濟管理不善、制裁和政治動盪而陷入困境。


目前,約有82%的委內瑞拉人生活在嚴重貧困中。通貨膨脹嚴重,食品價格高昂,公共服務的崩潰和基本商品的稀缺,使得當地人道主義危機愈發嚴峻。


NO.15
追尋遠古的呼喚
The Return of the Ancient Voices

PHTOT by Pablo Ernesto Piovano
智利阿勞卡尼亞的帕伊拉韋克,當地傳統部落的馬普切人正搬運桉樹。馬普切社群正試圖恢復曾被林業公司佔有的故土,並利用種植地的木材來造屋取暖。

智利和阿根廷的土著居民馬普切人,經歷西班牙殖民和國家擴張,但如今面臨新的挑戰:祖傳土地被用於採礦、林業和水電專案,導致環境破壞和社會衝突。


對許多馬普切人而言,土地不僅是財產,更是文化和精神身份的一部分。環境的商業化破壞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迫使他們捍衛自己的生存空間與傳統文化。


NO.16
巴西示威暴亂
Insurrection

PHTOT by Gabriela Biló for Folha de São Paulo
2022年10月30日,盧拉以微弱優勢當選巴西總統,激起博爾索納羅支持者的強烈反對。2023年1月8日,數千名極右翼示威者在巴西利亞集結,襲擊總統府、國會和最高法院等關鍵民主機構。

事件中記者成為攻擊目標,遭遇言語和身體暴力,裝置被盜或強制刪除照片。
這一事件凸顯了新聞自由的重要性及記者在動盪政治環境中的挑戰。攝影照片記錄了這一事件,並強調捍衛新聞自由與民主價值的重要性,呼籲全球關注。


NO.17
緬甸革命危機
Revolution in Myanmar

PHTOT by Ta Mwe
2021年2月1日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摧毀十年的政治與社會發展。

新政府立即逮捕民主領導人昂山素季及議員。政變後的幾天,民眾抗議迅速演變為全國範圍的和平起義,稱為「春季革命」。

軍方以致命武力和大規模拘留回應抗議,至2023年底,至少24,000名反政變者被捕,4,000人喪命。和平抗議轉為武裝抵抗,發展為人民防衛軍領導的內戰。

為記錄持續的鬥爭,攝影師冒著巨大風險,用模擬畫幅黑白膠捲拍攝,回應「國家進入黑暗時代,失去民主」的感受。

NO.18
失落之地
A Lost Place

PHTOT by Aletheia Casey
系列重新構建的影像,探討澳大利亞2019-2020年森林大火的環境和個人影響,並將其與殖民歷史和氣候變化聯絡起來。

攝影師 Aletheia Casey 透過塗抹油漆、刮除油漆等手法,為風景注入情感深度,象徵外部災難和內心動盪。揭示了生物學、科學展覽與殖民邏輯的歷史聯絡。


透過對比探討殖民主義對生態災難的加劇作用,反思澳大利亞的科學理性化自然觀。不僅揭示了氣候變化的威脅,還反思了殖民遺產在當今環境危機中的影響。


NO.19
汙染的泡沫之河
Pollution in the Cileungsi River

PHTOT by Arie Basuki
印尼 Cileungsi 河,居民在曾經美麗,如今工業廢水造成的厚厚泡沫旁捕魚。
在雅加達周邊。紡織製造、農業徑流和家庭廢水是汙染的主要來源,持續乾旱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威脅到貝卡西地區的水資源供應,以及數百萬居民的健康。
政府對環境法規執行不力,加上經濟發展的壓力,使汙染不僅影響飲用水和衛生設施,還削弱了農業、漁業和旅遊等重要資源,亟需採取緊急行動以保護水源。

願世間和平,願人間有愛

| 詩篇 90:12 |

© Copyright
丹尼爾主編作品 | 盡情分享朋友圈 | 轉載請聯絡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