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榜315的“最強反派”,還在逍遙法外

內容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金錯刀
作者 | 張一馳
推薦人 | JIANG
今年央視315晚會,觸目驚心程度讓不少人破防。
女性衛生巾被曝出垃圾堆裡挑出“二等品”翻新,再以7000元/噸高價賣出,利潤翻了20倍。
蟑螂橫行的車間裡,工人徒手加工衛生巾,原料裡甚至有蟲卵和菸蒂。
國內最大的家電維修平臺啄木鳥平臺,顧客本以為請到家裡是幫忙維修的,結果是趁火打劫的。
更換個成本20元左右的點火器,張口就收費250——主打原則就是無病亂修、小病大修。
要說衝擊力最強、受眾範圍最廣的曝光就是一天狂打10萬通電話的AI外呼。
2025年的央視315晚會,用一條黑色產業鏈撕開了AI技術最不堪的一面:
宣稱自己已經是市場上外呼智慧機器人技術上的第一梯隊的公司,可以做到讓AI機器人一次同時打100個電話,一天打10萬通電話。
更刺激的是,還能隱藏電話的真實地址,自動匹配當地的號碼,騙取被呼叫手機使用者的信任。
這家公司生意好到對外宣稱曾服務過的企業有5000多家。
其實,騷擾電話幾乎成了這幾年315晚會的“釘子戶”,不斷反覆被提及,不過不僅沒有夾起尾巴做人,反而膽大包天、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這年頭,不被騷擾電話打擾成為一種奢望。
當AI成了騷擾電話的幫兇,這件事還有轉機嗎?
Part 1
 年輕人的電話恐懼症 
 它是罪魁禍首 
現代社會年輕人有種病——天不怕地不怕,就害怕接電話。
在小紅書,關於“ 害怕接電話 ” 的筆記多達幾十萬篇。隨便點開一個,都能感受到網友對電話時的恐懼和抗拒。
脫口秀裡有句吐槽,雖然有點誇張,但極其形象,“誰要是直接給我打電話,那相當於直接鑽我被窩了!”
為了減少這種痛苦,大家也都想盡了各種辦法。有的在外賣地址專門備註“ 房門口就行,不用打電話 ” ,把快遞收件偏好設定為 “ 無需電聯 ” 。
把手機常年調成靜音模式的人,絕不是少數,而且有逐年增加趨勢。
年輕人害怕接電話,除了邊界感和工作壓力大,最核心的就是苦騷擾電話久矣。因為除去外賣、快遞、工作,我們現在接到的大部分電話不是推銷就是詐騙。
“你需要買房嗎?”、“你最近在做股票嗎?”、“你需要投資嗎”,它們不分早中晚,不分場合地點,睡覺嚇你一跳,開會突然打擾,開車響個不停……
更精準的是,這些騷擾電話還是千里眼和順風耳。
前腳剛買房,後腳裝修的電話就來了;車下個月該續費保險,推銷人員記得比你還清楚…就算不停拉黑,但拉黑一個,起來一片,防不勝防。
2022年的央視315,在無數人被“腳踩土坑酸菜”破大防時,央視也曝光了專門為電銷公司搭建外呼系統融營通訊。
這家公司做到了可以隱藏真正的主叫號碼,防止被投訴,以及能規避運營商的檢測。
有了這種騷操作,這家公司收取客戶每分鐘1毛錢的通話費,別小看這1毛錢,因為這家公司純話費收入就達到了年入上億,有超過2萬家客戶買單。
不過,騷擾電話並不是中國的“土特產”。
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人民,也被騷擾電話折騰的不輕。
2017年騷擾詐騙電話佔到了美國所有行動電話的僅為3.7%,到了2018年直接飆升到 29.2%。
這一年11月,美國人一共接到了創紀錄的57億個騷擾電話,相當於平均每個美國人接到了至少17個垃圾電話。
到了2019年,美國的使用者已經收到了大約600億個垃圾電話。德克薩斯州、加利福尼亞州和佛羅里達州更是騷擾電話的“重災區”。
精神上的折磨受罪還不算,最怕的是騷擾升級成詐騙。
《2020年中國手機安全狀況報告》資料顯示,2020年,“360手機先賠”共接到手機詐騙舉報2656起。涉案總金額高達1520.2萬元,人均損失11345元。
其中,金融理財、虛假兼職、身份冒充、交友、賭博博彩為詐騙高發區。
Part 2
 讓雷軍頭疼的擬聲AI 
 1天狂撥10萬通 
如果說過去接到騷擾電話還能痛罵一頓,AI外呼根本不給你這個權利。
擋不住的“AI外呼”就像電子牛皮癬一樣“粘”在手機上,有人憋著一肚子火,話到嘴邊卻又咽下,只因“對方根本不是人,說了也白說。”
企業普遍運用AI外呼,它堪稱機器人銷冠——什麼人力成本、培訓週期、情緒波動,都在AI面前不堪一擊。
在技術的進化面前,兩個關鍵讓AI外呼做到了“一呼百應”:
1、成本極低,效率極高
AI外呼系統的核心優勢在於“無休”和“精準”。
不需要社保、不需要休息,更不需要情緒管理,僅靠預設話術和關鍵詞觸發機制,就能完成從篩選到轉化的全流程。
早在央視315曝光之前,上海市民就集體品嚐過一次AI機器人騷擾的滋味。
一家叫站優雲是透過先“AI盲打”的方式,幾乎將上海市民全部打一遍,透過剔除明確拒絕的市民後,再對剩下的市民進行二次、三次撥打。
而背後推手正是最近風口上的口腔診所。
這種服務在行業內被稱為“前置AI”,先電腦系統自動外撥電話,撥通後先播放一段AI語音,一旦檢測到人聲應答,則會由人工客服跟進。
有口腔診爆料“內情”:第三方企業專門負責撥打電話,先“挖掘”出有需求的市民,進而再將這些市民資訊出售給民營口腔診所。
最後,第三方透過“一條100元”的價格出售給合作的口腔門診,甚至上海每個區的口腔診所都參與進來。
除了種植牙口腔醫院的廣告外,“辦理積分落戶”也是AI外呼也不分日夜的打進來。
2、以假亂真,連方言都能講
跟真人比起來冷冰冰AI外呼,效果能好嗎?
這就要談到AI機器人的“殺手鐧”在於聲音的真實性。透過真人錄音製作的語音包,配合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使用者幾乎無法分辨電話另一端是機器還是人類。
更可怕的是,AI能夠生成邏輯嚴密、語氣自然的對話,甚至根據使用者反饋即時調整策略,形成“心理操控閉環”。
這一點,雷軍最近的體會也許最深刻。
去年國慶7天,網友被AI用雷軍的聲音罵了6天——話題百無禁忌,打遊戲不爽了、作業太多了…都借 AI 雷軍之口吐槽和銳評。
起初雷軍以為只是網際網路玩梗,後來越來越變味,甚至造謠式威脅,聲稱遠端控制小米手機自爆、用小米su7撞人。
今年“受害者”雷軍專門呼籲,“AI換臉擬聲在網上已經成為了重災區,我本人也是主要的受害者,呼籲儘快立法重點整治”。
國外的擬聲AI外呼,更是放飛自我。
大選期間,有美國居民接到了拜登的自動語音電話,被告知不要在州初選時投票,實際上這段音訊偽造的,目的就是要干擾選舉。
最後被曝光發現克隆拜登的聲音,只花了不到 20 分鐘,以及1美元。
現在的機器人電話客服甚至為了和你拉關係,它自己也能說方言。在一起AI偽裝老闆事件中,AI就是講出了帶有德國腔的英文,才成功騙走22萬歐元。
在效率碾壓、以假亂真之下,這條產業鏈被越做越大。
Part 3
 治理騷擾電話反擊戰 
 還得靠AI? 
騷擾電話的苦,誰也不願再吃。
如今註冊賬號越來越多,一旦平臺發生資料洩露,我們的資訊就會被黑灰產拿到手,再明碼標價賣出去。
從騷擾升級到詐騙,從人工升級到AI——騷擾電話就如同廚房裡永遠殺不死的蟑螂。
在對方的騙術升級之下,甚至連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精英也未能倖免。
2024年年底,在廣東汕頭就有人接到民航局“工作人員”的詐騙電話,以航班因故障為理由,哄騙按照操作提示退回改簽費。
結果,在不用輸密碼的情況下,竟然給對方轉賬了20萬,還好反應快被廣東警方追回。
猖狂至此,真就一點招沒有了?
一是從源頭切斷飯碗。
2018年工信部、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等13部門就已經聯合印發《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對騷擾電話重拳出擊。
而面對AI外呼機器人的泛濫,最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案也應該從源頭制止。
如今各大電商平臺都有“電銷機器人”在售賣,只是不同平臺會有不同“遮蔽詞”,但巧妙操作之下最終都能找到相關商品服務。
這次315曝光的騷擾電話黑產,一家口腔診所僱傭了這家AI外呼公司30天打出了30萬的電話費。
只有解決買賣問題,才能杜絕這種流水線式騷擾。
二則是用AI對抗AI。
科大訊飛、阿里AI實驗室都推出過抗騷擾機器人,阿里推出了一款名為“二哈”的AI工具,目的就是應對騷擾電話。
甚至化被動為主動,對方有察覺到與自己通話的是一個機器人,主打以毒攻毒。
公安部官方出品的國家反詐中心APP,也做到了資料庫與警方聯動,自動標記高危號碼。開啟“來電預警”功能後,AI會即時彈窗提醒可疑來電。
未來,治理騷擾電話,不是簡單的“抓壞人”,而是一場AI對抗AI的競賽。
當AI學會撥打騷擾電話時,人類也該學學如何駕馭AI。
注:本文圖片來自原文、網路等。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
— END —
首席訪談
近期熱門影片推薦
 cheif interview 
對影片名片感興趣
識別二維碼
專業顧問為您量身定製
首席
往期文章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