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怎麼會催我買藥?

說幾件小事。
前一段時間,我曾經感嘆美國醫療費用太高。我坐過一次救護車,也就20分鐘不到的距離,居然要收我三千多刀。保險公司支付了一點,還剩下2979要我掏。早知這樣,我慢慢走過去,也不用他們的服務。
為什麼這麼貴?保險公司有兩種理賠方式,一種是協議內(in-network), 一種是協議外(out of network). 協議內的醫生和醫療服務,是保險公司和他們有合同,價格比市場價便宜一些。協議外則是雙方無合同關係,價格較高,病人自己支付的更多,但是像救護車這種多屬外包,常常是漫天要價。需要使用的病人,通常狀況不佳,哪有可能搞清楚是不是網路內。我多次和救護車公司解釋,他們就是不聽。而要我跟保險公司去講。 
於是文科生用三寸不爛之筆,來回發郵件,保險公司做了一番調研,多賠了三五斗。最後,餘下需要支付的只剩下四百多。我還沒收到賬單,或許會來,或許永遠不會來。我的另外一筆賬單,後來也從四百多,砍到了一百多。
保險公司基本上還是比較靠譜的。
再說一件小事。去家庭醫生那裡年度檢查的時候,我問醫生,另外一個醫生給我開的降糖藥,一瓶要700多,能不能給我找個替代的,普通的,價格便宜一點的。醫生好奇,說你自己支付的co-pay多少,我說30. 他說那也不多啊。我說正是,就是我搞不懂,為什麼我付30, 保險公司付那麼多。我感覺保險公司為人民服務,支付太多,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醫生說他從業這麼多年,還很少有我這種病人,替保險公司操心的。他說你其實不用替他們省錢,保險公司會算賬的。如果你不吃這個藥,突然身體狀況惡化,他們支付更多。他現在付這個錢,對他們還是合算的。 
一想還真是這邏輯,我們去體檢,保險公司還給我們返現金 —— 其目的也是讓我們多去體檢,防患於未然。雖然這一切萬惡的資本主義都精算過,但頗為人性化。 
事實上,他們在我住院出院後,曾經給我指派了護士,多次在線上指導我如何注意,如何吃藥等等,直到我說不用追蹤了。乖乖隆裡冬, 這簡直是老幹部的待遇了。 
由於身體狀況完全好轉,我吃藥也馬虎了,索性不吃了。藥房開的藥我也不去取了。
過了幾天,保險公司就找上門來,發郵件囑託我不要忘記去拿藥,甚至告訴我如果不方便去取藥,有什麼辦法可以在家透過郵寄的方法去領取。怎麼知道的?都是大資料告密的。 
等等,不知道我拿藥,更多是你們自己出錢嗎?哪有這種保險公司?不過想到醫生說過的話,還是理解了很多。但這種提醒,還是讓人感覺溫暖
和英國、加拿大等地相比,美國醫療費用高昂,體系更錯綜複雜,但一旦適應了其中的邏輯和舉措,就難以適應其他的方式。人不怕有規律的複雜,更怕混亂的無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