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留太空9個月,美國亂套了

作者:賀一
編輯:阿樹
來源:南風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南風窗
ID:SouthReviews
很多人對《火星救援》的經典情節記憶猶新:被困火星的宇航員馬克·沃特尼,為了生存不得不在太空站裡憋著氣施肥種土豆,上演了一場“太空農民”的求生大戲。
如今,這一幕似乎有了現實版——59歲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女宇航員蘇妮塔·威廉姆斯與她61歲的同事巴里·威爾莫爾,因波音“星際客機”的技術故障,被迫在國際空間站滯留了八個多月的時間。
兩人於去年6月5日搭乘 “星際客機”飛船發射升空,原定6月14日回家,但由於飛船推進器故障和氦氣洩漏等技術問題,NASA決定讓“星際客機”獨自返航,把兩名宇航員留在了太空。
儘管NASA方面一直強調,兩人的身體狀況良好,但不少人都因一張拍攝於空間站的照片而感到擔憂。在這張照片中,威廉姆斯面容凹陷明顯。有小報也開始報道她身體受損嚴重,甚至有網友刻薄地表示:“早說不能送‘奶奶’上外太空。”
威廉姆斯曾拍影片表示,自己的體重幾乎沒有變化,還在微重力的環境下靈活地翻了個跟頭。在今年1月,兩人還花了5.5小時成功在空間站外移除了一個有故障的無線電通訊裝置。此次太空行走時間,也幫助威廉姆斯打破了女性宇航員的太空行走累計時長紀錄。
在最初知道無法正常返航時,威爾莫爾就表示,他們所接受的培訓,90%都是“為了意外情況做準備”,如有必要,他們可以滯留“8個月、9個月、10個月”。
然而,滯留日期正在逼近他們的極限。早在去年8月,NASA就計劃讓他們今年2月乘坐SpaceX的“龍飛船”(Crew Dragon)返航,不過據相關訊息人士表示,目前還需要更多時間做準備,此計劃也被推遲至3月。而據2月12日最新訊息,NASA將返程日期定在了3月12日。
如果一切順利,也許在不久之後,威廉姆斯和威爾莫爾就能和自己的家人團聚。
美國航天的弊端
在事情急轉直下之前,去年6月份的發射計劃,本是一件令各方振奮的大事件——威廉姆斯和威爾莫爾兩人,將完成波音首次載人試飛。
兩人都是NASA資深宇航員。在此次任務之前,威廉姆斯執行過的最長任務時長是195天,威爾莫爾是167天。對於突發狀況,他們早已習以為常。
在發射前的新聞釋出會上,威廉姆斯難掩興奮之情:“真正的考驗即將開始,我們將踏上太空之旅,這簡直太酷了!”
當地時間2024年6月5日,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美國國家航天局宇航員蘇妮·威廉姆斯(左)和布奇·威爾莫爾在前往發射平臺的途中合影,準備乘坐波音星際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此次飛行,對於波音公司和NASA來說,都將是關鍵一步。一方面,經歷過多次計劃推遲的波音,終於迎來了證明自己的時刻——在這場商業載人航天競賽中,它一直遠遠落後於SpaceX。
波音最初想在2017年進行無人試飛,但直到2019年才實現了第一次嘗試,還是以失敗告終——未能進入正確軌道,也未能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後來,波音又兩度推遲第二次無人試飛計劃,直到2022年5月才成功,但當時也暴露一些系統問題。直到去年6月,波音和NASA才一致認為做好了準備。
另一方面,對NASA來說,波音公司的成功,也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商業航天領域的競爭,避免自身對SpaceX過度依賴。
可以說,去年6月發射任務的核心目標,便是讓波音的“星際客機”透過NASA的最終載人認證,以便未來能夠像Space X的龍飛船那樣,執行常規的載人航天任務。
● 波音的“星際客機”/圖源:NASA
雖然“星際客機”有驚無險地將兩位NASA宇航員送到了國際空間站,但考驗才剛開始。
在對接空間站時,“星際客機”的5個推進器出現故障,其中4個多次嘗試點火後恢復,但仍有1個徹底失效;與此同時,多處氦氣洩漏的問題,也影響了飛船的推進系統和操控能力。
最終,NASA和波音決定,讓星際客機在沒有宇航員的情況下返程。他們擔憂,飛船進入大氣層可能失控,或因熱防護系統等問題,“變成一個火球”。
“星際客機”不盡如人意的表現,也再度引發了人們對於波音公司的質疑。畢竟在航空安全和內部管理方面,波音都有著相當令人擔憂的歷史紀錄。
此次載人航天任務的失敗,也再次揭示了壟斷的弊端。
NASA的發射任務主要分為兩類——載人航天和運載火箭。在2000年以前,NASA既有自己的載人航天系統(太空梭),又依賴傳統軍工航天公司(波音、洛克希德·馬丁)提供運載火箭。
但在2006年,波音與洛克希德·馬丁決定合併各自的火箭業務,成立了“聯合發射聯盟”(ULA),這幾乎壟斷了NASA和美國軍方的運載火箭發射任務。
● “聯合發射聯盟”(ULA)的成立,幾乎壟斷了NASA和美國軍方的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圖源:ULA
由於沒有競爭對手,ULA的創新動力一直不足,發射費用也相當高,比如Atlas V每次發射費用都高達2億美元。但即便如此,ULA仍憑藉與美國國會、軍方和NASA高層長期緊密的關係,遊說到了大部分關鍵的政府合同。
另一方面,像波音與洛克希德·馬丁這樣的傳統航天公司,一般都傾向於大型政府合同,比如“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而不是短期開發一款可以快速部署的載人飛船。
因此,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NASA失去了唯一的載人航天能力,不得不依賴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美國要想送宇航員前往國際空間站,必須先購買聯盟號的座位,但價格昂貴。2000年代,每個座位約2000萬美元,一路飆升,2020年來到了約9000萬美元。
也是在這一背景下,NASA於2010年開啟了“商業載人航天計劃”,並選取了波音和SpaceX作為合作伙伴,透過競爭性合同,分別向波音和SpaceX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支援。
儘管波音開發的“星際客機”拿到了NASA更多的投資,但這家傳統巨頭在載人航天技術方面,至今仍未能發揮出競爭力,以至於2020年之前,NASA無法徹底擺脫對俄羅斯聯盟號的依賴,直到SpaceX成功執行“龍飛船”載人任務。
太空救援政治秀
波音載人航天任務出問題後,NASA於去年8月就宣佈了調整計劃,威廉姆斯和威爾莫爾最早將於2025年2月搭乘SpaceX的載人龍飛船返回地球。
事實上,自2024年9月底以來,這艘載人龍飛船一直對接在空間站上,但機組成員海格和戈爾布諾夫正在執行為期6個月的Crew-9科學任務,如若提前返回,NASA負責的系統和科學研究無法正常進行。
在綜合考慮下,兩人決定等待Crew-10的宇航員抵達空間站,完成交接後再返回地球。威廉姆斯對此也表示了理解,畢竟,“空間站大概有一個足球場這麼大,”她希望這一決定符合利益的最大化。
● 蘇妮塔·威廉姆斯和巴里·威爾莫爾進行了一次太空行走
然而,在這期間,計劃用於救援的C213號龍飛船被檢測出了電池問題,NASA和SpaceX最終決定提前部署另一艘曾執行過任務的C210號龍飛船進行救援,預計兩人將於今年3月返回地球。
返航時間的一推再推,吸引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注意。
在今年1月,他在社交媒體Truth Social直言要派出自己的老夥計埃隆·馬斯克和SpaceX開展“太空營救”,稱這兩名宇航員是被“拜登政府拋棄了”。
馬斯克也識相地接住了話題,表示他會盡快將兩人接回來,畢竟拜登政府把他們留在那裡這麼久。
兩人看似相當上心,但並未對NASA按部就班的規劃提供過任何實際幫助,這種互動看上去也更像是一場“政治秀”。雙方更在意的,可能是藉此諷刺一把政治敵手,並間接地為SpaceX背書。
但在威廉姆斯看來,他們並未感到自己被拋棄了。威廉姆斯把突如其來的意外,看作一份“驚喜”,而威爾莫爾則表示,他儘量不去擔心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在他看來,為此煩惱“根本沒有任何好處”。
2月8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晚間直播採訪時,威廉姆斯強調,他們作為專業宇航員,是國際空間站的一部分,是團隊中的一員,有義務“按照納稅人的意願進行科學研究”。
用她的話來說,這是一項“巨大的榮譽”。
根據去年12月份NASA國際空間站釋出的部落格內容,宇航員們一直很忙,威廉姆斯和威爾莫爾也在協助其他國際空間站居民進行太空植物學研究和其他研究。
據《華盛頓郵報》,去年兩人在近六個月裡協助參與了60多項科學研究。
在今年1月30日,兩人還成功進行了一次太空行走,整個過程持續了5小時26分鐘。兩人成功拆除了之前宇航員兩次都未能拆除的老化的無線電硬體,並從空間站外部收集了可以檢測微生物的樣本。
威廉姆斯的太空行走總時長,達到了62小時6分鐘,創下了女性宇航員太空行走時長的新紀錄。
“快樂星球”?
滯留太空,並非沒有先例。
此前最有名的,要數被戲稱為“世界上最後一名蘇聯公民”的前蘇聯宇航員謝爾蓋·克里卡廖夫。他原本只計劃停留五個月,但正巧碰上了蘇聯解體,最終滯留了311天。
NASA宇航員弗蘭克·盧比奧,是美國宇航員單次太空任務時間最長紀錄的保持者。他在2022年執行任務時,因為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出現冷卻劑洩漏問題,被迫滯留371天。
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任務長度從6個月延長至12個月確實很艱難,“但不像從8天變成8個月那麼難”。在他看來,感到失望也是正常的。
● 弗蘭克·盧比奧被抬下飛船
今年1月初,威廉姆斯在國際空間站回答母校高中學生提問時,表示自己一直在努力回憶是什麼感覺。她說,“我已經很久沒有走路,沒有坐下,也沒有躺下了”。
即便兩人以體面的方式回應了各種傳言,但威廉姆斯也承認,離開家人這麼長時間很不容易。
她曾在去年接受採訪時表示,因為自己的母親年事已高,所以幾乎每天都會與對方通話。
在今年回應特朗普關於“被拋棄”的說法時,威廉姆斯還分享了自己有多想念丈夫做的拿鐵,這大概是回到地球時她最想看到的“接機禮”。
然而,天上與地下,一別大半年,已經是時移世遷。對於威廉姆斯來說,再次回到地球,NASA將不再是自己心中的NASA。
● 威廉姆斯
據媒體2月4日報道,NASA的工作人員已在此前被要求“放下手頭一切工作”,刪除官方網站上關於多元化、公平性、包容性(DEI)、原住民、環境正義和女性領導力的內容。該指令由NASA總部於2025年1月22日下達,並要求在當日下午5點前完成相關內容的刪除。
這一行動被視為特朗普“結束激進和浪費的政府DEI計劃和優先權”行政命令的結果。原本就收效甚微的DEI,如今被廢除,這會讓女性科學家在NASA和航天領域更難以立足。NASA科學家們擔心,接下來的裁員,會讓一切舉步維艱。一位曾在任務控制中心工作過的訊息人士說:“宇航員工作過度、工資過低、不受管理層尊重,這已經不是什麼超級秘密了。”
威廉姆斯在地球上的同事們,接受採訪時表現得人心惶惶,“他們在收到指令時感到恐懼和困惑,並擔心同事們的安全。”由於NASA團隊老齡化和技術人才的日益短缺,如何保證今後飛行任務的安全,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威廉姆斯曾坦言,現在的國際空間站是她的“快樂星球”。“這裡非常寧靜”,她這樣說道,“雖然多數時間都很忙碌,但這裡也能讓人靜心思考,甚至改變你對地球上發生事情的看法”。
“我很難理解地球上的人為何不能和睦相處。我們只有一個星球,本應為共同生活在此感到慶幸——因為這就是人類唯一的家園……這種視角會讓你重新審視一切”。當威廉姆斯俯瞰這顆蔚藍色的星球時,她看到的是一個整體。
威廉姆斯的宇航服外面,繡著蘋果自制喜劇《足球教練》的標誌性標語“Believe(相信)”。
● 《足球教練》劇照
這部美劇講述了對足球一竅不通的美式橄欖球教練泰德拉索,臨危受命來拯救英超球隊,透過一系列騷操作,帶領球隊過五關斬六將。這裡面有團隊力量,有愛與勇氣,也有人們對美好存在的不放棄。
人們帶著“你我是否孤獨”的命題開始向外探索,科學家希望找到地外生命的證據,普通人也希望得以窺見宇宙的本質。但作為共同體的人類,卻是最容易忽視他者,對人與人之間的聯結視為不見。
對威廉姆斯來說,從最開始,人們就並不孤獨,探索的意義,從來不只是為了抵達更遠的星辰。
● 關注它,能讓你聽到更多真話,多一分對世界的理解。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最華人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