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操盤,美國航天能“再次偉大”嗎?

文 | 陳藍
特朗普說,要將美國宇航員送上火星,插下星條旗。馬斯克激動地豎起了大拇指。
圖1 特朗普宣佈火星計劃後,馬斯克豎起了大拇指
(圖源:影片截圖)
在這之前,美國媒體上擔心中國會贏得中美航天競賽的報道頻頻出現。比如,中國的火星取樣可能會早於美國四年實現,美國可能取消阿爾特彌斯重返月球計劃從而使得中國在載人登月競賽中不戰而勝,日益老化的國際空間站退役後中國空間站可能獨領風騷,跨大氣層高超音速飛行器、高軌光學和雷達星等領域美國都已成技術追隨者,中國啟動兩大巨型星座組網發射和密集試驗可回收火箭也使美國人倍感壓力。一時,美國航天似乎已經不再偉大。
圖2 中國天問三號火星取樣返回任務
(圖源:網際網路)
現在,馬斯克加入了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大業,他也要讓美國航天”再次偉大”了嗎?
客觀地說,美國航天全球第一的地位並沒有改變。只看馬斯克的SpaceX,獵鷹九號一年發射回收超百次、單箭復飛25次、龍飛船全球唯一可複用載人飛船、星鏈近萬衛星顛覆網際網路格局、五千噸超重星艦震撼飛行、筷子夾箭科幻式回收,都是名副其實的遙遙領先啊!
圖3 星艦第七次飛行筷子夾箭回收第一級
(圖源:SpaceX)
NASA雖然越來越拉跨,但靠大半個世紀的積累,它也有繼續吃老本的雄厚資本。深空中,NASA的一堆探測器仍在工作,包括火星車、木星軌道器、近距離太陽探測器、已進入星際空間的旅行者號和新地平線號、哈勃和韋伯(韋布)太空望遠鏡等等。美國的衛星導航系統、商業遙感衛星和高軌通訊衛星仍然全球領先,更不用說軍方無數間諜衛星和X-37B之類先進平臺。
不過,NASA和以波音為代表的傳統航天承包商的臃腫低效已積重難返,美國整體工程能力也在以肉眼可見速度不斷下滑,延遲、超支、故障頻發是常態。同時中國航天異軍突起,對美國第一的地位構成極大挑戰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在諸多專案上贏得航天競賽的可能性確實存在。
如果不斷看到中國突飛猛進的進展,的確會形成一個印象,即美國航天的輝煌已是遙遠的過去,SpaceX也無法全面壓倒中國,被趕上似乎只是時間問題。而NASA這些年來的表現糟糕得令美國人憤怒。美國媒體和不少航天人士儼然患上了焦慮症。站在美國角度,這可以理解。於是,讓美國航天再次偉大,不知不覺成了他們的夢想。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特朗普王者歸來,時隔四年再次擔任美國總統。這是他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任期。全面掌控白宮和國會的懂王躊躇滿志,必定會大幹一場,繼續他的MAGA大業。不同的是,這次他身邊多了一個高參馬斯克。
馬斯克是美國航天的毋庸置疑的領軍人物。最近這幾年,他的野心急劇膨脹,開始深度介入政治。在拿下推特掌控媒體話語權後,總統大選他重金押注特朗普。他又贏了。他不僅獲得了權力想象空間無限的聯席效率部長的職位,還參與了特朗普的組閣決策。甚至,他還干預起歐洲政治。而航天,必定是他行使效率部長職權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領地,他也必定會抓住機會實現他的火星夢。
圖4 馬斯克(中)和艾薩克曼(左二)
(圖源:SpaceX)
特朗普在勝選一個月後便火速提名了新的NASA局長。他就是41歲的億萬富翁、支付公司Shift4的創始人、人類商業太空行走第一人賈裡德·艾薩克曼。艾薩克曼兩次資助並擔任指令長的私人軌道飛行都是由SpaceX的獵鷹九號和龍飛船完成的。艾薩克曼比馬斯克小一輪,是馬斯克的崇拜者,對航天的理念和志向相近。說提名決策沒有馬斯克參與,未來馬斯克不會介入NASA改革,沒有人會相信。
特朗普已經把登陸火星設定為國家目標。所以承擔這個任務非NASA莫屬。馬斯克也吹過火星是SpaceX終極使命的牛,但他心裡很清楚,這個任務靠一傢俬企實現可能性甚微。火星是馬斯克心心念唸的終極目標,所以你應該能理解他為什麼這麼激動了。
不僅火星計劃,NASA目前依然是美國航天的核心力量。商業航天,無論是SpaceX,還是傳統承包商,還是要靠NASA餵養和扶植。在基礎技術研發和科學任務方面,NASA的作用不可替代。國防和民用航天,也需要NASA的支援。但以NASA目前這個熊樣,怎麼來承擔登陸火星的重任,讓美國航天再次偉大?
所以,NASA改革應該就是”讓美國航天再次偉大“的關鍵。至於改革的具體措施,目前我們不得而知,但根據馬斯克一貫的思路也能猜個大概。
首先是砍砍砍。馬斯克和NASA打交道多年,深知其尾大不掉的弊病。作為效率部長,馬斯克不可能忍受NASA繼續目前的運營模式。艾薩克曼上任後,首當其衝會被砍的應該是民主黨搞出來的DEI(多元平等包容)相關專案,如多元平等機會辦公室ODEO。然後是遍佈全美的二十個中心和研究設施,大機率會做一定的歸併和撤銷,減少冗餘和重複。管理上則會引入初創公司的文化,可能會砍掉些不必要的流程和層次,會更目標導向,組織架構會更扁平化。
更大的砍砍砍應該在專案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阿爾特彌斯重返月球計劃。雖然特朗普宣佈火星計劃時沒提月球,但之前就有傳說它將被整體砍掉,而不是更早傳說的用星艦代替SLS和獵戶座。這其實是個一舉多得的好主意,應該非常符合效率部長的改革邏輯。放棄月球,不僅拋掉了昂貴的SLS火箭、毛病一堆的獵戶座飛船、風險極大的十餘次太空補給和從未驗證的星艦登月艙,省下的錢用來支援火星登陸,還完美避開了登月競賽中可能敗給中國的尷尬。
離商業和國防需求較遠的純科學專案也可能會進入砍砍砍的雷達屏,比如規劃中成本高昂、一不小心就會成為新鴿王的下一代太空望遠鏡ATLAST、下個十年的旗艦級任務天王星軌道器等。但這要看馬、艾兩位的喜好,現在無法定論。
圖5 美國下一代太空望遠鏡候選方案之一
(圖源:NASA)
光破不立也不行。除了火星登陸,可能還會有其他新專案。不排除會出現馬斯克式的奇思妙想,不然怎麼配得上”再次偉大”呢?
商業化是美國航天戰略方向,馬斯克更是商業航天開拓者,所以新專案一定會用商業化思路來實施,這個思路甚至還會波及已有專案。火星登陸,波音等傳統承包商應該沾不到多少邊,星艦本來就是為火星量身定做的,SpaceX將是最大得益者。由於馬斯克的權力和利益交織,肯定會引起爭議。但以扶植商業航天和贏得中美航天競賽為理由,加上事實上也沒有比SpaceX更適合的替代者,最終可能也起不了什麼波瀾。
SpaceX這二十年的崛起可謂一個奇蹟。馬斯克真的能讓美國航天再次偉大嗎?有人說,馬斯克吹的牛都實現了。但這次,無論火星登陸還是NASA改革,其規模和難度,涉及面和風險,都和前面吹的牛不一樣。
潛在最大的問題是,美國的製造業衰退還在繼續,現在美國GDP中製造業的比重比2017年特朗普上臺時又下降了一個百分點。從波音、造船業等反映出的情況看,美國整體工程能力無疑也在繼續下降。SpaceX可能在逆勢趨強,但最終是不是會受大環境波及,還真不好說。
取消重返月球計劃改為登陸火星,也是一步險棋。按馬斯克設想,2026年底,第一艘無人星艦飛往火星實現軟著陸,2030年左右實現載人登陸火星。馬斯克的粉絲都應該清楚,這已經是搞不清第幾個的時間表了。最早他在2016墨西哥宇航大會上宣佈星艦計劃時,無人和載人飛行的時間分別是2022和2024年。載人登陸火星面臨巨大技術挑戰,今年星艦的密集試飛應該是關鍵。我們拭目以待吧。
還有,美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民主黨勢力和傳統承包商的抵抗、特朗普和馬斯克以及馬斯克和艾薩克曼之間穩定的合作關係,都是不確定因素。
還有一點也不能忽略,美國航天能否再次偉大,不僅取決於美國,還取決於中國。如果中國航天超越了美國,那美國還敢自稱偉大?
中美航天競賽已經開啟。美國目前領先。但再過幾年,到2030年,情況會怎麼樣?中國會後來居上嗎?筆者試著評估一下。
先說載人航天,美國目前領先。SpaceX的可複用飛船、NASA獵戶座飛船效能均優於神舟飛船,而中國下一代飛船還未載人飛行。空間站中國基本追平但未超越。2030年,美國商業空間站將和中國空間站比翼雙飛,中國目標載人登月,美國狂賭火星。筆者斗膽做個預測,美國2030年大機率無法完成載人火星登陸,推遲五年以上也不足為奇。中國一貫穩紮穩打,將順利實現載人登月,獲得階段性勝利。
圖6 中國登月艙效果圖
(圖源:CNSA)
航天運載工具和推進技術方面,目前美國在可複用火箭、超重火箭、空射火箭、全流量分級燃燒發動機、技術儲備等方面領先,在固體火箭和發動機、電推進等方面中美差距不大,在跨大氣層高超音速飛行器及推進技術方面,中國稍稍領先。到2030年,美國可能在超重火箭上繼續領先,而中國可能在空天飛機、垂直起飛水平降落亞軌道飛行器、核推進上領先,總體上平分秋色。
圖7 騰雲空天飛機
(圖源:作者)
衛星和航天器技術方面,目前中美技術差距已經不大。美國在大容量通訊衛星、低軌巨型星座、平板衛星、太空望遠鏡和部分科學衛星方面領先,中國在高軌光學和雷達遙感衛星、量子通訊衛星等方面領先。其他方面,如無人小型太空梭,可說均勢力敵。2030年,可以預期雙方總體依然保持均勢,但美國可能在大型太空望遠鏡,中國在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等方面,各領風騷。
深空探索方面,中國目前僅在月球上領先美國,在火星上勉強追上20年前的美國勇氣號和機遇號,在太陽、其他六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太陽系邊緣星際空間等方面均落後於美國。2030年,即使美國改變現有火星取樣計劃,中國也將先於美國實現天問三號火星取樣飛行。天問二號小行星探測器、天問四號木星探測器將填補中國空白,基本達到美國同期水準。但美國也將發射多個金星、火星、土星/土衛六、小行星探測器,尤其是驚豔的蜻蜓土衛六直升機登陸器。月球上,美國將發射一系列商業月球探測器,和中國的月面科研站計劃爭奇鬥豔。屆時中國將大幅縮小深空探索和美國的差距。
如此,兩平一負一勝。這個回合,中美航天競賽握手言和。預測不可能十分精準,但大勢八九不離十。如果中國崛起的大趨勢不變,中國終將追上美國,包括載人登火,無非是時間的問題。讓美國航天再次偉大將是一個艱鉅的任務。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今天的世界,俄烏兄弟戰場廝殺、中國電車震驚世界、特朗普夢想開疆闢土、馬斯克干預歐洲政治、KikTok難民湧向小紅書,太多魔幻的事物,即便是三年前,人們也無法想象。
接下去,我們是不是會進入更加魔幻的時代?馬斯克火星計劃真的會實現嗎?中美太空競賽將如何影響人類走向星辰大海的征程?沒人清楚。
但非常確定的是:哪怕是地球另一邊發生的事情,哪怕遠在紅色星球,都繞不開中國。
>End
>>>                        
本文轉載自“科工力量”,原標題《馬斯克操盤,美國航天能“再次偉大”嗎?》。
為分享前沿資訊及有價值的觀點,太空與網路微信公眾號轉載此文,並經過編輯。
未按照規範轉載及引用者,我們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部分圖片難以找到原始出處,故文中未加以標註,如若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
>>>   
充滿激情的新時代,
充滿挑戰的新疆域,
與踔厲奮發的引領者,
卓爾不群的企業家,
一起開拓,
一起體驗,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質,
共同實現更高價值,
共同見證商業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與網路》,觀察,記錄,傳播,引領。
>>>                                           
·《衛星與網路》編輯委員會
高階顧問:王國玉、劉程、童旭東、相振華、王志義、楊烈
· 《衛星與網路》創始人:劉雨菲
·《衛星與網路》副社長:王俊峰
· 微信公眾號(ID:satnetdy)團隊
編輯:豔玲、哈玫,周泳、邱莉、黃榕、娜娜
主筆記者:李剛、魏興、張雪松、霍劍、樂瑜稻子、趙棟
策劃部:楊豔、若㼆、李真子
視覺總監:董濘
專業攝影:馮小京、宋偉
設計部:顧錳、潘希峎、楊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業務部:王錦熙、瑾怡
原創文章轉載授權、轉載文章侵權、投稿等事宜,請加微信:15910858067
商務合作;展覽展廳設計、企業VI/CI及室內設計、企業文化建設及品牌推廣;企業口碑傳播及整體營銷傳播等,請加微信:13811260603

雜誌訂閱,請加微信:

wangxiaoyu9960

· 衛星與網路各分部:
成都分部負責人:沈淮
長沙分部負責人:賓鴻浦
西安分部負責人:郭朝暉
青島分部負責人:江偉
· 衛星與網路總部負責人:農燕
· 會議活動部負責人喬顥益、許克新、董今福
· 投融資及戰略層面合作:劉雨菲
· 本平臺簽約設計公司:一畫開天(北京)文化創意設計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負責人:楊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