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活本應是充滿希望與探索的旅程,但對於一些學生而言,卻可能因遭遇性騷擾而蒙上陰影。近年來,澳大利亞高校中的性騷擾事件頻發,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性騷擾事件頻發
根據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的一項調查顯示,2016年,有22%的國際學生在澳大利亞高校中遭遇過性騷擾。這一資料揭示了校園性騷擾問題的嚴重性。然而,許多受害者選擇沉默,可能是由於對文化差異的困惑,或擔心舉報會影響學業和簽證。
留學噩夢:女留學生遭遇導師性騷擾,隱忍與反抗的艱難抉擇

2025年3月,一則關於中國女留學生在澳洲遭遇導師性騷擾的新聞引發了廣泛關注。Betty(化名)的經歷,不僅是個人的痛苦,更是許多留學生在異國他鄉面臨的共同困境。

噩夢的開始:從正常交流到露骨騷擾
Betty初到澳洲,滿懷期待地開始了預科學習。為了方便同學間的互助,她和同學們在社交媒體上建立了班級群。然而,這個群卻成了噩夢的開端。

起初,導師的交流內容還算正常,但到了10月,話題逐漸變得露骨。導師不僅大談特談性話題,還暗示“這種事不一定要花錢”,甚至直接詢問Betty是否有過相關經歷。面對如此露骨的提問,Betty只能尷尬地回應:“我的國家在這方面比較保守。”


隱忍與逃離:轉學也無法擺脫的陰影
為了避免進一步的騷擾,Betty取消了導師的關注,甚至避開了原本想選的課程。然而,她的隱忍並未換來安寧。一次,Betty和朋友在學校裡討論導師的騷擾行為時,導師突然從後面出現,拍了一下她的屁股。

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Betty選擇了轉學。然而,即使換了學校,導師的騷擾依然如影隨形。他在Betty的社交媒體動態下留言:“別夢到我”,甚至對她的穿著指手畫腳,問出“你有沒有穿內褲”這樣令人作嘔的問題。

舉報與回應:學校的零容忍政策
最終,Betty決定不再沉默,向學校舉報了導師的行為。學校迅速回應,表示對任何形式的性騷擾行為零容忍,並承諾為Betty提供支援。然而,Betty的經歷並非個例。
高校應對措施的不足
儘管部分高校制定了反性騷擾政策,但在實際操作中,處理程式複雜,受害者支援不足,導致許多受害者感到無助。此外,一些高校對性騷擾投訴的處理缺乏透明度,未能有效保護學生權益。

政府與社會的積極行動
面對這一嚴峻問題,澳大利亞政府和社會各界開始採取積極措施。2024年12月,澳大利亞任命了首位國家學生監察專員,負責調查高校中的性騷擾和種族主義投訴,旨在提高高校對相關問題的處理效率和透明度。 此外,政府計劃制定《國家高等教育防止和應對性別暴力行為守則》,以確保高校對性騷擾事件採取及時和適當的行動。

留學生應對策略與建議
作為留學生,若不幸遭遇性騷擾,應採取以下措施:
-
尋求支援:主動聯絡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或學生支援服務,尋求專業幫助。 -
保留證據:儲存相關通訊記錄或其他證據,以備後續維權之用。 -
瞭解權益:熟悉所在高校的投訴流程和相關政策,確保自身權益得到保障。 -
尋求法律援助:必要時,可聯絡當地法律援助機構,獲取專業法律諮詢。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 第一時間內容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