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法國時,特意在原產地嚐了下傳說中的法棍。
啥也不記得了,就只記得硬,特別硬,超級硬,又長又硬,比我前女友冰冰、娜扎、熱巴、亦菲的心還要硬。
一口咬下去,差得崩掉我幾顆老牙。
感覺這不是食物,這是古惑仔拿來砍人的冷兵器,一棍子可以放倒一個,能從天府三街一直砍到天府五街。
其實不僅法棍硬,歐洲麵包普遍都比中國硬,中國麵包都是軟軟糯糯的很好吃。
我就好奇了,用得著把食物做這麼硬嗎?難道歐洲人天生牙口好?這裡頭一定有他們的道理。
一查,原來歐洲麵包只用麵粉、水、鹽、酵母這四種基礎原料,不放糖、乳粉、不加或幾乎不放油和蛋,因為啥也不放,裡頭氣體少,麵包撐不起來,他們儘量透過控制發酵、噴蒸汽等手段儘量讓皮薄一點,讓剛烤出來的麵包外表很脆,但放久了就一定會硬得跟石頭一樣。
歐洲人看到中日兩國做的麵包通常也想不通,他們遇到咱們這種軟白麵包,就跟歐洲基督徒陡然見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國一樣,有點像又不太像,越看越困惑。
歐包做得那麼硬,是他們千百年時間祖祖輩輩吃習慣了這個味,不硬他們不舒服斯基(不是錯別字),中日是後來學做的麵包,我們祖上又沒傳下來這個口味,那怎麼好吃就怎麼來了。
那歐洲古代,為啥會把麵包烤得這麼硬呢?
製作麵包需要小麥,小麥原是西亞兩河流域的古人,在一萬年前採集野生小麥,後長期馴化改良出來的,最早大家只會把它搗碎磨成粗麵,加點水攪拌成麵糰,在石板上烤熟成麵餅,或者直接泡水煮粥喝。
後來古巴比倫人把小麥帶去埃及,古埃及人是當時人類最先進的文明,他們敲了敲腦袋,給小麥點了升級,找到了發酵方法,搞出了人類最早的麵包,並發展出圓麵包、長條麵包、甜麵包等。
古埃及確實屌派,是許多文明事物的發源地,後面我們還會再提到它。
古希臘師從古埃及,沒辦法,捱得近嘛,從地中海划著船就過去了,他們就把製作麵包的技術傳過去,後來又傳給了羅馬人,傳遍了整個歐洲。
那時麵包配蔬菜,偶爾加點肉,就是羅馬中下層每日主食。
羅馬窮人吃的麵包最多加點鹽,又硬又難吃,富人則喜歡往白麵包里加蜂蜜、堅果、或各種穀物烘烤,也常常切掉麵包皮,把麵包裹上牛奶雞蛋液,放油裡炸好,再淋上蜂蜜吃,這種吃法真是熱量爆炸。
總之羅馬時代,好麵包跟我們中國人現在吃的一樣,又軟又香,並不是冷兵器風格。
那後來麵包的風格,是咋變得跟前女友的心一樣呢?
因為會過日子的羅馬人,被日耳曼蠻族給幹掉了。
蠻族以前是隻會遊牧漁獵,平時吃肉為主,對面包沒啥興趣,把小麥地拋荒了讓地上長雜草喂牲口,後來發現要把人口搞上去,還是得搞農業,但此時小麥產量低,農作物也以大麥、燕麥、黑麥為主,日耳曼人只能用這些食材,做出口感粗澀的麵包。
其實他們也想吃小麥做的白麵包,封建貴族和神職人員還是吃這個的,平民們就只能啃粗糧麵包了。
我小時候看《格林童話》什麼的,裡面就常常提到某個主角被虐待了,家裡人給她黑麵包吃,她就時常惦著想吃頓好的,嚐嚐白麵包的味道。
我在歐洲吃的本地面包都不太好吃,甚至有一絲絲說不出來的酸味,他們那平民吃的祖傳黑麵包一直是這種風格,粗糙堅硬有酸味,但有個好處,能長期儲存,古代燃料很珍貴,吃口熱的本來就很難,又沒有冰箱,食物放久了還能吃,是很重要的被選擇的原因。
我們邵陽就有個食物叫豬血丸子,拿豬血跟豆腐烘乾成黑坨坨,做起來挺麻煩的,味道一般般,我以前很困惑,費這麼大勁把這個做出來幹嘛?吃點別的不香嗎?後來知道了,這食物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長期儲存,是古人出門遠遊時補充營養的重要來源。
那麵包為啥不能吃現成的呢?為啥非要吃放那麼久的麵包?
因為生產工具稀缺唄。
18世紀前,歐洲大部分老百姓,家裡都沒有烤爐,一個村莊共用一個磨坊和烤爐,還得給老闆交錢才能用。
為了省錢,大家儘量一次性多烤一點麵包,為了少交錢,這麵包吃得越久越好,得想辦法延長保質期,那就只能往麵包裡少摻東西,還要烤得越幹越好,所以歐洲麵包才只用麵粉、水、鹽、酵母這四種基礎原料,油和糖放得越多變質越快,回頭烤麵包可花錢呢。
這種麵包放久了當然超級難吃,一般要先用火烤一烤,切碎後得泡湯軟化後吃,西餐廳為啥點麵包配湯,這是人家習俗,人祖上都是拿湯泡著吃的。
歐洲人這樣吃了一千多年鋼鐵面包,祖祖輩輩吃習慣了,乾硬酸糙的口感,就一直保留到了現在。
麵包傳到中國後,我們這吃慣了鬆軟食物,可不慣著歐洲人的習慣,就把麵包做成了香甜軟糯的味道。
說穿了,歐洲人的麵包口味,就是他們中世紀貧窮時,落後生產力遺傳下來的生活習慣。
韓國街頭到處可見的那種沒油水的湯泡飯,也是這麼回事。
我常常在文章裡講這種“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小故事,主要是幫助大家理解特殊事物的形成,去挖出事物的源頭,避免大家用“文化”這個模糊不清的概念去解釋世界。
前面說了古埃及很屌,他們對歐洲食物有影響,其實古埃及對希臘神話也有重大影響。
現在我要從生產力的角度,告訴大家為啥希臘神話那麼奇怪混亂。
這些都是我二十多歲想不明白的事嘛,後來發現都挺簡單的,解釋起來一點都不復雜。
古希臘是古埃及的次生文明,嚴格點說古希臘學習了很多周邊文明,但受古埃及影響最深,畢竟當時古埃及最強離得又近。
古希臘把許多古埃及的文明進行了二創,古希臘很多神對應古埃及的神,像阿波羅對應太陽神荷魯斯(神鷹),赫耳墨斯對應智慧與魔法神托特(朱鷺),阿瑞斯對應戰神安赫(魚),宙斯對應眾神之王阿蒙等等。
在地理上,埃及和希臘有著本質的區別,導致埃及神話被希臘人二創後發生了部分變異。
大家看下面這兩張地圖,兩者本質上的差異是:埃及是一個統一的帝國,而希臘是分裂的城邦。


埃及是中央集權制,在古代時人類自然科學水平太低,搞不明白的事大家就信神明,為了加強集權,提高執行力,只能讓大家相信“中央說的話就是神的話”,法老就被塑造成了活在人間的天神,身上流著的是天神的血液。
法老是這樣給民眾洗腦的:這個世界分為四等人,第四等是普通民眾,第三等是貴族和官員,第二等是我的祭師助手,第一等就是法老我,我是天神在人間的化身。
法老活著的時候,他是守護神荷魯斯的化身,而法老死後,他會化身為冥神奧西里斯(下圖兩位),負責人類死後靈魂的審判工作,決定靈魂上天堂還是灰飛煙滅。

這就形成了一個邏輯上的閉環,生前不聽法老的,死後也不得安生,法老就是規則,法老就是一切,你小子敢不聽法老的話,等著遭報應吧你。
在這套理論裡,法老也委屈:其實並不是我想要統治你們,而是這個世界的規則就是這樣,是你們生下來註定要被我統治,我其實對統治你們沒啥興趣,我也是個普普通通的打工人,是出於工作需要,才勉為其難來統治埃及的。
為啥埃及有金字塔、木乃伊、亡靈書?都是為了配合法老的統治理論而搞出來的唄。
話說了幾千年,死的也說成活的,還有這麼多奇觀習俗作證,埃及人就對此深信不疑。
但這套理論就出現了一個BUG,如果天神跟普通人類生崽崽,那後代的天神之血就不純正了,最多算半神,不是24K純正天神了。
神血不正,那死後也不能化身為冥神奧西里斯,不能審判靈魂,邏輯閉環就要被打碎,那民眾就不服法老統治了。
為了保證後代天神之血的純正,法老就只能內部配婚,越親越好,最好親到哥哥娶妹妹、姐姐嫁弟弟、爸爸娶女兒。
十幾歲時我讀漫畫《尼羅河的女兒》,一邊讀,腦子裡一邊全是“這TM什麼鬼情節”這種震撼,深為震驚又深深不解。
現在知道了,就是為了保持神血純正,但近親結婚容易生出殘疾人,或者遺傳病、基因疾病,所以很多法老天生身體畸形、免疫系統壞死、骨骼脆弱,後面歐洲的哈布斯堡家族也因為這個原因,老遺傳後代血友病。
那有人不禁要問,埃及總會改朝換代啊,換個領導人不就把神血換了嗎?
埃及牛逼就牛逼在這,不管誰上位,想要埃及百姓伺候他,都得叫宣傳部門先神話自己,說自己是神明轉世,什麼“媽媽做夢吞了太陽生下我”、什麼“剛出生,紅光滿室,三日不絕”這種經典段子,神話完之後,還得按規則,老老實實找身邊親人生崽崽,要不死後就變不了冥神,審判不了埃及民眾的靈魂,就鎮不住場子。
然後這套理論,被希臘人學了過去。
所以希臘那邊的神,也是一通亂搞,宙斯自己就是頭種馬,啥親戚他都亂來,其他神也是哥哥姐姐舅舅舅媽表弟小姨一通亂搞。
看這種神話故事,和歐洲的王室歷史,就不要去算誰是誰岳父,誰是誰叔叔了,要是把四五個人的關係連在一起算,那就更沒譜了,沒必要,自己給自己找麻煩,越算越頭疼。
但是希臘和埃及是有本質區別的,希臘可是由無數城邦構成的區域,大家誰也不服誰,每天不是我揍你,就是你揍我,它不是一個大一統的帝國,沒有統一的國家意志。
凡是有統一國家意志的地方,就比較注重集體主義,而沒有統一國家意志的地方,則更注重個人。
因為城邦更注重個人,所以希臘人編神話時,對埃及神話進行二創,神的框架還在,但多添加了很多人性元素,而人性總是愛作,往死裡作,不作死不回頭,作著作著,就悲劇了。
這就是希臘神話悲劇的由來。
埃及神話的背後,是中央集權,而希臘神話的背後,是城邦分治。
埃及還給整個歐洲留下了另一個風俗。
各個統治者都喜歡編故事,說自己有神的血液,為了保證出身純正,剛開始都近親結婚,後來玩這套的少了(除了哈布斯堡),變成權力跟權力結婚,貴族跟貴族結婚,歐洲統治者就覺得,我結婚是為了工作,是統治工具需要,家裡那口子是我同事,那不是我的愛,我得再找個情人,來滿足我真正的精神追求。
所以歐洲王室,除了老公老婆,幾乎在外面都有情人,而且數量還相當多,畢竟他們精神追求還挺豐富的,也就一個比一個玩得花…….
慢慢就發展到,他們貴族夫妻間也是各玩各的,睜隻眼閉隻眼。
像西班牙國王胡安四世,在位50年有上千個情人,連修女都不放過;俄羅斯葉卡捷琳娜大帝有23個情人,她登上皇位還是情人幫忙抓老公坐牢;前兩年剛掛的英國女王老公菲利普親王,他一生也有30多個情人,24個私生子,英國女王從來就不過問,麻了。
中國人看來有點毀三觀的事,在他們那是正常狀態,但要論起源頭,這都怪埃及人,誰叫你們搞撈什子天神下凡嘛。
追根溯源,埃及神話是中央集權的表現,而希臘神話是分散自治的表現,歐洲沿襲希臘,是因為他們那一片破碎,從來沒有人統一歐洲,否則我們今天看到的歐洲神話,估計也會跟古埃及差不多。
2022年我第一次去自貢時,當地小夥伴帶我先參觀了鹽井,再帶我去春華路吃一家傳統蘸水菜,說是當地特色,非試不可。
我吃了兩口,抬起頭問她:以前採鹽煉鹽的工作是不是很熱?
她說:是啊,你怎麼知道?
我說因為這個蘸水菜主打冷盤蘸料的吃法,並沒有啥特別的味道,主打一個冷,那說明以前鹽井工人工作環境太熱了嘛,不想吃熱食。

這家店叫“汝萍傳統蘸水菜”,以冷盤為主
我又說,我們吃的很多食物,都來源於我們的地理和生活環境,湖北長江邊城市多流行吃早酒,也是因為一部分人凌晨打漁回來,需要喝酒驅寒,另一部分碼頭苦力要早起搬貨,也需要吃點東西打底,所以才有了湖北早酒,早上腸胃不適合吃太多腥葷,特殊的生活習慣,通常都來自特殊的地理經濟。
其實今天這篇文章講到的歐洲麵包和希臘神話,只是在反覆論述這一結論。
任何事世間古怪的事物,想不通的文化或習俗,不要急著褒或貶,不要美化它或嘲諷它,而是要理解它。
你要到當地去多看看,多問問,親眼見見他們的地理和經濟環境,多瞭解他們生活的艱難,你就會恍然大悟。
什麼歐洲麵包啊、埃及和希臘神話啊、韓國湯泡飯啊、監利早酒啊、自貢蘸水菜啊,背後藏著的,都是世界各地一代代人,幾千年生活的不容易。
——————————————-
↓點選購買《盧克文作品二〇二一》,年底優惠進行中↓
——————————————–

從19年至今,我們的知識星球已經累計2500+篇優質文章,累計輸出文字400萬+,花一年的錢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評也是源源不斷。
現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幾乎每天更新一篇時政深度點評,瞭解我們對各類新聞熱點的見解,和我們一起進步。
如今,已有40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們一起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規律。
有任何問題或者看更多文章可以聯絡助理:lukewen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