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進行硬膜外穿刺的時候,難免會向硬膜外腔注射過多生理鹽水。反覆向護士要鹽水的時候,心裡也不免擔心“打這麼多,不會對麻醉效果有影響吧?”。

關於這一點,真有人做過相關的研究。
該研究,主要研究腰硬聯合麻醉過程中腰麻效果是否受到硬膜外注射多量鹽水的影響。
研究過程中,將患者分為三組。其中,一組患者在注射腰麻藥之前進行硬膜外腔預注生理鹽水10毫升;一組患者在注射腰麻藥之後進行硬膜外腔注射生理鹽水10毫升;一組患者不注射生理鹽水。
結果顯示,兩組注射生理鹽水的患者麻醉效果確實發生了變化。
下面,我們詳細介紹一下情況:
麻醉過程:
在三組患者進入手術室後,常規監測其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呼氣末二氧化碳、心電圖指標等。為患者開放上肢靜脈,對其進行呼氣末二氧化碳鼻導管吸氧(氧流量為2 L/min),並協助其取側臥位。
採用L₃-L₄椎間隙對患者進行穿刺。
經皮膚、皮下組織到達黃韌帶後,根據阻力的突然消失、負壓的出現判斷穿刺針是否已經進入硬膜外間隙。
在麻醉前,為一組患者在硬膜外腔內預注生理鹽水10ml(勻速注入,注入的時間為20s;注射完畢後靜置注射器5s,以防止生理鹽水向外溢位)。
在麻醉後,為第二組患者在硬膜外腔內注射生理鹽水10ml(注射方法同第一組)。
不為第三組患者預注生理鹽水。
注射完畢後,為三組患者均取平臥位,嚴密監測其生命體徵。若其出現血壓或心率驟降的情況,及時對症處理(注射阿托品和/或麻黃鹼)。
前兩組患者的最高感覺阻滯平面均高於第三組患者的最高感覺阻滯平面,但兩組患者的運動阻滯持續的時間均短於第三組患者運動阻滯持續的時間。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硬膜外腔是一個環繞硬脊膜囊的潛在腔隙,內有疏鬆的結締組織、脂肪組織和豐富的靜脈叢。
硬膜外腔內部壓力很容易受到椎旁壓力變化、椎管內容積改變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在向硬膜外腔內注入生理鹽水後,隨著硬膜外腔壓力的升高,蛛網膜下腔內腦脊液的壓力也會逐漸升高。
硬膜外腔壓力增加會壓迫硬脊膜,導致該節段內的腦脊液和局麻藥向頭端移動,從而升高麻醉平面。
研究資料表面,毫升生理鹽水就可以產生影響。因此,避免過量注射生理鹽水是必要的。如果有條件,可採用視覺化操作。
如果您在臨床工作中也有一些發現,請按照本文格式寫出來,投稿給我們,讓全國同道共同學習進步。
學術文章、科普文章約稿:

文章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或新增微信weitiegang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