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Cassie
記錄一個事。
上週五,我去參加了中國銀行的臨時股東大會。
沒什麼大事。
就是銀行股今年挺火。
報個名看看、瞭解下,順便看看現場有啥好玩的~
去之前我還憧憬著——
持有中行的收息佬都長什麼樣?是不是以叔叔阿姨們為主?
到了之後,我有點懵逼。
我被引導進一個很小的會議室裡,裡面坐了大概十幾個人。
大夥特別嚴肅。
穿得特別正式,一身西裝革履,帶著公文包和電腦,髮型精緻,皮鞋鋥亮…
估計是機構投資者代表。
除了我,沒有第二個閒人了吧?


會議流程也很快,董事長在電視螢幕裡blabla了幾句,投了個票。
幾分鐘就結束了。
我只來得及拍了個照片——

大夥已經全都離場了


可能大家都是代表機構來點個卯?
臨時股東會,像我這種真· 個人投資者,挺稀少。
我沒看到第二個…
跟我blabla:
持有這幾年,感受是不是很好呀?
當時為什麼買呀?
我就反問:
你們自己預料到,中行股價能漲這麼高嗎?
董辦女士說——
說實話,沒想過,真沒想過。
“我們也有點懵,自己當然努力經營,這兩年經營也沒變好呀。基本面也沒啥大變化,哪裡知道它會漲這麼高呢?”
“可能是因為險資在堅定買吧。
經濟大環境不太好,銀行相對來說,還算穩”
小姐姐還專門cue了一嘴農行。說幾年前就有人看好,但身邊人聽了都不以為然,結果錯過好股了。
表達了一下遺憾之情。
可能因為農行漲得更猛吧


大概就是這樣,我們又隨便聊了幾句。
也就告別了,也沒啥好吃的。
大家日常也可以關注下,自己重倉股票的股東會、電話會。
不忙的話,可以參與下~加深瞭解~
二
我本想幫讀者問下,大夥關心的事:
銀行股,還能買麼?
但我想,對方可能也並沒有答案吧~有也不方便說。
就沒問。
但,微信後臺真是烏泱烏泱的人問——
現在還能買銀行股嗎?能買XX收息股嗎?
哎,我答案是:
能,也不能。
收息是一種理念。
真是衝著吃分紅去買,就找找股息率還不錯的,商業模式堅挺的,買入。
穩穩放著吃灰、收息,就行了。
譬如銀行,哪怕這兩年股價已經翻倍了,目前股息率還有4%呢。

這個股息率算不算誘人?
絕對不低了,十萬塊錢一年收4000股息,挺香。
但,90%的人潛臺詞其實是:
它們能不能繼續大漲?
不漲就是失敗。
那,我真不知道答案了。
它有跌的風險——
它已經漲了挺多,股息率已經下降挺多。隨著壞賬上升,基本面也在變差。
它也有繼續上漲的機會——
四大行基本面還算優秀的呢、險資也認可,猛猛買進。
要不要買,就考驗你自己的信念感。
像我——
一直持有大量銀行股,沒打算賣,但我也下不去手買更多。
我買過7、8%股息率的銀行股,看不上4%以下的它。
索性就不買了。
我對收息股也有分類的。
經過幾年的實踐,對某幾個股票,它們越跌、我越敢買。
但還有一些股票,它如果跌跌不休到一定程度了,我就不敢再買了。
甚至還想割肉。
說白了,到最後都是考驗自己的信念感,自己對公司的熟悉度。
答案在自己心中。
而不是靠別人灌輸。
投資時間久了,不是跟別人PK撕扯,更多是跟自己的內心搏鬥了。
這裡有條萬金油的策略:
如果拿不準,不碰也沒事。
不要挑戰難題。
做自己熟悉的題,更容易在股市長久賺錢…
PS.
我問了中行小姐姐,有沒有可能,再增加分紅次數?
比如,一年分四次,每季度一次?
小姐姐說:
經常有人提議~~
但——增加次數的話,成本變高了,也耗時間,希望股東理解我們。
“沒什麼意義呀,反正錢也不會增加”


PSS.
最近行情很暖。
閨蜜心情大好,她失業了一年多。工作找不到,房子還不停降價,股票也套牢。
找不到一件好事


最近至少股市迎來了轉機。
她跟我憧憬著:再多漲漲,把房子虧掉的錢,從股市找回來…
我鼓勵她:
股市一牛,說不定房價也不會跌那麼快了,雙喜。
她聽了更高興了~
h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