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避雷宇宙越來越離譜了

如今中國遍地是雷神。
比如他們第一個敲打物件是恐龍。
有人怒斥環球影城裡的恐龍太假了,沒有2億年前侏羅紀那種腥臭味,所以呼籲避雷。
也有人質疑常州恐龍園在拿假恐龍敷衍,太出戲了。
可能有人還不知道一個生物學常識,那就是恐龍已經滅絕,否則大導演斯皮爾伯格會整天賴在中國,拍恐龍拍到金盆洗手。
然而反常識想法依然很多,發帖者隨時隨地發現一個視角,抱怨全中國的景點都在掛羊頭賣狗肉。
他們避雷故宮,理由是沒有吳語講解,而不考慮吳語十里不同音這些事實。
他們避雷景山公園,覺得不如下載網圖來欣賞,哪怕它只要2元就能看清北京中軸線。
2塊錢了,還要啥腳踏車。
反正輸出的奇葩需求千千萬萬,就差到海邊來一句:
“太平洋怎麼不加蓋啊,這件事你們得負責!”
於是各地文旅淪陷了。
首先遭殃的是西安。
有隻鳥在高空隨地大小便,鳥屎拉到了一個大哥身上,也濺到女孩身上,她抱怨自己差點出現心理創傷。
誰曾想,秦始皇也被拉出來訓話,他的問題在於兵馬俑離市區遠,當初你嬴政為什麼不修近點。
再到了兩個月前,西安城牆沒裝空調也被批判,因為發帖者夏天爬城牆熱得夠嗆。
後來川普成了大輸家。
因為成都本地人不講普通話,一定是藐視我,看看廣東那邊都說普通話了。

然而更傳統的敘事裡,

在廣州說粵語才是地道的排外行為


高手過招,招招致命,招招只找對自己有利的資訊,來一場扣帽子大賽。
這促成了避雷城市的行為藝術。
柳州勸退,因為去吃麥當勞沒給吸管;
珠海勸退:自駕去珠海,在路上撞車了;
還有澳大利亞,離家太遠。
發帖者一定要透過某種誇張手法,來控訴這個時代的不公,來表達自己的委屈,哪怕這些問題更像是自己造成的。
所以為了顯得更客觀,更高階一點的玩法是擺數字。
到了瀋陽,吃自助盒飯都要避雷,完全不顧五六十個菜隨便吃的優惠選項,可能想把15元吃出1500塊的效果吧。
去了哈爾濱,吃了135元,要求店家抹掉5元,店家不幹,就怒斥城市排外。
玩著玩著,互相矛盾的觀點出現了,在同一網路競爭那被情緒帶動起來的流量。
山西人長得胖,勸退
山西人多瘦子,勸退
地域黑大亂燉了完全沒有盡頭,因為這種荒誕、毫不入鄉隨俗、攻擊性很強的帖子總會找到下一個倒黴蛋。
比如總喜歡集結在青島這個地方:
我不允許有陰天多雲,颳風下雨更是死罪;
我不能容忍五四廣場沒有沙灘。
我扭傷了,心情很差。
我認為青島不會好好說話,因為聽不懂方言。
我更不能原諒這座城市沒有帥哥。
所以還能去哪裡呢?
上月球吧。
目前月球上阿姆斯特朗給了好評,還沒人給出差評。
很多時候,不願意為自己的愚蠢買單,要光是自己惱羞成怒倒還好,就怕牽連到其他人。
一位媽媽發帖嘲諷杭州國家版本館高攀不起,原來她家4歲的娃快爬過欄杆,翻外面了,工作人員就拿“禁”字來提醒。
另一位寶媽帶襁褓裡的嬰兒,去海拔4900多米的折多山,孩子高反後嘴唇發紫,她就聲淚俱下控訴川西騙了她。
她們不知道,這些情況是自己把孩子生命架在火上烤,跟景點毫無關係。
更何況,自己不看景點提醒,反倒願意深信另一幫人轉發的不正規驢友秘訣,不是嚴以律他寬以待已,又是什麼呢。
最經典的就是我在南京吃飯沒付錢的一幕。
發帖者認為自己沒逃單,只是忘了,反正以後不會再來南京了,還暗諷“來南京旅遊吃飯一定要記得付錢”。
問題在於這不是基本生活守則嗎?
正是這則帖子是把避雷宇宙帶上了一個小高峰。
從此在這樣的敘事裡,徹底失去了對當地風土人情和法律規範的尊重,情緒純粹到只要自己沒佔到便宜,就是吃了大虧。
還一個勁地強調這座城市因為我的到來而蓬蓽生輝。
一傳十十傳百,避雷宇宙變得有恃無恐了。
一個網友選擇硬剛一輛動車,說沒有充電口。
也不是他一個人這麼覺得,評論區有人表示絕大多數高鐵有插座,沒插座的就應該被批評。
後來他們覺得不夠,找了一個火車站來指指點點,這次理由變成了更過分的不讓帶剪刀了。
錯都在對方,他沒有想到我的習慣,他沒有考慮我的特殊性,他該負責。
習慣了這一套後,樸素點的網友喜歡賣慘。
說武漢大學鐵石心腸,因為校內景區沒有租輪椅的服務,校內免費小巴不給校外人用
聰明點的網友則會一箭雙鵰。
表示堅決抵制攜程和東方航空,接著請兄弟們幫忙擴散帖子。
真當網友上前去問怎麼回事時,他說“沒到簽證有效期就不讓我入境”。
說到航空公司的避雷帖,博主廖信忠做過一個詼諧的總結。
避雷的理由也很豐富:延誤、座位擠、飛機餐難吃、服務差、顛簸、開得快暈機、滑行太久…
當然最經典的就是“春秋行李託運竟然要收費,避雷!
最近一兩年,你還能發現有的人純粹是因為雷暴天氣不敢飛,所以不分青紅皂白地編排航空公司。
意思就是那個意思,什麼都能避雷,就看你想象力高不高了,還有會不會把握時間。
比如在小紅書、抖音上一個梗火了,就要恰如其分地輸出各種避雷帖了。
海鷗不吃食,打市長熱線投訴退錢;
質問市場監管局,兩隻梭子蟹顏色為什麼不一樣;
在韓樂坊吐槽文化入侵嚴重;
……
這就叫懂得吃流量飯。
孰不知,沒有一個事物是完美的,但很多人一點也看不到好的地方,滿眼都是缺點。
換個角度看,總是看不得別人的好,應該也蠻心累的吧。
當然,許多避雷貼的本意是好的,想讓大家少花冤枉錢,不被騙。
因為有些景點名不副實。
隨便一片花海就是莫奈花園,任意一顆不成群的樹就是孤獨,兩三個臺階組成的水池莫名其妙成了瀑布。
出片效果大於一切,把實物誇張放大1000倍以上不在話下。
就出現了成都的微縮版古希臘。
最離譜的是,把桂林西站對面的施工現場,拍成“小冰島”。
事實上,泥巴路遍地的工地裡,進進出出很多車輛,對普通人並不安全。
也就是說,這時候避雷帖的出現有很明顯的正向價值。
但另一邊,不做功課,貿然行動,全然把鍋甩給當地,肯定也不客觀的。
現成的例子就是《黑悟空》火了,山西很多縣市一下子熱鬧起來。結果一群一群人蜂擁而至,遊客數量超過當地景區的接待能力。
對此,景點也會出來提醒,不要再去湊熱鬧了。
這種情況也多多少少發生在了之前接到潑天富貴的淄博和天水。
第一次來,沒有做攻略或者對文博和產品不瞭解的人,在擁擠過程中,好感度難免下降。
只是對於侵犯隱私權或者名譽權毫不在乎的巨嬰來說,更喜歡掐頭去尾說對自己有利。
就在之前的天水,有人發影片表示2份麻辣燙花了260元
最後一查原來11人吃了這麼多。
(商家得知此事後,也打算報警投訴)
這類帖子下,你幫景點商家反對,發帖者會說他就是長得醜不適合我胃口不行嗎,他放的辣椒不是奇數我不喜歡。
接著,牆倒眾人推,無論青紅皂白跟著踩一腳。
有的爆料開店一個月,已經被6個避雷帖子傷害了。
因為這招背後已經出現了利害關係。
“吃個火鍋,吃個烤肉,回去寫避雷。等商家聯絡TA,商家為了息事寧人,退錢刪貼,不好吃你下次就不去就是了。”
“同行也惡意抹黑避雷,打著自己光棍不開店網暴不了,對商家有意見就惡意的到處抹黑網暴,汙衊。什麼時候個別APP成了一片負能量惡意的發洩口,惡魔的天堂。一邊收著商家的推廣費,一邊給負能量貼流量。”
反制手段並非沒有,就是打官司。
2023年4月的一份判決書顯示,忍無可忍的商家決定告惡意差評的博主侵犯名譽權。
原來一位博主先是找錯物件,再給錢讓他人刷評論,然後還到自己認錯的商家店鋪裡誘導潛在消費者搜尋避雷帖。
他一通操作,有消費者就退單了。
好在證據鏈清晰的情況下,商家打贏了官司;但一年後結案,賠償能否彌補損失也是一個問題。
可以確定,這時候避雷帖已經被玩壞了。

還是那句話,避雷貼一開始是好的,只是後面越來越誇張了,誇張到如今已經臭名昭著了。
你一發避雷帖,別人就覺得是在寫張冠李戴、以偏概全的小作文。
最後出現了狼來了的效果:狼來了喊多了,大家再也不相信狼來了。
這對景點和商家不好,這對同樣需要借鑑他人差評的消費者也不好。
值得慶幸的是,大多數網友明事理,看到極不客觀的批評,就會湧向評論區怒斥:
“避雷手機、景點、遊戲,啥都能避,就是沒在生前叫爸媽做好避孕!”
“天天跟避雷針一樣,哪裡都是雷,那就是不是雷的問題,而是屋頂這針的問題。”
這些狠話背後,有一個淺顯的道理:接受這個世界的差異,才能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
如果不呢?那我也無話可說了。
-END-
搞了個知識星球,名字叫【雷叔講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資炒股的思考。
還會有房產投資、旅遊攻略、一些不太方便發的文章,或者怎麼做自媒體等等。
現在發了一些專欄文章,都是公眾號不會發的,現在進去都能看:
總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過來玩。
群裡現在已經有330個小夥伴了,大家沒事可以當成個論壇扯扯淡也不錯。還會拉微信群扯淡聊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