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南加大EA放榜了!
截至目前,中國學生狂攬超百枚錄取!其中上海世外斬獲12枚南加大offer,星河灣11枚,平和、北京十一學校和101國際部各5枚,位列前三!offer數仍然在增加中。
根據2024屆的資料顯示,南加大EA最終在中國學生中發出約150+枚錄取,RD發出約230+枚,是對中國學生相對友好的美國大學。而今年目前的錄取資料已經超過去年同期!如果有翠鹿喜訊,歡迎大家告訴我們。
和南加大相比,美本藤校早申卻一年比一年冷,家長們也一年比一年愁。
幾年前,當家長們聚在一起談論爬藤時,只需抱怨抱怨學費之昂貴、吐槽吐槽美國大學錄取要求之苛刻,但只要孩子成績穩定,活動還行,競賽拿個獎,再把文書寫的精彩些,收穫藤校橄欖枝還是很有把握的。
但近幾年,美本早申的關鍵詞只有一個:“冷”。
-
美本Top30早申錄取人數連年上漲,Top30錄取率卻基本和往年持平;
-
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等Top 5名校不再“慷慨”,哈佛早申幾乎全軍覆沒…

除了資料上的焦慮,家長和學生也免不了為未來擔心:爬藤這麼卷,做常規的競賽活動還有必要嗎?孩子就算爬藤成功,能在低就業率時代找到合適的工作嗎?
為了幫爸爸真棒的各位家長們一掃焦慮,我們在美本盛典活動中,邀請了藤思教育的創始人Betty老師,為大家提供美本爬藤“解題”新思路
!
Betty老師的大女兒畢業於斯坦福、二女兒畢業於布朗,過去兩年,她把100多位學生送進了哈耶普斯麻等藤校!

△Betty老師和家人合照
2025早申季,Betty老師的“戰績”也十分驚人,已經拿下:
普林斯頓大學 3 枚,耶魯大學 1 枚,哈佛大學 1 枚,斯坦福大學 4 枚,麻省理工學院 1 枚,賓夕法尼亞大學 1 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3 枚,西北大學 6 枚,芝加哥大學 2 枚,布朗大學 2 枚,康奈爾大學 1 枚,達特茅斯學院 1 枚,萊斯大學 5 枚,華盛頓聖路易斯大學 1 枚,卡內基梅隆大學 2 枚(CS 1 枚),埃默裡大學 2 枚,紐約大學 2 枚,斯沃斯莫學院 1 枚,韋爾斯利學院 2 枚,巴納德學院 1 枚,英國牛津大學 3枚。
面對激烈的申請競爭,焦慮的家長、老師、孩子,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行動方向?對於這個亙古不變的問題,Betty老師給出的答案是:

*下文以第一人稱自述

爬藤考題不變,答卷卻翻天覆地
美國大學到底在找什麼樣的學生?
講座開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愛因斯坦的學生曾問他:教授,今年的考題是什麼?
愛因斯坦回答:和往年一樣。
學生又問:去年不是考過一樣的嗎?
愛因斯坦說:題目是一樣的,但答案已經變了。
回看每年的申請季,藤校放出的申請資料和錄取門檻大同小異,但答案每年都在變化。那麼今年,到底什麼樣的答案符合招生官的要求?
當激烈的競爭,止不住的焦慮感同時出現時,我們還是需要回到第一性原理,從問題的本質出發,釐清目標和策略。
在爬藤時,我們所要尋找的第一性原理,不是所謂的GPA、標化、競賽等硬性要求,而是美國大學錄取時的本質需求。
回看哈佛、耶魯這些歷史悠久的大學,它們最早是由一批從歐洲到美洲大陸的清教徒建立的。當時,大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追求真理、服務社會的人才,這個價值觀一直延續至今。
來源於聖經的約翰福音,指你們要曉得真理,真理必讓你們自由;
來源於聖經的馬太福音,指人子生來不是被服侍的,而是服侍他人的。

在明確了美國大學招生的價值觀後,我們還需要在核心需求上達成共識。這就跟求職需要和公司老闆達成一致,創業需要和合夥人站在統一戰線,組成家庭也需要達成做家務養孩子的共識一樣,想要被藤校錄取,核心還是看你與學校的契合度。
這裡,也給大家分析一下美國大學在選拔人才時幾個核心關注點:
大學在挑選的,是學術優秀,領導力強,有獨特性,且能為社會帶來價值的人;
大學非常關注學生的多元背景,不只是種族,地理,還有文化興趣,生長環境等;
就像找工作一樣,想象一下如果你成為高階分析師,你會承擔什麼責任?如果你是哈佛大一新生,你能否和學校的教育使命和文化相契合?
教育資源是有限的,為了讓教育資源效益最大化,大學會選擇它們認為最合適的學生。
所以回到申請本身,回到你讀完大學以後的人生規劃,如果上大學只是為了找到好的工作掙錢,那完全沒必要卷藤校,去州立大學就足夠。比如Penn State,被華爾街的文章稱為世界500強的shopping mall。因為這所學校本科100多個專業,每年給華爾街穩定輸送很多人才。

時代越卷,我們越應該朔本追源,不被嘈雜的資訊和慣性思維所幹擾。只有看清自己要什麼,美國大學要什麼,才能做好這道連線題,有清晰的爬藤思路。

美高ED普林斯頓、國際部ED布朗
競賽活動不出彩,如何突出人物獨特和創新性?
其實我們剛做留學這行的時候,會發現只要成績過得去,文書寫的不錯,墊墊腳就能進好學校了。後來,進入卷競賽、研究、活動的時期,只要循著模版去得獎堆積成就,進入藤校的機率也不小。
然而現在,當爬藤答案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需要做的,不再是依賴外在的履歷堆積,而是真正回到自己身上,強調獨特性。
獨特性,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追求,在AI時代,很多東西都可以被演算法、符號、數字所表達,唯獨人的情感、認知、經驗,它們無法被演算法運算。而這些,才是可以大做文章的特色。

■ 截圖自普林斯頓大學官網
藤思今年錄取的藤校案例中,有許多同學乍一看履歷平平,卻能獲得藤校橄欖枝。比如一位美高男生,GPA4.0,SAT1580,他有州級科學獎,是學校科學俱樂部的主席,在熱愛的生物上做了3年的課題研究。不出錯,也不出彩,但他最後進入了普林斯頓,就是靠的獨特性。
這個美高男孩的文書,用肖邦C小調樂曲作為鉤子,講述自己從自卑到自信的變化。家長一定很不解,現在10個學生裡9個都會彈琴,用鋼琴曲做引子有什麼特別的?但這個男生的出發點,是將肖邦C小調樂曲裡的三個部分,和自己聯合起來。
肖邦C小調樂曲的創作背景,是肖邦流亡到法國時期,當時他的祖國面臨蹂躪、被沙俄統治。這首作品第一部分憂傷、第二部分充滿力量和鬥爭情緒,第三部分這是沉靜、悲壯之美。
從自卑到反抗到接受,這樣的情緒也體現在男孩的成長經歷中。因為牙齒不整齊的原因,這位男生從小不愛笑,不愛溝通,但一系列發生在生活裡的故事,讓他逐漸接納自己,願意敞開心扉面對自己的不完美。
另外一位拿到布朗大學offer的國際部女生,她體現獨特性的方式也很與眾不同。她的GPA4.0,ACT36分,對女性問題和教育問題感興趣。
在文書裡,她寫了照顧弟弟的小保姆。小保姆來自鄉下,每次在她和弟弟讀書時,小保姆會全神貫注地看著他們,眼裡彷彿有光。
學生說她挺震撼的,她一直覺得自己接受教育是理所當然的,從不認為是一種特權。而在小保姆身上,她發現,原來很多人不止是沒有受教育的機會,也沒有這個意識。她認為,如果要用教育改變一個人,不光是給她讀書的費用,更要給她信念,讓她知道怎麼去規劃自己的人生。
所以真正有意義的教育改變,不是一次談話,一個資訊差,而是讓更多缺少機會的人擁有新的可能性。作為對女性話題和教育感興趣的人,她身上肩負的使命,是幫那些還沒機會發揮潛力的人開啟大門。

申請美國大學時,她的文書就是圍繞以下幾個重點展開的:
女性問題課題、教育問題課題;
從弟弟的小保姆的故事出發,提出自己致力於提升鄉村教育環境,透過教育改變人的命運的使命;
對課程自由度的利用,交叉學科的探索;
in deo speramus;英文是in god we hope;
這位學生文書中貫穿始終的,便是對希望、信仰的詮釋。而這也恰恰是布朗大學想要找的人才特色。
所以,爬藤從來不是挖一個圈讓好學生往裡跳,而是用獨特的背景和校園文化契合度去打動招生官。如果十年前申請季追求人無我有,後來追求人有我優,現在要找的,就是人優我新。


想要提升爬藤成功率
與其捲成績競賽,不如在熱愛上創新
這個時代,可量化資料的區分度越來越小,我們想要提升爬藤成功機率,那麼就要:超越既有思維模式,聚焦核心需求。我也總結了幾個供大家參考的爬藤方法論:
你喜歡什麼,你擅長什麼,你不需要外驅力就願意花30分鐘或1小時投入的事情,是什麼?
比如最簡單的,做實驗這件事,通常不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你如何在這期間找到新的實驗模式,改變現狀?你又能否把手中苦澀的“檸檬”,變成檸檬水或者好吃的檸檬蛋糕?
當飛行員遇到顛簸時,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控制操作杆。調整狀態,保持平穩,控制自己。至於外面發生了什麼,他沒法管,沒法焦慮。
所以我們在申請季時,也要專注可控因素,控制不確定性,而不是被帶節奏影響自己的規劃。
道理懂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去持續尋找你熱愛的事情,並且用創新的方式,去看看你的熱愛能否體現領導力、創造力等美國大學青睞的特質。
比如,每個男孩幾乎都有飛行夢,但大部分人可能都還在玩航拍,做航模。我們的一個學生,則是觀察到美國高中停車位稀缺給學生帶來的不便利性,透過航拍、畫圖、找供應商報價等一系列方式,為學校重新規劃停車位,為校長節約了決策時間,為同學提供了停車便利。這就是讓熱愛變成創造力的故事。

又或者,從身邊一小部分群體的需求出發,去看看能否做些什麼解決他們的問題,併成就你的事業。
比如我的一位聾啞人忘年交,他聽不見、說不了話,但卻加入了一個歌手粉絲團,四處追星。這期間,他學會了剪輯、做海報,培養了一份技能,還因此找到了工作。當我問起他,到底追星為了什麼時,他說他不是為了聽歌去的,而是粉絲團給他了一種歸屬感。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換位思考,你做的事是否能給一小部分人帶去歸屬感?
現在,越來越多孩子開始選擇生物學發力,但因為競賽競爭激烈,可能也拿不到很好的名次。除了卷名次、科研,其實還有很多和生物相關的活動可以做。
我們的一位學生,在疫情期間就為社群做了許多生物醫藥科普。當時,有許多關於新冠的謠言,醫患信任感出現了嚴重的裂痕,包括現在中國許多醫院的醫鬧也很嚴重。
而實際上,想要讓醫患生態達到最平衡狀態的前提,是病人信任醫生,醫生全力以赴。發現了這一問題,這位學生在實踐的,就是減少醫學資訊差,讓更多人認識到科學的用途。
開啟思路,專注自己,不被爬藤的大風大浪卷的迷失方向,這,才是當下申請美國大學該遵循的正確道路。

「 寫在後面的話 」
爬藤也好,求職也好,如果用第一性原理去思考,我們追逐的,其實就是擁有過好這一生的本領。而對於這個稍顯抽象的問題,Betty老師也分享了一個具象的模型:
人生的結果=思維方式X激情X努力
思維方式的range:-100到100
激情的range:0到100
努力的range:0到100
思維方式,是三個變數中最重要的,它代表每個人生關口的抉擇。如果今天的你沒有足夠的攝入,沒有那麼多思想的拓展,沒有視野,又該如何做好人生的選擇呢?
迴歸爬藤這件事,我們接下來的解題思路,也可以先從改變思維方式開始。放棄卷,追求新;規避干擾訊號,堅守自己的內心。
有了正確的思維方式,再加上對專業領域的激情,和100%投入的努力,相信爬藤結果不會太差。
👇掃碼新增小助手👇
限時領取講座回放

爸爸真棒年前最後一場線下活動
落地「杭州」—— 1月19日下午14:00
“哈耶普斯麻”大滿貫顧問團解讀
杭州MIT、普林斯頓、威廉姆斯、牛劍等錄取牛娃規劃之路
現場還將送出新春大禮iPhone手機哦~
名額不多!點選下方小程式諮詢+報名
▼
👇點選這裡,報名杭州站英美留學盛典👇

掃碼聯絡活動小助手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