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BA曾經是身份的象徵,也是贏取金錢後對自我的獎賞。創業大潮下,一批新貴崛起,傳統的老錢們也開始經歷代際傳承,現在,他們開始換車了。
這是關於財富的故事,也是嗅覺先行者的選擇。

潮流
從浙江開車回上海的路上,黃昊鳴突然感到腰部一陣疼痛,他不得不把一隻手伸到腰後,透過按壓緩解。
四年前買的這輛進口車,座椅不太舒服,幾乎一上高速腰就疼。
身體給出的訊號,一再提醒他年齡的增長。他有兩個孩子,大的10歲,小的7歲。去年春天,他送老婆去機場,兩人談到一家人自駕遊的計劃,黃昊鳴突然意識到,兩個孩子已經這麼大了,現在的車空間顯得有些逼仄。
妻子更偏向換一輛BBA(以賓士、寶馬、奧迪為代表的傳統豪車),黃昊鳴卻不這麼想。
他是那種有股子極客精神的人,受到喬布斯的影響很大,崇尚科技感。第一批用蘋果手機,也早早地投身網際網路創業的熱潮。
2011年底,他加入一家頭部酒旅平臺,負責專車業務。眼見出國遊的需求快速增長,他被刺激到,便於2014年辭職離開,創立了海外租車平臺“惠租車”。抓住了風口,公司起勢很猛,有一年營收做到了6個億。現在這輛進口電車正是那時候買的,當時電車在國內還是新生事物,國民接受度不高,是弄潮兒的專屬。
時移勢易,如今電車已經得到廣泛普及,一眼望去,馬路上的綠牌車密密麻麻。
最終,他換了一款6座的電車SUV,既能讓一家人坐得舒服,也適合日常的商務出行。
李恐龍想換車,則遭到了妻子的阻擊。
身為一名廠二代,80後的李恐龍差不多保持5年一換車的節奏。家裡的服裝和皮具生意,供養著殷實豐裕的生活。如同玩具,汽車換了一輛又一輛,卻總是在BBA一類的豪華車品牌裡打轉。
換車的念頭隨著形勢的變化劇烈來襲。疫情之後,進出口貿易頗受影響。在廣州,一些原本常和李恐龍一起開車出來玩的老闆朋友,賠光了身家,甚至有人破產。李恐龍記得,有一位朋友原本家裡有好幾輛車,公司倒閉後,他把車全賣了,只留一輛平時代步。
見多了急起急落的生活,他突然意識到,舒適、安全才重要,國產新能源完全符合自己的需求。
“花四十幾萬買個國產電車,你是不是有病?”妻子聽說李恐龍要把現在的美系豪車換掉,直接一盆冷水澆了過來。結婚9年,妻子深知李恐龍對汽車的熱愛,只是她對國產電車知之甚少,少數幾個能叫得上名字的都是世界豪車品牌。
她認定丈夫鑽了牛角尖,於是退一步,建議李恐龍買一輛進口電車,錢全部由她來出。李恐龍使出渾身解數,終於說動了妻子,經過多方對比後,他還是選擇了自己最鍾愛的那款。

圖|李恐龍最終換了一輛自己喜歡的車
創業者是我們社會中的財富新貴,曾幾何時,他們急於以汽車品牌符號來標識自我身份,這造就了對BBA等豪華車的狂熱追捧。而隨著新貴們年歲漸長,經歷世事浮沉,特別是有了家庭和孩子後,就掀起了新的換車潮流。
00后王梓寒是那種天生就要創業的年輕人。從高中起,他就開始做商業社團,每年都遠赴上海舉辦商業模擬比賽。高考後,他就讀於一所知名的中外合作大學,大學期間創業,做起了海外留學諮詢專案,開始在社會上獨當一面。
人生的第一輛車,王梓寒就決定選擇國產電車。那時他還在汽車企業實習,身邊同事多數都是比自己年齡大的80、90後,對生活的品質要求較高,身上透露著成熟穩重的商務氣息。他發現這些比自己年齡略長的精英群體,都是開的電車。
這種氣質吸引著他,在對自己未來形象的設想中,他覺得自己應該擁有不錯的一輛。在做留學諮詢專案賺了些錢後,考慮到要經常進行商務洽談,要展現出沉穩可信任的氣質,他大膽地買入了一輛蔚來。當時王梓寒甚至都還沒有駕照。

陪伴創業的車
黃昊鳴購買的第一輛車是為了結婚。那還是他創業早期,主要考慮的價值是居家實用,因此他買了一輛日系車。省油,維修起來也比較便宜,經濟實用。這輛車陪伴了他和妻子五年時間,走過數萬公里。
2013年,他第一次前往美國自駕遊。從舊金山啟程,沿著寬闊的一號公路一路賓士,美國西部的絕佳美景令人沉醉。當時中國人想在海外租車進行自駕遊,面臨著很多困難。駕照、行程、保險、停車、加油、租還車以及翻譯,任何環節出了岔子,都會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這裡面存在一些沒解決的使用者痛點,他為此感到興奮。
回國的第二年,他在上海創立了“惠租車”。那時正值全民創業的熱潮,但黃昊鳴一連見了五六十個投資人,一天見五六個,磕磕絆絆才搞定了融資。等到公司開起來,境外租車業務篳路維艱,時常都有關張的風險。
黃昊鳴咬牙堅持,帶領團隊從3個人擴張到230人。
從事汽車租賃創業,讓黃昊鳴清晰地注意到汽車市場的動向。上海等一線城市,是新能源汽車最先出現的地方,隨著時間推移,新能源汽車品牌越來越多。最初新能源車車主幾乎都是年輕人,而現在家庭選用國產電車已成為潮流。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超過832萬輛,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汽車新車總銷量38.6%。
因為從事與汽車高度相關的創業,黃昊鳴深知大眾客戶特別是新富階層對汽車需求的變化,正在從實用上升到舒適和品質。
車陪伴了他的創業,如今賺到錢的黃昊鳴,也希望將財富果實分享給長期默默支援他的家人。換一輛更舒適的車,能給逐漸長大的孩子以升級體驗,也是精神激勵。

李恐龍的換車史,則是兩代人的創業史。
他的父親是新加坡華僑,母親是廈門人。父親在菲律賓做果汁生產工廠,國內還辦了服裝廠、皮具廠等。小時候家裡的服裝廠不大,在廈門一棟破舊的三層建築樓裡,常有七八個阿姨在車間縫衣服。
李恐龍的童年,正是東南沿海加工製造業蓬勃興盛的時代,整個社會都熱情洋溢地擁抱外部世界。李恐龍經常跟著家人去香港購買汽車模型,對各類汽車品牌如數家珍。2011年,從北京一所大學畢業後,李恐龍回廈門在父親的汽車保險公司工作,成為一名汽車查勘員。同年父親換了一輛豪華德系車,李恐龍順帶繼承了父親的日系車。
接手老款二手車兩年後,李恐龍又在父親的安排下接管服裝和皮具生意。接班的李恐龍立志要做出與父親不一樣的成績,在經營廠子上,李恐龍不同於60後父親硬派的風格,他更善於與員工們溝通,常常在車間裡和員工們加班加點,沒有一點老闆的架子。
兩個廠子十多個人,等李恐龍把廠子遷到外貿更便利的廣州後,員工發展到五六十人。經營收入逐年遞增,廠二代李恐龍向家人證明了自己管理公司的能力。愈發自信的他開始了對汽車的追逐,他換掉舊車,買了豪華大氣的美系車。和妻子結婚後,他又給妻子買了保時捷。
順風順水的生活裡,李恐龍恣意享受著自由,結婚9年,他和妻子一直沒要孩子。等到近幾年外貿生意受阻,服裝和皮具出口受到影響,收益減少了30%,李恐龍漸漸有了煩惱。逆境帶給他沮喪和挫敗,同時也觸發了他的好勝心,他更加盡心打理著家裡的生意,努力以自身的穩定來克服現實的波動。

圖|今年6月李恐龍自駕來到甘肅酒泉
度過難關無異於二次創業。在目睹了周圍一些生意朋友的破產失敗後,生存下來的李恐龍感到自己心性變了,他的抗壓能力比以往更強。
創業搓磨帶來的內向尋求,也使得他對汽車產品的價值注意發生了轉移,他注重車的內在品質,青睞舒適有科技感的車型,如同創業人生一般,沉穩中要有不服輸的鋒芒。

車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李恐龍喜歡把自己鍾情的東西,推薦給身邊的朋友。2021年,他發小開的是一輛路虎攬勝,本想換一輛賓士大G,被李恐龍勸阻。他告訴發小,國產新能源汽車不貴,又有科技感和商務感,要身份有身份,要顏值有顏值。
發小聽從了建議,“後來他還感謝我呢,給他省了一百多萬。”李恐龍說,這幾年,他身邊的企業主朋友,基本都換成了新能源車。新能源車給新一代創業者一種輕裝上陣的感覺。
開什麼樣的車,往往就能聚攏起什麼樣的人。在廈門,他時常在路上遇到開同款車的人,雙方還會相互鳴笛示意。
現在李恐龍已經是當地蔚來車友會的會長。每年他都要組織三四次長途自駕遊活動,五六臺車,十幾個人,一般是從廈門出發,途經長沙、成都、理塘、波密、林芝、拉薩、珠穆朗瑪峰等地,全程13000公里。今年他已經跑了兩次,一次跑了青海大環線,一次跑了雲南環線,還有這次的珠峰環線,都在一萬公里左右。

圖|今年十月李恐龍和車友行駛到西藏
參與自駕遊的人基本都是創業者和企業主,這樣的長途跋涉,能夠鍛鍊一群人的凝聚力和協同能力,孕育彼此的信任。他在車友會上認識了一個武漢車友,代理著國外的一個音響品牌。李恐龍學習能力很強,花半個月時間就完全掌握了對方的業務模式。互相信任的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合作。
從2023年12月開始,李恐龍與車友合作的車載音響業務已經幫助300多位車友改裝了座艙內音響系統。
獨立沉穩,是00后王梓寒創業追求的人生目標。做留學諮詢業務後,王梓寒更加明白,這樣的氣質也是打動客戶的關鍵。
留學諮詢專案本質上是服務性質的工作。他看到了無數家長對孩子未來的焦慮,有一次半夜,一位學生家長打電話給他聊了兩個多小時,王梓寒耐心地陪聊,安撫家長的情緒。他發現,只有自己沉穩有定力,才能夠幫助到焦灼的家長們,讓他們冷靜下來思考孩子的前途。
如今,王梓寒已經完全是一名沉穩職業的商業精英了。開著商務款的蔚來,400天裡,他輾轉於江浙滬皖洽談合作,行程33000公里,一派風塵僕僕的商務範兒。像王梓寒一樣的00後群體新能源車使用者增長迅猛,懂車帝平臺使用者資料顯示,00後比90後更青睞國產品牌和新能源車。
作為創業新人,王梓寒對自己選擇的汽車品牌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有溫度。有一次他去深圳出差,租了一輛蔚來,路上不小心追了尾。他打電話給蔚來的人,工作人員首先詢問他是否受傷,告訴他,車維修和理賠的事不用管。
少年上路不孤單。去年,王梓寒決定休學,全職創業,目標是做一箇中外合辦大學的學生交流平臺。雖經歷了投資不順,合夥人退出等挫折,但王梓寒並不灰心。

圖|2021年王梓寒在上海參加教育年會
放棄BBA後,黃昊鳴的生活軌跡也被改變了。
工作之餘,他時常載著一家人出遊,汽車軌跡遍佈江浙滬一帶。現在這款車除了空間大,換電服務更讓他滿意,中途換電只需幾分鐘,能夠避免去充電樁排隊充電的情況。
他清晰地感知到,自己仍然是一位極客,就像時下如火如荼的新能源車一樣,他還有銳意創新的勁頭,而且多了一份持重和網際網路創業者的務實低調。
最近,黃昊鳴經過慎重思考,決心入局食品賽道,創業再出發。新的賽道,新的業務,黃昊鳴覺得自己背後的邏輯依然沒變,想把有價值的好東西分享給使用者。
他過了40歲,但仍然年輕,敢於上路。
*應講述者要求,文中人物資訊有模糊
– END-
編輯|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