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要去哪兒?|2024-25鷗鷺·小舟計劃執行規劃

自2023年底正式起航,小舟計劃即將開啟第二年的航行。
圍繞對鄉村青少年學生提供長期成長支援這一核心目標,“小舟”的含義從側重認知拓展的航向引導,延展到了側重情感支援的承載空間。未來,“小舟”的含義還將繼續在行動中沉澱。
儘管我們在長期行動中不斷地創新小舟計劃“做什麼”, 但我們一直都很篤定小舟計劃“不是什麼”:
它不是大學生暑期支教活動
也不是干預性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
它包括但不只是面向鄉村中學生的夏令營
小舟計劃

小舟計劃是青年公益組織鷗鷺學社發起的一個長期社會行動,希望讓青年成為與鄉村青少年共同成長的好夥伴。
青年是青少年分享困惑的情感支持者,也是青少年拓展認知過程中的資訊支持者,陪伴青少年成長為真實、自主的個體
從概念到行動,小舟計劃的每一環都緊扣社群搭建。我們將基於每年暑期專案地開展的“我與世界”主題探索活動,透過日常的社群互動延續好夥伴之間的互幫互助,並透過每月線上工作坊來邀請一線教育和社群工作者參與到具體的行動方案探討中。
農村教育的困境根源於社會結構性限制,它不僅關乎學生,還關乎教育工作者、家庭和社群共同體的福祉。我們希望藉助小舟計劃的理念,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加入促進機會公平的行動中。
我們每個人都是小舟,
我們並肩航行。
重要事件回顧
“小舟”的啟航,緣起於對現有教育類公益活動的反思,紮根於對每個專案地青少年的持續支援。
2023.12.21
小舟計劃正式成立

2024.2.17 
線上分享會

2024.2.19
專案介紹
2024.3.26
小舟初始團隊成立

2024.7.17-7.23
「我與世界」探索營線下活動

2024.8.17-8.19

小舟計劃 X 童享家「我與世界」成長營
2024/25年度展望
如何進行長期陪伴?小舟計劃將營造以平等互動為基礎的夥伴社群,該社群有兩層含義:
01
鄉鎮初高中學生為中心,紮根社群公共空間來設計和開展線下主題探索活動
02
透過線上內容分享、社群活動來延續從線下建立起來的夥伴支援網路,建設打破物理空間限制的線上社群
1.線下活動
2025年5月底:
活動志願者公開招募
2025年7月中-8月中:
開展線下探索營以及專案地調研活動
已有專案地的年度
暑期夏令營及走訪調研
小舟計劃在2024-2025年將繼續在現有專案地(廣東省普寧市溪南村)開展“我與世界”為主題的暑期探索活動。
基於2024年兩期線下活動的探索(探索營和成長營),2025年的夏令營將結合“認識世界”和“認識自我”兩個維度。志願者將透過多元的方式和視角(戲劇、音樂、美術、人文社科、STEM,社群探索等)與在地青少年一同探索認知、情感以及自我的可能性。
潛在專案地的
社群調研活動
在溪南村的基礎上,小舟計劃也將在今年探索新的專案地,並預計在暑期開展潛在專案地的調研。調研期間,小舟計劃也將根據合作方的需求在當地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收集和測試當地學生及家長的反饋。
2.線上內容
每個月交替進行一期線上主題活動
小舟計劃的線上活動旨在透過知識分享、跨界對話、創意工作坊等多樣的形式,聚集起專案地學生、公益志願者以及關注教育和鄉村議題的公眾,來共同搭建一個交流、學習和合作的空間。
2024-25年度,小舟計劃已策劃的線上主題活動包括「小舟故事會」「小舟碼頭」「造起來」三個板塊。
定期活動
我們希望延續線下建立起的大小夥伴關係,定期組織線上分享活動來豐富初高中學生的知識、資訊來源,為學生提供一個能舒適表達困境、尋找經驗支撐的空間。
活動將由小舟計劃及鷗鷺會的志願者發起和主持討論,但對話主動權將留給學生,學生家長及其他社會公眾在經負責人同意的前提下歡迎加入傾聽、適時提出補充。
分享的主題將由故事會發起人結合自身背景來提出,小舟計劃核心團隊將結合小舟計劃志願者的角色定位來梳理和協調內容框架。
我們希望連結認同“教育公平需要社會共建”理念的組織和行動者,透過對話呈現教育行動者的多元性,在彼此探討、交流、聯結中積累行動的勇氣和方法,為行動者搭建一個思想碰撞和積澱的空間。
活動將由小舟計劃及鷗鷺會的志願者發起和主持,但對話主動權留給教育、文化、社群相關領域實踐者和親歷者,由嘉賓在圓桌討論中展開生動的心得,並留出問答時間。
對話的主題將由小舟計劃核心團隊結合專案的目標行動方向來有針對性地提出,邀請相關領域的分享者共建內容。
我們希望讓學生有空間實踐多元的表達,並調動起整個社群的想象力。為此小舟計劃也將開展一系列面向小小舟的線上創造力工作坊。內容主題包括但不限於:創意寫作、美育課堂、戲劇排演等。不論你是鄰居奶奶還是賣魚的叔叔,備考的學生還是伏案工作的上班族,是分享生活智慧還是新學的手藝——工作坊可以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任何時間發起,不限背景和年齡。
請感興趣的朋友聯絡相關負責人(文末)加入社群,進一步瞭解提案和排期的相關訊息。
定期內容
此外,小舟計劃也會在每月更新「航海志」「小舟信箱」,記錄活動中迸發的思考和感觸,進一步傳播社群心聲。
電子月刊,由大夥伴和小小舟共同編輯,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線上/下活動回顧、遊記、觀點文章與藝術創作等。
透過在專案地設立實體信箱收集小小舟的疑惑、期待和趣事。一月一回信。在此感謝使用了線上信箱1.0的小小舟們,你們的回信正在運送中。
小舟出版社出品
線上社群
透過線上社群的建立和運營,我們希望將參與過小舟計劃的志願者、學生以及關注小舟計劃的公眾緊密連線起來,持續為大家提供交流、分享、支援的空間

小舟大夥伴
志願者交流的總群,匯聚了2023年和2024年參加過線下活動的志願者,將持續邀請未來參與小舟計劃行動的志願者加入。這個總群將成為志願者之間互相分享經驗、討論活動組織、探討新想法的平臺,共同為小舟計劃的長期目標貢獻力量。
小小舟
小小舟社群面向曾參與過線下活動的學生以及願意與學生保持長期互動、為學生提供情感支援的志願者。這個社群的核心目的是延續線下活動中建立的聯絡,讓志願者和學生在活動結束後仍能持續互動,透過線上支援的形式,幫助學生在學業和生活上解決困惑、探索未來的方向。同時,這也是一個“跨層”互動的支援社群,志願者們作為大夥伴,繼續陪伴學生成長。
小舟去遠航
小舟計劃的資訊分享群將面向公眾,及時釋出最新活動資訊及志願者招募資訊。透過加入“小舟去遠航”,大家可以第一時間獲取關於小舟計劃的動態,並有機會參與我們的討論和交流。
入群具體方式:新增任意負責人的微信並備註“小舟去遠航”,負責人將邀請您加入社群,聯絡方式請見文末。
核心團隊
作為一個長期社會行動,小舟計劃的核心團隊建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負責人為三位具有長期使命驅動的青年學者,核心成員為三位具有豐富青少年教育經驗的一線教師,團隊成員的專業背景為教育學及教育實踐(社會實踐藝術、教學設計、教育心理)和社會科學(政策研究、文化研究)的相輔相成。
END
文字|小舟計劃核心成員
編輯|陳慧穎、何秋霖
排版開開


相關文章